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9 22:0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测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造福一方,影响全国。这反映了张謇( )
A.变法图强的理念 B.“实业救国”的思想 C.民主共和的观念 D.“扶清灭洋”的主张
2.它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这一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南洋公学 C.中华书局 D.新华书店
3.成立于1905年的镇江大照电灯公司,是江苏第一家民营发电厂,其创的人曾言:“电气灯……上海等处行之已久,镇江为商务繁盛之区,若不捷足创办,瞬将为洋所占。与其听利权年溢,不若筹抵制于事先。”材料反映了( )
A.工人罢工运动规模扩大 B.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C.民族资本家的利权意识 D.电气照明的全面普及
4.下图建筑为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驻英大使德明、凤仪曾在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内学习,他们学到了医学、外语、天文、西洋史和万国公法等内容。这所学堂是( )
A.京师同文馆 B.万木草堂 C.京师大学堂 D.时务学堂
5.下图是青岛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段上升是因为受洋务派创办企业刺激 B.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
C.丙段下降是因为国民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D.丁段下降是因为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
6.连涛同学在复习历史知识时绘制了如下时间轴。这反映他正在复习( )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B.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屈辱情况
C.中国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D.中国改变了落后的经济面貌
7.毛泽东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轻工业方面是因为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创办了许多实业,其中最著名的是( )
A.湖北枪炮厂 B.汉阳铁厂 C.大生纱厂 D.福新面粉公司
8.下图所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B.海外华侨们旳竞相投资
C.地区分布也极为不平衡 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9.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
①坐轮船、火车上新式学堂 ②使用数码相机照相
③看电影和报纸 ④男子剪辫子、女子可以不缠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表是1916-1919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纱厂盈利变化情况。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提供良机的是( )
年份 1916 1917 1918 1919
利润(万元) 2 12 22 104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
11.如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12.1872年,我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在广东南海县创建,投产后“出丝精美”畅销欧美,获利丰厚。但村民认为男女同厂“有伤风化”,该厂“夺人生业”,状告到县衙,县衙一度令其停业,被迫迁往澳门,1887年终获许可,迁回。由此可见,当时民族工业( )
A.无法与外国竞争 B.一直得到政府支持
C.造成了大量失业 D.生存发展环境艰难
13.下图是1869年和1919年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例比重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B.民族工业分布极不平衡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D.民族工业的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14.下图为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气路灯。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上海的交通设施比较落后 B.煤气路灯最早出现在租界
C.列强侵略深入到各个角落 D.工业文明逐步影响到中国
15.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表反映的是( )
发式 称谓 礼节 脚形
辛亥革命前 剃发留辫 大人老爷 跪拜作揖 缠足
辛亥革命后 强令剪瓣 先生某君 鞠躬握手 天足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
16.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市、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17.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等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等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
A.教育 B.传媒 C.交通 D.习俗
18.近代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下列关于近代中国教育、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有( )
①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②《大公报》是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③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④齐白石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梁启超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认为“二者相需, 缺一不可,体用不备,安能成才”。由此可知,京师大学堂( )
A.使科举制逐渐废除 B.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
C.坚持中西结合 D.完全照搬西方
20.“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这表达了朱自清对扬州深沉的爱。其代表作品是( )
A.《春江花月夜》 B.《皇清经解》 C.《受戒》 D.《我是扬州人》
21.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下列关于抗日救亡运动中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者
B.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和不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C.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暴风骤雨》等小说在当时影响很大
D.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2.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徐悲鸿在国外举办画展资助抗战、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国民党军血战台儿庄、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如果把这些知识点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这个主题最恰当的名称就是( )
A.同仇敌忾 B.历史转折 C.战略决战 D.开天辟地
23.下图是徐悲鸿在1940年前后创作的,该画作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的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创作的意图是( )
A.体型匀称的健美艺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坚持不懈的抗战精神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24.据统计,1901年以后的10年间,除棉纺织业和缫丝业外,民族资本投资的对象还包括面粉、肥皂、烟草、电灯、锅炉、铅笔、工矿等行业。此外,民族资本投资于轮船公司,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17家之多。这说明当时( )
A.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 B.民族工业以投资轮船业为主
C.国民经济布局渐趋于合理 D.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5.如图“文本框”列举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生活情形。这些生活情形的出现,表明( )
①近代中国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 ②中西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影响中国 ④中国日益独立、文明、富强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如下图反映了1851-1912年间中国社会各阶级对独立富强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三:采取共和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895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合约十款,几磬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此后,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工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面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发生的哪些重大的历史运动?(2分)
(2)材料二中说: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这是什么意思?是谁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一位代表人物。(2分)
(4)材料四中张謇创办的是哪一工厂?创办工厂的目的是什么?(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主要培养翻译外交人才。到1895年,洋务派共创立新式学堂30余所,培养了一大批包括科学技术、企业管理、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新型人才。
材料二 甲午战败后,在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和轰轰烈烈的变法浪潮之下,很多有识之士认为“科举不除,新学难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根据维新派的建议,提出了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兴办学校,包括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大小书院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堂等措施,到1898年,全国共设立新式学堂185所。
材料三 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933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取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兴办的共同政治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中国教育发生的新变化。(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式学堂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8.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 大生纱厂
