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物大分子》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题)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C.氯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世间丝、麻、裘皆具素质……”,其中的“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2.下列物质不属于基本营养物质的是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醋酸
3.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节期间应把“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传统发扬光大
B.春节的民间习俗贴对联,所用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的焰火颜色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试验所呈现出来的
D.春节前酿酒,淀粉先水解成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钠溶液或福尔马林,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并凝聚
B.将牛油和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牛油消失,酚酞颜色变浅
C.在分子中,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最少应有10个
D.氨基酸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较多,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2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8g聚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
B.1mol葡萄糖分子中含羟基个数为6NA
C.38g正丁烷和2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的数目为13NA
D.100g质量分数为46%的酒精与足量钠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0.5NA
6.能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的现象是
A.能发生银镜反应 B.能溶于水
C.有甜味 D.遇碘不再变蓝
7.我们的身边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金刚石形成于地壳中
B.液晶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可用于制造显示器和高强度纤维
C.细胞双分子膜的两边都亲水
D.生物机体可以产生具有光学活性的分子
8.科学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能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甜味剂”甜蜜素(C6H11NHSO3Na)属于糖类
B.“膨松剂”碳酸氢铵受热能放出氨气和二氧化碳
C.“防腐剂”亚硝酸钠长期超量食用容易引发人体细胞癌变
D.“增稠剂”MG(C17H35COOCH2CHOHCH2OH)水解可生成甘油
9.2021年9月24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原创性重大突破——首次在实验室实现到淀粉的全合成,其部分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为葡萄糖
B.升高温度一定会加快反应②的速率
C.反应③属于加成反应
D.DHA能发生消去反应
10.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于2020年9月23日正式开园。海昏侯墓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出土了马蹄金、竹简以及镶嵌着玛瑙的青铜镜等珍贵文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竹简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古代的青铜为铜锌合金
C.玛瑙的主要成分属于酸性氧化物
D.出土的马蹄金光亮如新是由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11.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可得煤油,乙烯和苯能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
C.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是氨基酸,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是核苷酸
D.分子式为C3H8O的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能生成2种烯烃
12.“知年俗·品年味”,广东各地的年俗有写春联,放鞭炮,酿娘酒,烧火龙,炸煎堆等。下列活动中不包含化学变化是
A.写春联 B.放鞭炮 C.酿娘酒 D.烧火龙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油与 NaOH 浓溶液、乙醇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促使固体物质在液面上析出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酚醛树脂的制备、硝基苯的制备和乙烯气体的实验室制备都采用水浴加热
C.将收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收集满甲烷的集气瓶上方,并置于强光下,可观察到黄绿色逐渐褪去,瓶壁有油状液体生成并伴有白雾
D.蔗糖、麦芽糖、乳糖和纤维二糖的分子式都为C12H22O11,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14.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实现CO2转化为葡萄糖和脂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和H2制乙酸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葡萄糖分子中含两种官能团:羟基和醛基
C.脂肪是高分子化合物
D.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油脂均可发生水解,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变性
C.分子式为C3H8与C6H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D.检验C2H5Cl中的氯元素:先将C2H5Cl与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再加入硝酸银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适量摄入油脂,有助于人体吸收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
B.“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分解反应
C.向蛋白质中加入硫酸钠因蛋白质变性而产生沉淀
D.两分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17.下列实验中,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 CH3CH2Br中含有溴原子
B 向2mL10%的NaOH溶液中滴入2%的CuSO4溶液4至6滴,得到新制的Cu(OH)2悬浊液:然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振荡后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醛基具有还原性
C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所得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KMnO4溶液褪色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D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再把沉淀加入蒸馏水中 沉淀溶于蒸馏水 鸡蛋清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作用下发生盐析
A.A B.B C.C D.D
18.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是
A.Al2O3NaAlO2Al(OH)3
B.饱和NaCl(aq) NaHCO3 Na2CO3
C.MgCl(aq) MgCl2·6H2O Mg
D.CuSO4(aq) Cu(OH)2 Cu2O
19.下列几种食物中所含物质,在人体中发生的变化及所起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花生油: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鸡蛋: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C.米饭:淀粉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白菜:纤维素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20.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沼气 B.蔗糖 C.漂白粉 D.高岭土
二、非选择题(共5题)
21.
