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生物学试题(卷)(人教版)
老师真诚地提醒你:
1.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书写要认真、工整、规范;卷面干净、整洁、美观。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5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因为有多姿多彩的生命,地球才充满勃勃生机。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枯木逢春 B.夏日炎炎
C.霜气横秋 D.皑皑冬雪
2.在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温度⑦蝗虫
A.①②⑤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
3.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中有这样的句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从生物学角度看,这体现了生物( )
A.能进行呼吸 B.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能生长和繁殖 D.的生活需要营养
4.如图所示的生物链,下列关于蚱蜢与麻雀二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合作关系 D.捕食与竞争关系
5.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一般来说,下列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6.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全球变暖导致珊瑚虫死亡
B.蚯蚓使土壤疏松
C.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D.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7.小华想要调查小区周围的生物分布情况,于是进行了以下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
A.河边生物种类多,就选择这样的路线 B.发现不认识的野果,摘下来品尝
C.一边调查一边记录生物种类和数量 D.看见了一只蜈蚣,太害怕就没记录
8.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小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一步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土和干土应该从不同的环境中获取
B.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就可以了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明亮的环境中
D.小秦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9.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包括整个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D.生物圈由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组成,各种生态系统是有密切联系的
10.小秦在载玻片上画了“”,他在显微镜的目镜中看到的物像形状是( )
A. B. C. D.
11.如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B.③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C.在动物细胞中也有⑦这种能量转换器
D.吃西瓜时流出的红色汁液主要来自结构④
12.在壁虎断尾再生的过程中,细胞分裂时最先发生的是( )
A.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B.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
C.细胞质分成两份
D.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
13.小秦想对植物的输导组织进行制片观察,下列油菜的各器官中,最佳的材料选择为( )
A.果实 B.花 C.种子 D.茎
14.如图是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草履虫体内能够将这些细菌逐渐消化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贯众可供药用,它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下列植物与贯众最相似的是( )
A.水绵 B.葫芦藓 C.肾蕨 D.海带
1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率领团队培育的“海水稻”,是一种能生长在海边滩涂、耐盐碱的水稻。“海水稻”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A.胚 B.胚乳 C.胚芽 D.子叶
17.图是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根尖生长依靠的部位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8.中国传统文化中,柳者,“留”也,古人以“折柳送别”传递惜别之意。下列结构中能发育成柳枝的是( )
A.芽 B.幼叶 C.芽轴 D.芽原基
19.如图是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体可以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出
B.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
C.气孔与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有关
D.当太阳升起时,气孔状态由①转为②
20.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这是因为树皮中有输送有机物的( )
A.筛管 B.导管 C.根毛 D.形成层
21.如图是学习小组做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其正确的步骤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⑤②④③
C.③①②⑥④⑤ D.②①③⑥⑤④
22.如图,甲、乙两瓶内分别装入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将其同时放在同一温暖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点燃的蜡烛,则甲、乙两瓶中蜡烛的燃烧情况是( )
A.都继续燃烧 B.都熄灭
C.甲熄灭,乙继续燃烧 D.甲继续燃烧,乙熄灭
23.农业生产实践离不开生物学相关知识的运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种植农作物应合理密植
B.贮藏粮食需要保持干燥和高温
C.人工辅助授粉增加玉米产量
D.阴天或傍晚移栽作物幼苗
24.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主要是通过(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5.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B.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
C.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能量 D.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二氧化碳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5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每空1分,计35分)
26.地理上把四面都有陆地包围的水域称为湖。如图所示为某淡水湖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2)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淡水湖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应该添加的生物成分是 。
(3)螺蛳的主要食物是藻类,写出包括螺蛳在内的一条食物链: 。
(4)如果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那么,水草的数量应比食草鱼的数量 (填“少”或“多”)。
(5)若附近的工厂排放的污水进入了该淡水湖中,则湖中体内积累有害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
27.阅读下列资料,请回答问题。
秦岭北麓山褶的深处,像脉络一样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沟谷,统称为“秦岭七十二峪”。峪道内崖壁嶙峋,绿植繁茂,山涧泉水叮咚,野花映衬潺潺流水。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即使在干旱季节,各峪也不干涸,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水库”。
(1)在秦岭的植被中, 占据了主体。
(2)秦岭被称为“绿色水库”,是因为森林能 (答一点即可)。在森林中穿行时,感觉空气非常湿润,这与植物的 作用有关。
(3)为了增加我国森林面积,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 ”,大家应该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
28.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温室大棚种植作物可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图1是大棚作物及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图2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图,图3为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光合作用的过程考虑,图1中的①代表的气体是 ,该生理过程主要是在细胞中的 内完成。图2中能够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
