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9 10:5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题,共60分。
1.(2分)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能生长和繁殖
B.个体小且呈绿色
C.有细胞结构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2.(2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生命的奥秘,下列主要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的是(  )
A.查找关于绿孔雀在我国分布情况的资料
B.调查七年级同学近视眼的发生情况
C.利用望远镜、摄像机等工具对如东鸟类形态进行研究
D.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3.(2分)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C.稻螟虫大量繁殖使水稻减产
D.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4.(2分)下列诗句描写的现象,主要受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A.二月出惊见草芽 B.惟有葵花向日倾
C.雨滋苔藓侵阶绿 D.穿花蛱蝶深深现
5.(2分)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元宝枫是重要的红叶观赏植物。进入秋季,日平均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增大(  )
A.元宝枫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B.黄刺蛾幼虫与天牛幼虫之间是竞争关系
C.秋季元宝枫叶变红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D.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6.(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使用了20只鼠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  )
A.纸盒上面全都用纸板盖住
B.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C.2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
D.没有错误,无需修改
7.(2分)药用植物肉苁蓉常生活在沙漠植物梭梭的根部,并从梭梭根中获得生长所需的有机物。同时梭梭因根部具有肉苁蓉,其光合速率会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梭梭的有机物可通过导管运输至肉苁蓉
B.梭梭根部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
C.肉苁蓉可促进梭梭的光合作用
D.肉苁蓉和梭梭之间是共生关系
8.(2分)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可以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B.各种生态系统地域差异很大,所以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不发生联系
C.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D.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了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9.(2分)如图所示,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某种植物表皮细胞的物像(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细菌的运动轨迹(  )
A.甲: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Q位置,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P位置
B.乙:玻片标本内有气泡,原因是植物表皮撕得太厚或放表皮时未展平
C.丙的相应操作: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使物像在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D.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10.(2分)图示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B.④步骤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
C.②步骤中要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的正面遮盖起来
D.⑤步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11.(2分)校园的草坪上堆放了一块大木板,一段时间后木板被移走,小明发现草坪上留下一块黄白色的“印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坪出现黄白色的“印痕”是因为缺少阳光
B.草坪重新转绿是因为在光下产生了叶绿素
C.如果一直不移走木板,其下的小草最终会死亡
D.影响草坪颜色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空气
12.(2分)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综合农业技术。稻田为鸭子的生长提供食物等生活条件,鸭子为稻田除草、灭虫,其粪便为稻田提供丰富的肥料。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鸭子抑制了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和害虫对水稻的捕食,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B.鸭子为稻田除草、灭虫,使能量流向对人们最有益的部分
C.稻鸭共作模式能降低养鸭成本,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D.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循环流动
13.(2分)如图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需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
B.产生气泡的速度与光照强度有关
C.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利于产生更多气泡
D.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14.(2分)小明每个假期都回乡下陪爷爷下地干活,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移栽番茄幼苗时需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
B.栽种植物幼苗前要适当松土,这样可以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
C.平时要适时给农作物施肥,是为给农作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D.在种植玉米时要“正其行,通其风”,这样有利于补充光合作用的原料
15.(2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
B.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
C.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
16.(2分)“氮长叶磷长果,钾肥不足长柴火”这句民谚强调了无机盐的重要性。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量的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无土栽培技术来培养生菜,其培养液中无机盐成分最多的是氮肥,若缺乏该无机盐叶边缘会出现像火烧一样的症状
B.根部吸收水和无机盐主要区域是根尖伸长区
C.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D.植物由小长大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分化与生长
17.(2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丁能制造有机物,甲、乙、丙都是消费者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C.该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于丁
D.若乙数量迅速增多,短期内将引起甲数量减少
