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含解析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含解析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9 09:20:58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世界各地每年排放的硫、氮量的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  )
A.硫、氮排放量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
B.中国人均硫、氮排放量较高
C.发达国家硫、氮排放总量较高
D.发达国家人均硫、氮排放量较低
2.据调查北欧的芬兰、瑞典等国的酸雨主要和英国、德国的工业污染有关,其转移的主要途径是(  )
A.大气运动B.跨国河流
C.洋流D.国家之间的产品贸易
[2023·山东聊城期末]发达国家每年产生的电脑、电视、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多达50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被非法出口到非洲和亚洲。加纳首都阿克拉郊区的阿格博格布洛西是世界上较大的电子垃圾末端处理地区之一。已通过层层回收的电子垃圾最后到达这里,当地居民通过焚烧清除掉废弃电器上的塑料,获取少量可以回收的金属,无价值的部分直接填埋。据此回答3~4题。
3.阿格博格布洛西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其根本原因是(  )
A.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差B.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
C.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4.下列关于跨国污染物转入对阿格博格布洛西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区域发展潜力下降
B.处理方式主要污染大气,对水源影响较小
C.利于产品零部件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D.通过获取高价值的回收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大气污染可以跨国界传输,使周围国家受害,引起国际纠纷,影响国家安全。酸雨是一种跨越国境的污染,污染物可以随大气转移到1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读图,完成5~6题。
5.北欧曾经深受酸雨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欧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B.受中纬西风影响,污染物输入
C.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
D.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
6.为了有效防治酸雨,欧洲可采取的科学合理措施是(  )
①使用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②使用废气净化设备,减少酸性物排放 ③加强国际交流,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使用私家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3·四川巴中期末]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突然、迅猛,瞬间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没有固定的排放途径,不易控制,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对生命与生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转移轨迹。据此完成7~9题。
7.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
A.发生得快,消失得也快
B.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
C.是污染物不断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发形成的
D.消失得快,因此危害较小
8.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我国东南部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
B.我国东南部地区经济联系紧密,物流运输繁忙
C.我国东南部地区风速较小,污染物扩散慢
D.我国东南部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9.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导致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B.这两段时间东部地区工业发展滞后
C.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
D.油气资源开采重点向西部地区转移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最终“归宿”是大海。下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其面积达3.43×105平方千米,中心最厚处达30米,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
(1)大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2)如何控制该海域“垃圾场”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能力综合练 
[2023·山东德州期末]产品从原料获取、制造加工、运输销售到成为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整个过程中所释放的空气污染物被称为“隐含空气污染物”。图1示意2005~2015年中美两国商品贸易概况,图2示意两国贸易隐含空气污染物。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显示,2005~2015年(  )
A.两国贸易规模不大
B.两国贸易总额逐年减少
C.b国是隐含空气污染物的净出口国
D.a向b出口隐含空气污染物整体呈下降趋势
12.两国贸易隐含空气污染物排放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a国对b国存在巨大贸易顺差
B.a国单位产值能耗远高于b国
C.b国煤炭能耗占比远大于a国
D.a从b进口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
[2023·天津河西区期末]如图为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企业收益B.增加就业机会
C.促进国际合作D.减轻环境污染
14.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
A.产品利用前的环境污染
B.产品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产品运输中的环境污染
D.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
[2023·山东青岛期末]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入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15~17题。
15.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条件主要包括(  )
①邻近的印度次大陆等地,工农业活动密集 
②高原面积广,可沉降面积大 
③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 
④气温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6.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  )
A.夏季、夏季B.夏季、冬季
C.冬季、夏季D.冬季、冬季
17.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B.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
C.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
D.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
[2023·湖南名校联盟大联考]甲藻类生物(例如夜光藻等)大量聚集在海面且靠近海岸的位置时,就容易产生荧光海现象。2023年3月深圳大鹏新区西冲湾夜光藻赤潮爆发,出现了美丽的荧光海。读图,完成18~19题。
18.与西冲湾形成荧光海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A.海水富营养化
B.人类活动影响小
C.纬度低,海水温度高
D.海区相对封闭,风浪小
19.美丽的荧光海现象出现,对当地的影响有(  )
A.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B.加快了当地能源结构调整
C.导致渔业损失严重
D.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20.[2023·浙江温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东清远市许多企业从国外进口价格低廉的废弃电子产品,在家庭作坊中进行拆解、酸碱浸泡、热熔、焚烧得到再生铜,龙塘河沿岸是清远市再生铜生产区之一。图1是广东省局部略图及清远市境内龙塘河部分采样点河床淤泥中铜含量分布图。
材料二 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清远市政府建立再生铜产业园,引导分散的再生铜家庭作坊进园生产。2017年开始,我国逐步禁止废弃电子产品等固体废弃物的进口。
材料三 我国铜精矿进口量大。近年来,我国铜材消费增幅放缓。图2是铜产业链示意图。
(1)龙塘河干流图示河段从上游至下游河床淤泥中铜含量变化特征是________,说出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降水对龙塘河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3)说出固体废弃物进口禁令颁布后清远市再生铜产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并指出在产业园集中生产的优势。
(4)从产业链角度,简述我国炼铜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1~2.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判断出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硫、氮排放总量大,人均消费水平高,人均硫、氮排放量也较高。第2题,英国、德国的工业污染随西南风,向北影响北欧地区。英国、德国与北欧各国之间没有跨国河流,洋流主要影响沿海地区。
3~4.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加纳首都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处西非,由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低,难以发展其他产业,所以才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D正确;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并不是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差,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民众生活环境艰苦,焚烧塑料获取金属是经济来源,民众是当地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排除A、B;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有利于电子垃圾的输入,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故选D。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处于世界电子垃圾的处理末端,大部分无价值的垃圾直接填埋,损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导致区域发展潜力进一步下降,故选A。
5~6.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某些西欧国家是工业废气的排放源,北欧主要位于中纬西风带,盛行西南风,西南风把西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吹送到北欧,所以造成酸雨污染,故选B。第6题,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人类活动燃烧了大量矿物燃料。防治酸雨,一方面可提高废弃大气处理技术、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对已经出现的污染加大治理力度,同时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故选D。
7~9.答案:7.B 8.D 9.A
解析:第7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得快,大多数消失得也快,会造成重大危害,但有些影响可能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A、D错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B正确;污染物不断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形成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是污染物快速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发形成的,C错误。故选B。第8题,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我国东南部地区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这是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东南方向的主要自然原因。故选D。第9题,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引进了大量污染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污染环境,增加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频率。因此,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导致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故选A。
10.答案:(1)大量的塑料垃圾会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塑料颗粒被海洋生物吞食会导致疾病和死亡;通过食物链,又可能进入人类体内,危害健康;塑料垃圾表面能吸附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大量的塑料垃圾漂浮在海洋面上,严重影响航海业、沿海捕捞业、养殖业等。
