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试题WB202401
一、单选题(每题1分,25小题,共25分)
1.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能繁殖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现象与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似的是( )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莲藕的茎和叶都是中空的
3.下列有关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藻类、苔藓等低等植物开始的
B.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C.食物链遭到破坏不可能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食物链只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与能量流动无关
4.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
C.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5.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
A. B. C. D.
6.我国的科技飞速发展,使人类活动能上天入地,下列不在生物圈范围内的是
A.大气圈的底部 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 D.岩石圈的底部
7.将写有“生物”字样的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看到的图像是( )
A. B.
C. D.
8.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且偏左上方,则以下操作中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的是
A.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9.生物体之所以由小长大,是由于( )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生长
C.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D.细胞体积增大
10.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X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
A.X→X→X B.X→2X→2X C.X→2X→X D.2X→2X→X
11.下列生物体的结构,都属于器官层次的是( )
A.大脑和肝脏 B.心脏和血液 C.果皮和种子 D.叶和花瓣
12.下列关于多细胞动物体和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的结构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植物体有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多了系统
D.我们常吃的西瓜,从结构层次上看是个体层次
13.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棉纤维可以帮助草履虫运动 B.草履虫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表膜
C.草履虫会朝向有盐粒的一侧运动 D.要看清楚草履虫的纤毛应该用小光圈
14.如下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不包括( )
A.由细胞组成 B.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不能用种子繁殖后代 D.有根、茎、叶的分化
15.如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图,据图分析,找出错误的一项( )
A.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E中
B.菜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中[D]子叶有两片
C.在玉米种子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5]
D.玉米种子的胚由[2]、[3]、[4]、[6]组成
16.花生完成开花、传粉和受精后,子房柄伸长将子房推入土中,子房最终在地下发育成果实。下列关于花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果实中的有机物是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B.花生种子的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胚乳组成
C.花生可以开花和结果,属于被子植物
D.“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白胖子指的是花生的种子
17.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银杏、苏铁和雪松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面均有果皮包被
B.海带和紫菜都是藻类植物,它们依靠其假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C.卷柏的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所以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D.油菜和石花菜都是利用种子进行繁殖,这是它们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
18.如图为植物的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图中的①
B.具有保护根尖作用的是图中的⑤
C.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是图中的②
D.幼根的生长依靠图中的③和④
19.家庭种菜可以采用无土栽培,因为无土栽培培养液中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其中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是( )
A.氮、磷、钾 B.氮、锌、磷 C.铁、锌、钾 D.硼、铁、磷
20.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一类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生长过程中,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植物会“花而不实”
B.被子植物根的生长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C.植株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营养,使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D.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由子房壁发育成果实
21.银杏树是我国珍稀植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上结有的果实是“白果”
B.用种子繁殖后代
C.根、茎、叶发达
D.属于裸子植物
22.如图①所示,某植物的叶片仅乙区域为绿色。兴趣小组的学生以此为实验材料,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果如图②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对该植物进行暗处理 B.②操作前需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C.碘液染色后,只有乙处变蓝 D.实验说明叶肉细胞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3.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
A.白天和夜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强,积累的有机物少
B.白天和夜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弱,积累的有机物少
C.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多
D.白天光合作用弱,夜间呼吸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
24.刘伯伯种植的红薯喜获丰收,红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25.下列有关树木移栽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与其主要目的不相符的是( )
A.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
B.剪去部分枝叶——减弱光合作用
C.打针输液——补充水和无机盐
D.盖遮阳网——降低蒸腾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35分)
26.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包括 和 部分。
(2)图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 。
(3)该生态系统中玉米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
(4)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27.图甲、乙是不同生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丙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方括号[ ]里填写序号,横线上填写名称)
(1)
图中 是植物细胞, 是动物细胞。
(2)细胞的代谢与遗传受[ ] 的控制。
(3)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可以调节显微镜的[ ] ,使物像更加清晰。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上图中的 (填甲或乙)。