18.(2分)据新闻媒体报道,我国居民健康生活水平与健康行为素养品质整体提高。下列关于中国居民的健康膳食信息合理的是(  )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②可乐代替水
③食不过量,天天运动
④食用新鲜卫生的水果蔬菜
⑤方便面代替主食
⑥为节约时间不吃早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19.(2分)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可以把淀粉转化成葡萄糖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该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
D.大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
20.(2分)春卷是江南一带特色美食,它通常用春卷皮包卷韭菜、荠菜、瘦肉丝等,在油锅里煎炸而成,错误的是(  )
A.蔬菜中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夜盲症
B.春卷皮中的糖类,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C.瘦肉中的蛋白质,是建造身体的重要原料
D.煎春卷用的油属于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
21.(2分)某同学发现一种不认识的固体食物,为测定该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如下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食物小块 淀粉酶溶液 蛋白酶溶液 振荡摇匀 37℃恒温 食物小块的变化
1 0.1克 4毫升 0毫升 是 30分钟 无明显变化
2 0.1克 0毫升 a毫升 是 30分钟 食物块变小
A.a处数值为4
B.将淀粉酶溶液换成胰液,仍然能得出(表中的)实验结果
C.将温度调整为0℃,仍然能得出实验结果
D.该食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
22.(2分)用鼻缓慢吸气再用口呼气的腹式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呼吸肌力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
C.呼吸肌包括肋间肌和膈肌
D.吸气时,呼吸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
23.(2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③应包裹黑色的布使其不透光
B.通入空气①前应去除其中二氧化碳
C.排出的气体②中,氧气含量高于①
D.装置④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24.(2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中,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
②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③农田及时排水
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5.(2分)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系统由①②③④⑤⑥⑦组成
B.①内有黏膜,能够分泌黏液湿润空气
C.③是形成痰的主要部位
D.⑦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6.(2分)“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对成年人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上腹部(  )
A.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B.膈顶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C.膈顶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D.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27.(2分)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都不能看到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叶绿体 C.细胞核 D.液泡
28.(2分)把菠菜放在冷水中浸泡10分钟,水没有变色;而把菠菜放入水中煮沸10分钟(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9.(2分)如图表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代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B.过程③后,形成的细胞形态功能各不相同
C.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
D.过程②中,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细胞质
30.(2分)细胞核在遗传上有重要作用。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一种动物)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  )
A.黑色 B.白色
C.黑白斑点 D.黑色或白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40分。
31.(7分)“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这是歌曲《洋葱》里的一句歌词。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图乙表示显微镜结构,图丙是显微镜下视野中观察到的不同物像(注:请在[]填写字母或数字序号,横线上填写名称)
(1)图甲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如果步骤[   ]操作不当,可能看到图丙中的A物像,步骤[   ]操作不当,则可能看到B物像。
(2)要使图丙中观察视野中的物像从C→D,看的更清晰,需调节图乙中的[   ]   。
(3)“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是因为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图丁细胞结构[   ]   中。经过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   。
(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结构上多了    。
32.(7分)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无机盐、维生素等摄入量不足,缺铁性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图2为平衡膳食宝塔图,图3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你根据图1~3
(1)图2中最底层(A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该营养物质在图1消化道的    内被消化(填序号),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    。
(2)为保证在期末考试中能有充足的能量,餐厅的午餐中有米饭、红烧肉、麻辣豆腐,从合理营养的角度还应该添加    (选择:①清蒸鱼②炒小白菜③红烧牛肉,填序号)。
(3)最近,我们周围有很多同学感冒了,其实感冒时吃的胶囊往往是用淀粉做成的   产生刺激,图3中曲线    (填“甲”“乙”或“丙”)所代表的营养物质是从该部位开始被消化,最终在⑦中被彻底分解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33.(7分)技术扶贫的典范朱有勇院士团队,带领云南少数民族通过栽种马铃薯,实现了脱贫摘帽。图甲表示马铃薯体内发生的①~③项生理活动,24小时内呼吸作用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丙表示密闭的大棚中,图丁表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所示,马铃薯的叶片通过    (填①或②或③)项生理活动能够制造有机物,并通过    运输到块茎中进行储存。
(2)马铃薯的块茎在被销往各地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应该抑制图乙中的    (填“Ⅰ”或“Ⅱ”)活动的强度,该生理活动发生在马铃薯细胞的    (填细胞内的一种结构名称)内。
(3)图丙表示密闭的大棚中,测得的某气体24小时内浓度的变化情况,该气体是    。马铃薯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    点。
(4)图丁中,套上透明塑料袋,分别验证植物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其可能原因是    。
