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登高》
杜甫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简介古体诗: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唐诗的分类近体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陈子昂。
盛唐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盛唐成就最高的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中唐的代表有“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和“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关于唐诗: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年长。
--韩愈闻一多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
最庄严、最瑰丽、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杜甫杜 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有《杜工部集》。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杜甫生平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忧国忧民)(涉世不深)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名句回味1.窗含西岭千秋雪, 会当凌绝顶, 3.随风潜入夜,朱门酒肉臭,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览众山小。润物细无声。 路有冻死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2.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夜喜雨》《望岳》《绝句四首》杜甫草堂杜甫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人称“诗圣”,文为“诗史”。登高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
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了解写作背景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天、猿、渚、沙、鸟 高哀清白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这些景象给人什么感觉?请口头讲述这幅景象。 急大家想象一下, 首联中的“飞鸟”,应该是一只在什么处境中的鸟? 渚清沙白鸟飞回 鹰击长空 鸟鸣山更幽 活力和朝气 悠闲自在 孤独苦闷的飞鸟联想 颔联中的“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让作者想到什么?
(联系诗人此时此地此情此境展开联想。)时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终年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他55岁,日薄西山,岁近迟暮。 地点:夔州长江边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说说颈联对仗工整之处。在朗读时哪些字应重读?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重读:万、悲、常、百、多、独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根由:究竟悲从何来?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喜也喝酒,忧也喝酒 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这愁闷可要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 这些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潦倒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 写
景首联仰望云天秋风俯视江水渚洲颔联仰望无边落叶俯视不尽江水(扩大了视野)抒情颈联悲秋作客多病登台尾联苦恨霜鬓新停酒杯欣赏格律此诗在句式上的特点:
明确: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哀)。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品读诗歌的一般方法:了解背景反复吟,联想想象创意境。欣赏韵律品语言,把握题旨入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