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碱及其性质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2碱及其性质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9 08:5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碱及其性质
一、多选题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实验意外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或实验意外处理 方法
A 稀释浓硫酸 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不断搅拌
B 点燃氢气 点燃前先验纯
C 连接玻璃导管和橡胶导管 直接将玻璃导管插入橡胶导管内
D 氢氧化钠溶液不小心沾皮肤上 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
A.A B.B C.C D.D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氨气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放在汽车内除异味
D.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A.过氧化氢 双氧水 H2O2 B.氢氧化钙 石灰水 Ca(OH)2
C.汞 水银 Ag D.酒精 乙醇 C2H5OH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10mL的量筒量取9.20mL水 B.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
C.用托盘天平称取10.5 g碳酸钠粉末 D.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 取少量溶液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B 鉴别硝酸银和硫酸钠 取样,溶解在水中,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C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D 分离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对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钙和葡萄糖均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
B.双氧水和氧气中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C.氧化铜和高锰酸钾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后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都是碱
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湿衣服晾干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铁轨接头处留有一定的缝隙 原子之间有间隔
C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溶液导电 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溶液中离子能自由移动
D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溶液中含有氢氧原子
A.A B.B C.C D.D
8.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无机物:金刚石、氯化钠 B.碱:生石灰、熟石灰
C.氧化物:二氧化锰、干冰 D.混合物:空气、冰水共存物
9.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
B.生石灰用作制品干燥剂是因为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
C.洗洁精用于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D.氮气用作粮食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纯碱不是碱 B.金刚石不是金 C.食盐不是盐 D.干冰不是冰
11.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制作汽水 B.氧化钙作干燥剂
C.氧气用作燃料 D.稀有气体填充霓虹灯
1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①C→CO2→CO
②Fe→Fe2O3→Fe(OH)3
③NaOH→NaNO3→NaCl
④CaCO3→CaO→Ca(OH)2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浓硫酸属于第八类腐蚀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复分解反应只能发生在酸、碱、盐之间
B.浓硫酸吸水干燥气体属于物理变化
C.浓硫酸不慎沾到手上,马上配制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涂抹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水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14.关于氢氧化钠说法错误的是
A.俗称:苛性钠
B.物理性质:易溶于水
C.焰色反应:呈紫色
D.主要用途:制造化工产品
15.可用于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是
A.稀硫酸 B.熟石灰 C.碳酸钠 D.石墨
三、综合应用题
16.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因变质而使溶液质量明显增加的是 (填字母代号)。
A 食盐水
B 浓硫酸
C 烧碱溶液
D 石灰水
(2)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课上,小强将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逐渐溶解,并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 。
(4)某同学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MgCl2、Na2SO4杂质制取精盐,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①操作a和操作b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②写出一个可使精盐中氯化钠质量增加的化学方程式 。
③固体B的成分是什么? 。
(5)取10g氯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后得到2.87g固体,请计算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17.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和大量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A装置的依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2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①D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 溶液;
②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F装置中观察到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性质 。
(4)某同学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检验该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称量10.0g瓶内固体,放入盛有100.0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为107.8g,计算该固体中含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8.某化学小组初步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变化和获得方法。查阅相关资料:
I.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OH- NO Cl- SO CO
H+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K+ 溶 溶 溶 溶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Cu2+ 不 溶 溶 溶 一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一”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II.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生产生石灰。
【性质与变化】
(1)上表涉及的物质中属于碱的有 种。
(2)NaOH和Ca(OH)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其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
(3)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鉴别NaOH固体和Ca(OH)2固体。
物理方法 分别取适量固体于两只洁净的烧杯中, 。
化学方法 选择表中物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践与应用】
(4)某工厂计划利用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生产22.4t氧化钙,请计算:
①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②理论上需要石灰石的质量是 。
(5)工业上将石灰石煅烧成氧化钙后,经精选与水消化制备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氢氧化钙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写出其中一点: 。
参考答案:
1.BD
2.AD
3.BC
4.BC
5.AC
6.C
7.D
8.C
9.C
10.C
11.C
12.A
13.B
14.C
15.B
16. C (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 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 玻璃棒 Na2CO3+2HCl═2NaCl+H2O+CO2↑ 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 1.17g
17.(1)d
(2) 反应物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
(3)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解: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00.0g-107.8g=2.2g
设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5.3g
该固体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47%
答: 该固体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7%。
18. 4 OH- 加入等量的水, 搅拌, 放热的是氢氧化钠,否则是氢氧化钙 56 50 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