(2)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限制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塑料垃圾的回收处理能力。
解析:第(1)题,危害可以从对社会、对经济、对生态环境三方面考虑。对生态环境来说,固体垃圾可以破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而且容易被海洋生物吞食,导致海洋生物的疾病和死亡率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塑料垃圾表面能吸附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同时随着洋流的流动,扩大海洋的污染范围。对社会来说,固体垃圾被海洋生物吞食后通过食物链可能会进入人类体内,影响人类健康,对社会发展不利。对经济来说,塑料垃圾漂浮在海面上,会影响航船的速度,严重影响航海业;塑料垃圾携带的污染物使海洋生物产生疾病,渔业衰竭,导致养殖业亏损,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第(2)题,为控制该海域垃圾场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排放、加强合作及回收处理等方面考虑,具体包括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限制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塑料垃圾的回收处理能力等。
11~12.答案:11.D 12.B
解析:第11题,图中显示,a、b两国贸易规模很大,A错;由图1可知,两国贸易总额总体呈增加趋势,B错;由图2可知,国际贸易中,a为隐含空气污染物净出口国,b为隐含空气污染物净进口国,C错;由图2可知,2005~2015年间a国对b国出口的隐含空气污染物整体呈下降趋势,D正确。故选D。第12题,据材料可知,a、b两国指的是中美两国,a对b出口中隐含空气污染物较高,a从b进口中隐含空气污染物较低,可推断a为中国,b为美国,由于中国技术水平相对美国较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货物的单位产值能耗大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货物,B正确。由图1可知,a国对b国存在巨大贸易顺差,但是贸易顺差大不能决定隐含空气污染物差距就大,A错误。a为中国,b为美国,根据两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可知,b国煤炭能耗占比应小于a国,C错误。b国技术水平更高,a从b进口商品多为技术密集型,因此隐含空气污染物较低,D错误。故选B。
13~14.答案:13.A 14.D
解析:第13题,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经过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再生产、创造,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主要考虑的是提高企业收益,A对;直接进口国外废弃产品,整个产品生产消费行为都在国外,国内产业链短,增加就业机会不多,B错;促进国际合作不是主要原因,C错;会加重环境污染,D错。故选A。第1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目的是解决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而不是产品利用前、利用中、运输中的污染,D对,A、B、C错。故选D。
15~17.答案:15.C 16.B 17.D
解析:第15题,材料提及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青藏高原气候受盛行西风和印度季风的共同影响,印度季风影响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使得POPs数量较多,③正确;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青藏南部地区临近印度,其人口众多,工农业活动多,POPs数量多,①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POPs进入高原后流动性变差,并伴随降雪逐步沉降,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与高原面积广并无关联,主要是位置特殊性影响,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第16题,青藏高原气候受盛行西风和印度季风的共同影响,印度季风影响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而夏季风(西南风)可以把印度地区的POPs吹往青藏地区,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夏季;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西风带主要在冬季影响青藏地区,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冬季。故选B。第17题,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过于绝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渐续性,A错误;中亚国家经济能力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排放的POPs较少,让中亚国家负担不太可行,B错误;POPs污染主要借助风力,通过工程措施难以阻止,C错误;青藏地区主要是跨境转移污染,故应多国开展合作,并积极研发POPs的替代物,才是有效手段,D正确。故选D。
18~19.答案:18.B 19.C
解析:第18题,材料告知,2023年3月深圳大鹏新区西冲湾夜光藻赤潮爆发,说明本次夜光藻的爆发与海水富营养化导致的赤潮有关,温度高有利于藻类繁殖,海区封闭风浪小污染物不易扩散都加剧了赤潮爆发;赤潮的爆发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影响大,结合题意,故选B。第19题,海水富营养化危害很大,它会导致海水中的藻类呈现爆发性增长,最终形成赤潮。难以计数的藻类覆盖在海面上,不仅遮挡了阳光,它们的繁殖、生活、死亡以及分解的过程中会消耗掉海水中大量的氧气,导致其他的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海洋生态环境和近海的海产养殖业带来严重的影响,结合题意,故选C。
20.答案:(1)先增加后减少 支流污染严重,支流河水携带大量铜注入干流;铜逐渐在河床沉积;下游河水中铜浓度逐渐降低
(2)冲刷地表,将更多污染物搬运至河流(增加河流中污染物);河流径流量增大,对污染物有稀释作用(降低污染物浓度);扩大污染范围。
(3)变化:原料来源渠道减少;原料成本提高;对港口的依赖性减少。
优势:增加交流,促进技术提升;便于管理,集中处理污染物;共用基础设施。
(4)多渠道进口铜矿(铜精矿);加大铜矿勘探力度;增加对国内废铜回收利用;加强技术投入,提高铜矿利用率;提高铜产品附加值;开拓国际市场,增加铜产品出口。
解析:(1)据图可知,采样点铜含量在上游含量为680.87,在流经再生铜生产区的支流汇入后,采样点铜含量就上升为1174.76,往下游走才依次降低为812.85和570.37。因此,变化特征为:先增加后减少;原因是污染严重的支流汇入干流,将铜元素带入干流并不断沉入河底,越靠近支流汇入口铜含量越高,越往下游铜含量越低。(2)降水对河流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可从增加污染源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扩大污染范围作答。(3)固体废弃物进口禁令颁布后,我国固体废弃物进口减少,使清远市再生铜产业对进口废弃物原料的依赖相应减少,从而在区位选择时降低了对港口的依赖。从产业集聚生产优势分析。(4)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炼铜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可以从原料供应的安全性、增加产品的竞争性和开拓市场三个方面来作答。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2·辽宁大连期末]近50年来,艾比湖面积急剧缩小,周边湿地植物群落出现了由湿生、中生向旱生、超旱生、盐生、耐沙生的种类演替。下图示意艾比湖面积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艾比湖周边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演替反映出的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问题
B.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C.生态退化问题
D.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2.上述环境问题将导致所在区域(  )
A.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水土流失频发
B.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少
C.物种的耐旱性增强,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D.生物种群减少,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呼包鄂地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呼包鄂地区地形以高原、中低山地为主,海拔816~2338米,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该地区能源资源种类多样,煤炭资源储量丰富,2000~2018年工矿用地面积扩大了近17倍,国土空间保护修复任务紧迫。下图示意呼包鄂地区国土空间保护修复格局。据此完成3~4题。
3.呼包鄂地区国土修复阻力最小的是(  )
A.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区
B.阴山北麓荒漠草原区
C.毛乌素沙地防护区 
D.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区
4.呼包地区国土保护修复的重点是(  )
A.严控城镇规模B.限制耕地开发
C.减少地下水开采D.恢复地表植被
[2023·江苏无锡期末]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共涉及10个省份,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如图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  )
A.陕、甘、宁B.川、陕、甘
C.青、川、甘D.川、陕、渝
6.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
A.旅游开发B.环境教育
C.科学研究D.生态保护
7.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广泛分布的景观有(  )
①冰山 ②高海拔湿地 ③高寒草原草甸
④荒漠戈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安徽蚌埠期末]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如图示意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据此完成8~9题。
8.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内(  )
A.秋冬季节落叶缤纷B.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C.生物多样性贫乏D.植被以草地为主
9.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后,深圳市(  )
A.城镇用地面积将减少
B.经济发展将会加速
C.各种植被密度将增大
D.昼夜温差将会减小
10.[2023·广东中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白海豚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是中华白海豚重要的栖息地。1999年,广东省政府划定珠江口伶仃洋中460平方公里水域为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伶仃洋水域内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种群数量保持总体稳定。下图示意不同调查阶段伶仃洋中华白海豚分布和核心栖息地范围。
(1)简述伶仃洋中华白海豚核心栖息地的变化特征。
(2)说出伶仃洋海域内可能影响中华白海豚分布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
(3)有专家提出当前有必要对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作出一些优化调整,请说明理由。
关键能力综合练 
[2023·山东东营期末]近年来,东营市不断推进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综合地理区位、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覆被、经济社会、区域分异等各方面的特征,将东营市划分为六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分别是滨海湿地恢复保育区、林草恢复封育区、黄河滩涂湿地保护区、黄泛平原农田生态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中心城城市生态区(如下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滨海湿地恢复保育区生态相对脆弱的原因有(  )
①区域成土年幼 ②石油开采污染 ③退养还滩工程 ④风暴潮侵袭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12.在中心城外围规划构建环城绿带的主要目的是(  )
A.美化城市绿地环境B.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C.限制城市过度扩张D.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13.对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的意义有(  )
A.保障生态系统整体性B.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C.调查生物多样性本底D.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2023·福建厦门期末]朱鹮主要栖息于低山疏林地带,常在附近的稻田、河塘觅食,曾因环境恶化等原因一度濒临灭绝,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1年,在秦岭南麓的Y县深山中发现了当时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当地随即建立保护站进行就地保护。2002年,该地建立朱鹮自然保护区,并开始实施人工迁地保护和野生种群重建。2008年,位于浙江北部的D县依托当地的国家湿地公园,建立朱鹮繁育基地,并将驯养的朱鹮放归自然。如今,中国的朱鹮种群已恢复至7000余只。据此完成14~16题。
14.20世纪80年代野生朱鹮以就地保护为主,主要是由于Y县(  )
A.居民环保意识较强
B.朱鹮天敌数量较少
C.朱鹮食物供给较充足
D.朱鹮生存环境较适宜
15.与D县朱鹮繁育基地相比,Y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应注意(  )
A.增加冬季食物供给
B.栽植高大乔木
C.严禁开展任何活动
D.防范伏旱威胁
16.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野生朱鹮种群重建区域,需要考虑各地(  )
①自然保护区类型与规模 ②基本农田面积
