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9 11:0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生物大分子》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题)
1.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糖、冰糖和饴糖等常见食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主要来自甘蔗和甜菜
B.工业上将含杂质氯化铁的氯化铵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除去杂质利用了盐类水解的原理
C.黏胶纤维中的长纤维一般称为人造丝,短纤维称为人造棉,都属于合成纤维
D.量子通信材料螺旋碳纳米管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剂是KNO3和S
B.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Al2O3、SiO2、CaO等组成,它们都属于氧化物
C.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聚乙炔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不能导电
B.疫苗等生物制剂需要在低温下保存
C.淀粉和纤维素是天然吸水材料
D.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4.《经典咏流传》是档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下列有关古诗词中蕴含化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与酒糟分离
B.《晚春二首》:“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C.《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石油燃烧产生的黑烟可以用来制墨
D.《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黏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中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淀粉水解程度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再加入碘水 若溶液变蓝,说明淀粉部分水解
B 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有机化合物 取涂改液加KOH溶液加热,取上层清液,加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有机化合物
C 检验乙醇的消去产物中有乙烯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高锰酸钾褪色,则证明产物中有乙烯
D 探究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两支试管各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草酸溶液和草酸溶液 加入草酸溶液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更快,则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A B.B C.C D.D
6.我国科学家在以下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合成的淀粉是纯净物 B.氨基酸是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原料
C.青蒿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DNA是一种核糖核酸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
B.乙醇的沸点比乙烷的沸点低
C.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石油分馏可以得到丙烯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NaOH(aq)Na2CO3(aq)
B.CuSO4(aq)新制Cu(OH)2Cu2O
C.AlAl(OH)3Al2O3
D.浓H2SO4SO2BaSO3
9.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核糖核酸(RNA)病毒。下列物质不属于核糖核酸水解产物的是
A.碱基 B.核糖 C.脱氧核糖 D.磷酸
10.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描述以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解释
A 某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该卤代烃是氯代烃 因为氯代烃水解后的溶液中含Cl-,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AgCl白色沉淀
B 向溴水中加入甲苯充分振荡,静置分层,且水层几乎无色 甲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溴水褪色
C 要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可以将混合气体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因为乙烯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甲烷不能被氧化
D 往2m11mol/NaOH溶液中加入4~6滴1mol/LCuSO4溶液,加入几滴乙醛,加热,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乙醛被氢氧化铜氧化
A.A B.B C.C D.D
11.一定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备葡萄糖酸钙的原理如下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均发生了氧化反应
B.上述实验中不宜用代替制备葡萄糖酸钙
C.起始时加入2mol,理论上可制得1mol葡萄糖酸
D.可用新制的浊液区分葡萄糖和葡萄糖酸
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火柴头上氯元素的存在 摘下几根火柴头,将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酸化的溶液,充分振荡 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火柴头上含有氯元素
B 检验粉中是否含有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取滤渣用稀硫酸溶解,将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几滴溶液,另一份滴加少量溶液 若前者溶液变血红色,后者溶液紫色褪去,则固体中铁元素有、两种价态,说明固体中含有
C 检验淀粉水解程度 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再加入碘水 向若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D 探究与的反应 粉加入稀中,加热,再加入少量固体 未加固体前,无明显现象;加入固体后,产生大量气泡,则说明起催化作用
A.A B.B C.C D.D
13.下列说送不正确的是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自由基型链反应
B.乙烯和乙醛均能使溴水褪色,两者的反应原理不同
C.苯中含有少量苯酚,可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
