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树德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学科知识竞赛(期末模拟) 生物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树德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学科知识竞赛(期末模拟) 生物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9 10:3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兴县树德中学2023年下期七年级生物学科竞赛试题卷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
1.“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影响生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2.下列人们食用的农产品中属于果实的是(  )
①绿豆 ②小麦 ③玉米 ④黄瓜 ⑤葡萄 ⑥花生仁 ⑦芝麻 ⑧西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⑧ C.④⑤⑥⑦⑧ D.①⑥⑦
3.农民在种植如图三种农作物时,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分别应该适当多施(  )
A.氮肥、磷肥、钾肥 B.磷肥、氮肥、钾肥
C.钾肥、氮肥、磷肥 D.磷肥、钾肥、氮肥
4.下表中实验的相关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名称 操作 目的
A 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在载玻片上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 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B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C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用镊子将内表皮展平 避免细胞重叠影响观察
D 观察叶片结构 用毛笔蘸出最厚的一片制成切片 便于观察到较多的气孔
A.A B.B C.C D.D
5.桃完成传粉、受精后,子房逐渐膨大。某学习小组通过观察、总结,绘制了桃子的发育过程(如下图),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A.胚珠、种皮、胚 B.受精卵、果皮、胚
C.胚珠、果皮、种子 D.受精卵、种皮、种子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的诗句,诗中生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7.下图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致其开合的情况。则该种物质(  )
A.保卫细胞失该物质收缩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
B.保卫细胞吸该物质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
C.保卫细胞失该物质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
D.保卫细胞吸该物质收缩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岩石圈的上部 B.大气圈的底部 C.水圈的全部 D.水圈的上部
9.下图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染色 ②取材 ③滴生理盐水 ④盖盖玻片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10.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说法正确的是
A.狐的变化曲线是A B.鼠的变化曲线是B
C.草的变化曲线是C D.大量猎狐,则鼠的数量迅速减少
11.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联系,同学们平时学习也要善于归纳,总结,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植株、雌蕊、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中的①是由图乙中的④发育来的 B.图丁中的③结构名称是胚轴
C.图甲中的①是由图丁中的①发育而来的 D.大豆油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
12.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因素对我们造成影响,那么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是指( )
A.所有的环境因素 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C.影响某生物个体生活的所有其他生物 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13.现将一密闭透明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
14.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
B.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甲→乙→丁
C.甲和乙是消费者
D.乙捕食甲后,其物质和能量流入乙体内
15.如图,果树挂果时,果农通常会在树干上环割树皮,其目的是( )

A.减少病虫害
B.防止果树长得太高
C.限制有机物向下运输,使水果增产
D.避免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得太多,影响水果口感
16.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某生物兴趣小组测定了晴朗的一天中大棚内某蔬菜释放氧气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BD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
C.C点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
D.DE段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
17.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收集本校初一学生近视眼情况的数据,综合分析得出初一学生的近视率为43.2%,由此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用眼卫生,他们所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18.准备如图所示的两瓶种子。密封一段时间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瓶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 )
A.消耗氧气 B.释放二氧化碳 C.消耗有机物 D.释放热量
19.如图,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问题正确的是(  )
A.如图1所示,在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在载物台上放好标本后,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B.如图3所示,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右上方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
C.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2),则其实际流动方向应是逆时针
D.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换高倍物镜观察可以提高视野亮度
20.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同学们不应该( )
A.乱丢废弃电池 B.绿色出行 C.爱护花草树木 D.分类投放垃圾
二、填空题(40分,按要求表述,每空2分)
21.下面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ABCD代表不同生物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作用)。请据图回答:
(1)此森林生态系统中,图一没表示出的生物成分对应的是图三中的 (字母)。
(2)图二中的甲所对应的图一中的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鹰在该食物网中占 个营养级。图二中所示的食物链是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则DDT含量最高的是丙,这种现象叫做 。