③历史时期朱鹮分布状况 ④物种繁育技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023·安徽临泉一中模拟]为了研究不同等级道路对黄河源区藏野驴和藏原羚两种有蹄类动物栖息地适宜性影响,科研人员将研究区内道路网络分成高等级公路和低等级公路,并设定两种情景进行模拟和实地调查验证。下表示意两种情景下藏野驴和藏原羚的适宜栖息地变化。据此完成17~19题。
项目 情景Ⅰ 情景Ⅱ
藏野驴 藏原羚 藏野驴 藏原羚
适宜栖息地面积 4918.22 4041.96 3997.69 2958.98
占黄河源区的面积比例 25.9 21.2 21.0 15.6
栖息地丧失的面积 79.98 333.03 1000.51 1416.01
栖息地丧失的比例 1.6 7.6 20.0 32.4
情景Ⅰ:道路变量中只含高等级公路;
情景Ⅱ:道路变量中只含低等级公路
17.推测导致不同等级道路对上述动物栖息地适应性影响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路线延伸方向B.路网密度
C.交通运输方式D.噪音级别
18.该区生态保护应更加关注(  )
①藏野驴 ②二者栖息地空间非重叠区域
③藏原羚 ④二者栖息地高度破碎化区域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9.针对该研究实地调查的改进措施中,欠妥的是(  )
A.考虑食草有蹄类之间的竞争以及其它食肉动物的分布
B.考虑适度扩大研究区和实地调查范围
C.利用无人机近距离跟踪监测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的迁移
D.利用红外相机进行长期固定周期监测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20.[2023·辽宁沈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区水草丰美,栖息着上百种鸟类,蒙古族古老的渔猎文化传承至今。1962年霍林河修建了几座大型水库,查干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逐年减少。到1974年,湖泊干涸,查干湖处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水的丧失引发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使查干湖成为危害当地的“害湖”。1976年,当地政府(前郭县)动员民众,修建了一条“草原运河”——引松人工河,水的滋养,使查干湖恢复了“天然宝库”的美称,2007年,查干湖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甲为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图,图乙示意引松工程。
(1)说明查干湖水源枯竭导致湖泊服务功能降低的具体表现,并指出人们选择人工修复而不是自然修复的原因。
(2)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功能区,请阐述核心区的主要功能。
(3)从不同功能区角度分析,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1~2.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艾比湖周边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演替表明该地区气候变干,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划分,属于生态退化问题,不属于环境污染问题和自然资源枯竭问题,故选C。第2题,植被覆盖率降低,植物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少,故选B。
3~4.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区为国土空间保护修复格局中的主核区,是土地修复的重点区域,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阻力最小,故选A。第4题,呼包鄂地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引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因此呼包地区国土保护修复的重点是恢复地表植被,而不是严控城镇规模、限制耕地开发、减少地下水开采,故选D。
5~7.答案:5.B 6.D 7.D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四川、陕西、甘肃,故选B。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生态保护,D正确;具有旅游开发、环境教育、科学研究等功能,但不是首要功能,A、B、C错误。故选D。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所以它广泛分布的景观有高海拔湿地、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戈壁,②③④正确;冰山是漂浮在海洋中的浮冰,①错误。故选D。
8~9.答案:8.B 9.D
解析:第8题,深圳市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秋冬季节落叶较少,A错误;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生态系统受到保护,生态系统趋于稳定,B正确;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其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C错误;生态保护红线区内植被有林地、草地、湿地等,以林地为主,D错误。故选B。第9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将会得到改善,但不会促使经济加速发展,原有的城镇用地面积也不会减少,A、B错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得到改善,但不意味着各种植被密度都会增大,C错误;生态系统改善,植被生长良好,昼夜温差将会减小,D正确。故选D。
10.答案:(1)核心区范围变小;向主航线附近,无人海岛附近水域收缩。
(2)废弃渔网的缠绕、采砂活动、近海养殖、海洋工程建设、海洋运输、人类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入海等。
(3)人类近岸活动范围扩大;中华白海豚栖息地核心区范围缩小;原有保护区的功能区已没有中华白海豚分布等。
解析:(1)读图可知,伶仃洋中华白海豚核心栖息地核心区范围变小;向水深较深的航道主航线和水质较好的无人海岛附近水域收缩。(2)在珠江口海域,废弃渔网的缠绕还造成中华白海豚死亡或受伤;采砂产生的泥沙悬浮物会随着海流扩散,进而影响周边海域的水质,使得鱼类资源减少,中华白海豚的食物减少;近海养殖规模扩大,侵占中华白海豚栖息地;海洋工程建设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使中华白海豚的食物减少;海洋人类的航海活动、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海域污染等。(3)人类近岸活动范围扩大,侵占或靠近原保护区的位置;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位置发生变迁,核心区范围缩小,集中分布区位置发生变化;原有功能区的部分保护功能已经丧失,需要改变现有保护区的范围和保护区功能等,故有必要对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作出一些优化调整。
11~13.答案:11.D 12.C 13.A
解析:第11题,滨海湿地恢复保育区靠近渤海,沉积物沉积晚,土壤形成时间相对较短,①正确;沿海地区石油开采,石油开采过程中可能会有石油泄漏,造成环境污染,②正确;退养还滩工程是因为生态相对脆弱,不是造成脆弱的原因,③错误;沿海地区受风暴潮影响,使得生态系统易受到自然灾害扰动,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2题,中心城市外围建设环城绿带,而非在城市内部增加绿地,所以在城外建设环城绿带不能较好的起到美化环境,减弱城市热岛效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A、B、D错误;环城绿带能够设置城市边界范围,起到限制城市过度扩张的作用,C正确。故选C。第13题,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调查生物多样性本底不需要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B、C错误;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能够较好的保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保障生态系统整体性,A正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会调整部分土地利用结构,是其造成的结果,不是其意义,D错误。故选A。
14~16.答案:14.D 15.A 16.B
解析:第1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81年在秦岭南麓的Y县深山处发现了当时仅存的七只野生朱鹮,当地选择建立保护站进行就地保护,说明本地的自然环境有利于野生朱鹮的生存,因而选择就地保护,故选D。第15题,结合所学知识,与浙江北部的D县繁育基地相比,就地保护的秦岭南麓Y县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较少,靠野生朱鹮自我生存自我繁育,但秦岭南麓冬季气温较低,需要增加冬季食物供给保证其生存,A正确;Y县深山处的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高,需要保护原有植被,不需要栽种高大乔木,排除B;Y县自然保护区分为人工迁地保护和野生种群重建,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教育活动,排除C;秦岭南麓存在伏旱现象,但影响程度较小,排除D。故选A。第16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野生朱鹮种群重建区域,需要考虑各个地方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规模以及历史时期朱鹮分布状况,根据朱鹮曾经生存的自然环境找到合适的生存环境,进行规模有大有小的朱鹮种群重建,①③正确;一个地区基本农田面积对其影响较小,排除②;野生朱鹮种群是自然繁殖,不会使用人工物种繁育技术,排除④。故选B。
17~19.答案:17.B 18.D 19.C
解析:第17题,由表可知,情景Ⅰ两种动物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均高于情景Ⅱ,且这两种动物在情景Ⅰ栖息地丧失的面积也较小。由材料可知,情景Ⅰ只含高等级公路,情景Ⅱ只含低等级公路。所以,与高等级道路相比,低等级道路对藏野驴和藏原羚栖息地的不利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低等级路网密度大于高等级道路密度,因而路网密度越高越容易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使栖息地丧失严重,故选B。第18题,由表可知,在两种情景中,藏原羚适宜栖息地面积都小于藏野驴,而藏原羚适宜栖息地丧失的面积却都大于藏野驴,说明藏原羚对道路的干扰更加敏感需要重点关注,③正确。藏原羚与藏野驴都生长在黄河源区,栖息地空间重叠,种群竞争强,栖息地高度破碎化不利于生物种群生存、繁衍,所以在该区域进行生态保护时应重点关注二者栖息地空间重叠区域与高度破碎化区域,④正确。故选D。第19题,本研究中,藏野驴和藏原羚空间分布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比如食草有蹄类之间的竞争(包括野生有蹄类和家畜),其它食肉动物的分布等;研究中藏野驴和藏原羚的分布调查样线多沿道路进行,为更客观反映实际情况,应适当扩大调查范围,在黄河源区设计系统的长期监测方案。无人机近距离跟踪监测会对野生动物造成干扰,C符合题意。故选C。
20.答案:(1)具体表现:湖泊调节能力降低,干旱频率增加或降水变率大;湖底裸露出盐碱滩,加剧风沙侵蚀,危害农田、草原和村舍;湖泊供给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干涸限制了渔业发展,也不能给农牧民提供生活和生产水源,严重威胁农牧民的生存。
原因:查干湖地处农牧过渡带,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水源断绝后,湖泊大面积萎缩,难以自我修复;人工修建引水工程,可更快修复湖泊生态系统,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2)核心区的主要功能:野生鸟类及植物分布密集,具有典型性或特有性,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储存库(生物多样性丰富);原生湖泊自然环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保证野生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进化(天然);是理想的科研场所。
(3)在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要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在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从事旅游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围,可以进行对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对象不构成威胁的活动,如旅游、参观考察,还可以按规定从事一些生产活动,保留少量居民点、旅游设施,但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旅游项目。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B.雾霾C.臭氧层空洞D.全球气候变暖
2.关于上述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
B.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农业增产
C.该环境问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很大
D.该环境问题可能会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2023·天津大学附中期末]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广布。下图为1961~2016年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相关要素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黑龙江省冻土初日、终日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荒地
B.全球气候变暖
C.大量焚烧秸秆
D.地热资源丰富
4.据图判断,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温带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B.高山雪线高度下降
C.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D.动物整体上向山麓迁移
[2023·重庆万州一中月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被沉积在海底不再进入碳循环,这一过程称之为生物泵。如果生物泵的摧毁,会影响海洋的碳循环。研究地质时期海洋生物泵的演变,对理解现代海洋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生物泵的过程是(  )
A.无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物理沉降
B.物理沉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碳
C.浮游植物—无机碳—浮游动物—物理沉降