(2)白天光照充足时,为增加作物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温室内的 浓度。而夜间则要适当降低温度,原因是大棚夜间温度低,植物的 作用就会减弱,从而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3)根据图2分析,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大棚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 (填横轴数字)点左右。
(4)为探究植物的某生理活动,将作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3),一段时间后将袋中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9.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有关实验操作。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过程,步骤b中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步骤c的正确操作是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产生 。
(2)图3是显微镜的两个物镜镜头和观察到的物像,由视野C到视野D,应该先向 方移动玻片,将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图2中的④,使图3中的镜头 (填字母)对准通光孔,然后调节图2中的[ ] ([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使物像更清晰。
(3)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30.如图是小秦绘制的绿色开花植物体和人体结构层次共同部分的示意图,①和②表示细胞生理活动,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组织,甲、乙、丙……表示不同类型的器官。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受精卵要发育成生物体,离不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上图中能体现分化的是 (填序号)过程。
(2)一般而言,细胞1与受精卵相比,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填“相同”或“不同”)。
(3)若图中生物体是代表我们自己,在“A、B、C……”基本类型中,能够收缩和舒张,使机体产生运动的是 组织;该图中还缺少的结构层次是 。
(4)小秦选取了部分生物材料:人的血液、猪的小肠、苹果果实和胡萝卜。其中,不属于“甲、乙、丙……”这一层次的是 。
31.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学习小组研究菜豆的一生,记录下其生活简史如图所示,还探究了温带地区水稻种子萌发的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④是由[ ] ([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发育而来的。
(2)由图分析,菜豆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植物,理由是 。图中的豆荚内有5粒种子,推测发育成该豆荚的花的雌蕊下部的 里面至少有 个胚珠。
(3)生长在温带的水稻,其干种子在春天播种时经过适宜的前期处理更有利于在短期内萌发。该学习小组为探究种子萌发前期处理的最佳条件,取400粒结构完整的、活的干水稻种子,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处理方法及测定结果如下表:
步骤 处理方法 分组
甲 乙 丙 丁
1 前期处理 25℃、保湿 4℃、保湿 4℃、水浸种 4℃、干燥
2 培养 环境条件:30℃、保湿、充足的空气
3 测定发芽率 0 98% 85% 0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前期处理的最佳条件是 。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分析,对水稻种子进行前期处理,目的是为了 。
(4)种植菜豆和水稻时要适量施肥,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1.A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夏日炎炎、霜气横秋、皑皑冬雪都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枯木是植物,枯木逢春属于生命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①阳光属于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①符合题意;
②杂草属于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②不符合题意;
③水分属于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③符合题意;
④土壤属于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④符合题意;
⑤田鼠属于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⑤不符合题意;
⑥空气属于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⑥符合题意;
⑦蝗虫属于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⑦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麻雀吃蚱蜢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麻雀和蚱蜢都吃绿色植物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B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
【详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受到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各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所以选项中的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最弱,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B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 A.全球变暖导致珊瑚虫死亡,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
B.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B正确。
C.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错误。
D.沙漠中的骆驼刺为了获取宝贵的水资源,在种子萌发后,根系就拼命地向下扎,向深层潮湿的地方延伸,发展出了深达地下水的庞大根系。可见,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错误。
故选B。
7.C
【分析】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详解】A.调查时需要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河边具有一定的危险,不能选择不安全的路线,故A错误。
B.品尝野果不仅损伤植物,也有可能果实有毒,出现中毒事故,故B错误。
C.调查过程中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做好记录,实事求是,因此一边调查一边记录生物种类和数量,故C正确。
D.在调查生物时,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要如实记录,小华发现一只蜈蚣,太害怕了,也要记录,故D错误。
故选C。
8.D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湿土和干土应该从相同的环境中获取,A错误。
B.本实验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排除偶然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B错误。
C.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水,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因此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的环境中,C错误。
D.根据实验内容及图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D正确。
故选D。
9.B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详解】A.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B错误。
C.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C正确。
D.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千差万别,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因此,生物圈是由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组成。从地域关系来看,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D正确。
故选B。
10.A