(3)图三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代表推动碳循环的生理过程,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中②过程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2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图一所示3个装置,其中玉米幼苗、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相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取图一各装置中的叶片放入图二所示装置中进行隔水加热,B烧杯中的液体会变绿,因为叶片中的 溶解于酒精里。
(2)脱色并清洗后,滴加碘液以检验是否有 生成,制造此物质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叶片的叶肉细胞。
(3)图一中的三个装置可以形成 组对照实验。为了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两个装置是 。
(4)若要探究玉米的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一中的 号装置,并将小烧杯中的液体换成澄清的石灰水。
2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麦的种子和幼苗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用小麦种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则乙瓶和丁瓶内的现象分别(  )
A.变浑浊;不变浑浊 B.变浑浊;变浑浊 C.不变浑浊;变浑浊 D.不变浑浊;不变浑浊
(2)请写出图二中③进行的生理过程表达式: 。
兴趣小组在密闭温室种植小麦幼苗并绘制了如图三、图四所示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
(3)图三表示温室一昼夜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18~24时内,通过曲线可知呼吸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速率。0~24时内,有机物积累最低、氧气浓度最多的时间分别是 、 时左右。
(4)图四表示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夜间温度下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在同一时间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由此可见,增加小麦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4.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今年夏天,世界各地极端天气频发,中国各地遭受到了旷日持久的高温热浪。高温热浪作为一种极端灾害天气,常常被大家忽视。我国对高温热浪天气的定义是: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如果高温持续3天及以上则可以被称为“高温热浪”天气。热浪发生时间短,但其伴随的骤然高温和干旱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显著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也是对骤然高温反应最为敏感的生理过程,极端高温会显著降低光合作用酶的活性。科学家Drake对桉树进行热浪模拟试验时,发现热浪阶段正午时分桉树净光合速率降低到接近于0(备注;净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是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的值)。除此之外,高温热浪伴随的干旱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巨大影响。在干旱情况下,植物会逐渐关闭气孔以保持细胞内的水分,这也使得光合速率降低,导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由于不同植物的生理特性具有差异,故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对高温的耐受阈值不同。研究表明,小麦的光合速率在叶片温度高于30℃时受到抑制,而当叶温增至42.5℃时,光合速率完全受到抑制。玉米光合作用的热敏感性研究表明,当叶温超过37.5℃时光合作用才会受到抑制,且在45℃的高温下,玉米仍能保持50%的最大光合速率。
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在桉树的热浪模拟试验中,热浪阶段正午时分桉树净光合速率降低到接近于0,这是由于极端高温会显著降低与桉树光合作用有关的 活性。
(2)从材料中数据可知,小麦对高温的适应性比玉米 (选填“强”或“弱”)。
(3)在干旱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
(4)要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控制全球变暖的局面,除了降低碳排放量,还应充分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
1.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详解】“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气温变暖,藻类植物增多,体现了温度(非生物因素)影响了生物的生活。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B
【分析】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详解】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在上述农产品中,①⑥⑦属于种子,②③④⑤⑧属于果实,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B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详解】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所以西红柿吃的是果实,需要含鳞的无机盐;白菜吃的是叶要含氮的无机盐,土豆属于茎,需要含钾的无机盐。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4.D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制作叶片的玻片标本的过程是: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到小木板上,②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③迅速切割叶片,④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⑤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用毛笔蘸出最厚的一片制成切片,是因为薄而透光,便于观察。如需要观察叶片表皮上的气孔,需要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详解】A.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草履虫,防止草履虫运动出视野,在载玻片上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A正确。
B.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吸水或失水变形,B正确。
C.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片时用镊子把内表皮展平,避免细胞重叠,以免影响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C正确。
D.在观察叶片结构实验中,选用最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是因为薄而透光,便于观察到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而观察到气孔多少与叶片横切片薄厚无关,D错误。
故选D。
5.C
【分析】桃子由果皮和种子构成。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②果皮,①胚珠发育成③种子。
【详解】A.子房壁发育成②果皮而不是种皮,①胚珠发育成③种子而不是胚,A错误。
B.子房壁发育成②果皮,花粉中的精子和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为胚,桃子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而不是果皮和胚,B错误。
C.子房壁发育成②果皮,①胚珠发育成③种子,②果皮和③种子共同构成桃子,C正确。
D.子房壁发育成②果皮而不是种皮,桃子由②果皮和③种子构成,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而不是受精卵,D错误。
故选C。
6.D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详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的诗句,诗中生物提到的生物有花和鸟,花属于植物,鸟属于动物,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7.B