D.无机碳—物理沉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6.生物泵的作用体现在(  )
A.减轻温室效应B.促进碳氧平衡
C.促进煤炭形成D.减小臭氧空洞
[2023·河南郑州期中]快递包装箱核心成分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人工林,其原料、生产、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巨大。下图示意2019年我国快递包装箱原料阶段碳排放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我国快递包装箱原料阶段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
A.青藏地区数量均小
B.高原山区数量均小
C.内陆地区数量均小
D.发达地区数量均大
8.影响原料阶段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的首要自然地理因素是(  )
A.河流B.土壤
C.地质D.气候
9.甲省快递包装箱碳排放总量大,是因为该省(  )
①快递过度包装 ②物流业较发达 ③包装箱的回收率高 ④循环使用塑料包装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0.[2023·广东实验中学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多年冻土作为冰冻圈要素之一,因其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的反馈作用而倍受关注。热融湖是因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地表塌陷形成凹坑,集水形成的湖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土区热融湖迅速增加。图甲为50°N以北地区冻土分布图,图乙为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注:甲烷、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图中箭头粗细代表数量多少
(1)说出图中冻土分布的影响因素。
(2)运用温室效应原理,说明图中b阶段热融湖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各个圈层之间的循环过程,比较图中b、c阶段碳循环过程的差异。
关键能力综合练 
[2023·湖南百所学校联考]阿拉达高原地处非洲中部贝宁首都波多诺伏周边,自2000年以来其土地利用方式发生较大变化,改变了碳排放和碳储量,对生态安全造成一定威胁。下图示意2000年~2018年阿拉达高原土地利用方式转化。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2000年相比,2018年可能造成碳排放明显增加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是(  )
A.建设用地B.经济作物用地
C.粮食作物用地D.人工生态林
12.2000年~2018年,阿拉达高原碳储量并未显著下降,但生态服务功能大幅降低,可能是因为(  )
A.天然森林占比基本不变
B.粮食生产消耗大量化肥
C.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减小
D.人工林群落结构单一
[2023·辽宁大连期末]“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研究表明,大型海藻、贝类乃至微型生物也能高效固定并储存碳。世界上现有的海洋生物能够固定碳总量的55%。如图为“海洋碳循环示意图”,下表为“我国滨海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13~15题。
滨海蓝碳生态系统 面积(km2)
海草床 231
红树林 300
滨海盐沼 1207~3434
13.关于“蓝碳”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慢速循环的碳起到长期储碳的作用
B.蓝碳生态系统有缩小臭氧层空洞的功能
C.红树林在海洋固碳中所起到的作用微弱
D.蓝碳生态系统其仅分布于热带海区附近
14.影响滨海生态系统固碳总量的因素有(  )
①土地利用方式 ②海洋经济发展 ③全球气候变化 ④人类碳排放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5.挖掘我国滨海地区“蓝碳”潜力的主要目的是(  )
A.优化能源生产结构B.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
C.保障国家能源安全D.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
[2023·山西太原期中]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要稳步推进节能降碳工作,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下表为2020年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四国CO2排放状况统计。据此完成16~17题。
国家 CO2排放量/百万吨 CO2排放量占比/% 人均CO2排放量/(吨·人-1)
中国 9899.3 30.7 6.9
美国 4457.2 13.8 13.5
印度 2302.3 7.1 1.7
俄罗斯 1482.2 4.6 10.2
16.俄罗斯人均CO2排放量远高于印度是由于(  )
A.经济发展水平高B.石油消费总量大
C.能源利用效率低D.人均能源消费高
17.我国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措施是(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C.加快经济增长速度
D.增加植被覆盖面积
[2023·山东聊城二模]核密度曲线(KDE)是统计学中一种常用的技术工具,它通常用来表示数据的分布特征,曲线“峰”越高,表示对应数据分布越“密集”;右尾拉长、宽度越大,表示区域数据差异程度增加。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图是对中国2005、2012、2019年服务业碳强度分析后绘制的核密度曲线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据图可知在样本期内服务业碳强度(  )
①整体水平先上升后下降
②整体水平先下降后上升
③空间差距逐渐缩小
④空间差距逐渐扩大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19.影响服务业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人口密度B.技术水平
C.区域面积D.产业结构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20.[2023·吉林通化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极磷虾是南极海域浮游动物的典型代表,在维持整个南极海洋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南极磷虾具有“固碳”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固定在海底的有机碳。磷虾具有垂直迁徙的习性,白天躲在海水底层,夜里会上浮进食,吃饱后潜入深层海水,每天夜里反复数次。所以,磷虾粪便和残体里的含碳量都很高。在南极海洋中,大量的浮游藻类是磷虾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又是南极鲸类、海豹、企鹅、海鸟等的食物。南极海域冬季的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供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生存环境变化,导致南极磷虾数量减少。下图为南极磷虾密集区分布图。
(1)说出南极磷虾的密集分布区并分析近些年磷虾减少的自然原因。
(2)简述南极磷虾的“固碳”作用过程。
(3)说明南极磷虾的减少给当地和全球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1~2.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图示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故选D。第2题,上述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A错误。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热量充足,农业增产,B正确。该问题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该环境问题与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关,区别于酸雨等大气污染,对人体呼吸道危害相对较小,不会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C、D错误。故选B。
3~4.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1961~2016年,总体上黑龙江省冻土初日时间延迟,冻土终日时间提前,说明季节性冻土年内存续时间总体上越来越短,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即全球气候变暖,故选B。第4题,黑龙江省冻土初日、终日变化趋势说明全球增温趋势明显,寒带温度上升,温带作物种植北界北移,A错误;高山冰雪融化加速,雪线高度上升,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地表温度上升,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动物应不断向山峰方向迁移,D错误。故选C。
5~6.答案:5.A 6.A
解析:第5题,生物泵的主要过程是无机碳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开始,沿食物链从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逐级向高营养级(浮游动物)传递有机碳,并产生POC沉降,将一部分碳长期封存到海洋中。因此生物泵的过程是无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物理沉降,故选A。第6题,生物泵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被沉积在海底不再进入碳循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故选A。
7~9.答案:7.A 8.D 9.A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青海和西藏数量均小,A正确;读图中数据可以发现,高原山区、内陆地区、发达地区中均存在碳排放量偏大或偏小的分布特征,B、C、D排除。故选A。第8题,据材料“快递包装箱核心成分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人工林”可知,原材料来源于人工林,而人工林的分布首要受气候条件影响,故选D。第9题,甲省为广东省,快递包装箱碳排放总量大体现在:快递过度包装、回收率低、非循环使用塑料包装均会导致包装箱使用量大,①正确,③④错误。而目前物流业发达客观上会导致包装箱使用总量增大,从而导致碳排放量增大,②正确。故选A。
10.答案:(1)纬度位置、地形、洋流(海陆位置)。
(2)释放出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加,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使气候变暖加剧。
(3)b段热融湖吸收少量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甲烷气体,增加碳排放,大气中碳含量增加,热融湖成为碳源;c阶段随着水生植物增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碳从大气圈进入到生物圈和岩石圈,热融湖成为碳汇。
解析:(1)图中冻土主要分布于高纬度地区,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亚欧大陆北极圈附近地区东部冻土分布多,因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西部因为主要为平原,分布少,影响因素为地形;亚欧大陆北部同纬度地区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冻土分布少,东岸受寒流影响大,冻土分布多,主要因素为洋流(海陆位置)。(2)b阶段热融湖较a阶段面积增加,释放出大量甲烷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增加,大气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气候变暖加剧。(3)根据图乙箭头的粗细,可以看出,b阶段热融湖吸收二氧化碳少,向空气中释放甲烷气体多,增加大气中的碳含量,使热融湖成为碳源;c阶段水生植物增加,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增加,使碳从大气圈进入到生物圈和岩石圈,汇集大量碳,使热融湖成为碳汇。
11~12.答案:11.A 12.D
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8年建设用地占比增加,其生产活动会导致碳排放增加,A正确;经济作物用地减少,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小,B错误;粮食作物用地虽然增加,但粮食作物用地不会造成显著的碳排放,C错误;人工生态林的增加会起到固碳作用,D错误。故选A。第12题,由图可知,2000年~2018年阿拉达高原天然林比重增加,A错误;粮食生产消耗大量化肥与碳储量关系不大,B错误;经济作物(如人工油棕林)种植规模扩大,C错误;人工油棕林占比大幅增加,其固碳作用导致阿拉达高原碳储量并未显著下降,但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群落结构单一,生态功能较弱,导致阿拉达高原生态服务功能大幅降低,D正确。故选D。
13~15.答案:13.A 14.A 15.D
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慢周期长达千年,进入慢速循环的碳可以起到长期储碳的作用,A正确;臭氧层空洞主要是人类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导致,蓝碳生态系统不能缩小臭氧层空洞,B错误;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海洋固碳中所起到的作用巨大,C错误;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说明蓝碳生态系统其不仅分布于热带海区附近,D错误。故选A。第14题,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如红树林减少,会对海洋固碳产生影响,①正确;海洋经济发展如污水的排放可能加剧水污染,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固碳产生影响,②正确;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海洋生物生长和盐沼面积,对海洋固碳产生影响,③正确;人类碳排放量与滨海生态系统固碳总量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A。第15题,我国人口众多,碳排放总量大,滨海地区“蓝碳”固碳能力强,挖掘我国滨海地区“蓝碳”潜力可以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D正确;而优化能源生产结构、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均不是挖掘我国滨海地区“蓝碳”潜力的主要目的,A、B、C错误。故选D。
16~17.答案:16.D 17.A
