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溶液的酸碱性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3溶液的酸碱性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9 08: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3溶液的酸碱性
一、多选题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酸碱度
2.能将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石蕊试剂 B.氯化钡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酚酞试液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
C.向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4.如图为天然气在酸性环境中脱硫过程的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涉及的元素中仅Fe、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工业上,每吸收3.4t H2S,需提供约1.6tO2
C.随着反应的进行,整个溶液的pH变大
D.理论上,每消耗1.7t H2S,需向体系内再补充4.9t H2SO4
5.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需要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石蕊溶液
B 硫酸钾、硫酸钡、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
C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
D 铁粉、木炭粉、氧化铜粉末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
6.钾的化学性质活泼,它与水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B.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微粒个数比为1:1 D.反应后溶液pH>7
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称量NaOH固体
C.加热蒸发 D.测定溶液pH
8.下列做法或解释不科学的是(  )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在实验室里,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D.测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其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9.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如下,取某地土壤的浸出液加入石蕊溶液,溶液略显红色,则该土壤最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作物 水稻 茶树 薄荷 马玲薯
pH范围 6.0~7. 0 5.0~5.5 7.0~8.0 4. 8~5.5
A.茶树 B.薄荷 C.马玲薯 D.水稻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测溶液的酸碱度
C.过滤液体 D.称量固体
11.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下表为部分体液的pH范围。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体液 尿液 胆汁 血液 胰液 其他
pH 4.70-8.4 7.10-8.4 7.35-7.4 7.50-8.0 ……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胰液的碱性一定比碱性尿液的碱性弱
C.pH试纸不能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D.可得出“消化液都是呈碱性”的结论
1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 B.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
C.氮气与氧气——加澄清石灰水 D.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加二氧化锰
1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aOH和NH4NO3固体 鉴别 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测定所得溶液温度
B. CO2中混有HCl气体 检验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 CaCl2溶液中混有稀盐酸 除杂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D. M nO2和KCl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A.A B.B C.C D.D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倾倒液体
C.测溶液pH D.量取液体
15.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其中呈酸性的物质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肥皂水 食盐水 柠檬汁 洗涤剂
pH 10.2 7.0 2.5 12.2
A.A B.B C.C D.D
三、综合应用题
16.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部分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2。
(1)
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将a、b连接,B中溶液不变浑浊,这是因为CO2中混有什么杂质?
(3)为达到实验目的,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 、 接 、 接 。
(4)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②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因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填化学符号)。
②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变化,实验结果如图,当滴入溶液为V2mL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化学式为 ,所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若将pH=7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保持不变,将反应的硫酸改成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的pH (填“<”“>” “=”)7。
③取15g已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加入到50g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0.6g,求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
17.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生活的周围是水的世界。
(1)水是重要的分散剂,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分散,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
极少量生石灰放入水中,得到的石灰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石灰水中溶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属于 (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变 色。
(2)自来水厂将天然水加工成饮用水(自来水)的主要生产过程有:
①用净水剂处理微小的悬浮物,通常加入的净水剂明矾作用是 ;
②最后在水中加入适量液氯,其作用是 。
(3)电解水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b管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式: ;
②a管中产生气体的检验方法: ;
③a管产生气体与b管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
④验证水的组成实验有电解水和氢气燃烧。在这两个化学反应过程中不能分解的微粒是 (选填字母)。

⑤“嫦娥三号”探月使用液氢即为电解水所得,制取12克氢气需要电解水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根据方程式列式计算) 。
18.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存放的一瓶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溶液做酸碱中和实验。
(1)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氢氧化钠 g,量取水时俯视刻度,该同学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将 。
(2)同学们用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发现有气泡产生。于是明明判断氢氧化钠变质了。请分别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氢氧化钠变质、滴加盐酸产生气泡的原因 。
(3)为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1: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方案2: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加入饱和石灰水,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于是明明认为样品中还会有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
①康康认为明明的两个实验方案都不能达到目的,他的理由是方案1中 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方案2中反应会生成 ,无法验证原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②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
(4)取10g样品溶于90g水中,向其中滴加过量饱和石灰水,对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为1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C
2.AD
3.AD
4.BC
5.AD
6.B
7.C
8.B
9.B
10.A
11.C
12.D
13.B
14.B
15.C
16.(1)
(2)浓盐酸挥发的HCl气体
(3) g f e d h
(4) H+ H2SO4和Na2SO4 红 < 解:反应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所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答: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4g。
17. 氢氧化钙(Ca(OH)2) 化合反应 红 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 杀菌消毒 H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管口,复燃,则是氧气(或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尖管口,燃烧更旺,则是氧气) 8:1 bd 设制取12克氢气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
x=108g
需要电解水的物质的量为。
18.(1) 5 偏大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3) 碳酸钠 氢氧化钠 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4)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