【分析】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详解】气孔的张开和关闭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保卫细胞壁厚度不均,靠近气孔的一侧壁厚,不易伸展,背气孔腔的一侧壁薄,容易伸展。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圈的范围。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的概念、范围方面来切入。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上部氧气极少,温度变化极大,紫外线强烈,缺水、低气压等不适合生物生存,因此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以下150米以内,150米以外的深海处也有少量的生物生存,所以水圈的大部有生物,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为便于记忆可以简化为“擦”、“滴”、“刮”、“涂”、“盖”、“染”。
【详解】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为便于记忆可以简化为“擦”、“滴”、“刮”、“涂”、“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生理盐水;“刮”,用牙签在口腔内侧壁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涂”,把从口腔内取的材料涂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抹几下;“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染”,重复“吸”动作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因此,在上图中③滴生理盐水,②取材,④盖盖玻片,①染色。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掌握该试验的步骤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B
【分析】(1)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所以图中草、鼠和狐三种生物中,鼠吃草籽或草根,狐吃鼠。根据食物链的写法,食物链为:草→鼠→狐。
(2)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一段时间后各种生物的量处于稳定状态。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初级消费者的数量次之,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又少于初级消费者,以此类推;分析图示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A的数量最多,B次之,C最少,由此可判断:A是草,B是鼠,C是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大量猎狐,则产生的严重后果是鼠的数量迅速增加,草场中草的数量减少。所以B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等。
11.D
【分析】观图可知:图甲是种子的萌发形成的幼苗①叶、②茎、③根;图乙是花的雌蕊结构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胚珠;图丙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图丁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
【详解】A.图丙中的①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而图乙中的④是胚珠,故A错误。
B.图丁中的③结构名称是胚根,①是胚轴,故B错误。
C.图甲中的①是叶,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的,故C错误。
D.大豆油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子叶,即图丁中的④子叶,故D正确。
故选D。
12.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因素中生物因素。
13.A
【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详解】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24小时后测定气体分析。0点深夜没有光,所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随着早晨太阳出来以后,光照逐渐增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植物不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0~6时,氧气含量减少。但当6点以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逐渐升高。到了约18时,氧气含量最高。随着太阳西沉,光照减弱,呼吸作用又超过光合作用,植物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因此根据曲线的趋势得知该气体是氧气。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A
【分析】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根据图中数量关系,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反之越多。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甲(生产者)、消费者(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不能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A错误。
B.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B正确。
C.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中,丙是生产者,甲、乙、丁都是消费者,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乙捕食甲后,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入乙体内,D正确。
故选A。
15.C
【分析】筛管是植物体韧皮部内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详解】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环剥树皮,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能够提高果品中有机物的含量。所以,果树挂果时,果农通常会在树干上环割树皮,其目的是限制有机物向下运输,使水果增产。
故选C。
16.D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A.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条件,AB段还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BD段光照逐级增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B正确。
C.C点是曲线和横坐标的交点,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表现出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氧气,C正确。
D.DE段在横坐标的上方,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只是DE段的光合作用强度比D点前的略有下降,所以出现了曲线的下降,D不正确。
故选D。
17.D
【详解】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A不合题意;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B不合题意;测量法通过仪器来获得某些参数的方法,C不合题意;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所以题目中的方法应是调查法。D符合题意。
故选D。
18.A
【分析】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上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盖密封一段时间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消耗)氧气,A符合题意。
故选A。
19.C
【分析】由图1可知: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物镜、⑤反光镜。
【详解】A.在载物台上放好标本后,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④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A错误。
B.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所示的状况,物像处在视野的中央,并且变大了;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要先向左下方移动装片,使物像到达视野中央,然后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B错误。
C.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旋转180度后,流动方向仍是逆时针,C正确。
D.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提高视野亮度可以使用大光圈或凹面镜。换高倍物镜观察,视野会更暗,D错误。