34.(6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英美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的机制”。其实对人体来说,氧气比食物和水更重要(其中a、b表示气体,A、B表示过程),图2是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请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代表    ,ab气体在这里进行交换,这个过程通过气体的    作用实现,其中b气体为    。
(2)当我们在进行图1中过程A时,相当于图2中的    状态(填“甲”或“乙”),此时图2中的④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人体吸入的a气体最终要进入图1中的[②]   ,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5.(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微塑料(直径<5mm)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但不及时回收也会导致塑料残留。这些残留塑料会因耕作和紫外线辐射逐步破碎降解,形成微塑料。当微塑料不断分解形成纳米颗粒(直径<0.1um)后,经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吞食后又被鸡等动物捕食,沿着食物链(网),最终到达人体内。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所示。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材料中的昆虫属于    ,图中食物网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
(2)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具有三个环节的食物链:   。根据动物的食性,鸡属于    (填“肉食”“植食”或“杂食”)性动物。
(3)假设微塑料沿着该食物网传递,则一段时间后,体内微塑料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微塑料对环境和人的危害?   (答一条即可)
36.(6分)随着“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的推广和落实,保证了广大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为了探究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的影响,南通市某中学生物教师团队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白鼠20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第二步: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甲组小白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小时,其他实验条件均与甲组相同。
第三步:在实验的第6天、第12天、第18天、第24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白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在该探究实验中,设置乙组的作用是    。
(3)实验中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白鼠,且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    。
(4)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白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白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    。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题,共60分。
1.(2分)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能生长和繁殖
B.个体小且呈绿色
C.有细胞结构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体小且呈绿色不属于生物的特征如绿色纸片、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生命的奥秘,下列主要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的是(  )
A.查找关于绿孔雀在我国分布情况的资料
B.调查七年级同学近视眼的发生情况
C.利用望远镜、摄像机等工具对如东鸟类形态进行研究
D.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分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分类法、资料分析法、测量法等。
【解答】解:A、查找关于绿孔雀在我国分布情况的资料,A不符合题意。
B、调查七年级同学近视眼的发生情况,B不符合题意。
C、用望远镜,是在自然状态下,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C不符合题意;
D、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通过有目的,记录,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2分)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C.稻螟虫大量繁殖使水稻减产
D.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水分对生物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生物。
【解答】解: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B符合题意。
C、稻螟虫大量繁殖使水稻减产,C不符合题意。
D、沙漠中的骆驼刺为了获取宝贵的水资源,根系就拼命地向下扎,发展出了深达地下水的庞大根系,“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故选:B。
【点评】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2分)下列诗句描写的现象,主要受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A.二月出惊见草芽 B.惟有葵花向日倾
C.雨滋苔藓侵阶绿 D.穿花蛱蝶深深现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解答】解:A、二月出惊见草芽,小草开始萌发。
B、惟有葵花向日倾。
C、雨滋苔藓侵阶绿。
D、穿花蛱蝶深深现,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D。
【点评】掌握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5.(2分)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元宝枫是重要的红叶观赏植物。进入秋季,日平均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增大(  )
A.元宝枫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B.黄刺蛾幼虫与天牛幼虫之间是竞争关系
C.秋季元宝枫叶变红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D.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
【解答】解:A.元宝枫是植物;正确;
B.黄刺蛾幼虫与天牛幼虫均食元宝枫叶片,正确;
CD.题干说入秋季、昼夜温差增大,所以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的温度、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考点题目,要把握好两点:一是明确物质和能量的方向是单向性的,另一个是能量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6.(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使用了20只鼠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  )
A.纸盒上面全都用纸板盖住
B.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C.2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
D.没有错误,无需修改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单一实验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解: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就要设置以水为唯一变量设置对照。而如图所示设计有两个变量光和水,目的是保持变量唯一。
