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 第1课时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邓稼先 第1课时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0 09:51: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3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导学案课堂同步导学
1.邓稼先
合作探究
分层作业
预习导学
单元主题 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在通读第一单元四篇课文的基础上,从篇章的角度梳理作者的组材方法。
2.品析副词、动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揣摩品味其在表现人物精神上的妙用;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描写,展现人物精神,并在写作时借鉴和运用。
二、思维目标
1.分析第一单元四篇课文,画出思维导图,概括其选材、组材特点,提高聚合思维和概括能力。
2.能够通过分析材料,感受人物精神,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价值目标
在“为班级牛人打CALL”写作活动中,了解优秀同学的经历,感受他们的精神品质,学习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
教材内容 1.《邓稼先》/杨振宁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情境与任务 学校公众号栏目“星光闪耀”向七年级征稿,请以“为班级牛人打CALL”为题,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以此展现班级同学的风采
评价与测评 1.绘制思维导图,明晰本单元前三篇课文在篇章结构上的特别之处。
2.精读文中突出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词和句,如数词、副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提炼人物的精神品质,感受人物的非凡气质。
3.通过分析、比较,探究提炼本单元课文在写出人物的精神上所使用的方法,再阅读课外类文文章,增加学习容量,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4.指向整个单元核心任务,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为班级牛人打CALL”的习作
本单元选取多位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引导学生感受他们的风采。
1.搜集、整理本单元所涉及的有关杰出人物的资料,适当补充人物生平和时代背景,探寻他们成功的足迹,记下自己的收获,并与学生交流。
2.要关注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等,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探究作者运用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欣赏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韵美的语言,揣摩并体会其语言表达效果,引发学生的思考。
5.通过阅读来学习课文中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在与杰出人物的心灵对话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个性的发展。
6.突出读写结合。要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的方法:
1.抓住关键语句或段落。抓住关键语句,有助于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内涵。比如《邓稼先》一课,通过小标题将全文划分为几大部分,抓住这些小标题,可以较快地了解每部分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大意。每一部分,又都有作者评价性的语句,这些语句从多方面凸显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精神品质。
2.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字斟句酌的工作,这是精读、细读的基本要求。比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中,作者是诗人,很多语句富有诗意,精练含蓄,意蕴丰富。
3.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塑造生动具体、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就要注意进行细节描写。比如《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课中的细节描写非常丰富。在一件件平常小事中,在旁人未加注意的细微之处,萧红用她细腻敏锐的笔触进行描绘,捕捉到鲁迅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另外一面,鲁迅的形象在一件件平常小事中丰满起来,真切感人,微中传神。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通过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4.感悟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崇高精神。
第1课时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和段落,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颗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许多国防科技专家都“深藏功与名”,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伴,与数据共眠,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丽乐章。下面就让我们翻开课本,随着作者去认识这位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导学建议·
教师课前准备一些关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歌唱祖国》等优美的旋律中进入情境。
【知识卡片】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等。
邓稼先(1924—1986),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领导并成功研制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人们誉为“‘两弹’元勋”。
背景介绍: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研究和设计制造第一线的科学家,走完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先生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他以近百年的民族情结、与邓稼先50年的深厚感情为基调,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1.积累重点字词。
·学习小助手·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习时要注意多音字、形似字和近义词,联想区别,正确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殷红( )  彷徨( )   燕然( )
罗布泊( )  元xūn( ) 开tuò( )
难kān( ) ái( )症
yān huáng yān
pō 勋 拓
堪 癌
①“殷”字除了文中的读音,还可以读yīn,组词为“殷实”;还可以读yǐn,形容雷声。②“燕”字除了文中的读音,还可以读yàn,组词为“莺歌燕舞”。③“泊”字除了文中的读音,还可以读bó,组词为“停泊”。
(2)解释下列词语。
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当之无愧:

③家喻户晓: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每家每户都知道。
④截然不同:
⑤马革裹尸:

⑥妇孺皆知:

