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9 11:5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生 物 试 卷
202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代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代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所规定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本堂考试时间为60分钟,分值为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同学们,开动脑筋,看清题目细心答题哦!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南宋诗人叶绍翁的著名诗句,请你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以下关于生命现象和生物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杏出墙”是受阳光刺激引起的,反映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红杏伸到墙外的枝条能开花和结果,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C.“红杏出墙”可增强光合作用制造更多有机物,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红杏属于被子植物,因为其产生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
2.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并且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环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
C.“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这句话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话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3.达尔文曾发现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猫捕食田鼠,因此养牛的农民爱养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该生态系统中三叶草是生产者,牛、田鼠、土蜂等动物是消费者
B.阳光→三叶草→土蜂→田鼠→猫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C.该生态系统中,假如猫的数量减少,三叶草的数量也会减少
D.该题中没有提到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4.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下列关于我们目前的生存家园——生物圈以及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有“地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的是湿地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B.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b”
C.显微镜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和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D.发现镜头上有污渍影响观察时,使用纱布进行擦拭
6.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B.线粒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被誉为细胞的“发动机”
C.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活的控制中心
D.细胞膜——能将细胞内部和外部环境分隔开,并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7.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草履虫的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B.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把绿叶直接放在载物台上观察
C.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需滴加一滴清水
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再快速盖上
8.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液泡数量逐渐增加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分裂时细胞质首先分成两份
C.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D.过程②中,新细胞与原细胞比,染色体形态发生变化,数目减半
9.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都属于保护组织
B.“藕断丝连”的“丝”属于植物体的输导组织
C.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都可以表示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人们常吃的西瓜,从结构层次上看属于组织
10.如果鱼缸长期不换水,鱼缸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些绿膜可能是哪种植物?(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11.菜豆和玉米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都主要储存在④中
B.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
C.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结构是⑥
D.两种种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组成
12.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在三个编号为甲、乙、丙的培养皿内各放入50粒相同的蚕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所示。甲、丙两组进行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组别 甲 乙 丙
温度℃ 24 24 2
水分 潮湿 干燥 潮湿
发芽率 94% 6% 12%
A.充足的阳光 B.一定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空气
13.下列关于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的生长依靠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B.根尖的伸长区细胞较长,排列整齐,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C.根尖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D.移栽幼苗后,出现萎蔫现象,是由于损伤了分生区
14.下列关于果实和种子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桃子的可食用部分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B.葵花籽由胚珠发育而来
C.花生的种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一朵花只要经历了传粉和受精,就一定能形成果实
15.夏季移栽植物时,常常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而且移栽后要注意遮阳,这主要是为了( )
A.减少植物的营养损失 B.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C.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D.减少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
16.“山上种满树,等于修水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D.在植物体内,水能往高处流,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
17.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②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③农田及时松土,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8.如图为叶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表示氧气,人们称它为“气肥”
B.图中③表示水,由导管运输到叶片
C.图中④表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图中A 表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9.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措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带土移栽幼苗——保护根毛
B.作物种植前要先耕地——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作物种植要“正其行,通其风”——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D.农户要向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里添加“二氧化碳发生器”——促进呼吸作用
20.党的二十大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展望未来,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是生物圈中水循环不可或缺的一环
B.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可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总分60分)
21.2023年8月24日报道,日本开始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而一旦日本将所有核污水排入太平洋,仅需要57天时间,半个太平洋将会面临高辐射威胁。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回答:
检测物 a b c d
碘131的放射性活度 3000 11444 4200 7600
(1)图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 。
(2)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图中带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由此看出,带鱼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3)经检测某海域被辐射后,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体内有不同放射性活度的碘131放射性物质,其含量如表所示。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中某条食物链,则b代表图中的 。
(4)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被污染的生态环境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恢复正常,这是因为生态系统 ,所以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5)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说明生物圈 。
2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周末时间来到某蔬菜基地进行调查学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图中序号作答)。若制作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2)图A、B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其中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填图中字母)。
(3)“冰糖橙”深受大众喜爱,冰糖橙甘甜的果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
(4)A图中的[ 3 ] 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不具有的结构。
(5)西红柿汤呈红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图A细胞中的[ ] ,使其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6)为了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更清晰,应调节E图中的[ ] 。
(7)欲使显微镜视野中细胞的位置由图C到图D,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23.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常常聚集在粮堆里或其它食物的下方。小明为探究“水分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盒内放上一层塑料膜。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以横轴中线为界,一半盖上一层湿土,另一半盖上一层干土,使两边平整。
②把纸盒静置桌上,并将10只黄粉虫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黄粉虫,静置2分钟。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种环境中黄粉虫的数量,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内容,提出的问题是: ?