故选:A。
【点评】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唯一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7.(2分)药用植物肉苁蓉常生活在沙漠植物梭梭的根部,并从梭梭根中获得生长所需的有机物。同时梭梭因根部具有肉苁蓉,其光合速率会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梭梭的有机物可通过导管运输至肉苁蓉
B.梭梭根部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
C.肉苁蓉可促进梭梭的光合作用
D.肉苁蓉和梭梭之间是共生关系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解答】解:A、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A错误。
B、梭梭是沙漠植物,B正确。
CD、肉苁蓉从梭梭根中获得生长所需的有机物,其光合速率会下降,CD错误。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2分)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可以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B.各种生态系统地域差异很大,所以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不发生联系
C.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D.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了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分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湿地具有净化水源,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B、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实际上是有着密切的联系,错误。
C、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供绿色植物再利用,正确。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故选:C。
【点评】此题涉及到的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9.(2分)如图所示,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某种植物表皮细胞的物像(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细菌的运动轨迹(  )
A.甲: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Q位置,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P位置
B.乙:玻片标本内有气泡,原因是植物表皮撕得太厚或放表皮时未展平
C.丙的相应操作: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使物像在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D.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分析】图甲中:P目镜;Q物镜。图乙中有黑色边缘整齐的圆圈,内部中空,可判断为气泡。丙图示显微镜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观察的过程。丁图为显微镜下某细菌的运动轨迹,为逆时针方向运动。
【解答】解:A、使用显微镜时,眼睛注视Q物镜 ,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眼睛注视P目镜位置。
B、乙装片内有气泡。植物表皮撕得太厚或放表皮时未展平,看不清细胞结构,B错误。
C、显微镜呈倒像,丙相应操作、转动物镜转换器变为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
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旋转180度后观察,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图示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B.④步骤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
C.②步骤中要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的正面遮盖起来
D.⑤步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染色→观察颜色。
(2)图中①是加碘染色、②是部分遮光、③是暗处理、④是酒精脱色、⑤是观察颜色。
【解答】解:A、图中①是加碘染色、③是暗处理、⑤是观察颜色、加碘染色→观察颜色,A错误。
B、酒精具有溶解叶绿素的功能,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
C、为了形成对照,C错误。
D、⑤步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故选:B。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1.(2分)校园的草坪上堆放了一块大木板,一段时间后木板被移走,小明发现草坪上留下一块黄白色的“印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坪出现黄白色的“印痕”是因为缺少阳光
B.草坪重新转绿是因为在光下产生了叶绿素
C.如果一直不移走木板,其下的小草最终会死亡
D.影响草坪颜色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空气
【分析】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
【解答】解:AD、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大木板下的小草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因而变成黄白色、D错误;
B、一段时间后木板被移走,B正确;
C、如果一直不移走木板,故最终会死亡。
故选:D。
【点评】掌握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2.(2分)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综合农业技术。稻田为鸭子的生长提供食物等生活条件,鸭子为稻田除草、灭虫,其粪便为稻田提供丰富的肥料。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鸭子抑制了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和害虫对水稻的捕食,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B.鸭子为稻田除草、灭虫,使能量流向对人们最有益的部分
C.稻鸭共作模式能降低养鸭成本,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D.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循环流动
【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解答】解:AB、鸭子为稻田除草,抑制了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和害虫对水稻的捕食,同时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正确;
C、鸭为杂食性水禽,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降低了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
D、物质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循环流动,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3.(2分)如图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需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
B.产生气泡的速度与光照强度有关
C.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利于产生更多气泡
D.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在“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中,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答即可。