故选C。
20.A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乱扔废弃电池,污染了土壤,破坏了环境,A符合题意。
B、绿色出行,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利于生态文明建设,B不符合题意。
C、爱护花草树木,利于环境保护,利于生态文明建设,C不符合题意。
D、分类投放垃圾,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于生态文明建设,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1.(1)D
(2) 捕食和竞争 2##两##二 生物富集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图一: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图二: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图三表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D、A、B、C分别代表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A代表生产者——植物,B代表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C代表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D代表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①表示分解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④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1)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故图三中,D是分解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图三中的D分解者。
(2)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图一中包含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所以图二中的甲所对应的图一中的生物是蛇,鹰以蛇为食,在蛇与鹰之间是捕食关系,同时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所以鹰和蛇是竞争关系;含有鹰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由此可见,鹰在该食物网中占两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则A是生产者。B和C是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则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则D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中②光合作用开始的。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22.(1)叶绿素
(2)淀粉
(3) 2##两##二 1和2
(4)3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图一中1号装置能进行光合作用;2号装置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号装置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图二A大烧杯装的是清水,B小烧杯装的是酒精。
【详解】(1)酒精能溶解叶绿素,B烧杯中的液体会变绿,因为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里。
(2)淀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叶肉还有大量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脱色并清洗后,滴加碘液以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3)1号装置与2号装置唯一的变量是二氧化碳;1号装置与3号装置唯一的变量是光照;2号装置与3号装置有两个变量二氧化碳和光照;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因此这三个装置可以形成2组对照实验。为了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为了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两个装置是1号和2号。
(4)3号装置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用来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3.(1)C
(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3) 小于 6时 18
(4)夜晚适当降温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
(3)由图二可知:①过程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①表示呼吸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使水分由根部上升到叶,②表示蒸腾作用;③过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③表示光合作用。
【详解】(1)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因此,该实验装置可用于检测呼吸作用释放的是二氧化碳。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由于氢氧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乙瓶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则丁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由分析可知,③是光合作用,反应式为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3)根据图示可知: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而6-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24时为黑夜时间,与0-6时的情况一样,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因此由图看出,从0时到6时,从18时到24时,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都在升高,对这一变化解释正确的是这两个时间段的植物基本上在进行呼吸作用。早上6点到傍晚18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6时有机物积累最低,氧气浓度最多的时间18时。
(4)据图可见:当温度为30℃,二氧化碳含量多;当温度为20℃,二氧化碳含量少。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小麦的呼吸作用越强。所以要增加小麦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夜晚适当降温,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4.(1)酶
(2)弱
(3)干旱时,植物关闭气孔,导致缺少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
(4)碳-氧(或“碳氧”)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详解】(1)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也是对骤然高温反应最为敏感的生理过程,极端高温会显著降低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因此,在桉树的热浪模拟试验中,热浪阶段正午时分桉树净光合速率降低到接近于0,这是由于极端高温会显著降低与桉树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
(2)小麦的光合速率在叶片温度高于30℃时受到抑制,而当叶温增至42.5℃时,光合速率完全受到抑制。玉米光合作用的热敏感性研究表明,当叶温超过37.5℃时光合作用才会受到抑制,且在45℃的高温下,玉米仍能保持50%的最大光合速率。从材料中数据可知,小麦对高温的适应性比玉米弱。
(3)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因此,在干旱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的原因是干旱时,植物关闭气孔,导致缺少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
(4)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因此,要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控制全球变暖的局面,除了降低碳排放量,还应充分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