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9 12:4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统编版|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Middle Ages
中世纪
15世纪
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
(魏晋南北朝)
东罗马帝国延续
(明朝)
罗马帝国分裂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欧洲封建社会
中世纪是指什么?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西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材料一:
中世纪的特征是长期缺乏有效的中央政府、持续遭受饥荒、瘟疫和外来入侵。···人们最需要的就是确保在遭到非常之需时能够有其他人可供依傍。 ——美·唐纳德·卡根《西方的遗产》
第 部分

西欧封建社会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一·西欧封建社会
①产生背景:
西罗马帝国灭亡; 日耳曼民族大迁移
②特征: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和农奴制;
思想: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臣服礼”
“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1)产生条件:
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2)内容:
封君:授予土地者;封臣:领取土地者。封君给封臣提供土地和保护;封臣对封君效忠和服兵役
封君
封臣
提供土地与保护
效忠、服兵役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我的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
——中古西欧谚语
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3)封君与封臣制的特点:
①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②具有契约意识,双向权利义务
③层级间相对独立,依次互为主从,不可越级管理
【学思之窗】“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西方社会史》
②消极: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形成分裂割据局面。
(权力被封臣和教会分走,导致西欧王权软弱)
①积极: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有限,成为统治阶级。
(王权加强、建立中央集权提供可能性,孕育统一的力量)
(4)影响:
比较项 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不同点 社会形态
纽带
统治 我的附庸的附庸, 不是我的附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相同点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以土地为纽带,靠契约/宣誓效忠来维系
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
层级间相对独立,不可越级统治
天下共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维护统治;分封双方都具有权利和义务;等级秩序森严;造成割据分裂
比较: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君封臣制?
领主城堡
教堂
马厩
谷仓
磨坊
领主自营地
自由农份地
农奴份地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材料:一个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农业种植园叫作庄园,有时乡村和庄园是相当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农民的村落形成一个领主特有的庄园。但是,有时一个庄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乡村,而有时一个大乡村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庄园。
——【美】布莱恩·蒂尔尼 西德尼·佩因特
《西欧中世纪史》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1)庄园的含义:
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基层自治组织。
材料一: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材料二:庄园法庭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地点也不固定。
土地类型 经营者 权利及义务 领主自营地 ①提供农民土地; ②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③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农民份地
自由农份地
农奴份地
领主
自由农
农奴
缴纳地租,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法律上自由
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②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③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
自耕自收向领主
缴纳租税
(2)庄园内部土地经营权及权利义务划分:
(3)庄园的特点:
经济上: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统治管理,相对独立(拥有司法权、征税权、政治统治权)。
材料1:奴隶制是一种最残酷的剥削制度,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可言,他们的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侵占,他们的劳动完全是被迫的,毫无积极性可言,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怠工逃跑,争取自由。-- 文聘元:《西世纪的历史与文化》
材料2: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微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欧中世纪史》
(4)比较奴隶与农奴
相同点: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
不同点: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受领主保护;与奴隶相比,农奴受到的束缚更小。
实质: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
第 部分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中古西欧的王权
中古西欧的城市与教会
ZHONG GU
XI OU
WANG QUAN CHENG SHI JIAO HUI
国王为了对外战争,不断征税,引来贵族不满,在几方力量斗争的最后,1215年,英国《大宪章》签署。
国王希望通过战争获取更多土地
征税、征兵
国王与贵族矛盾激化
国王加强王权
王权崛起
1、王权的强化
①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②一定程度上削弱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ZHONG GU
XI OU
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1)表现:
(2)影响:
(1)时间:
10—11世纪起
(2)原因:
材料:公元10世纪左右,中世纪的大垦荒以及轮作制的发展大大提高农业产量,有了更多可供在市场交换的农产品。在12-13世纪,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一条连接意大利到中国的贸易道道建立起来了。国王、教会、教堂、修道院等也支持兴建了很多城市,他们为居民提供保护,以收取租金和工商业税。