【解答】解:A、该实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不需要进行暗处理,A错误。
B、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气泡。
D、氧气有助燃性,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氧气有助燃的特性。
14.(2分)小明每个假期都回乡下陪爷爷下地干活,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移栽番茄幼苗时需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
B.栽种植物幼苗前要适当松土,这样可以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
C.平时要适时给农作物施肥,是为给农作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D.在种植玉米时要“正其行,通其风”,这样有利于补充光合作用的原料
【分析】1、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3、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解答】解:A、根尖的成熟区具有大量根毛。所以,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
B、呼吸作用是生命力的象征,这样可以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B正确。
C、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是为给农作物生长提供无机盐。C错误。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通其风”,可以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
故选:C。
【点评】能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15.(2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
B.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
C.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3、图中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
【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C为分解者,A错误;
B、图中②③④均为生物体向无机环境释放二氧化碳;图中食物链为A→B,B错误;
C、图中A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C是分解者,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6.(2分)“氮长叶磷长果,钾肥不足长柴火”这句民谚强调了无机盐的重要性。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量的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无土栽培技术来培养生菜,其培养液中无机盐成分最多的是氮肥,若缺乏该无机盐叶边缘会出现像火烧一样的症状
B.根部吸收水和无机盐主要区域是根尖伸长区
C.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D.植物由小长大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分化与生长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解答】解:A、若用无土栽培技术来培养生菜,若缺乏含氮的无机盐植物会出现植株矮小。A错误。
B、根部吸收水和无机盐主要区域是根尖成熟区。
C、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C错误。
D、想不到分裂,所以植物由小长大离不开细胞的分裂。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原理、细胞的分化、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和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17.(2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丁能制造有机物,甲、乙、丙都是消费者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C.该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于丁
D.若乙数量迅速增多,短期内将引起甲数量减少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解:AB、在生态系统中,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丙是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甲、乙,错误;
C、该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于丙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若乙数量迅速增多,短期内将引起甲数量减少。
故选:D。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2分)据新闻媒体报道,我国居民健康生活水平与健康行为素养品质整体提高。下列关于中国居民的健康膳食信息合理的是(  )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②可乐代替水
③食不过量,天天运动
④食用新鲜卫生的水果蔬菜
⑤方便面代替主食
⑥为节约时间不吃早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习惯,如果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答】解: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谷类为主,③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不吸烟;拒绝毒品。②水的作用很大,不能用果汁。⑤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合理膳食要求饮食要多样化,不挑食。⑥不吃早餐就急匆匆去上学,严重者会晕厥。
故选:B。
【点评】关键熟记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19.(2分)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可以把淀粉转化成葡萄糖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该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
D.大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
【分析】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胃腺、胰腺和肠腺。
2、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壁也分为4层,与胃壁相似。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小肠绒毛间的黏膜凹陷形成肠腺,可以分泌肠液消化食物。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解答】解:A、唾液腺分泌唾液,A错误。
B、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
C、小肠绒毛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正确。
D、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无机盐和维生素,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20.(2分)春卷是江南一带特色美食,它通常用春卷皮包卷韭菜、荠菜、瘦肉丝等,在油锅里煎炸而成,错误的是(  )
A.蔬菜中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夜盲症
B.春卷皮中的糖类,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C.瘦肉中的蛋白质,是建造身体的重要原料
D.煎春卷用的油属于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解:A、维生素C具有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缺乏时易患坏血病,A错误。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包括走路、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春卷皮中的糖类,B正确。