【分析】显微镜成像为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详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所以在载玻片划上“”,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形状是“”;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1.C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是液泡、③是细胞膜、④是细胞核、⑤是叶绿体、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
【详解】A.①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错误。
B.③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B错误。
C.⑦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C正确。
D.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吃西瓜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②液泡,D错误。
故选C。
12.A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缩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详解】壁虎属于动物细胞,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才会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壁虎是动物,所以壁虎断尾再生过程中,断尾处的细胞不会出现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分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
【详解】ABC.果实、花、种子中都有输导组织,但没有茎中的输导组织易制片和观察,ABC不符合题意。
D .输导组织包括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以及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常和机械组织在一起成束状,上下贯穿在植物体各个器官内,输导组织大量存在于植物的茎中,并且茎中的输导组织更清楚更方便观察,因此在油菜的各器官中茎是观察输导组织的最佳材料,D符合题意。
故选D 。
14.B
【分析】图中①伸缩泡,②食物泡,③口沟,④表膜。
【详解】草履虫依靠纤毛进行运动和取食;食物从口沟进入细胞内,在食物泡中进行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是通过伸缩泡和收集管排出,故草履虫体内能够将这些细菌逐渐消化的结构是②食物泡,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C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A.水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多细胞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细胞内有螺旋状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只有固着作用,没有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葫芦藓通过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错误。
C.贯众和肾蕨都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用孢子繁殖后代,没有种子,C正确。
D.海带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多细胞藻类植物,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
故选C。
16.B
【分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菜豆种子的子叶中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玉米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
【详解】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B符合题意。
故选B。
17.B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和①成熟区。
【详解】由分析可知,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故选B 。
18.A
【分析】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详解】枝芽的结构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所以枝芽是一个未发育的枝条,将来发育成枝条和叶。可见,芽能发育成柳枝,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D
【分析】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
【详解】A.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气体可以通过叶片气孔进出,A正确。
B.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B正确。
C.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故气孔与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有关,C正确。
D.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气孔就慢慢张开了,由状态②转为状态①,空气也就涌进气孔,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水分也会通过气孔而散失,D错误。
故选D。
20.A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详解】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所以又有“不怕空心、就怕剥皮”的说法,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1.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⑥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②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漂洗叶、④滴加碘液、③观察实验现象。因此正确的步骤为①⑥⑤②④③,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C
【分析】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氧气多,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因此甲瓶里的氧气会大量减少;煮熟的种子已经失去生命力,没有了生命活动,不会消耗氧气,乙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因此乙瓶里的氧气没有减少。所以24小时后把燃烧的小木条伸入瓶中,小木条在甲中会熄灭,在乙瓶中会继续燃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3.B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A.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可见,种植农作物应合理密植,A正确。
B.贮藏粮食的最适条件是干燥、低温。在这样的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最微弱,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有可能渡过最长时间的休眠期,B错误。
C.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可辅以人工辅助授粉。 可见,人工辅助授粉增加玉米产量,C正确。
D.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D正确。
故选B。
24.A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的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A.光合作用能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以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A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不断地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氧气越来越少,不能维持二者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的湿度,与碳---氧平衡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吸收作用指的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与大气中碳---氧平衡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D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
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
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绿色植物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也同时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
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睛】理解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6.(1)水草、藻类
(2)分解者
(3)藻类→螺蛳→肉食鱼
(4)多
