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检测.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检测.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9-01 09:2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产生大量白烟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固体氧化镁
答案:D
知识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耀眼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A.发出耀眼的白光,该选项描述正确;B.产生大量白烟,该选项描述正确;C.放出大量的热,该选项描述正确;D.生成固体氧化镁,该选项描述的是结论,而不是现象,所以说法错误。
分析:该题考查现象的描述,解答此类题时,只要掌握反应现象即可,但一定要注意现象描述和结论的区别。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成水 B.钢材拉成钢筋
C.铁生锈   D.衣箱中樟脑球越来越小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冰块融化成水,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钢材拉成钢筋,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铁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D.衣箱中樟脑球因为挥发而越来越小,是物理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判断变化的种类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解此类题只须分析变化前后物质是否为同一种即可。
3.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古代烧制陶器 B.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C. 古代劳动人民冶铁 D. 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 古代烧制陶器,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古代劳动人民冶铁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判断变化的种类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解此类题只须分析变化前后物质是否为同一种即可。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轮胎爆炸、石蜡熔化 B. 食物腐败、干冰升华
C. 冰雪融化、钢铁生锈 D. 牛奶变酸、煤气燃烧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 轮胎爆炸、石蜡熔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 食物腐败是化学变化,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冰雪融化是物理变化。钢铁生锈是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 牛奶变酸、煤气燃烧都是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判断变化的种类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解此类题只须分析变化前后物质是否为同一种即可。
5.“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性质是( )。
A. 硬度大 B. 不能导电 C. 化学性质稳定 D. 熔点低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说明该物质不容易变性,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能长时间保存。
分析:本题考查具体物质性质的应用,掌握物质的性质理解其说法是解题关键。
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放热 B.有颜色变化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气体、沉淀生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沉淀气体生成等现象,但这些现象不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为生成新物质,也是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 B.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C. 硫酸能与铁锈反应 D. 硝酸钾易溶于水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是物理性质; B.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是物理性质;C. 硫酸能与铁锈反应是化学性质;D. 硝酸钾易溶于水是物理性质。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比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8.氮气具有的下列性质中,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 )
A.常温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B.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
C.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作用变成氨
D.极难溶于水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常温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是物理性质;B.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是物理性质;C.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作用变成氨是化学性质;D.极难溶于水是物理性质。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比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9.下列古诗词的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的特点
解析:解答:A.物质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B.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该选项错误;C.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该选项正确;D. 爆竹爆炸是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
分析:该题为古诗句中的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词的意思,然后看变化前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0.下列变化中,与其他的变化不同的一项是( )
A.葡萄酿成酒 B.冰雪融化 C.湿衣服晾干 D.瓷碗破碎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解答:A.葡萄酿成酒,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冰雪融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湿衣服晾干,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瓷碗破碎,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所以不同的是A。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别,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1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 化学变化
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 物理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只说明了该物质的状态的改变,而没说明是生成其它物质的气态还是原物质的气态,若生成新物质的气态为化学变化,若是原物质的气态则是物理变化。
分析:物理变化包括有状态的改变,而化学变化中也常伴随有气体生成,故要想准确判断变化的种类,必须看前后物质是否相同。
12.下列各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氢气的密度最小     B. 浓盐酸有挥发性
C.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D.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密度、挥发性以及溶解性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因此属于物理性质,A、B、C选项错误;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符合化学性质的定义,属于化学性质,D正确。
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3.下列叙述的事件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重庆液氯泄漏后汽化成氯气
B.山西某地小煤窑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C.湖南衡阳发生特大火灾
D.某食堂误用工业盐造成数人中毒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液氯泄漏后汽化成氯气,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瓦斯爆炸是甲烷燃烧引起的,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中毒,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则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则为物理变化。
14.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玻璃态的水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所以没有生成新物质,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
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所以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不变,A、B错误;玻璃态的水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所以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正确,D错误。
分析:本题为信息题,根据题给出的信息解答,因为玻璃态的水不是我们熟悉的内容,所以很容易出错,故解此类题时一定要审好题目所给的信息。
1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
A.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受热易分解
C. 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
D. 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只包含物理性质,该项不符合题意B. 碱式碳酸铜呈绿色是物理性质,受热易分解是化学性质,该项符合题意;C. 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只包含物理性质,该项不符合题意;D. 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只包含物理性质,该项不符合题意。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16.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A. 台风 B. 雪灾 C. 山体滑坡 D. 森林火灾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发生台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发生雪灾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山体滑坡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森林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看变化前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7.在厨房里发生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面粉发酵 B.洗洁精去油污
C.米饭酿酒 D.煤气燃烧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面粉发酵时,酵母菌可以使面团的淀粉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生成糖、醇和酸,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洗洁精去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把大的油滴分解成小的油滴,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米饭酿酒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煤气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8.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A. 滴水成冰 B. 木已成舟 C. 百炼成钢 D. 大浪淘沙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A. 滴水成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 木已成舟是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 百炼成钢过程中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大浪淘沙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二、填空题
19.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最本质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否生成其它的物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最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最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若有,则为化学变化,若没有,则为物理变化。
20.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①在0℃时水结成冰( ) ②汽油可以燃烧( )
③煤块变成煤粉( ) ④酒精易挥发( )
⑤煤气燃烧( ) ⑥鸡蛋变臭( )
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 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 )
答案:①A ②D ③A ④C ⑤B ⑥B ⑦D ⑧C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在0℃时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②汽油可以燃烧是化学性质;③煤块变成煤粉是物理变化; ④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⑤煤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⑥鸡蛋变臭是化学变化;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性质;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是物理性质。
分析:首先将变化与性质区分开来,区别时看叙述中有没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若有则是性质叙述,没有则是变化叙述;然后再区分变化和性质的种类。
21.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用序号填上: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物理性质 D. 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把块状的硫粉碎(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
答案:C A A B D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是物理性质描述;把块状的硫粉碎是物理变化描述;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是物理变化的描述;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化学变化的描述;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的描述。
分析:本题考查变化与性质的区分,首先根据叙述中有“能”“能够”“可以”等词语分出性质来,然后再具体判别变化及性质的类别。
22.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
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⑦氮气可用于合成氨;⑧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物理性质:①②③④⑤  化学性质:⑥⑦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氮气是没有颜色是物理性质;②没有气味的气体是物理性质;③比空气稍轻是物理性质;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是物理性质;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是物理性质;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是化学性质;⑦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是化学性质。
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3.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银白色、固体(2)硬度小(软)(3)熔点低(4)密度比水小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该物质为固体且质软;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说明密度小;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该物质熔点低且颜色为银白色。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的应用,以具体物质的性质描述总结出其物理性质,只要掌握物理性质定义即可。
三、解答题
24.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                       ;
(2)铝的化学性质有                       。
答案:(1)白色、质地较软、密度较小、导电性和传热性
(2)容易与氧气作用;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铝的密度较小、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都属于物理性质描述;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应用
25.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冷剂等。
上述叙述中:__是物理性质;__是化学性质;__是化学变化;__是现象;__结论;__是用途;
答案:上述叙述中:_①_是物理性质;_②_是化学性质;_③_是化学变化;_④_是现象;_⑤_结论;_⑥_是用途;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性质;③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是化学变化;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是化学现象;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是结论;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冷剂等是用途。
分析:变化与性质的区别看叙述中有没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若有则是性质叙述,没有则是变化叙述;现象是变化过程中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结论指生成了新物质,用途是指该物质有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