D.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必要时可加热)鉴别以下物质的水溶液:乙醇、乙醛、乙酸和葡萄糖
1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目的
A 在碳酸钙中加入醋酸溶液 证明的酸性比的强
B 将稀硫酸滴入淀粉溶液中,再滴入几滴碘水 验证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C 将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苯混合 证明苯中不含碳碳双键
D 向中加入小块钠 证明羧基能与钠反应
A.A B.B C.C D.D
15.Cu2S可用于钾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冶炼铜时可使Cu2S在高温下与O2反应转化为Cu2O,生成的Cu2O与Cu2S进一步反应得到Cu。Cu2O在酸性溶液中会转化为Cu和Cu2+;Cu2S能被浓硝酸氧化为Cu(NO3)2。Cu在O2存在下能与氨水反应生成[Cu(NH3)4]2+;Cu(OH)2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Cu(OH)4]。O3、O2的沸点分别为-111℃、-182℃。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没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草编制品
B.Cu2S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电池的负极材料
C.Na2[Cu(OH)4]在水中电离出Na+,可用于检验葡萄糖
D.CuSO4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游泳池防止藻类生长
16.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酒中加入适量SO2以起到杀菌、抗氧化的作用
B.奥运火炬外壳以碳纤维材质为主,碳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BaSO4可用做肠胃X射线造影检查的内服药剂,俗称“钡餐”
17.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直径大约在60~140nm,怕酒精,不耐高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高温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C.病毒是分子型晶体,只存在范德华力 D.新冠病毒扩散到空气中不可能形成胶体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蔗糖、纤维素都是糖类物质,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B.天然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含量高,常温下呈液态,是混合物
C.氨基酸、二肽、蛋白质均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D.淀粉水解液加足量碱后,再加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19.农业上用的杀菌剂波尔多液(由硫酸铜和生石灰制成),它能防治植物病毒的原因是
A.硫酸铜使菌体蛋白质盐析 B.石灰乳使菌体蛋白质水解
C.菌体蛋白质溶解于波尔多液 D.重金属离子和强碱使菌体蛋白质变性
20.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古诗文 化学知识
A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鉴别硝石和朴消利用了焰色反应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是指氢氟酸
C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剂钢为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D 《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 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糖类均有甜味,且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5题)
21.完成下列问题
(1)[2021全国乙]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
(2)[2018全国Ⅱ改编]葡萄糖催化加氢得到A,A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
(3)[2018全国Ⅰ改编]的化学名称为 。
(4)[2017全国Ⅱ改编]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B的化学名称为 。
(5)[2017全国Ⅲ改编] 的化学名称是 。
22.(1)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
①港珠澳大桥大量使用混凝土预制构件,水泥是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的主要材料。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填字母,下同)。
a. 硅酸盐      b. 碳酸盐      c. 黏土
②港珠澳大桥使用了大量钢铁。下列措施不能减少大桥钢铁制品锈蚀的是 。
a. 钢铁紧固件使用铁、铬、镍合金
b. 桥梁钢铁支座喷涂油漆
c. 斜拉钢索用钢丝和铜丝绞合制成
③港珠澳大桥工程使用了大量密封橡胶衬垫。为使橡胶性能更好,天然橡胶需转化为体型结构,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硫化       b. 脱硫       c. 裂化
(2) 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①向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从而减少酸雨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污染通常采用 法。明矾是一种混凝剂,明矾净水的原理为 (写出离子方程式)。
(3)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保持营养平衡是保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①食品的常见添加剂有蔗糖、食盐、小苏打、谷氨酸钠、苯甲酸钠等,必须严加控制用量的是 。烘焙食品时,小苏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 。油脂是人体重要的提供能量的物质,其水解产物为 和甘油。
③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 (填元素符号)元素对人体脑机能的正常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公认的“智慧元素”。从新鲜蔬菜、水果中可以获取维生素C,欲证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可供选用的试剂有:维生素C溶液、淀粉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水)。
23.纤维素是由很多单糖单元构成的,每一个单糖单元有三个醇羟基,因此纤维素能够表现出醇的一些性质,如生成硝酸酯、乙酸酯等。
(1)试写出生成纤维素硝酸酯和纤维素乙酸酯的化学方程式 。
(2)工业上把酯化比较安全、含氮量高的纤维素硝酸酯叫做火棉,火棉可用来制造无烟火药,试简述可做火药的理由 。
(3)纤维素乙酸酯俗名醋酸纤维,常用作电影胶片的片基。试分析醋酸纤维和硝酸纤维哪个容易着火,为什么? 。