材料二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材料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材料一中的轮船招商局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大生纱厂的创办人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了什么口号?(4分)
(2)孙中山先生为后继者建立了哪些坚固而珍贵的遗产?(4分)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9.歌曲的创作往往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国民革命军誓师大会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为国民革命,努力为国民革命,齐奋斗……——《国民革命歌》节选
(1)材料一是国民革命时期传唱的歌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两项重大成果。(2分)
材料二
日军占领沈阳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松花江上》节选
(2)材料二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什么事件?松花江的同胞为什么会“流浪”?这首歌曲唱出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心情?(3分)
材料三
全民族抗战浮雕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节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列举两个“中国人民用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3分)
材料四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节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分析这支部队为什么能够走向胜利?(3分)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这些歌曲至今仍被传唱的原因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B
【详解】根据题干“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造福一方,影响全国”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B项正确;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思想,排除A项;民主共和的观念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A项正确;南洋公学为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建于上海, 中华书局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1937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新华书店,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电气灯……上海等处行之已久,镇江为商务繁盛之区,若不捷足创办,瞬将为洋所占。与其听利权年溢,不若筹抵制于事先。”可得出,镇江大照电灯公司创办者主张抵制外国侵略,与外国争权夺利,体现民族资本家的利权意识,C项正确;工人罢工运动规模扩大,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排除B项;电气照明的全面普及,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批驻英大使德明、凤仪曾在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内学习,……”结合所学可知,1862年,洋务派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A项正确;万木草堂创办于1891年,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排除B项;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排除C项;时务学堂创办于1897年,是维新派最早建立的一批新式学校,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材料反映了1904年-1949年青岛瑞蚨祥绸缎店的利润走势,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1949年正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国内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榨,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挤压,中国民族工业走向衰落,所以D段下降是因为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D项正确;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与甲段1904年-1912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不定制对华商品输出,排除B项;丙段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一系列振兴实业、鼓励经济发展的措施,而非限制民间设厂,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我国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矿企业内迁。综上所述,图片时间轴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A项正确;通过图片事件不能反映出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屈辱情况,排除B项;中国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中国改变了落后的经济面貌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以“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为切入点,考查了状元实业家张謇的相关史实。《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C项正确;湖北枪炮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排除A项;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排除B项;福新面粉公司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69年,轻工业占92%;1919年,轻工业占87%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D项正确;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海外华侨们旳竞相投资,地区分布也极为不平衡,都无法从题干图片信息得出,排除ABC项。故选D项。
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末年,西方的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便利了人们的出行;西方的电影和报纸、西式学堂也传入中国,丰富并改变了人们的教育文化生活;国民初年,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禁缠足等革除陋习的法令,男子剪辫子、女子可以不缠足;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数码相机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0、C
【详解】表格反映了1916—1919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纱厂盈利不断增加,而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究其原因是因为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展是19世纪60-90年代,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是19世纪末,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依据折线图可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是1912——1919年。由时间确定事件。结合课本所学,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D项正确;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排除AB两项;《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与最快阶段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引起很多人反对,后被迫迁往澳门,到1887年终获许可,迁回。由此可见当时的民族工业因为思想守旧等原因,生存发展环境艰难,D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与外国竞争和工人失业,排除AC项;依据题干信息“状告到县衙,县衙一度令其停业,被迫迁往澳门”可知,继昌隆缫丝厂未得到政府支持,排除B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1869年和1919年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例比重图”可知,重工业所占比例很小,我国民族工业的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D项正确;“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在题干图表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民族工业分布极不平衡”在题干图表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与题干图表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清末上海街道出现煤气路灯”可知,材料体现了工业文明逐步影响到中国,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文明影响中国社会生活,未体现上海的交通设施比较落后,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得出“煤气路灯最早出现在租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文明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列强侵略深入到各个角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材料反映剪辫、改称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废除了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称呼,习俗风尚发生很大改变,这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平等思想得到传播,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传媒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交通工具的更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通讯设施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市、学术皆有焉”可得出1895年后,各种报刊出现,例如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新型媒体得到发展,B项正确;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开始创办,排除A项;1924年 国民革命蓬勃开展,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东方杂志》、《新青年》、《生活》”可知,这些报纸和杂志,是大众传媒,广泛影响大众生活,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①③正确,C项正确;《申报》是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是徐悲鸿作品的特点。②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者相需, 缺一不可,体用不备,安能成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坚持中西结合。C项正确;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排除A项;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洋务运动中兴办京师同文馆,排除B项;完全照搬西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根据所学,朱自清是中国散文家、诗人、学者。《我是扬州人》收入了朱自清的多篇散文佳作,分为:我是扬州人、文言与白话、生活与学术、序跋和评论四个部分,收入的散文包括:《新年底故事》、《初到清华记》、《选诗杂记》、《刹那》等。D项正确;A项是唐朝张若虚的作品,排除A项;《皇清经解》即《清经解》,又名《学海堂经解》,是清代阮元编辑的经学丛书。排除B项;《受戒》是汪曾祺晚期小说集,排除C项。故选D项。