(5)山楂素有“开胃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 ] 内。
28.如图甲表示桃花的基本结构及有关的生理过程,乙表示桃果实的纵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上来看,你认为花最重要的结构是 (图中序号3、4、5表示的结构共同组成)和 (图中序号1、2表示的结构共同组成)。
(2)乙图中的[A]我们食用的“果肉”是由 发育成的。
(3)乙图中的[B]是由 发育成的,胚是由 发育来的。
(4)若桃树在花期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导致桃花传粉不足,可以用 方法弥补这一情况,使桃树达到丰产。
29.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甲是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乙中A、B表示植物两种不同的生理活动,a、b表示两种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结构2是 ,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它是图乙生理活动A进行的场所。结构5是 ,它由两个半月形的 构成。
(2)图甲中的结构4含有导管与筛管,其中 能运输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
(3)图乙生理活动B的实质是分解 ,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
30.“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形色色的绿色植物,为自然界和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决定着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为研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1)将实验一中的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口袋内壁上有许多水珠。这些水分是通过植物叶片的 作用散失的。
(2)实验二中的装置可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乙装置中的溶液A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将甲、乙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移至适宜光下放置3~5小时,各取下甲、乙装置的叶片,先用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本实验的变量是 。预期实验结果是:甲实验装置中的叶片 ,乙实验装置中的叶片 。
(3)实验三中的装置可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产生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活细胞的 内进行。
31.在阳台种植生菜等叶类蔬菜是城市居民获得新鲜蔬菜的一种方式。但生菜种子的萌发需要特殊条件,这就增加了种植难度。
(1)生菜种子萌发常常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科研人员想探究温度对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除了控制温度这一条件外,还需要为种子萌发提供 和 等条件。
(2)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随着温度升高,生菜种子发芽率 (填“升高”或“降低”),当温度达到35℃时,种子全部进入“热休眠状态”。
(3)为研究打破生菜种子热休眠所需的条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发芽率(%)。
①由实验结果可知,在15℃的条件下,经过4小时以上的光照可 (填“促进”或“抑制”)生菜种子的萌发。在35℃的条件下,增加光照可以促进原本处于热休眠条件下的生菜种子的萌发,且随着 ,该作用效果逐渐增强。
②根据上述结果推测,播种时,生菜种子的埋土深度应 (填“较深”或“较浅”)。
光照条件发芽率温度(%) 黑暗 光照2小时 光照4小时 光照6小时 光照24小时
15℃ 81.5 78.5 81.5 93.5 95
35℃ 0 38 51.5 65 74
1.C
【详解】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生物都能繁殖,C正确。
2.B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CD.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莲藕的茎和叶都是中空的,都反应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CD不符合题意。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B
【分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箭头代表捕食关系指向捕食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详解】A.食物链以植物开头,低等植物高等植物都可以,故A错误。
B.食物链第一环节通常是植物,第二环节通常是植食性动物,第三环节通常是肉食性动物,故B正确。
C.当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时,超过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会影响生态平衡,故C错误。
D.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故D错误。
故选B。
4.C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A、一片森林中的树木,只是生产者,没有动物、细菌真菌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正确;
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缺少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正确;
C、一块农田上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和水等,即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正确;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缺少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5.B
【分析】此题考查“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解答时从确定、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入手。
【详解】该实验探究的是“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水分,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水分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A.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但是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影响、干扰的实验结果,A错误。
B.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说明水分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正确。
C.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并在该侧上盖上纸板,另一侧是干土,这样实验变量是水分和光照,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C错误。
D.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并在该侧上盖上纸板,这样实验变量是水分和光照,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D错误。
故选B。
6.D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岩石圈的底部不在生物圈范围内。
故选D。
【点睛】考查生物圈的范围。
7.D
【分析】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将图像旋转180°便可得到显微镜下的图像。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生物”字样的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看到的图像是,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C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右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
【详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凹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小光圈、平面镜。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上下左右都倒,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上方,要将物像移动到视野正中,物像应该向右下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故选C。
9.C
【详解】试题分析: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故选C。
【考点定位】理解掌握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的共同结果。
10.C
【详解】试题分析: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复制,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故染色体的变化应该是:X→2X→X.