24.西兰花营养丰富,含蛋白质、淀粉、油脂、叶酸、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位居同类蔬菜之首,被誉为“蔬菜皇冠”。
(1)维生素A和维生素C一样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维生素A又称为 。
(2)西蓝花中含有下列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有 (填选号字母)。
A.K B.Ca C.Fe D.Cu E.Se
(3)油脂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 (写结构简式)
(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西兰花可做天然着色剂,是因为它含有 ;在西蓝花的组成成分中属于糖类的是 ,它在人体内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H2S和SO2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已知生物脱H2S的原理:
H2S+Fe2(SO4)3=S↓+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2Fe2(SO4)3+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 。
(2)由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 。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B
A.饴糖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故A错误;
B.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向溶液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能促进氯化铁的水解,使氯化铁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则工业上将含杂质氯化铁的氯化铵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除去杂质利用了盐类水解的原理,故B正确;
C.人造丝和人造棉的主要成分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故C错误;
D.螺旋碳纳米管与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选B。
2.D
A.反应方程式中N和S的化合价降低,故KNO3和S为氧化剂,故A正确;
B.Al2O3、SiO2、CaO都只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都是氧化物,故B正确;
C.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3O4,又称磁性氧化铁,故D错误;
故选D。
3.A
A.聚乙炔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其链节上每个C原子存在1个单电子能自由移动,可以导电,故A错误;
B.疫苗等生物制剂在温度高时容易发生蛋白质变性,因此需低温保存,故B正确;
C.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含大量的亲水羟基,具有吸水性,是天然吸水材料,故C正确;
D.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相对分子质量都很大,属于生物大分子,故D正确;
故选:A。
4.B
A.液体互溶且有一定沸点差时可用蒸馏方式分离。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水等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分离出酒精,A正确;
B.榆荚又称榆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
C.石油燃烧产生的黑烟是烃类物质不完全燃烧得到的碳、可以用来制墨,C正确;
D.黏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D正确;
故选:B。
5.B
A.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再加入碘水,若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但无法说明淀粉是否发生水解,A错误;
B.取涂改液加KOH溶液加热,取上层清液,加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生成氯化银沉淀,则涂改液中存在含氯有机化合物,B正确;
C.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挥发出的乙醇也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
D.两支试管各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草酸溶液和草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过量,溶液不褪色,D错误;
答案选B。
6.B
A.人工合成的淀粉是混合物,A错误;
B.氨基酸是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原料,B正确;
C.青蒿素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DNA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D错误;
故选B。
7.A
A.先写出C4H10的同分异构体,即为CH3CH2CH2CH3(有两种不同的氢原子)、(CH3)3CH(有2种不同的氢原子),因此一氯代物有4种,故A正确;
B.乙醇分子间存在分子间氢键,乙烷不存在分子间氢键,乙醇的沸点高于乙烷,故B错误;
C.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能水解,油脂、蛋白质能够水解,故C错误;
D.石油分馏不能得到丙烯,石油裂解得到乙烯、丙烯等,故D错误。
故选A。
8.B
A.Na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溶液和过量的CO2反应生成NaHCO3,A项错误;
B.CuSO4溶液和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可以得到新制的Cu(OH)2悬浊液,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葡萄糖和新制的Cu(OH)2悬浊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u2O,B项正确;
C.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C项错误;
D.SO2和BaCl2溶液不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B。
9.C
核糖核酸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为碱基、核糖、磷酸,故选C。
10.D
A.NaOH没有用酸中和,溶液中的OH-能与Ag+反应,应先调节溶液呈酸性,A项错误;
B.甲苯和溴水一般情况下不反应,发生萃取现象,为物理变化,且与溴难以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把乙烯氧化生成CO2而引入新的杂质气体,C项错误;
D.在碱性条件下,新制的氢氧化铜与乙醛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D项正确;
答案选D。
11.C
A.失电子变为Br2、葡萄糖被氧化变成葡萄糖酸均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正确;
B.盐酸酸性太强,不能直接与葡萄糖酸反应直接制备葡萄糖酸钙,故B正确;