——王挺之《欧洲文艺复兴史:城市与社会生活卷》
(巴黎、伦敦、马赛、威尼斯、佛罗伦萨等)
2、从庄园自给到城市自治
① 欧洲社会走向稳定;
②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农业经济发展;
③ 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威尼斯
米兰
城市的特征: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 ,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和平
谈判
金钱
赎买
武装
暴动
通过起义获得自治的法国琅城:
(3)获取方式: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
①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②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③有利于加强王权,促进国家统一。
中世纪的大学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4)影响:
城市自治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中古西欧的基督教会
①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②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什一税不仅主教们可以征收,而且各教区神父也可以征收和使用。
再者,由于教徒不断把土地捐赠给教会,使教会地产增加,到了加罗林王朝早期,教会已占有全法国土地的三分之一。
---《基督教会史》
3、教会
出生
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
结婚
由教父主持婚礼
临终
死后
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求灵魂升入天堂
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葬在教堂附属墓地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嫉妒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5世纪
11世纪
13世纪
相互利用
扶持阶段
王权教权对抗
教权极盛阶段
王权加强
教权衰退
丕平献土(751)
卡诺莎之辱(1077)
阿维尼翁之囚(13C末)
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于是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斗争失败,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忏悔,亨利在雪地里跪了三天三夜后,最终获得教皇的饶恕。
阿维尼翁(阿维农)之囚是指法国国王强制让罗马教廷由意大利迁徙到法国阿维农地区,受制于法国国王,形同囚徒。
二元政治格局:
第 部分

拜占庭与俄罗斯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
中世纪
(今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①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
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逝世。临终前,他将帝国东西部分与两个儿子继承。自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在476年,西罗马帝国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灭亡,东罗马帝国则以君士坦丁堡作为都城继续延续下来。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1、拜占庭帝国(395-1453)
(1)由来:
(2)帝国的兴盛:
①经济: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②领土扩张: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③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攥》、《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一世
(483-565)
材料: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欧洲中世纪史》
拜占庭文明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原因:
③6世纪中期后,由于游牧部落的冲击,帝国陷入混乱。
内因:
外因:
①连年征战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②内部矛盾尖锐。
灭亡:
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
1205年
1265年
1355年
1444年
(3)衰落:
13世纪中期
金帐汗国臣属
被蒙古征服
9世纪
基辅罗斯
俄罗斯的发端
莫斯科公国
反击蒙古,建立统一国家
16世纪初
1547
伊凡四世
继续扩张
17世纪末
地跨欧亚
俄罗斯帝国
历史上第一位沙皇
西欧光暗共生· 东西欧多元共存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2、俄罗斯(9—17世纪末)
伊凡
四世
伊凡四世的改革
伊凡四世又被称为“恐怖的伊凡”,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他以非常强硬的手腕进行改革,颁布了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初)
【课堂小结】
西欧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
经济
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思想
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东欧
拜占庭
俄罗斯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东西欧多元共存
此时是整个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崭新的欧洲,正走在与世界其他部分相聚会的途中。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拜占庭文明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针对训练
1、“撤回忠诚”是从11世纪开始的欧洲封建关系的法律特性,意即封建领主和附庸的关系中,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以上材料说明欧洲中世纪( )
A.城市平民拥有充分的自由 B.实现了领主统领一切
C.政治上没有实现中央集权 D.证实了领主附庸平等
2、 据记载,13世纪英国诺福克郡的Fomcett庄园有地2 700余亩。生产的粮食中,燕麦主要用来养马,几乎不出售,大麦自用的也不少,只有小麦才是全部出售,而且使用的手工业品大多自制,另外还出售水果和酒。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该庄园(  )
A.仍以自给自足经济为主 B.经济来源依赖副业收入
C.以市场为目的进行生产 D.供求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C
A
3、根据所学知识及右侧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
B.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C.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
D.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 )
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 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 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
针对训练
D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