(5)肉食鱼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详解】(1)生产者是能制造有机物和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水草、藻类。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表示出的有生产者、消费者,没有非生物部和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分解者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螺蛳的主要食物是藻类,其中包括螺蛳在内的一条食物链有:藻类→螺饰→肉食鱼。
(4)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所以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水草,水草比草食鱼的数量多。
(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若附近的工厂排放的污水进入了该淡水湖中,则湖中体内积累有害物质最多的生物是最高营养级的肉食鱼。
27.(1)森林
(2) 涵养水源(合理即可) 蒸腾
(3)植树节
【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详解】(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在秦岭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
(2)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绿色水库”之称。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因此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故在森林中穿行时,感觉空气非常湿润。
(3)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 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以3月12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28.(1) 氧气##O2 叶绿体 甲
(2) 二氧化碳##CO2 呼吸
(3)18
(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图1:①表示植物释放到外界的气体,②表示植物吸收的气体;图2:甲曲线代表光合作用,乙曲线代表呼吸作用。
【详解】(1)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从光合作用角度出发,图一中①代表的气体是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曲线甲只在白天进行,而曲线乙白天、黑夜都进行,可判定甲曲线代表光合作用,乙曲线代表呼吸作用。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白天光照比较充足时,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具体措施一般是适当通风(或多施有机肥等)。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
(3)图二中,从6点之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从6到18点的曲线,光合作用强度始终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一直处于积累状态,过了18点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开始减少。所以18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三所示),植物幼苗不进行光合作用,但仍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气体即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29.(1) 生理盐水 气泡
(2) 左 B ③细准焦螺旋
(3)细胞核
【分析】(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可以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由图可以看出,图1中的a是刮和涂,b是滴,c是盖,d是染。
(2)观图可知,图2中的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细准焦螺旋,④是转换器,⑤是反光镜;图3中的A是低倍物镜,B是高倍物镜,C是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左方,D是视野中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详解】(1)图1中的步骤b是滴,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如果载玻片中央滴清水会吸水涨破,从而影响观察,而生理盐水能够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因此步骤b中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步骤c是盖,就是盖盖玻片,其正确操作步骤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让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2)在显微镜下所观察的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方向相反。由图3可以看出,由视野C左方的物像移到了视野D的中央,应该把物像向右方移动,而右方的相反方向是左方,因此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图2中的④是转换器,在它的上面安装着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通过转动转换器能够调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②是粗准焦螺旋,能够较大范围升降镜筒和调节焦距;③是细准焦螺旋,能够较小范围升降镜筒和调节焦距,调节细准焦螺旋能够使物像更加清晰。图3中由视野C到视野D,物像移到了视野中央,并且物像放大了,应该先向左方方移动玻片,将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图2中的④转换器,使图3中的A低倍物镜转换成B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调节图2中的③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并进行认真观察。
(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一般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其中在细胞核中有一些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组成的,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由此可见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因此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0.(1)②
(2)相同
(3) 肌肉 系统
(4)人的血液
【分析】(1)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因此,正常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
(2)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图中①是细胞分裂,②是细胞分化;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组织;甲、乙、丙……表示不同类型的器官。
【详解】(1)受精卵要成为生物体,离不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结合题图可知,图中的②代表细胞分化。
(2)一般而言,细胞1与受精卵相比,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相同,这是因为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复制后均分,从而保证了遗传物质在细胞前后代之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若图中生物体是代表我们自己,在“A、B、C……”基本类型中,能收缩和舒张,使机体产生运动的是神肌肉组织。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若生物体代表我们自己,则该图缺少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4)小秦选取部分生物材料:人的血液、猪的小肠、苹果果实和胡萝卜,其中人的血液属于组织,猪的小肠、苹果果实和胡萝卜都是器官,而人的血液与“甲、乙、丙……”这一层次不相同。
31.(1)③胚根
(2) 被子 在其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子房 5##五
(3) 4℃、保湿 使种子不在休眠期##解除种子休眠
(4)氮
【分析】观图可知: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根。
【详解】(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故图中的④根是由③胚根发育而来。
(2)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菜豆有两片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
一朵花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图中的豆荚内有5粒种子,则该豆荚的花的雌蕊下部的子房里面至少有五个胚珠。
(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表格中的测定结果,乙组前期处理4℃、保湿发芽率最高。
从种子萌发的自身(内在)条件分析,对水稻种子进行前期处理,目的是为了使种子不在休眠期(解除种子休眠)。
(4)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磷肥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