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3.8 人的感知和反应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在“盲人摸象”这个故事中,盲人是靠( )来判断大象的样子的。
A.嗅觉 B.触觉 C.听觉
2.我们的皮肤能感觉到( )。
A.物体的颜色 B.物体的形状 C.物体的温度
3.眼睛结构中,( )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不清,形成近视。
A.瞳孔 B.视网膜 C.晶状体
4.在不同环境的刺激下,人体不可能做出的反应是( )。
A.看到滑稽的表演和有趣的故事,会开怀大笑
B.吃酸枣时,舌头感受到了酸的刺激,嘴里会瞬间冒出很多唾液
C.听到隆隆的雷声,会感到闪电刺眼
5.踢球时,感觉器官捕捉到外界的刺激集中到( ),统一调用运动器官做出相应的反应。
A.人脑 B.眼睛 C.心脏
6.将双手的食指分别放进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同时放进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这说明( )。
A.皮肤不具有感受冷和热刺激的能力
B.皮肤具有能感受触觉刺激的能力
C.皮肤具有感受冷和热刺激的能力
二、填空题
7.眼由瞳孔、 、视网膜等组成。
8. 通过感知环境帮助我们获得外界信息,作出有利于身体的反应。
9.我们的眼由 、晶状体、 等组成。
10.感觉器官通过 帮助我们获得外界信息,作出有利于身体的反应。
11.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都是依靠 来实现的。
12.人眼看到的景物形象能在大脑内保留大约0.1秒;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没有立即消失,而会形成一种残留的视觉“后像”。这种现象被称为 。
三、判断题
13.我们的感觉器官越灵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迅速。( )
14.有听觉障碍的人通过手语“听”到声音,有视觉障碍的人通过触摸进行“阅读”。( )
15.暗室待久了,突然见到刺眼阳光,感到舒服。( )
16.坐车的时候可以看书提高学习效率。( )
17.听力或视力有障碍的人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 )
18.人们在绿灯亮时过马路,过马路的行为是刺激,绿灯亮是反应。( )
四、简答题
19.听到机器嘈杂的声音与美妙的歌声,你有哪些反应?这些反应有什么作用?
20.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请写出两条保护我们的视力的做法。
21.感觉器官通过感知环境帮我们获得外界信息,做出有利于身体的反应。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感觉器官?(请最少写出3种方法)
参考答案:
1.B
【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眼、耳、鼻、舌、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感觉器官,例如:眼是视觉器官,用眼睛看物体;耳是听觉器官,用耳朵听声音;鼻是嗅觉器官,用鼻闻气味;舌是味觉器官,用舌尝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用皮肤感受物体冷热、软硬等。在“盲人摸象”这个故事中,盲人是用触觉来判断大象的样子的。
2.C
【详解】感觉中枢是躯体感觉的最高级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人的感觉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所以我们的皮肤能感觉到物体的温度。
3.C
【详解】看近处物体:晶状体肌肉收缩,凸度变大;看远处物体:晶状体肌肉舒张,凸度变小;近视是由于眼睛长期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失去调节能力。
4.C
【详解】刺激是指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反应是指刺激引起机体的变化。
A、看到滑稽的表演和有趣的故事,会开怀大笑,刺激和人体一般做出的反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吃酸枣时,舌头感受到了酸的刺激,嘴里会瞬间冒出很多唾液,刺激和人体一般做出的反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听到隆隆的雷声,不会感到闪电刺眼,刺激和人体一般做出的反应错误,符合题意。
5.A
【详解】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所以踢球时,感觉器官捕捉到外界的刺激集中到人脑,统一调用运动器官做出相应的反应。
6.C
【详解】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分别将两个手指放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再将两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两个手指对水温的感觉不相同。从热水中拿出的手指感觉温水是凉的;从冷水中拿出的手指感觉温水是热的。这说明皮肤具有感受冷和热刺激的能力。故C符合题意。
7.晶状体
【详解】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我们的眼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组成。晶状体能把通过瞳孔进入眼内的光,折射到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形成周围景物的像。在肌肉的控制下,晶状体的凸度会随着外界物体的远近而改变。健康眼睛的晶状体调节能力强,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看清。
8.感觉器官
【详解】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体有五大感觉器官,分别是眼、耳、鼻、舌和皮肤(手),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环境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9. 瞳孔 视网膜
【详解】我们的眼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组成。晶状体能把通过瞳孔进入眼内的光,折射到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形成周围景物的像。
10.感知环境
【详解】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11.感觉器官
【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12.视觉暂留
【详解】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残留的视觉称为“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13.√
【详解】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眼睛是视觉器官,耳朵是听觉器官,鼻子是嗅觉器官,舌头是味觉器官,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能观察物体软硬、粗糙程度。我们的感觉器官越灵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迅速。
14.√
【详解】感觉器官通过感知环境帮助我们获得外界信息,作出有利于身体的反应。有听觉障碍的人通过手语“听”到声音,有视觉障碍的人通过触摸进行“阅读”。题干正确。
15.×
【详解】适应现象存在于一切感觉中,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适应的表现和速度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我们需随时调整自己行为,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暗室待久了,突然见到刺眼阳光,会感到很不舒服。
16.×
【详解】人的感官一般说有五个,即眼、耳、鼻、舌、皮肤。比较起来眼力在每日生活最重要。研究表示90%的知觉入来自眼睛,我们要学会保护眼睛。坐车或坐船时看书或玩手机,会对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容易形成近视。因此不能在坐车或者坐船时看书或玩手机。
17.×
【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听力或视力有障碍的人还有耳朵、舌头和皮肤等感觉器官,所以对外界刺激也是有反应的。
18.×
【详解】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学生过马路,绿灯亮是刺激,过马路的行为是反应。
19.听到机器嘈杂的声音会感觉到烦躁,听到美妙的歌声会感觉心情愉悦。不同的声音对人类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
【详解】听到机器嘈杂的声音会感觉到烦躁,听到美妙的歌声会感觉心情愉悦。不同的声音对人类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产生噪声,以免影响他人。
20.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凸度增大而不能恢复原状造成的。避免长时间的用眼;不在强光下看书,也不在弱光下看书;强光下,拉上窗帘或带上墨镜可保护好我们的眼睛;重视眼保健操;多眺望远处。
【详解】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经过眼睛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过度变厚形成的。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凸度增大而不能恢复原状造成的。为了保护眼睛,我们避免长时间的用眼;不在强光下看书,也不在弱光下看书;强光下,拉上窗帘或带上墨镜可保护好我们的眼睛;重视眼保健操;多眺望远处。
21.不要近距离看电视长时间盯屏幕,不要在高分贝噪音的环境里呆着,看书习字一定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眼与书应保持三十厘米左右的距离,不要在开动的汽车上或在走路和躺光着时看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毛巾应保持清洁,洗脸用具要专用,不玩剪子、镊子、筷子等尖硬的东西,以防戳伤眼睛;不要挖耳朵,更不要用尖硬的东等等。
【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要保护我们的感觉器官,如:避免将两个鼻孔同时捏住擤鼻子,不用硬物掏耳朵,不长时间看电视,有噪音捂住耳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