解析:第16题,单从俄罗斯与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能推断两者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状况,A错误;石油消费总量应该是印度大于俄罗斯,因为印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远大于俄罗斯,B错误;俄罗斯工业基础好,技术发达,C错误;俄罗斯纬度高,气候寒冷,用煤炭等取暖设备多,人均能源消费高,D正确。故选D。第17题,我国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措施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A正确;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会加大碳排放,B错误;盲目单方面追求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合理的,会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C错误;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并不是题干要求的减少碳排放,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D错误。故选A。
18~19.答案:18.C 19.C
解析:第18题,由材料可知:曲线“峰”越高,表示对应数据分布越“密集”;右尾拉长、宽度越大,表示区域数据差异程度增加。由图可知:2005年服务业碳强度集中在0.6左右,2012年服务业碳强度集中0.9左右,2019年服务业碳强度集中0.7左右,因此样本期内服务业碳强度整体水平先上升后下降,①正确,②错;从2005年到2019年曲线右尾宽度越来越大,代表空间差距逐渐扩大,③错,④正确。故选C。第19题,人口密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表现为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促使碳排放总量增加,集聚效应则使得人均碳排放量降低。技术水平提升是降低能源损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用显著。产业结构调整初期,服务业盲目扩张导致碳排放强度较大,而随着发展方式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正向影响减弱,因此A、B、D均是影响服务业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排除A、B、D;区域面积与服务业碳排放强度无关,C正确。故选C。
20.答案:(1)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的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原因:全球变暖,使得适合南极磷虾摄食的藻类大量减少;全球变暖,海冰冰期及厚度明显缩减,不利于磷虾的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
(2)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碳;南极磷虾摄食大量富含碳的浮游藻类,将碳固定在体内;同时向深层海水迁徙,排放在深海中的粪便、磷虾残体沉降到海底,形成沉积物,它们所携带的碳会长期或永久性固存在海底。
(3)磷虾的减少会使以磷虾为食的动物濒危,使当地生态系统紊乱,生物多样性减少;使“固碳”作用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加剧全球变暖。
解析:(1)由图可知,南极磷虾密集区主要分布在90°W往东到0°再往东到180°E的海域,且由图可知,该海域主要为南极大陆的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地区分布较少。由材料“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生存环境变化,导致南极磷虾数量减少”可知,导致磷虾数量减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生存环境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两极地区影响最大的环境变化是全球气候变暖。由材料“大量的浮游藻类是磷虾丰富的食物来源”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可知,全球变暖,使得适合南极磷虾摄食的藻类大量减少;由材料“南极海域冬季的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供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可知,全球变暖后,南极海冰冰期及厚度明显缩减,不利于磷虾的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2)由材料“大量的浮游藻类是磷虾丰富的食物来源”可知,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碳;南极磷虾摄食大量富含碳的浮游藻类,将碳固定在体内。由材料“磷虾具有垂直迁徙的习性,白天躲在海水底层,夜里会上浮进食,吃饱后潜入深层海水,每天夜里反复数次。所以,磷虾粪便和残体里的含碳量都很高”可知,磷虾向深层海水迁徙,排放在深海中的粪便、磷虾残体沉降到海底,形成沉积物,它们所挟带的碳会长期或永久性固存在海底。(3)由材料“南极磷虾具有‘固碳’作用”可知,南极磷虾数量减少,使“固碳”作用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加剧全球变暖。由材料“是南极鲸类、海豹、企鹅、海鸟等的食物”可知,南极磷虾数量减少,会使以磷虾为食的动物濒危,使当地生态系统紊乱,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不同环境安全问题发展演变的过程不同。下图示意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演化。据此完成1~2题。
1.不属于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的是(  )
A.土壤污染导致粮食中重金属超标
B.核泄漏
C.超高浓度的污染物排放
D.危险化学品泄漏
2.反复性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可能(  )
A.扩大环境安全范围
B.提高环境安全临界点
C.更易突破环境安全范围
D.缩短消除环境安全问题时间
[2023·海南洋浦中学期中]砷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第一类人类致癌物之一,地层中的砷容易溶解到地下水里,导致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下图是中国水体砷污染风险地图。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体砷污染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严重
B.新疆受水体砷污染影响的人口最多
C.水体砷污染是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
D.水体砷污染是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4.下列降低水体砷污染安全风险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跨流域调水
B.使用水库、湖泊蓄水
C.大力开采深层地下水
D.对污染水源进行净化处理
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是指维护城市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能满足城市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一种城市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和核心。评价综合指数越大,安全度越高。读图,回答5~6题。
5.宝鸡城市生态安全指数(  )
A.呈优化趋势
B.波动下降
C.2000年以后出现下滑
D.介于0.4~0.6为安全状态
6.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②加大环境治理投入 ③优化产业、能源结构 ④增加就业岗位
⑤加强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①②③D.②③④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朴素、最根本的需求,现如今,餐桌却成了最不安全的地方,“毒大米”“毒蔬菜”的惊呼不绝于耳。随着2009年中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项目的正式启动,土壤污染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之后,受到社会关注最多的污染问题之一。据此完成7~9题。
7.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土壤污染主要由自然原因造成 ②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清除 ③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 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十分严重,城市工矿区周围污染较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
①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②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③污水灌溉     ④垃圾焚烧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9.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过度使用高效化肥 ④过度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措施防治虫害
A.①②③B.①②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高则大气污染越严重。下图示意3月份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
(1)补充完成该日20时沿AB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曲线图,并用△标注低压槽的位置。
(2)分析该日20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较高的原因。
(3)为应对大气污染引发的环境安全问题,北京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关键能力综合练 
[2023·山东济宁期末]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指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水质量(水资源)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支撑能力。当水质量承载力大于1时,说明水质量承载状况超出水质量最大承载能力,水质量趋向变差。河水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与水质量承载力有密切的关系。下图为“2006~2009年赣江流域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总氮 ②总磷 ③径流量 ④化学需氧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提高赣江流域水质的主要途径有(  )
①压缩资源型产业规模②推广“处方”农业
③加强污水防治力度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深水型水库易产生水温分层现象,导致上下层水体交换受阻。同时,有机质在水库深水区的沉积和降解会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在水库深层形成缺氧环境,引起库底沉积物中锰的释放,导致深水区水体锰浓度升高,危害城市供水安全。下图表示2019年2月~2020年2月某水库坝前水温剖面变化状况。据此完成13~14题。
13.水库供水水质较差的时期为(  )
A.甲时期B.乙时期
C.丙时期D.丁时期
14.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层取水B.机械扰动
C.人工增氧D.减少供水
[2023·安徽滁州期末]目前,科研人员可基于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下面两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1995~2015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均值。据此完成15~17题。
15.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
A.土壤的含水量增加
B.森林火险等级增加
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
D.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16.下列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合理的是(  )
A.植被覆盖指数下降
B.水网密度指数下降
C.土地退化指数下降
D.环境负荷指数下降
17.1995~2015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
A.环境安全受到威胁
B.处于环境安全状态
C.环境问题增多
D.环境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增加
环境效率与国家环境安全密切相关。环境效率高,说明现有技术条件下污染物可减少的程度比较低,此时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大幅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效率低,说明即使不提高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而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改善环境质量。据此结合某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环境效率分布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可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江苏省B.贵州省
C.吉林省D.云南省
19.下列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将大量污染严重企业迁往环境效率低的地区
B.推动公众参与,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
C.定期监测各项环境数据,及时预警和预防
D.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20.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0000千米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一半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
材料二 2008年中国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
(1)在我国七大水系中,水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水系,从空间分布看________地区的水质较好。
(2)试分析导致我国河流水质出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
(3)河流污染会有什么危害?
