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马诗)》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马诗)》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9 21:3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课时作业(含答案)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燕山(yān yàn)    脉络(luò lò)    锤子(cuí chuí)   
任尔(rèn rén)    开凿(zuò záo)    焚烧(fěn fén)   
二、同音字填空。
zhāng文(  )(  )贴 表(  ) qī (  )息 (  )负 (  )待
yíng轻(  ) 晶(  )(  )救 qì哭(  ) 机(  ) 放(  )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   ) 捶(   ) 凿(   ) 焚(   )
洛(   ) 锤(   ) 函(   ) 烫(   )
四、写出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金络脑    ②烈火焚烧若等闲   
③粉骨碎身浑不怕    ④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字义理解和运用。
“章”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诗歌文辞的段落;②佩带在身上的标志。第①种解释可组“章”在古诗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词为   ;第②种解释可组词为    。“终日不成章”中“章”的意思是   。
六、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崇高志向。
(2)《石灰吟》的作者是   代的    ,这是一首   诗。作者通过对   的赞颂,表达了自己    、    的大无畏精神和   的崇高品格。
(3)《竹石》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表面写   其实写   。诗人在赞美竹子的坚韧执着的品格的同时,也表现了自己    的品质。
七、判断下列说法。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
(3)《石灰吟》和《竹石》都是托物言志诗,表面上写物,实际上表达诗人的志向。( )
(4)李贺被称为“诗鬼”,他的马诗共有23首,本课所选为其中的第5首。( )
(5)郑燮,又名郑板桥,唐代书画家,最擅长画兰、竹。( )
八、诗歌鉴赏
(一)课内诗歌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于谦是明代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   家和   家。
2.《石灰吟》是一首____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3.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4.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①这首诗中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的诗句是   。
②这首诗中暗喻保持高尚节操、清白无污的诗句是:   ,   。
5.这首诗运用   的手法,以   这一平凡的事物自喻,将事物的特点和人的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   。
(二)课外诗歌
过零丁洋①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②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③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④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⑤。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⑥。
【注释】:①零丁洋:即伶仃洋。②寥落:稀少。指抗元战争逐渐消歇。③身世:一生的经历遭遇。④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⑤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⑥汗青:指史册。
1.画横线句中两个“惶恐”的意思(  )
A.一样 B.不一样
2.写国家危难,个人遭遇的诗句是:   
3.写抗元失败的心情的诗句是:   
4.画横线句子是千古名句,意思是什么?
5.《过零丁洋》作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沉痛地述说了国家的危难,个人的遭遇,表现了诗人   
答案
一、yān;luò;chuí;rèn;záo;fén
二、文章;张贴;表彰;栖息;欺负;期待;轻盈;晶莹;营救;哭泣;机器;放弃
三、联络;捶打;开凿;焚烧;洛阳;锤子;信函;烫人
四、何时将要;平常;全,全然;高尚的节操;任凭你
五、篇章;徽章;花纹
六、(1)唐;李贸;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明;于谦;托物言志;石灰;不怕艰险;勇于牺牲;为人清白正直
(3)清;郑燮;竹;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
七、(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
八、(一)1.军事;政治
2.C
3.无论;不管;即使;也
4.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托物言志;石灰;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
(二)1.B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舍生取义,将名留青史,映照千古。
5.崇高的气节、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以及愿意以死明志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