(2)小明把纸盒一端放入湿土,另一端放入干土,这样做的目的是 ,实验的变量是 。
(3)小明观察发现潮湿处的黄粉虫数目多,能得出的结论是: 。
(4)如果在纸盒中放1只黄粉虫能否得出准确的结论?请说出理由 。
(5)该实验要重复多次并求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6)实验结束后,应怎样处理黄粉虫? 。
24.在学完有关植物的生理活动后,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植物的种子和幼苗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实验一表示用小麦种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则丁瓶内的现象是 。
(2)实验二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相关操作,在光照前应先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为绿叶进行酒精脱色时,采用的加热方式为 。
(3)实验三A、B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可用来证明 ,经过完整的一系列操作后, 瓶(填“A”或“B”)中叶片滴加碘液后能变蓝。
(4)图四中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大部分通过C过程 散失到外界,该生理过程参与了生物圈的 。
1.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红杏出墙”是受阳光刺激引起的,反映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具有应激性,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A正确。
B.红杏伸到墙外的枝条能开花和结果,反映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性,有利于种族的延续,B错误。
C.“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正确。
D.红杏属于被子植物,因为其产生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形成果实,有利于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B。
2.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指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A正确。
B.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B正确。
C.“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老鼠和雀鸟以粮仓中的食物为食;狐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主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3.B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A.在该生态系统中三叶草是生产者,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牛、田鼠、土蜂等动物是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A正确。
B.阳光→三叶草→土蜂→田鼠→猫,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B错误。
C.该生态系统中,假如猫的数量减少,鼠的数量增加,土蜂的数量减少,三叶草的数量暂时减少,随之鼠的数量减少,土蜂的数量增加,三叶草的数量也会增加,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正确。
D.材料中牛、猫等属于消费者,草属于生产者,该题中没有提到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D正确。
故选B。
4.D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
B.有“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B错误。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C错误。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D正确。
故选D。
5.A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回放。
【详解】A.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就说明对好光了,A正确。
B.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旋转180度我们会看到的物像是“d”,B错误。
C.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C错误。
D.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D错误。
故选A。
6.B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详解】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边一层较薄的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故A正确。
B.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可把化学能转变为动能,供细胞利用,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被誉为细胞的“发动机”,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故B错误。
C.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故C正确。
D.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故D正确。
故选B。
7.C
【分析】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
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详解】A.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进行分裂生殖,细胞不进行分化,故草履虫较复杂的结构没有经过细胞分化,A错误。
B.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需要将叶片制成切片,不能把绿叶直接放在载物台上观察,B错误。
C.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载玻片中央需滴加一滴清水,C正确。
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D错误。
故选C。
8.C
【分析】由图可知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A.细胞生长是指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图中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但液泡数量有多个逐渐减少到一个,A错误。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B错误。
C.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图中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C正确。
D.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9.B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动物体表有保护作用的属于上皮组织,植物体表有保护作用的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B.藕断丝连的丝属于植物的输导组织。丝即藕丝,它是藕的导管壁增厚连续成螺旋状,形成的螺旋形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B正确。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而植物细胞没有系统,C错误。
D.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人们常吃的西瓜,从结构层次上看是器官,D错误。
故选B。
10.A
【分析】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含大量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鱼缸长久不换水,鱼的粪便等导致水中有机质积累过多,水体富营养化,鱼类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供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从而使水变成绿色。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被子植物生活在陆地上。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1.C
【分析】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它们的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不过菜豆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观图可知:菜豆种子中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叶、⑤是种皮。玉米种子中⑥是胚乳、④子叶、③是胚芽、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⑤种皮和果皮。
【详解】A.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④子叶里,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⑥胚乳里,A错误。
B.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②胚根,发育成根,B错误。
C.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⑥胚乳,胚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C正确。
D.新植物的幼体是胚,由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组成,D错误。
故选C。
12.C
【分析】分析图表,甲和乙、甲和丙形成对照组,能够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详解】甲、丙两组作对照,变量是温度,可探究适宜的温度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是甲组种子的发芽率高,丙组发芽率为零,因此通过对比甲、丙两组实验结果可知,说明蚕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详解】A.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A不符合题意。
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不符合题意。
C.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根尖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C不符合题意。
D.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移栽时损伤了幼根和根毛,使根的吸水能力下降,导致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14.A
【分析】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雌蕊有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传粉、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详解】A.桃子的可食用部分属于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故A正确。
B.葵花籽是果实,是由果实发育而来的,故B错误。
C.花生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故C错误。
D.一朵花经历了传粉和受精之后,不一定能形成果实,如落花,故D错误。
故选A。
15.C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详解】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时,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6.B
【分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对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详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A正确。
B.植物的蒸腾作用是通过气孔完成的。植物的气孔很小,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却很多。B错误。
C.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C正确。
D.在植物体内,水能往高处流,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同时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
故选B。