(4)根据我国河流污染的现状,谈谈防治措施。
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2.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土壤中的重金属来自工业生产、地质变动或重大工程建设,通过农作物的吸收、积累,粮食中重金属含量才会超过食用安全标准,这是不断积累、逐步加剧的过程,不具备突发性,故选A。第2题,据图可知,环境安全临界点以下为安全范围,重复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更易突破环境安全范围,延长消除环境安全问题的时间。故选C。
3~4.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据图可看出,我国水体砷污染地区分布不均匀,北方地区污染程度高于南方地区,A正确;其中新疆污染面积最大,但新疆人口密度低,受水体砷污染影响的人口不一定最多,B错误;水体砷污染并不是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C错误;水体砷污染是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D错误。故选A。第4题,措施主要从材料“地层中的砷容易溶解到地下水里,导致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有针对性地考虑。既然主要污染浅层地下水,就要尽量开采深层地下水或者地表水。北方地区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可以从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角度考虑,A、B合理,不合题意;不宜跨流域调水地区,可以考虑开采深层地下水,但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C不合理,符合题目要求;水体砷污染导致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所以需要对污染水源进行净化处理,D合理,不合题意。故选C。
5~6.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宝鸡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城市安全度提高,城市生态优化,故A正确,B、C错误;1978~2006年宝鸡城市生态安全指数介于0.2~0.6,故D错误。第6题,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指数,需从生态方面采取措施,④⑤与城市生态环境关联性不大,因此排除含④⑤的选项,故C正确。
7~9.答案:7.D 8.B 9.B
解析:第7题,土壤污染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从分布来看,城市工矿区周围污染更为严重。第8题,垃圾焚烧主要是污染大气。第9题,过度使用高效化肥和过度使用农药防治虫害,都有可能使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
10.答案:(1)见下图:
(2)20时左右冷锋过境,北京附近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华北地区春季空气较为干燥,未能产生降水;大风产生扬尘天气,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3)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严格的地方标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完善监测治理系统;加大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完善法律法规;积极寻求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协同治理。
解析:第(1)题,①在等压线分布图中标出AB线与等压线的交点;②读等压线分布图可知,相邻两条等压线气压差为2.5hPa,依据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数值标出坐标图纵轴刻度;③将等压线分布图中各点依据其气压值投影到坐标图中;④将坐标图中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低压槽的位置为坐标图中曲线最低点的所在位置。第(2)题,由材料可知,空气质量指数越高,大气污染越严重。20时左右北京附近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如果是工业活动导致的大气污染,风力大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应该较好,因此风力大但污染严重应和沙尘暴、扬尘等因素有关。3月份为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的春季,华北地区春季空气较为干燥,未能产生降水;地表物质较松散,大风产生扬尘天气,导致大气污染严重。第(3)题,从降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降低人类社会受损害的可能性两个基本途径思考即可。
11~12.答案:11.C 12.D
解析:第11题,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一是径流量的多少,一般径流量越大,流域水质越好;二是河水中总氮、总磷等化学元素的多少,总氮、总磷含量越大,水质越差。图中总氮承载力明显过大,严重影响水质;综合考虑,径流量和总氮是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第12题,从图中可知总氮是影响赣江水质的主要因素,推广“处方”农业,可以减少氮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农业污水的排放;加强污水防治力度,也能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质。
13~14.答案:13.B 14.A
解析:第13题,据材料可知,水温分层现象导致上下层水体交换受阻,从而导致深水区水体锰浓度升高,水库水质变差。图中乙时期上下层温差大,上热下冷,水温分层现象最明显,B正确。第14题,据材料可知,锰浓度升高主要出现在深水区水体中,对浅水区影响不大,因此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可分层取水,A正确;机械扰动虽可以降低深水区锰浓度,但会提高浅水区的锰浓度,使整个库区水体均超出安全标准,B错;人工增氧投入太高,成本太高,C错;减少供水会造成城市供水紧张,不符合实际,D错。
15~17.答案:15.A 16.C 17.B
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在该时间段内,气温均值降低,蒸发量减少,而降水量均值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增加,A项正确。降水量增加,气温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降低,B项错误。降水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年降水量是波动上升的,所以地表径流不会逐年增加,C项错误。由于年平均降水量增加,气温降低,土壤水分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植被覆盖率上升,D项错误。第1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植被覆盖指数上升,水网密度指数上升,A、B两项错误。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有利于减缓土地的退化,C项正确。环境负荷指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题不能反映当地的人为因素对环境施加的影响,D项错误。第17题,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山地自然保护区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土壤的含水量增加,土地退化指数下降,植被覆盖率随之上升,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环境问题会减少,环境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减少,因此处于环境安全状态。
18~19.答案:18.D 19.A
解析:第18题,根据材料可知,环境效率低说明即使不提高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而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读图可知,所给四个选项中云南省环境效率最低,可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故选D。第19题,由图可知,环境效率低的省级行政区大多位于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较脆弱,若将大量污染严重企业迁入,会导致这些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且由于环境治理技术落后,环境恢复困难,严重影响国家环境安全,故选A。
20.答案:(1)海河 南方
(2)①南方河流流量大,自净能力强 ②北方降水少,河流自净能力差,且重工业发达,排放污染物多。
(3)危害人体健康;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4)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升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建立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加强管理,以管促治;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判断水系的水质状况,进而总结空间分布。第(2)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排入的污水量共同影响河流的水质。第(3)题,河流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影响工农业生产。第(4)题,河流污染的防治应从控制污染源、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注重法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方面展开。微专题7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2023·青海海东名校联考]西支溪和牧场溪都源于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最高峰曼斯菲尔德山,流域自然环境相似,汇水面积相似。西支溪上游建有滑雪场,每年利用西支溪水进行人工造雪。下图示意西支溪与牧场溪流域出口的径流差。据此完成1~2题。
1.5月西支溪与牧场溪流域出口径流差最大,主要是因为西支溪流域5月(  )
A.大气降水较多B.积雪融水较多
C.下渗较强D.地表蒸发较弱
2.下列月份中,西支溪流域水污染最严重的是(  )
A.2月  B.4月C.9月  D.11月
[2023·吉林通化市期末]如图展示了某年6月1日至6月3日我国四个城市空气中PM10(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微小颗粒物)小时浓度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四个城市6月2日至6月3日空气中PM10小时浓度暴增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建设频繁B.交通污染加重
C.突发强沙尘暴D.燃煤污染加剧
4.图中四个城市距离污染源地最近的是(  )
A.张家口B.北京
C.天津D.乌兰察布
[2023·山东威海期末]多瑙河(下图)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等10个国家,最后注入黑海。2000年2月初罗马尼亚边境城镇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造成中欧出现严重的环境灾难。2001年,欧洲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整治多瑙河—黑海生态环境计划”,多瑙河环境治理进入新阶段。据此完成5~6题。
5.罗马尼亚曾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引发严重的环境灾难,是因为多瑙河(  )
A.正值枯水期,水体自净能力差
B.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
C.盐度升高,造成生物大量死亡
D.为国际河流,对沿岸国家影响大
6.“整治多瑙河—黑海生态环境计划”标志着此后该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将(  )
A.加强流域统一规划管理
B.对全球生态问题进行法律监督
C.由各国均衡出资防治污染
D.统一布局流域内的工业类型
[2023·重庆市期末调研]全国造纸企业的废水排放量超过了40亿吨,占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20%左右。废纸造纸产生的废水量大,且水质各不相同,大部分还含有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对其加以有效处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下图示意某地区造纸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据此完成7~8题。
7.造纸废水首先进入“格栅+调节池”预处理系统的根本目的是(  )
A.筛留有用纸浆,节约造纸原料
B.加强废水散热,促进废水渗漏
C.减轻对后续各工艺设备的破坏
D.缩小对区域水体污染的扩散范围
8.图中综合废水处理系统中PAC和PAM的主要作用是(  )
A.烘干失水B.凝聚沉淀
C.密封防漏D.提高效率
[2023·云南大理期末]近地面臭氧主要由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经过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现已取代PM2.5成为多个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下图为2016~2020年广东韶关市主城区O3和NO2质量浓度日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9~11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3和NO2质量浓度呈反比例关系
B.受气温影响,NO2浓度变化呈双峰状
C.正午光化学反应最强烈,O3浓度上升
D.傍晚NO2浓度升高,且维持较长时间
10.依据韶关正常年份的天气状况,下列时间近地面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是(  )
A.2月  B.4月  C.10月  D.12月
11.下列缓解近地面臭氧污染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转移重化工业B.限制私家车出行
C.推广新能源汽车D.增加氟氯烃排放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 7 8 9 10 11
答案
12.[2023·贵州黔南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鱼洞河流域位于贵州省凯里市西北部,煤矿开采历史悠久,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无序的采煤活动煤矸石任意堆放和数量众多的废弃矿井使鱼洞河流域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每年夏季,鱼洞河河水呈低酸性,造成了山荒水“锈”的境况,形成“黄河水”流入清水江。近年来,鱼洞河流域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径,多措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贵州省流域治理的先进案例。下图为早期采煤业生产流程示意图。