2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涌现了一批优秀文学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等小说,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者,后来被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和不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其中“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暴风骤雨》等小说在当时影响很大”表述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徐悲鸿在国外举办画展资助抗战、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国民党军血战台儿庄、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可知,都是面对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日。如果把这些知识点作为一个学习主题同仇敌忾,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历史转折这一主题,排除B项;战略决战是指敌对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通常由一系列战役、战斗组成。材料中的“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徐悲鸿在国外举办画展资助抗战、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这些都不是战役或者战斗,排除C项;开天辟地形容创造了空前宏伟的事业或者指以前从未有过,有史以来第一次。材料中的“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徐悲鸿在国外举办画展资助抗战”这些事件不能说是开天辟地,排除D项。故选A项。
23、C
【详解】“1940年”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根据神话故事创作的坚定抗战必胜的著名绘画《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C项正确;体型匀称的健美艺术不是《愚公移山》创作的主要意图,排除A项;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与《愚公移山》无关,排除B项;《愚公移山》没有体现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24、A
【详解】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机会,从民族工业投资行业可看出此时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A项正确;轮船业只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材料中只能说明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不能得出国民经济布局渐趋于合理,排除C项;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排除D项。故选A项。
25、C
【详解】根据材料“服饰类型:长袍、马褂、西装等交通工具:马车、电车、汽车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中西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汽车、电话、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题干的“生活情形"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影响中国。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A项不全面,排除A项;中国日益独立、文明、富强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④,排除BD项。故选C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4分)
26.
(1)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孙中山;三民主义。
(3)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任意一位即可)。
(4)大生纱厂;实业救国。
【解析】(1)根据图一“金田起义浮雕”结合所学知识,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图二“江南制造总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图三“谭嗣同殉难”反映的是戊戌变法。图四“武昌起义浮雕”反映的是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3)根据材料三“采取共和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结合所学知识,“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根据所学知识,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故张謇创办的是大生纱厂,创办工厂的目的是“实业救国”。
27.
(1)民族危机上升,向西方学习需要兴办新式学堂;统治者的支持。
(2)学校数量增加学生人数上升新的士类出现;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新的行业的出现。
(3)加快新式教育的普及加速了教育观念、人才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西学的广泛传播;促使国人思想解放加快传统社会结构的分化瓦解;在新式学堂学习的学生,受西学影响,形成新型知识分子,推动数国数民的运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等。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 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甲午战败后,在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和轰轰烈烈的变法浪潮之下,很多有识之士认为“科举不除,新学难兴”可知,这体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上升,向西方学习需要兴办新式学堂,同时,还有统治者的支持,加快了新式学堂的发展。
(2)根据所学和材料三“ 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933387人、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可知,这体现出的新变化是,学校数量增加,学生人数上升,新的士类出现: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新的行业的出现。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可知,这体现的影响是,加快新式教育的普及,加速了教育观念、人才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西学的广泛传播:促使国人思想解放,加快传统社会结构的分化瓦解:根据所学可知,其它影响还有,在新式学堂学习的学生,受西学影响,形成新型知识分子,推动救国救民的运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等。
28.
(1)洋务运动;实业救国。
(2)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等。
(3)特点:曲折发展;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是近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口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大生纱厂的创办人张謇,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提出了实业救国口号。
(2)遗产: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等方面概括孙中山先生为后继者留下的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3)特点:根据材料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曲折发展”。原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工业发展之所以呈现曲折发展这一特点,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29.
(1)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的胜利
(2)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到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东北人民被迫流亡他乡。歌曲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
(3)聂耳。北平保卫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任意两点即可)
(4)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从共产党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英勇善战;解放区人民的支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正确的战略战术等(任意一点)从国民党方面:不得民心;国民党的腐败等(任意一点)
(5)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紧扣时代主旋律;体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等。(任意一点即可)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两项重大成果是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2)根据材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可知“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九一八事变;根据所学知识,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到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东北人民被迫流亡他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曲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
(3)根据所学知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结合所学知识,可列举为北平保卫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任意两点即可)
(4)根据图片“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可知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支部队走向胜利的原因可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方面分析,从共产党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英勇善战;解放区人民的支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正确的战略战术等(任意一点);从国民党方面:不得民心;国民党的腐败等。(任意一点)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歌曲被传唱的原因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紧扣时代主旋律;体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等。(任意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