2015-2016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件:第6课《枣核》(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件:第6课《枣核》(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1 10:4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6课 枣 核
山东省泰安市满庄一中 吴钦友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我的中国心.MP3我的中国心枣 核
萧 乾萧乾(1910-1999),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蒙族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2、在熟悉内容,理清线索的基础上,学习作者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手法;
3、理解文中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并学习美籍华人热爱祖国、依恋故土的神圣民族感情。
圈点出读不准的字词
听同学朗读,要求:蹊跷( ) 嫣( )红
倘若( ) 山坳( ) 掀启( ) 镶嵌( )
玛瑙 乾qī qiāoyāntǎng àoxiānqiàn(nǎo)qián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找出与“枣核”相关的
句子或事情。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纲举目张“枣核” 第一部分: (1) 枣核
第二部分:(2-4) 枣核
第三部分:(6-10) 枣核
第四部分: (11) 枣核索


点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点枣核以“枣核”贯穿全文,设置悬念海外华人对故土的
依恋和思念之情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体悟情感 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 (读7-10小节)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心理) 栽杨柳、养睡莲、堆假山,还想种枣树。(动作) 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缺的是踩在祖国大地上的踏实感及主人翁之感,缺的是与故友欢聚的温馨,缺的是故乡亲人的亲情……
总结一句话:缺的是家乡的温暖和身在家乡的感情体验。
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文章写友人在美生活如何?有何作用?1、环境美丽;
2、物质条件优裕;
3、家庭、事业如意;衬托深切的思乡之情。 文中详细写了友人生活条件的优裕还是详细写了“建北海”情节?为什么?在详略比较之中,更突显友人思乡之情的深切。 3、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
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4、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
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
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来表现。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通过几颗小小的枣核来表现。对几颗枣核的盼望与爱惜,表现出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之情。所以本文不是小题大作,而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以小见大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5、“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摸可感,生动具体感人。你认为主要妙在何处?思中国化的景物简洁质朴的语言这篇文章围绕枣核,以枣核为线索,并利用枣核设置悬念,寄托了海外华人对故土深深的思念,那么,文章中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是那一句? 总结课文 (中心思想)结尾的内含: 点明老华侨思乡之情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1、让人物直接倾诉内心活动;
2、借谈话写人物行动;
3、用“枣核”设置悬念并以此为线索;
4、用比较和衬托手法;
5、富于抒彩;
6、以小见大;
本文写作特点拓展延伸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 . . . .风烛残年的美籍华人要了几颗枣核,想把它们种在自己的花园里,以解思乡之情。我们相信它们一定会茁壮地成长。试想一下,在这些枣树下将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以《枣树下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00字的文章。
作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