C.起始时加入2mol,由原子守恒可得2molHBrO,HBrO与葡萄糖反应生成Br-和葡萄糖酸, 1mol葡萄糖变成1mol葡萄糖酸需要得2mol电子,2molHBrO会得4mol电子,由电子守恒知理论上可制得2mol葡萄糖酸,故C错误;
D.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葡萄糖酸中不含有醛基,所以可用新制的浊液区分葡萄糖和葡萄糖酸,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2.C
A.氯酸钾与硝酸银不反应,应先灼烧后溶解,再加AgNO3、稀HNO3检验氯元素,故A错误;
B.Fe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且Fe可能过量,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于硫酸后溶液含铁离子、亚铁离子,但不能证明固体产物中铁元素有+2、+3两种价态,故B错误;
C.淀粉遇碘变蓝,若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故C正确;
D.Cu与稀硫酸不反应,且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可氧化Cu,则加入KNO3固体后,产生大量气泡,与催化作用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3.C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反应,氯气分子先吸收光能转化为自由基氯原子,然后由氯原子引发自由基型链反应,A正确;
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乙醛含有醛基,可以被溴水氧化变为羧基而使溴水褪色,故两者的反应原理不同,B正确;
C.苯酚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三溴苯酚白色物质能够溶解在苯中,因此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除去,C错误;
D.乙醇与氢氧化铜悬浊液不能发生反应,因此悬浊液不能溶解;乙醛含有醛基,能够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产生砖红色沉淀;乙酸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产生蓝色溶液;葡萄糖遇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溶液变为绛蓝色,加热煮沸产生砖红色沉淀,四种物质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4.D
A.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证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A不符合题意;
B.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故将稀硫酸滴入淀粉溶液中,再滴入几滴碘水,观察其是否变蓝,可验证淀粉是否完全水解,B不符合题意;
C.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将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苯混合,如果不褪色,则证明苯环中不含碳碳双键,C不符合题意;
D.羧基和羟基都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故向HOCH2COOH中加入小块钠,不能证明羧基能与钠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15.C
A.SO2具有漂白性,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草帽等草编制品,故A正确;
B.Cu2S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可用于电池的负极材料,故B正确;
C.Na2[Cu(OH)4] 用于检验葡萄糖是因为[Cu(OH)4]2-与还原性糖反应,如葡萄糖,直接加热至沸腾或用沸水浴持续加热一段时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故C错误;
D.硫酸铜具有遏制藻类生长的作用,溶解在水中的铜离子(Cu2+)还能与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结合,从而杀死细菌,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6.C
A.在严格控制用量的情况下,葡萄酒中加入适量SO2以起到杀菌、抗氧化的作用,故A正确;
B.碳纤维主要是碳单质,因此碳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
C.糖类中单糖、二糖等低聚糖和油脂都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硫酸钡难溶于胃酸和水,因此BaSO4可用做肠胃X射线造影检查的内服药剂,俗称“钡餐”,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7.B
A.由题干可知,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故病毒由碳、氢、氧、氮和磷等元素组成,A错误;
B.高温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即发生变性,B正确;
C.病毒是分子型晶体,分子中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C错误;
D.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直径大约在60-140nm,扩散到空气中可能形成胶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18.A
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A错误;
B.天然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含量高,常温下呈液态,是混合物,B正确;
C.氨基酸、二肽、蛋白质均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羧基,均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C正确;
D.淀粉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在加热情况下,葡萄糖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故淀粉水解液加足量碱后,再加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
故选A。
19.D
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含重金属离子,生石灰是CaO,溶于水生成Ca(OH)2,是强碱,重金属离子和强碱都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波尔多液防治植物病毒的原因是重金属离子和强碱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故选D。
20.A
A.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的,钾的焰色反应是紫色的,通过“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可判断该鉴别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故A正确;
B.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由“惟玻璃可盛”可判断,强水不可能是氢氟酸,强水为硝酸,故B错误;
C.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故C错误;