C、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原料。瘦肉中含有蛋白质,C正确。
D、煎春卷用油属于脂肪,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D正确。
故选:A。
【点评】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21.(2分)某同学发现一种不认识的固体食物,为测定该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如下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食物小块 淀粉酶溶液 蛋白酶溶液 振荡摇匀 37℃恒温 食物小块的变化
1 0.1克 4毫升 0毫升 是 30分钟 无明显变化
2 0.1克 0毫升 a毫升 是 30分钟 食物块变小
A.a处数值为4
B.将淀粉酶溶液换成胰液,仍然能得出(表中的)实验结果
C.将温度调整为0℃,仍然能得出实验结果
D.该食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
【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解答】解:A、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以外。因此除了酶的种类不同以外,所以a处数值为4。
B、胰液中既有淀粉酶又有蛋白酶,B错误。
C、将温度调整为0℃,不能得出该实验结果。
D、加入淀粉酶以后;加入蛋白酶后食物块变小,D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酶的特性及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即可解答。
22.(2分)用鼻缓慢吸气再用口呼气的腹式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呼吸肌力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
C.呼吸肌包括肋间肌和膈肌
D.吸气时,呼吸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解答】解:A.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口、咽、喉,最后进入肺。
B.人在呼吸时,其变化是氧气含量减少,B正确。
C.呼吸肌包括肋间肌和膈肌两种。
D.吸气时:肋间外肌、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故选:D。
【点评】掌握呼吸运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3.(2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③应包裹黑色的布使其不透光
B.通入空气①前应去除其中二氧化碳
C.排出的气体②中,氧气含量高于①
D.装置④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解答】解:A、装置③应包裹黑色的布使其不透光,A正确;
B、通入空气①前应去除其中二氧化碳,B正确;
C、植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氧气含量低于①;
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点评】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而光合作用只在光下才能进行。
24.(2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中,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
②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③农田及时排水
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呼吸作用一般不受光照的影响,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解答】解:①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呼吸作用,符合题意,藏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符合题意,农田及时排水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不符合题意,释放能量,因此种子含水多,含水少;因此小麦种子晒干入库,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25.(2分)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系统由①②③④⑤⑥⑦组成
B.①内有黏膜,能够分泌黏液湿润空气
C.③是形成痰的主要部位
D.⑦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空气具有清洁、湿润、温暖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图中,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⑦膈。
【解答】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②咽、④气管,⑥是肺。
B、①鼻内具有黏膜。B正确。
C、④气管和⑤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使气管内湿润。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
D、⑥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6.(2分)“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对成年人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上腹部(  )
A.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B.膈顶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C.膈顶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D.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分析】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解答】解: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膈顶上升)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所以,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上腹部。
故选:A。
【点评】呼吸运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7.(2分)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都不能看到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叶绿体 C.细胞核 D.液泡
【分析】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解答】解: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细胞质;不同点: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叶绿体组成在植物的绿色部分,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
故选:B。
【点评】关键点: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
28.(2分)把菠菜放在冷水中浸泡10分钟,水没有变色;而把菠菜放入水中煮沸10分钟(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分析】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等组成,如图:
【解答】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具有选择透过性。结合题意可知,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冷水不会变成菜汤,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故选:B。
【点评】关键点: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29.(2分)如图表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代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B.过程③后,形成的细胞形态功能各不相同
C.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