(1)指出早期采煤业生产环节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阐述夏季鱼洞河河水呈低酸性的原因。
(3)推测鱼洞河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能采取的措施。
微专题7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2.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两个流域自然环境相似,降水差别不大,A错误;由材料可知,“西支溪上游建有滑雪场”,5月份气温回升,滑雪场的积雪春季融化量大,径流量也较大,西支溪与牧场溪径流差最大,B正确;滑雪场的建设破坏了森林,人类活动导致下垫面硬化,因此西支溪流域下渗较弱,C错误;由于下渗弱,地表径流量大,地表水多,且缺乏森林的荫蔽,地表蒸发较强,D错误。故选B。第2题,由图可知,西支溪流域春季大规模融雪,融雪挟带滑雪季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水域,导致水污染最为严重,故4月符合。故选B。
3~4.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PM10小时浓度暴增是突发事件,城市建设、交通污染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突变,6月燃煤污染较轻,A、B、D错误。强沙尘暴一般来自于西北,图中出现PM10高峰的顺序依次是乌兰察布、张家口、北京、天津,基本上按照西北—东南排列,符合沙尘暴运动方向,C正确。故选C。第4题,图中出现PM10高峰的顺序依次是乌兰察布、张家口、北京、天津,基本上按照西北—东南排列,符合沙尘暴运动方向,图中四个城市距离污染源地最近的是乌兰察布,故选D。
5~6.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罗马尼亚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临近地中海气候区,气候特征与地中海气候相似,2月份降水不少,不是枯水期,A错误;氰化物废水泄漏会引发水体严重污染,藻类大量繁殖,造成的水质恶化主要是指水体富营养化,而多瑙河带来的环境灾难主要是由于其为国际性河流,污染的范围大,B错误,D正确;氰化物排入河流会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盐度指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故盐度并不一定会升高,C错误。故选D。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流域内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河流污染问题,将会污染整个流域,“整治多瑙河—黑海生态环境计划”,跨越整个流域,有利于加强多瑙河流经国家之间在流域治理方面的合作和分工,加强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故选A。
7~8.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废水首先进入“格栅+调节池”预处理系统,用以截留废水中较大的杂物与纤维(或较大杂物),减轻对后续工艺设备的破坏,达到保护后续设备运行安全的目的。故C正确;后续的沉淀池主要目的是筛留有用纸浆,节约造纸原料,故A排除;该系统为预处理系统,故对废水散热和缩小对区域水体污染范围作用较小,故B、D排除。故选C。第8题,读图可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共同用于造纸废水混凝反应沉淀池,说明这两种物质主要用于吸附、凝聚细小颗粒沉淀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故选B。
9~11.答案:9.D 10.C 11.C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O3和NO2质量浓度呈反相关关系,但不是反比例关系,A错误;受白天紫外线强,化学分解O3较多,NO2浓度变化呈双峰状,B错误;正午O3浓度上升速度不及上午,C错误;傍晚到夜晚,紫外线减弱直到消失,氮氧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减弱直到停止,故NO2浓度升高,且维持较长时间,D正确。故选D。第10题,近地面臭氧主要由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经过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广东雨季为4~9月,此段时间降水丰富,紫外线弱,B错误;10月到次年3月为干季,降水少,紫外线强,但10月相比2月、12月,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紫外线更强,故发生光化学反应的可能更大,臭氧污染最严重,故选C。第11题,近地面臭氧主要由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形成的,与重化工业有密切关系,但转移重化工业不利于经济发展,A错误;推广新能源汽车能有效减少尾气排放,从而缓解臭氧污染,C正确;限制私家车出行不利于生活水平提高,B错误;增加氟氯烃排放可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但可能形成大气臭氧空洞,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C。
12.答案:(1)地表塌陷,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植被破坏,煤炭资源加速枯竭。
(2)鱼洞河流域靠近采煤区,夏季降水量大,降水混入煤灰、工业粉尘,受其影响,雨水酸性成分增大;降水导致的坡面径流挟带固体废弃物中的酸性物质进入鱼洞河,导致鱼洞河的河水变酸。
(3)全流域统一规划治理,加强行政监管;针对采煤过程中出现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进行治理,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业循环生产,减少向外界排放废弃物;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经济附加值,提高就业率,促进居民收入提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1)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方面,结合当地早期开采煤矿相关信息,环境污染方面:煤矸石任意堆放,会造成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开采煤矿过程中产生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过度开采地下煤矿导致地面塌陷;废弃矿井众多说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早期开采煤炭开采效率低下,导致煤炭资源加速枯竭。(2)当地河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和地表坡面径流,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而附近有煤矿开采,降水混入煤灰、工业粉尘,受其影响,雨水酸性成分增大;煤矸石任意堆放,降水导致的坡面径流挟带固体废弃物中的酸性物质进入鱼洞河,导致鱼洞河的河水变酸。(3)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当地采取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分析这三方面。微专题8 生态环境保护
[2023·河北邢台期末]西太平洋斑海豹善潜水,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动物,多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域及其沿岸和岛屿。渤海辽东湾是全球8个斑海豹的繁殖区之一。2023年3月27日,在辽河口(图甲)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岸边,数百只西太平洋斑海豹带着幼崽聚集栖息(图乙)。据此完成1~2题。
1.此季节辽河口吸引西太平洋斑海豹聚集栖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温适宜,饵料充足
B.水热充足,水域宽广
C.地势平坦,降水充沛
D.海岸曲折,水热丰富
2.推测近几年辽河口西太平洋斑海豹出现次数及数量增多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退耕还林B.退养还湿
C.退耕还草D.退田还湖
[2023·河北唐山期末]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草原、林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火山遗迹、历史文化古迹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少有的保持自然状态和生态条件的北方大型湖泊,是一块污染较轻的“净化乐土”。下图为达里诺尔区域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属于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主要生态功能的是(  )
A.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
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水源
C.保护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
D.涵养水源,缓解土壤盐碱化
4.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珍稀鸟类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
A.退耕还草,防风固沙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发展水利,蓄洪抗旱
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
[2023·湖南长沙期末]丹顶鹤——长寿的象征,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中华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丹顶鹤从栖息地迁徙至黄河口和盐城滩涂湿地。盐城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下图为丹顶鹤迁徙路线示意图。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丹顶鹤从辽河口迁徙到黄河口途中,不飞直线而绕飞的原因可能是(  )
A.沿途食物更丰富
B.避开城市,免受人类干扰
C.沿陆地飞行,利于歇息和获得食物
D.避开天敌,保障安全
6.黄河口和盐城都是丹顶鹤的越冬地,但盐城比黄河口更有利于丹顶鹤越冬,主要原因是(  )
A.盐城滩涂湿地面积更大
B.盐城气候更为温暖
C.盐城食物来源更丰富
D.盐城人类活动更少
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是我国北方重点防沙区域,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该地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下图示意近年来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空间分布,该指数变化是风速、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数值越大,气候对风蚀的影响越大,风蚀越强。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地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最大的是(  )
A.额济纳旗B.拐子湖
C.阿拉善左旗D.阿拉善右旗
8.近年来,导致该地风蚀程度整体减弱的关键气候因子是(  )
A.风速 B.降水
C.气温    D.相对湿度
9.拐子湖于20世纪90年代干涸,目前生态修复困难,主要是因为该地(  )
A.土地盐碱化 B.地势起伏大
C.经济落后 D.交通不便
[2023·广西河池联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天山北侧,植物多样性较塔克拉玛干沙漠丰富,沙漠植物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多样性变化。某研究小组以该沙漠植物多样性集中分布的南部为研究区,对该区内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考察研究。下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研究区范围、3条样带(由南向北依次为绿洲边缘样带、沙漠腹地样带和沙漠公路样带)及5个分区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10.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多样性较塔克拉玛干沙漠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B.气温
C.土壤D.人类活动
1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研究区3条样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表现为(  )
A.绿洲边缘样带>沙漠腹地样带>沙漠公路样带
B.沙漠公路样带>绿洲边缘样带>沙漠腹地样带
C.绿洲边缘样带>沙漠公路样带>沙漠腹地样带
D.沙漠公路样带>沙漠腹地样带>绿洲边缘样带
12.保护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多样性的合理措施有(  )
①禁止放牧,保护草场 ②因地制宜开发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改善气候 ④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2023·江苏苏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推动野生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2018年1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挂牌成立。大熊猫喜温凉、潮湿环境,嗜好饮水,多以竹子为主食。研究发现,秦岭片区1500米~3500米的山坡森林、河流阶地是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活动区域。
材料二 生态廊道是指连接破碎化生境并适宜生物生活、移动或扩散的通道,一般呈线性或带状布局。108国道秦岭段此前为盘山路,在2000年秦岭隧道贯通后,其隧道上方曲折蜿蜒的公路被废弃,从而方便了两侧生物种群间的交流,形成了大熊猫生态廊道。如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示意图。
(1)在图中用标注108国道大熊猫生态廊道规划的位置,并说明廊道作为生态修复区的主要建设要求。
(2)分析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环境特点对其生存的有利影响。
(3)简述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意义。
微专题8 生态环境保护