故选C.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1.A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动物体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详解】A.大脑和肝脏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结构,则都属于器官,A符合题意。
B.心脏属于器官,血液属于组织(结缔组织),B不符合题意。
C.果皮属于组织,种子属于器官,C不符合题意。
D.叶属于器官,花瓣属于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分析】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A.动物细胞的结构中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错误。
B.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而上皮组织是动物体所具有的,B错误。
C.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多了系统,C正确。
D.我们常吃的西瓜是果实,果实是生殖器官,D错误。
故选C。
13.D
【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由这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其结构和功能如下图:
【详解】A.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中放少量的棉纤维,是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A错误。
B.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即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但是表膜不属于器官,因为草履虫只是单细胞生物,B错误。
C.草履虫对盐粒刺激可以做出逃避反应,这一事实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叫做应激性,所以草履虫不会朝向有盐粒的一侧运动,C错误。
D.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为避免染液对草履虫的伤害,对制成的标本不进行染色,在视野中就会出现一条黑色棒状物,这样就能将这个物体与明亮的背景分开,因此要观察草履虫的纤毛应用暗视野,即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使光线减弱,D正确。
故选:D。
【点睛】理解掌握观察草履虫实验中的要点是是解题的关键。
14.D
【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详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A不符合题意;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体内都含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利用孢子繁殖后代,都属于孢子植物,C不符合题意;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的分化;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D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15.B
【分析】图甲是菜豆种子结构简图,A是胚轴,B是胚根,C是种皮,D是胚芽,E是子叶;图乙是玉米种子结构简图,1是种皮和果皮,2是胚芽,3是胚轴,4是胚根,5是胚乳,6是子叶。
【详解】A.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营养物质贮存在E子叶中,A正确。
B.菜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中E子叶有两片,B错误。
C.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5胚乳,C正确。
D.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胚的结构是相同的,都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菜豆种子的胚包括ABDE,玉米种子的胚包括2346,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种子的结构以及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6.C
【分析】一朵花主要的结构是花蕊,雌蕊中的子房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图示如下:
【详解】A.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A错误。
B.花生种子的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子叶构成,B错误。
C.花生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C正确。
D.人们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来描述花生,“白胖子”指的是花生的胚,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D错误。
故选C。
17.C
【分析】植物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不都能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
【详解】A.银杏、苏铁和雪松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A错误。
B.海带和紫菜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有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起固着作用的是根状物,B错误。
C.卷柏是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但其受精没有脱离水的限制,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湿处,C正确。
D.油菜是利用种子进行繁殖,这是它们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但是石花菜是红藻,利用孢子生殖,D错误。
【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各类群植物的主要特征,即可正确解答。
18.A
【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由根尖的结构图可知: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⑤是根毛。
【详解】A、①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正确。
B、④根冠是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B错误。
C、③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C错误。
D、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所以根的长度能够不断增加,是因为③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以及②伸长区的细胞能够不断伸长,使细胞体积增大,D错误。
故选A
【点睛】分清根尖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9.A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于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因此植物营养的“三要素”是指氮、磷、钾。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即植物营养的“三要素”。
20.D
【分析】(1)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生长体积增大的缘故。
(2)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如下图:
【详解】A.生物缺少硼元素会影响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的伸长,所以缺少硼元素往往会导致“花而不实”,开花后无法完成正常的受精作用,A正确。
B.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生长体积增大,因此被子植物根的生长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B正确。
C.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向光性,因此植株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补充营养使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C正确。
D.从图中看出,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由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而子房发育成果实,D错误。
故选D。
21.A
【分析】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详解】AD.银杏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通常提到的“白果”是银杏树的种子,A错误,D正确。
B.银杏是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B正确。
C.银杏的根、茎、叶发达,且具有输导组织,C正确。
故选A。
22.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 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详解】A.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验到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的,A正确。
B.②滴加碘液前需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B正确。
C.碘液染色后,只有乙处变蓝。因为乙区域为绿色,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C正确。
D.此实验的结论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错误。
故选D。
23.C
【分析】温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有机物积累的程度不相同,即甜瓜的甜度不一样。