D.过程②中,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细胞质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细胞增长导致体积增大。图中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
【解答】解:A、过程①细胞体积由小变大,过程②细胞数目增加,A正确。
BC、过程③细胞的形态,因此表示细胞分化,C正确。
D、过程②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裂时,D错误。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0.(2分)细胞核在遗传上有重要作用。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一种动物)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  )
A.黑色 B.白色
C.黑白斑点 D.黑色或白色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都是黑色的,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故选:A。
【点评】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进行推理获取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40分。
31.(7分)“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这是歌曲《洋葱》里的一句歌词。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图乙表示显微镜结构,图丙是显微镜下视野中观察到的不同物像(注:请在[]填写字母或数字序号,横线上填写名称)
(1)图甲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c→d→b→a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如果步骤[ b ]操作不当,可能看到图丙中的A物像,步骤[ a ]操作不当,则可能看到B物像。
(2)要使图丙中观察视野中的物像从C→D,看的更清晰,需调节图乙中的[ ③ ] 细准焦螺旋 。
(3)“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是因为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图丁细胞结构[   ] 液泡 中。经过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⑨ ] 细胞核 。
(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结构上多了  细胞壁和液泡 。
【分析】图中a盖、b展、c滴、d撕、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反光镜、⑤物镜、⑥遮光器、⑦细胞壁、⑧细胞膜、⑨细胞核、⑩细胞质、 液泡。
【解答】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c滴、b展、染、吸。故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c→d→b→a,步骤d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正确。
(2)要使图丙中观察视野中的物像从C→D,看的更清晰。
(3)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色素以及糖类。因此。经过染色后。
(4)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质、液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透明无色,因此,结构上多了细胞壁和液泡。
故答案为:(1)c→d→b→a;b;a;
(2)③细准焦螺旋;
(3) 液泡;⑨细胞核;
(4)细胞壁和液泡。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动植物细胞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32.(7分)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无机盐、维生素等摄入量不足,缺铁性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图2为平衡膳食宝塔图,图3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你根据图1~3
(1)图2中最底层(A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淀粉 ,该营养物质在图1消化道的  ②⑦ 内被消化(填序号),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  唾液、肠液、胰液 。
(2)为保证在期末考试中能有充足的能量,餐厅的午餐中有米饭、红烧肉、麻辣豆腐,从合理营养的角度还应该添加  ② (选择:①清蒸鱼②炒小白菜③红烧牛肉,填序号)。
(3)最近,我们周围有很多同学感冒了,其实感冒时吃的胶囊往往是用淀粉做成的 胃 产生刺激,图3中曲线  乙 (填“甲”“乙”或“丙”)所代表的营养物质是从该部位开始被消化,最终在⑦中被彻底分解成  氨基酸 ,才能被人体吸收。
【分析】图1: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
图2:A谷物类;B蔬菜水果类;C鱼肉蛋类;D豆奶类;E油脂类。
图3:甲的消化从口腔开始,是淀粉;乙的消化从胃开始,是蛋白质,丙的消化从小肠开始,是脂肪。
【解答】解:(1)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示可以看出,“平衡膳食宝塔”第A级的食物、馒头、薯类等食品。淀粉的消化开始于②口腔,再在⑦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2)餐厅的午餐中有大米饭、红烧肉,说明食物中含有糖类、脂类等营养,从营养要全面的角度来看还应添加②炒小白菜这道菜。
(3)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然后在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在胆汁的作用下,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可推知:甲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丙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由于胃液中不含消化淀粉的酶,因此可以有效避免药物对图1中⑤胃的刺激。
故答案为:(1)淀粉;②⑦、肠液。
(2)②。
(3)胃;乙;氨基酸。
【点评】解答该题时要注意联系图示,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33.(7分)技术扶贫的典范朱有勇院士团队,带领云南少数民族通过栽种马铃薯,实现了脱贫摘帽。图甲表示马铃薯体内发生的①~③项生理活动,24小时内呼吸作用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丙表示密闭的大棚中,图丁表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所示,马铃薯的叶片通过  ① (填①或②或③)项生理活动能够制造有机物,并通过  筛管 运输到块茎中进行储存。
(2)马铃薯的块茎在被销往各地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应该抑制图乙中的  Ⅱ (填“Ⅰ”或“Ⅱ”)活动的强度,该生理活动发生在马铃薯细胞的  线粒体 (填细胞内的一种结构名称)内。
(3)图丙表示密闭的大棚中,测得的某气体24小时内浓度的变化情况,该气体是  氧气 。马铃薯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  18 点。
(4)图丁中,套上透明塑料袋,分别验证植物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其可能原因是  验证植物产生氧气时没有放到光下照射,验证植物产生二氧化碳时没有放到黑暗环境中 。
【分析】1、图甲中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
2、图乙中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
【解答】解:(1)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根据图甲所示,并通过筛管运输到块茎中进行储存。
(2)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马铃薯的块茎在被销往各地的过程中,应该抑制图乙中的Ⅱ活动强度。
(3)根据图丙可以,该气体浓度在夜晚(0~6点,白天(8~18点)升高,有机物和氧气会消耗,有机物和氧气会积累,马铃薯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18点。
(4)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是光,在有光条件下;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图中的装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验证植物产生二氧化碳时没有放到黑暗环境中。
