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历史第5课课件《“和同为一家”》含视频5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历史第5课课件《“和同为一家”》含视频57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31 17:27:56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奎屯市一中李新亮
孙中山: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英国大百科全书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并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
1.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朝的 帝时期。
2.唐朝的科举考试中以 . 两科最重要。
3.唐朝的最高学府是 , 扩充了它的规模
4、唐朝的女皇 对科举制完善的贡献是增设了 和 。
5、唐玄宗时 成为 科的主要内容。
6、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 多年.

隋炀帝
国学
进士.明经
唐太宗
武则天
殿试
武举
诗词
进士
1300
一、本课的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二、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唐玄宗册封回纥、、与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政策都是开明政策的体现。
教学目标
一、天可汗
中原王朝




西突厥
吐蕃
东突厥
南诏
回纥
靺鞨
突厥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我国阿尔泰山一带。他们住在毡帐里,吃肉,喝马奶。擅长骑射,以战死沙场为荣。
唐太宗李世民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而我对各民族是一视同仁。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第5课“和同为一家”
面对东突厥的不断进扰,唐太宗是如何处理它的?
武力征服;
授予官爵、赐予田产;
仍保留他们管理旧部的首领地位;
朝廷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唐朝是怎样加强对西域管辖的?
唐对突厥地区的管理
唐太宗设安西 都护府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初,却有一位皇帝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各族首领尊他为“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
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
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是怎样加强对西域管辖的?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动脑筋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的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和吐蕃的关系:
1、吐蕃族生活在哪里?
2、吐蕃族有什么生活习俗?
3、吐蕃族出现了哪位杰出首领?
4、吐蕃族与唐朝的关系怎样?
动脑筋: 吐蕃族与我们今天的藏族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青藏高原
松赞干布 7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拉萨)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吐蕃简介
(1)吐蕃人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2)他们生活的地区在哪里?
藏族
青藏高原
2.吐蕃统一
(1)吐蕃统一青藏高原是在什么时候?
(2)完成统一的首领叫什么?
(3)吐蕃的都城在什么地方?
七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
逻些(今拉萨)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第5课“和同为一家”
3.唐蕃和亲
(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亲?
仰慕中原文明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唐太宗如何对待松赞干布的求亲?
(3)唐蕃和亲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步辇图
文成公主五难婚使
1、一根木头,两头一样粗细,哪头为根? 哪头为尾?
2、一颗九曲明珠,中间有一弯曲小孔,用细线穿过去。
3、100匹马驹,100匹母马,混在一起,分别将其母子认出来。
4、晚上急召使节,然后要求能顺原路返回。
5、从300名服饰相同的宫女中认出真正的公主.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称外甥,谁是先皇帝的舅宿亲?
“降金城公主”指的是什么事件?
“和同为一家”的是哪两个民族?
8世纪初,唐朝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汉族和吐蕃
因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
唐朝皇帝是尺带朱丹的舅家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
第5课“和同为一家”
生活方式:有的以农耕为生,
有的以游牧为业
青稞
荞麦
第5课“和同为一家”
牦牛
单峰驼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回顾小学学过的有关藏族人民生活的知识,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他们都生活在青藏高原;
种植青稞和小麦等作物;
饲养牦牛、马等牲畜;
冶铸业和纺织业水平高;
能歌善舞。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中国唐代传说中的文成公主像)
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大昭寺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为
妻,为夸耀后世,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
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如果你随文成公主入藏,你能帮她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
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茶叶、谷物和蔬菜种子)。
可以帮助松赞干布整理文书奏章。
动脑筋: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二、唐与吐蕃的和亲
2.文成公主入藏
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二、唐与吐蕃的和亲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
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三、回纥的勃兴
回纥是 的祖先,游牧于 流域,崇尚勇敢,民风淳朴。 ,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788年改名 ,后逐渐迁至今甘肃、新疆等地。
维吾尔族
色楞格河
8世纪中期
怀仁可汗
回鹘
三、回纥的勃兴:
1、回纥的基本情况:
2、唐与回纥的关系:
回鹘衣装回鹘马
册封怀仁可汗
回鹘
吐蕃
回纥
回鹘
维吾尔族
回鹘衣装回鹘马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回纥后裔维吾尔族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回鹘 后裔——维吾尔族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四、“车书本一家” ——靺鞨
七世纪末期,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 建立“ ”政权,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有 之称。
粟末靺鞨
渤海
渤海郡王
“海东盛国”
四、“车书本一家”
1、靺鞨族的基本情况
2、唐与靺鞨的关系
册封渤海郡王;
海东盛国
第5课“和同为一家”
疆里虽重海,
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
佳句在中华。
——《送渤海王子归国》 (温庭筠)
唐和靺鞨的关系——车书本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
靺鞨后裔——满族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渤海国宫殿遗址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渤海国殿阶螭首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渤海石灯塔
黑龙江宁安石灯塔,是渤海遗留的著名佛教石雕艺术品,其座为八角形雕刻细致,刀法娴熟,古朴浑厚。历经千年风雨,仍屹立不倒。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 ,六诏是
的祖先, 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
五、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六诏
彝族和白族
南诏
云南王
五、苍山洱海之间的南诏:
1、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诏统一六诏,玄宗封云南王。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南诏最杰出的建筑崇圣寺三塔
大理三塔中,大塔又名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的砖塔,共有16层,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南诏后裔——彝族、白族
彝族
白族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唐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民族 唐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对方式的
评价 意义
吐蕃
回鹘
靺鞨
南诏
和亲
册封
开明的民族政策
交流
发展
繁荣
和睦
怀仁可汗
渤海郡王
云南王
小结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民族 地理位置 著名首领 与唐朝的关系 演变
回纥 色楞格
河流域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回鹘
维吾尔族
靺鞨 松花江黑
龙江流域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满族
南诏 云南苍山
洱海一带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白族
彝族
吐蕃 青藏高
原一带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同为一家” 藏族
小结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唐朝皇帝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并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唐朝时,长安、洛阳等大城市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的景象,说明了:
A.汉族人被回鹘人同化
B.汉回两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很密切
C.大量回鹘人来到中原生活
D.当时汉族人穿少数民族服饰成为一种时尚
第5课“和同为一家”
3.“车书本一家”反映了唐朝与下列哪个政权的关系( )
A.突厥政权 B. 靺鞨政权
C.回纥政权 D.吐蕃政权
4.下列事件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是( )
A.授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B.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D.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一、民族迁徒;第二、联合斗争;第三、友好交往;第四、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第五、“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 ;第六、兼并战争 。
影响:加强了各民族联系,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5、民族交往、融合的形式:
这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
此画以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李世民坐步辇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禄东赞
唐太宗
看《步辇图》指出图上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分析。
禄东赞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他对求婚这件事十分重视,生怕遭到拒绝。唐太宗则很安详,说明他已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