17.A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详解】①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可以抑制水果、蔬菜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正确;②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浓度高都会抑制呼吸作用,藏粮食的仓库中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抑制了粮食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时间,正确;③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给植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错误;④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正确。因此,选项①②④的目的都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③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呼吸作用。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18.A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图示①是有机物(淀粉),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二氧化碳。
【详解】A.图中②表示氧气,称为气肥的是二氧化碳,A错误。
B.图中③表示水,由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B正确。
C.图中④表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另一种原料是水,C正确。
D.图中A 表示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正确。
故选A。
19.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详解】A.带土移栽植物的幼苗,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收作用,提高作物移栽的成活率,故A正确。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因此作物种植前要先耕地,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其行,通其风”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利于光合作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农户要向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里添加“二氧化碳发生器”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是为了增强光合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20.A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据此解答。
【详解】A.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循环,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雨。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A错误。
B.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如植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所需要的能量,同时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其它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C正确。
D.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D正确。
故选A。
21.(1)分解者
(2) 5##五 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 光能
(3)带鱼
(4)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是往返循环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1)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食物网中藻类植物是生产者,中国毛虾等动物属于消费者,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 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用箭头相连,到最高消费者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图中的食物链有: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日本鳀鱼→黑鲪鱼→大型水鸟,藻类植物→水蚤→日本鳀鱼→黑鲪鱼→大型水鸟,藻类植物→水蚤→玉筋鱼→带鱼,藻类植物→水蚤→玉筋鱼→黑鲪鱼→大型水鸟,共5条。食物链越短食物链末端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越多,食物链越长食物链末端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图中带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由此看出,带鱼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光能储存在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
(3)有害物质是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的。从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就可以确定,位于食物链最前端的应是a,往下依次是c、d、b,则此食物链的写法是:a→c→d→b;对应的食物链为:藻类植物→水蚤→玉筋鱼→带鱼。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中某食物链,则b代表图中的带鱼。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被污染的生态环境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恢复正常,这是因为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5)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2.(1) ①④②③⑤ 生理盐水
(2)A
(3)5液泡
(4)叶绿体
(5)2细胞膜
(6)b细准焦螺旋
(7)左
【分析】分析图示,图乙中,图AB各部分结构名称依次是: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7线粒体;图E各部分结构名称: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目镜,d物镜,e反光镜。
【详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 ①滴、④取 、②展 、③盖、 ⑤染和吸。所以,图甲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④②③⑤。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形成,便于观察其细胞的形态结构。
(2)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所以,图A、B中,表示植物细胞的是图A,因为图A具有:1细胞壁、3叶绿体、5液泡等结构。
(3)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冰糖橙甘甜的果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5液泡。
(4)图A中的3是叶绿体,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见光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也不具备叶绿体。
(5)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让对细胞生命活动有用的物质进入,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当西红柿被高温加热后2细胞膜被破坏,使其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6)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A、B所示细胞,应先使用E图中的a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以便更快的找到细胞。
(7)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C图中物像偏左,因此欲使显微镜视野中细胞的位置由图C到图D,应将玻片标本向左移动。
23.(1)水分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吗
(2) 形成对照 水分
(3)水分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
(4)不能,一只黄粉虫数量太少,会有很大的误差
(5)重复实验,增加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6)将黄粉虫放回适宜的生活环境中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是对照组。
【详解】(1)提出问题是生物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以上实验内容,提出的问题是:水分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吗?
(2)探究水分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吗?实验的变量是水分,除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单一变量,所以小明把纸盒一端放入湿土,另一端放入干土,这样做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3)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种环境中黄粉虫的数量,发现潮湿处的黄粉虫数目多,结论是水分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
(4)生物探究实验样本数量要适中,数量过少易出现偶然性,误差较大,得出的实验结果缺少说服力。因此,如果在纸盒中放1只黄粉虫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理由是一只黄粉虫数量太少,会有很大的误差。
(5)该实验要重复多次并求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重复实验,减少误差,增加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6)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给他一个建议:把黄粉虫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24.(1)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 将叶片中原有淀粉全部转运走或消耗尽 水浴加热
(3)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4) 成熟区 蒸腾作用 水循环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4、实验一的图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能够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的图中,小烧杯加的是酒精,大烧杯加的是水;图四中,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蒸腾作用。
【详解】(1)空气在进入乙瓶之前需要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除净,故应在乙瓶之前加甲装置,甲瓶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瓶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没有二氧化碳。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则丁瓶内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实验二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相关操作,在光照前应先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淀粉全部转运走或消耗尽,因为植物在黑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多余的有机物可通过筛管运输到其它器官,保证实验前叶片中没有淀粉,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绿叶进行酒精脱色时,采用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3)实验三A装置中加有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中加的是清水,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可见A、B两装置进行对照的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该实验可用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经过完整的一系列操作后,B瓶中叶片滴加碘液后能变蓝,A瓶中叶片滴加碘液后不能变蓝,因为A瓶中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4)根尖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大部分通过C蒸腾作用散失到外界,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避免阳光灼伤叶片,并且能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还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多降雨量,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