D.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例如淀粉属于多糖,没有甜味;葡萄糖虽有甜味,但是不能发生水解,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1.(1)氨基、羰基、溴原子、氟原子
(2)羟基
(3)氯乙酸
(4)2-丙醇(或异丙醇)
(5)三氟甲苯
(1)题给有机物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氨基、羰基、溴原子、氟原子。
(2)葡萄糖经催化加氢生成的A为,A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
(3)可看作是由氯原子取代乙酸中甲基上的氢原子形成的,其化学名称为氯乙酸。
(4)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则B的结构简式为,其化学名称为2-丙醇(或异丙醇)。
(5)题给有机物可以看作甲苯中甲基上的三个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故其化学名称为三氟甲苯。
22. a c a 2CaCO3+O2+2SO2=2CaSO4+2CO2 沉淀 Al3++3H2OAl(OH)3(胶体)+3H+ 谷氨酸钠、苯甲酸钠 2NaHCO3Na2CO3+H2O+CO2↑ 氨基酸 高级脂肪酸 I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变蓝色,再滴入维生素C溶液,若蓝色褪去,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1) ①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答案选a;
②a. 钢铁紧固件使用铁、铬、镍合金,改变了金属内部结构,能减少大桥钢铁制品锈蚀,故不选;
b. 桥梁钢铁支座喷涂油漆,使钢铁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等直接接触,能减少大桥钢铁制品锈蚀,故不选;
c. 斜拉钢索用钢丝和铜丝绞合制成,因铜的金属性弱于铁,若与电解质接触形成微电池,引起钢铁的腐蚀,不能减少大桥钢铁制品锈蚀,故选;
答案选c;
③为使橡胶性能更好,天然橡胶需转化为体型结构,对橡胶进行硫化,尽量改善橡胶制品的性能,从而使橡胶具备高强度、高弹性、高耐磨、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答案选a;
(2) ①向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二氧化硫、氧气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从而减少酸雨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
②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污染通常采用沉淀法。明矾是一种混凝剂,明矾净水的原理为Al3++3H2OAl(OH)3(胶体)+3H+;
(3) ①食品的常见添加剂有蔗糖、食盐、小苏打、谷氨酸钠、苯甲酸钠等,必须严加控制用量的是防腐剂谷氨酸钠、苯甲酸钠;
烘焙食品时,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②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油脂是人体重要的提供能量的物质,其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③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I元素对人体脑机能的正常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公认的“智慧元素”。从新鲜蔬菜、水果中可以获取维生素C,欲证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设计的实验方案为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变蓝色,再滴入维生素C溶液,若蓝色褪去,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23.(1)+3nHO-NO2+3nH2O、+3nCH3COOH3nH2O+
(2)纤维素具有还原性,而-NO2具有氧化性,在纤维素中引入-NO2后,加热到一定温度时,-NO2可把纤维素氧化,生成CO2和H2O,-NO2自身变成N2。由于反应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故火棉可用作炸药,该火药反应后无固体残留,为无烟火药。类似的例子还有2,4,6 三硝基甲苯(TNT)、硝酸甘油酯等
(3)硝酸纤维较醋酸纤维容易着火。因为硝酸纤维中含有氧化性基团硝基,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而醋酸纤维中没有氧化性基团,要发生氧化反应起火,须借助空气中的氧,较难反应
(1)纤维素和硝酸反应生成纤维素硝酸酯,化学方程式+3nHO-NO2+3nH2O;纤维素和乙酸生成纤维素乙酸酯,化学方程式为+3nCH3COOH3nH2O+;
(2)火棉用来制造无烟火药的理由纤维素具有还原性,而-NO2具有氧化性,在纤维素中引入-NO2后,加热到一定温度时,-NO2可把纤维素氧化,生成CO2和H2O,-NO2自身变成N2。由于反应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故火棉可用作炸药,该火药反应后无固体残留,为无烟火药。类似的例子还有2,4,6 三硝基甲苯(TNT)、硝酸甘油酯等;
(3)结合两者结构硝酸纤维较醋酸纤维容易着火。因为硝酸纤维中含有氧化性基团硝基,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而醋酸纤维中没有氧化性基团,要发生氧化反应起火,须借助空气中的氧,较难反应。
24.(1)视黄醇
(2)CDE
(3)CH2OHCHOHCH2OH
(4) 叶绿素 淀粉 (C6H10O5)n)+nH2O→nC6H12O6
(1)维生素A又称为视黄醇,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2)西蓝花中含有下列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有铁、铜、硒,故选CDE;
(3)油脂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CH2OHCHOHCH2OH;
(4)西兰花可做天然着色剂,是因为它含有叶绿素而显绿色;在西蓝花的组成成分中属于糖类的是淀粉,它在人体内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nH2O→nC6H12O6。
25. 降低反应活化能(或做催化剂) 30℃、pH=2.0 蛋白质变性(或硫杆菌失去活性)
(1)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说明硫杆菌做反应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2)细菌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根据温度对蛋白质的性质的影响分析判断。
(1)使用硫杆菌,反应速率加快,说明硫杆菌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根据图1、图2可知,当温度为30℃、pH=2.0时,Fe2+被氧化的速率最快。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反而下降,这是由于细菌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升高温度时,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其生理活性,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因而反应速率减缓。
【点睛】本题考查了催化剂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注意掌握细菌、病毒等主要由蛋白质构成,高温蛋白质会发生变性,硫杆菌的催化作用减弱甚至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