1~2.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此时为3月,即春季,陆地气温回升、积雪消融,河流受融水补给,流量增大,汇入河口海域的营养物质增多,水温适宜,故选A。第2题,近几年辽河口西太平洋斑海豹出现次数及数量增多,说明该海域可供斑海豹生存、生长的条件改善,如食物、生存空间等,退养还湿即减少养殖活动,恢复自然湿地和水域,有利于扩大辽河口海域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水质污染,提高生物多样性,故选B。
3~4.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湿地、湖泊等有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的功能,但不是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的功能,A错误;湿地、湖泊等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但湿地、湖泊的水不是城市直接的饮用水源,B错误;湿地生态系统有相应的生态群落,保护湿地,也就保护了生物多样性,C正确;湿地、湖泊等的生态功能可以涵养水源,但不能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含量,D错误。故选C。第4题,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防治荒漠化,需要退耕还草,防风固沙,A正确;该地区降水较少,保持水土不是主要生态建设方向,B错误;发展水利会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该保护区水质较好,不需要清淤治污,提升水质,D错误。故选A。
5~6.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读图,丹顶鹤从辽河口迁徙到黄河口途中,沿陆地飞行,利于丹顶鹤的歇息,同时获得食物,补充体力,C正确;直线飞行经过渤海,其食物也丰富,但不便于停歇,A错;沿陆地飞行,更易受人类的干扰,B错;这样飞行并不是为了避开天敌,D错。故选C。第6题,相比于黄河口而言,盐城所在纬度更低,气候更为温暖,更有利于丹顶鹤越冬,B正确;湿地面积大小以及人类活动的多少等不是最主要的原因,A、D错;黄河口的食物来源也很丰富,C错。故选B。
7~9.答案:7.D 8.A 9.A
解析:第7题,对比两幅图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变化可知,额济纳旗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较大,但在四个选项中不是最大,A错误;拐子湖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增大较多,B错误;阿拉善左旗减小较少,C错误;阿拉善右旗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最大,D正确。第8题,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是我国北方重点防沙区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风速减小,风蚀减弱,A正确;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整体偏少,降水略微增加对风蚀作用影响有限,B错误;该地区温差变化大,不会导致风蚀减弱,C错误;该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即使相对湿度增加,对风蚀作用影响也有限,D错误。第9题,拐子湖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应是内陆咸水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降低,湖床逐渐裸露,盐碱地逐渐被风蚀,甚至出现盐尘暴。拐子湖于20世纪90年代干涸,湖泊四周生态环境恶化,生态修复困难,因此该地生态修复困难主要是因为土地盐碱化,A正确;该地区地处高原,地势较为平坦,B错误;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对生态修复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C、D错误。
10~12.答案:10.A 11.C 12.D
解析:第10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天山北侧,西部、北部有山口,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能够进入该地区,受地形的抬升形成降水,所以降水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多样性较其他沙漠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故选A。第11题,绿洲边缘样带水分条件好,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植物多样性丰富;沙漠腹地样带深居沙漠腹地,受湿润气流影响小,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差,植物稀疏,丰富度低;沙漠公路样带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研究区3条样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表现为绿洲边缘样带>沙漠公路样带>沙漠腹地样带,故选C。第12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较少,应规定合理的载畜量,轮封轮牧,围栏限牧,合理放牧,而不是禁止放牧,①错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缓解生活用能不足,减少对生物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植被破坏,②正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气候干旱,大规模植树造林会加剧水资源短缺,③错误;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可以缓解因缺水或水资源利用不当而导致的荒漠化,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保护,④正确。故选D。
13.答案:(1)位置在108国道穿越保护区处。作图如下:
恢复植被;减少人类活动干扰;设置指示牌;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
(2)气候适宜,温凉湿润;山高林密,栖息环境好;竹子生长好,食物来源丰富;临近水源,取水方便。
(3)保护原始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或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及遗传基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升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等。
解析:(1)据材料“生态廊道是指连接破碎化生境并适宜生物生活、移动或扩散的通道,一般呈线性或带状布局”可知,108国道大熊猫生态廊道规划的位置应在国道穿越大熊猫栖息地处。廊道作为生态修复区的主要建设要求是恢复植被,方便两侧生物种群的交流;缩短距离,减小人类活动的干扰;设置指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等。(2)据材料“大熊猫喜温凉、潮湿环境,嗜好饮水,多以竹子为主食”可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气候温凉潮湿;山高林密,竹子较多,食物丰富;有河流经过,取水方便等。(3)据材料“为了推动野生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2018年1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挂牌成立”可知,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利于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及遗传基因;修复濒危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系统的原始状态,提升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微专题9 碳循环和碳减排
[2023·河南周口期末]在碳中和目标下,全球交通能源系统将发生深刻变革,全球交通碳排放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85亿吨,2050年降至27亿吨。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各国的交通减排路径存在差异。下图示意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和欧盟交通碳排放量的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1~3题。
1.与欧盟相比,我国交通碳排放达峰时(  )
A.交通碳排放总量较低
B.时间较早
C.国际水运碳排放占比较高
D.国际航空碳排放占比较低
2.未来我国公共汽车交通碳排放量为0的时间可能早于欧盟,最可能是因为(  )
A.私人汽车替代了公共汽车
B.轨道交通取代了公共汽车
C.新能源公共汽车普及速度快
D.公共汽车均使用太阳能作为动力
3.减少交通碳排放量的可行措施是(  )
A.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
B.降低客货运周转效率
C.限制人员交通出行
D.回收再利用纸张、金属等
碳足迹是指某种活动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既能产生碳排放,同时又能固定碳,碳排放包含农资投入(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灌溉耗电和机械柴油)和施肥引起的碳排放。如图为2022年河北省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碳排放量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  )
A.施肥施药B.农田灌溉
C.植物生长D.机械作业
5.影响小麦和玉米碳足迹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种植面积B.生长周期
C.农资投入D.植株大小
6.河北省为减少碳排放总量,应(  )
A.提高小麦种植面积,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B.提高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小麦种植面积
C.玉米种植面积不变,提高小麦种植面积
D.小麦种植面积不变,提高玉米种植面积
进入“十四五”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碳减排的现实挑战,尤其是钢铁企业急需变被动为主动,系统地对企业全流程进行碳排放核查,以此推动技术进步、管理优化,提高能源管理水平,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下图是某钢铁企业生产流程及碳排放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通过核算,该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量为(  )
A.E1+E2+E3-E4+E5+E6
B.E2+E3+E4+E5+E6-E1
C.E1+E2+E3+E4-E5+E6
D.E2+E3+E4-E5+E6-E1
8.研究发现钢铁企业提高副产品利用率可以减少碳排放,比如(  )
①用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代替部分天然气 ②减少燃气锅炉发电量,增加外购电量 ③减少固碳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④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循环再利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微专题9 碳循环和碳减排
1~3.答案:1.D 2.C 3.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交通碳排放达峰时(2035年)交通碳排放总量高于欧盟(注意两图中纵坐标数值有差异),A错误;我国交通碳排放达峰的时间是2035年,欧盟图中显示是2018年(也有可能更早),B错误;对国际水运碳排放、国际航空碳排放对应的纵坐标数值差计算比较可以推断,我国交通碳排放达峰时国际水运碳排放、国际航空碳排放占比均小于欧盟,C错误,D正确。故选D。第2题,中国的新能源电池和电动车产业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公共汽车最可能早于欧盟全部使用新能源,从而使公共汽车交通碳排放为零的时间早于欧盟,C正确;公共汽车有其利用的优势和价值,私人汽车替代公共汽车不切实际,A错误;公共汽车具有独特的优势,相比轨道交通具有灵活性,因此不可能完全被轨道交通取代,B错误;新能源公共汽车多以电能为动力,充电来源比较广,并不一定就是来自太阳能,D错误。故选C。第3题,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交通碳排放量,A正确;降低客货运周转效率不利于交通运输发展,且效率的降低会增加能耗,B错误;限制人员交通出行不利于社会发展,也不可取,C错误;回收再利用纸张、金属等有利于节约资源,但与减少交通碳排放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4~6.答案:4.A 5.D 6.B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碳排放包含农资投入和施肥”可知,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施肥施药,而不是农田灌溉、植物生长、机械作业,故选A。第5题,读图可知,玉米的碳排放量较小麦少,同时固定的碳比小麦多。该地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农资投入、生长周期差别不大,不是影响小麦和玉米碳足迹差异的主要因素,A、B、C错误;小麦植株较小,玉米植株较大,玉米的固碳能力更强,因此植株大小是影响小麦和玉米碳足迹差异的主要因素,D正确。故选D。第6题,根据上题可知,玉米的碳排放量较小麦少,同时固定的碳比小麦多,因此为减少碳排放总量,应提高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小麦种植面积,故选B。
7~8.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该钢铁企业的碳排放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排放(E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含溶剂消耗产生的排放(E3)、原料消耗产生的排放(E4)、电极消耗产生的排放(E6)、购入电和热隐含(E1)的排放等都是钢铁企业碳排放的一部分,应当相加,只有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E5)是企业减少的排放,应予以扣除,故选C。第8题,用炼铁工序和炼钢工序产生的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代替部分天然气可以减少碳排放,①符合题意;增加外购电量,会增加钢铁企业的碳排放,②不符合题意;固碳产品可以减少钢铁企业的碳排放,减少固碳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会增加碳排放,③不符合题意;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循环再利用,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