故答案为:(1)①;筛管
(2)Ⅱ;线粒体
(3)氧气;18
(4)验证植物产生氧气时没有放到光下照射,验证植物产生二氧化碳时没有放到黑暗环境中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6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英美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的机制”。其实对人体来说,氧气比食物和水更重要(其中a、b表示气体,A、B表示过程),图2是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请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代表  肺泡 ,ab气体在这里进行交换,这个过程通过气体的  扩散 作用实现,其中b气体为  二氧化碳 。
(2)当我们在进行图1中过程A时,相当于图2中的  甲 状态(填“甲”或“乙”),此时图2中的④处于  收缩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人体吸入的a气体最终要进入图1中的[②] 组织细胞 ,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分析】图1中A吸气、B呼气、a氧气、b二氧化碳、一肺的通气、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三是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四是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①肺泡、②组织细胞。
图2中①模拟气管、②模拟肺、③模拟胸廓、④模拟膈。
【解答】解:(1)观图可知:图1中①代表肺泡,ab气体在这里进行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为二氧化碳。
(2)图1中过程A是气体由外界进入肺,表示吸气,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肺内气压变小,相当于图2中的甲。
(3)人体吸入的a氧气最终要进入图1中的[②]组织细胞,参与分解有机物。
故答案为:(1)肺泡;扩散;
(2)甲;收缩;
(3)组织细胞。
【点评】掌握呼吸的全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5.(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微塑料(直径<5mm)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但不及时回收也会导致塑料残留。这些残留塑料会因耕作和紫外线辐射逐步破碎降解,形成微塑料。当微塑料不断分解形成纳米颗粒(直径<0.1um)后,经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吞食后又被鸡等动物捕食,沿着食物链(网),最终到达人体内。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所示。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材料中的昆虫属于  消费者 ,图中食物网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2)该食物网中有  4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具有三个环节的食物链: 青菜→鸡→人 。根据动物的食性,鸡属于  杂食 (填“肉食”“植食”或“杂食”)性动物。
(3)假设微塑料沿着该食物网传递,则一段时间后,体内微塑料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人 。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微塑料对环境和人的危害?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垃圾分类处理等 (答一条即可)
【分析】1、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等。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图中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青菜→菜青虫→鸡→人、青菜→鸡→人、青菜→蚱蜢→鸡→人、青菜→人。
【解答】解:(1)生物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有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因此材料中的昆虫属于消费者。
(2)该食物网中有青菜→菜青虫→鸡→人、青菜→鸡→人、青菜→人,其中具有三个环节的食物链:青菜→鸡→人,鸡既吃青菜也吃菜青虫和蚱蜢。
(3)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则一段时间后。
(4)要减少微塑料对环境和人的危害,主要的措施有: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故答案为:(1)消费者;分解者
(2)4;青菜→鸡→人
(3)人
(4)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垃圾分类处理等(答一条即可)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6分)随着“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的推广和落实,保证了广大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为了探究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的影响,南通市某中学生物教师团队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白鼠20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第二步: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甲组小白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小时,其他实验条件均与甲组相同。
第三步:在实验的第6天、第12天、第18天、第24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白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睡眠不足会不会影响学习能力 ?
(2)在该探究实验中,设置乙组的作用是  作对照 。
(3)实验中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白鼠,且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  控制单一变量 。
(4)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白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白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  减少 。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睡眠不足会影响学习能力 。
(5)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
【分析】(1)实验过程要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2)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3)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答】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睡眠不足会不会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2)限制甲组小白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小时。乙组小白鼠不限制睡眠时长,甲组和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甲组为实验组,因此设置乙组的作用是作对照。
(3)实验中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白鼠,且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4)分析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
(5)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充足的睡眠能够使学习的能力提高,睡眠不足使学习能力减弱,保证充足的睡眠。
故答案为:
(1)睡眠不足会不会影响学习能力;
(2)作对照;
(3)控制单一变量;
(4)减少;睡眠不足会影响学习能力
(5)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