【详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我国新疆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晚上由于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并且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故选:C。
【点睛】掌握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4.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据此解答。
【详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红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来源于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C符合题意。
故选C。
25.B
【分析】在树木移栽过程中为了提高成活率,应该采取保护幼根和降低蒸腾作用的方式。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详解】A.树木移栽时根部带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保证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以提高成活率,A正确。
B.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成活率,B错误。
C.植物移栽时,根部会被大量损伤,从而影响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打针输液是为了补充水和无机盐,C正确。
D.用遮阳网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植物成活率,D正确。
故选B。
26.(1) 分解者 非生物
(2) 3##三 玉米→蝗虫→喜鹊→雀鹰
(3)太阳能##太阳光能##光能
(4)雀鹰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的细菌和真菌)组成。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详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食物链包括:玉米→喜鹊→雀鹰,玉米→田鼠→雀鹰,玉米→蝗虫→喜鹊→雀鹰,共3条。食物链包含的营养级越多则食物链越长,故最长的食物链是:玉米→蝗虫→喜鹊→雀鹰。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玉米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4)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并逐级递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含有的有机物和能量越多,一般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含有的有机物和能量越少,一般数量越少。因此,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雀鹰。
27.(1) 甲 乙
(2)C细胞核
(3)3细准焦螺旋
(4)乙
(5)E液泡
【分析】图甲、乙: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E液泡;图丙:1目镜、2粗准焦螺旋、3细准焦螺旋、4物镜、5反光镜。
【详解】(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含线粒体等)、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含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核;图甲具有A细胞壁、E液泡,因此甲是植物细胞;乙没有A细胞壁、E液泡,因此乙是动物细胞。
(2)C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细胞的代谢与遗传受C细胞核的控制。
(3)3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因此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可以调节显微镜的3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人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结合(1)可知,上图中的乙是动物细胞,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上图中的乙。
(5)图中的E是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因此山楂素有“开胃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E液泡内。
28.(1) 雌蕊 雄蕊
(2)子房壁
(3) 胚珠 受精卵
(4)人工辅助授粉
【分析】图甲:1花药、2花丝、3子房,4柱头、5花柱、6花瓣、7卵细胞;图乙:A果皮、B种子。
【详解】(1)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其中雌蕊由3子房,4柱头和5花柱组成,雄蕊1花药和2花丝组成,雄蕊的花药中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2)乙图中的[A]我们食用的“果肉”是果皮,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3)当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留下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B是种子,因此B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4)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故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应给桃花辅以人工辅助授粉。
29.(1) 叶肉 气孔 保卫细胞
(2)导管
(3)有机物
【分析】图甲中,1是上表皮、2是叶肉、3是下表皮、4是叶脉、5是气孔;图乙中,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
【详解】(1)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甲中的结构2是叶肉,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是图乙生理活动A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结构5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图甲中的结构4叶脉中含有导管与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其中导管能运输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以及无机盐;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
(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其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指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图乙生理活动B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
30.(1)蒸腾
(2) 二氧化碳 变蓝 不变蓝
(3) 二氧化碳##CO2 线粒体
【分析】(1)植物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图示中的三套装置是验证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的常用的经典实验装置,实验一是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实验二在有对照组的情况下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实验三可以用来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详解】(1)植物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因此将实验一中的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口袋内壁上有许多水珠。这些水分是通过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的。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乙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甲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由此可知,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淀粉遇碘变蓝,因此预期实验结果是:甲实验装置中的叶片变蓝,乙实验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
(3)实验三的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由此可知,呼吸作用主要是在活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31.(1) 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2)降低
(3) 促进 光照时间的增加 较浅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活的、足够的营养贮备和度过休眠期。
【详解】(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因此科研人员想探究温度对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除了控制温度这一条件外,还需要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等条件。
(2)分析图表可知:随着温度升高,生菜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当温度达到35℃时,种子全部进入“热休眠状态”。
(3)①分析题中表格数据,在15℃的条件下,经过4小时的光照发芽率是81.5%、光照6小时发芽率是93.5%、光照24小时发芽率是95.0%,由此可知:在15℃的条件下,经过4小时以上的光照可促进生菜种子的萌发;在35℃的条件下,随着光照时间由2小时增加到24小时,发芽率由0升高到74.0%,由此可知:35℃的条件下,增加光照可以促进原本处于热休眠条件下的生菜种子的萌发,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该作用效果逐渐增强。
②根据表格数据,生菜种子的萌发是需要光照的,并且光照时间越长种子的发芽率越高。所以,播种时生菜种子的埋土深度应较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