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2.梳理主要内容。
(1)全文巧立   、“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我不能走”、   六个主题式的小标题,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   ,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豪迈、伟大而崇高。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性格和优秀品质
民族感情 友情 永恒的骄傲
(2)从邓稼先的身上,我们不难感受到鞠躬尽瘁、
   、   、   的优良品质。
(3)在文章“永恒的骄傲”部分中,作者从   、   、
   、   四个方面对邓稼先的综合品质进行了高度评价。
思想 品格
忠厚朴实 身先士卒 勇于奉献
为人 才能
·导学建议·
①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文笔饱含深情,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速读全文,初步把握主要内容。②为激发学生积累字词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同学间“你问我答”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字词,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内。③鼓励学生课前搜集邓稼先的事迹及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这样既能丰富学生课外的阅读知识,又能锻炼他们检索资料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前对这位功勋人物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百年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感情为基调,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形象。我们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各种感情。
 
读·自主体味情感
·朗读提示·
读中国百年屈辱,读出满腔悲愤;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读出扬眉吐气;读中国“两弹”成功爆炸,读出欢欣鼓舞;读作者对邓稼先的赞语,读出热情赞美;读作者读信后“感情震荡”“热泪满眶”,读出为民族自豪、为朋友骄傲的真情;读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读出苍凉悲壮;读“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读出壮怀激烈;读“永恒的骄傲”,读出深切怀念。
文章采用“横式结构法”,巧设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看似分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集中地表现同一个主题。请围绕小标题,仿照示例,概括每个板块的内容。
示例:
第一部分: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品·概括文章内容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朴实、无私的品格。
  第四部分:作者为中国人独立自主研制出原子弹而自豪,为朋友邓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写邓稼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勇挑重担,身先士卒,赞美他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和书信中的话,总体评价邓稼先,表达对朋友的深情。
·导学建议·
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后,按小标题把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理解文章大意,概括每部分的具体内容。
【探究一】这六部分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 请阐述理由。
【探究二】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有怎样的特点 有什么作用 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明理由。
析·理清行文思路
·学习小助手·
作者行文段落的安排往往存在一定的规律,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或时间上的先后,或前后的照应,或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等等。完成此任务,需具体分析这六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探究一】这六部分内容的顺序不能调换。全文六个部分紧密关联,逻辑严密。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成就,是下文的纲目;第三部分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来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延伸;第四部分从侧面写邓稼先贡献之大,也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水到渠成地引出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和缅怀,体现全文中心。因此,这六部分内容的顺序不能调换。
·导学建议·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概括主要情节的基础上,分析这看上去很“散”的六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此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题。
【探究二】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性强,突出了各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这体现了作者取舍材料的高超艺术和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示例一: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伟大人物。
  示例二: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以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勇于献身的精神,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也可分析其他小标题,此处略。
小标题拟定五技巧
①要准确恰当。小标题要将本段或几段所写的内容主旨,概括得准确无误,恰如其分。
②要明确集中。小标题拟写不能过于杂乱,拟得越集中越好。
③要照应主题。小标题要与全文总标题相呼应,总标题是对全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纲”;小标题则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总标题内涵的展示,是“目”。
④要合乎逻辑。总标题与小标题之间具有领属关系,应合乎逻辑。
⑤要有艺术性。拟写时可运用形象的语句,可引用古诗词、歌曲等,可运用对仗式、排比式,等等。
文章第四板块中,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杨振宁“极大的感情震荡”的原因是什么 请查阅资料回答。
  ①杨振宁没有想到邓稼先会对这么一件小事如此重视。邓稼先的工作日程应该是排得满满的,他本可以把谣言的事放在一边或让别人去查找证据。但邓稼先没有这样做,在回美前夕告知杨振宁自己得到的确切答案。
  ②杨振宁虽久居海外,但赤子之心犹存。因此,当他看到邓稼先的所作所为时,他为有这样的挚友而激动,更为中国有这样的“儿子”、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研制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这两种感情已经合二为一,彼此交融了。
1.你欣赏奥本海默“打断别人的报告”的做法吗 请明确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示例一:欣赏。奥本海默发表自己的看法,是真才实学的表现。他不从众,不媚俗,特立独行,锋芒毕露,有着敢于张扬真我的风采。
  示例二:不欣赏。打断别人的报告是一种非常不礼貌、不尊重别人的行为。
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①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和工作的艰辛,暗示科学工作者们工作的地方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这是作者与邓稼先青年时期一起背诵过的文章,引用此文也有寄托哀思的作用。
  ②引用“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赞颂了邓稼先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这首歌曲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赞扬了邓稼先为祖国和人民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
END
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