(1)低血糖症发作时,喝葡萄糖水可快速见效,在人体内葡萄糖发生的主要反应是_____。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氧化反应 D.聚合反应
(2)下列关于药物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于外敷消毒
B.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没有毒副作用
C.使用青霉素可直接静脉注射,无需皮肤敏感试验
D.生病可以到药店买药服用,不用到医院就诊
(3)生活中常用药品很多,如碘酒、麻黄碱、青霉素、阿司匹林、葡萄糖、胃舒平(含氢氧化铝和淀粉等)。
①上述物质中属于抗生素的是 。
②属于国际奥委会禁用的兴奋剂是 。
③胃舒平可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2.蔗糖业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产糖量位居全国首位。甘蔗可用来生产蔗糖、乙醇、纸张等产品(如图)。
(1)甘蔗压榨后得到的糖主要是蔗糖。蔗糖是一种二糖,水解后生成两种单糖,一种是葡萄糖,另一种是 。葡萄糖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它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和 。
(2)甘蔗压榨后剩余蔗渣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该成分可用作造纸原料而节约大量木材资源。
23.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探究用化学方法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 结论:淀粉完全水解
方案乙: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试从实验操作、结论两个方面对上述三种方案进行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理由是 ,有错误的是 ,理由是 。
24.已知在葡萄糖溶液中有一种环状结构的葡萄糖分子(分子式C6H12O6),且有下列平衡关系:
(1)这种环状结构的分子是通过链式葡萄糖分子中的 基和 基通过 反应而形成的。
(2)用(1)反应方式写出由两种简单的有机物合成某一链状醇醚()的反应方程式:
(3)已知溴水(Br2+H2O)可以将多羟基醛基氧化成羧基。写出溴水与葡萄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淀粉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之一,而且还是酿酒的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在人体内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时产生能量。写出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最终生成CO2和H2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淀粉酿酒的原理是淀粉在糖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等,葡萄糖等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写出其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参考答案:
1.D
A.淀粉和纤维素均可写成(C6H10O5)n,但n值不同,故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之为皂化反应,生成的产物是高级脂肪盐和甘油,故B错误;
C.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聚乙烯中无碳碳双键,不具有烯烃的性质,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C错误;
D.“世间丝、麻、裘皆具素质……”,其中的“丝”指的是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D正确;
答案选D。
2.D
A.糖类是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
B.油脂是营养物质,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是营养物质,C不符合题意;
D.醋酸是乙酸,不是营养物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A.爆竹爆炸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并产生纸屑,污染环境,A项错误;
B.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项正确;
C.一些金属元素灼烧产生不同的焰色,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的焰火颜色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试验所呈现出来的,C项正确;
D.用淀粉酿酒的过程为淀粉先水解成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D项正确;
故选A。
4.B
A.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钠溶液发生盐析,是物理变化,加入福尔马林发生变性,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并凝聚,A项错误;
B.将牛油和烧碱溶液混合加热,牛油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溶解在溶液中,所以分层现象消失,同时NaOH被消耗,溶液的碱性减弱,酚酞颜色变浅,B项正确;
C.依据苯的共平面结构,分子中每个苯环上有8个碳原子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另外,苯环的对位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也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共有9个碳原子一定在一个平面上,C项错误;
D.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远小于10 000,所以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B。
5.C
A.聚丙烯的链节为-CHCH3CH2-,则28g聚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数目为2NA,A错误;
B.1分子葡萄糖中有5个羟基,则1mol葡萄糖分子中含羟基个数为5NA,B错误;
C.1分子正丁烷和异丁烷中均含有13个共价键、且相对分子质量均为58,则38g正丁烷和2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有1mol分子,故共价键的数目为13NA,C正确;
D.100g质量分数为46%的酒精中含有46g酒精和54g的水,水、酒精均与钠反应,故生成的分子数为大于0.5NA,D错误;
故选C。
6.D
利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的性质,淀粉完全水解,则水解后的溶液中已不存在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
故选D。
7.A
A.天然金刚石形成于地幔,A项错误;
B.液晶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性质,可用于制造显示器和高强度纤维,B项正确;
C.细胞内外均有大量的水,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磷脂分子的亲水性部分会分布于细胞膜的两侧,疏水部分会集中于磷脂双层的内侧,细胞双分子膜的两边都亲水,C项正确;
D.含有手性碳的分子具有光学活性,生物机体可以产生具有光学活性的分子,D项正确;
答案选A。
8.A
A.糖类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含有C、H、O元素,而甜蜜素(C6H11NHSO3Na)含有Na、S元素,不属于糖类,故A错误;
B.碳酸氢铵在加热时或酸性条件下会分解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快速释放,氨气在成品里残留很少,不会在成品里尝出氨味,所以可用于制作糕点时的膨松剂,故B正确;
C.亚硝酸钠是—种防腐剂和增色剂,但在食品中过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故C正确;
D.C17H35COOCH2CHOHCH2OH水解可以生成丙三醇即甘油,故D正确;
故选A。
9.C
A. 淀粉在人体内不能直接水解为葡萄糖、先水解为麦芽糖等,最终水解为葡萄糖,A错误;
B. 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反应②有醇氧化酶,其属于蛋白质、高温失去催化作用,则升高温度不一定会加快反应②的速率,B错误;
C. 反应③为3个甲醛分子间反应、属于加成反应,C正确;
D. 羟基所连的碳原子邻碳上没有氢原子、DH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10.B
A.竹简由竹子制成,竹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A正确;
B.青铜为铜锡合金,铜锌合金为黄铜,B错误;
C.玛瑙的主要成分为SiO2,SiO2能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正确;
D.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很难被氧气氧化,所以出土的马蹄金光亮如新,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C
A.煤的干馏产品不包含煤油,煤油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石油分馏产品没有乙烯和苯,乙烯可以通过裂解获取,苯主要通过催化重整或煤的干馏获取,故A错误;
B.油脂皂化后得到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可以加入NaCl进行盐析后过滤分离,故B错误;
C.构成蛋白质的基石为氨基酸,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通过肽键等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形成的聚合物,故C正确;
D.分子式C3H8O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的是HOCH2CH2CH3和,它们发生消去反应都生成CH2=CHCH3,故D错误;
答案C。
【点睛】煤干馏产物分离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主要是酚类、芳香烃和杂环化合物的混合物)和出炉煤气;石油分馏主要得到重油、各种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和石油气。
12.A
A.写春联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A符合;
B. 放鞭炮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B不符合;
C. 酿酒涉及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C不符合;
D. 烧火龙涉及燃烧、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D不符合;
答案选A。
13.A
A.牛油与NaOH浓溶液、乙醇混合加热,牛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钠,高级脂肪酸钠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则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能促使固体物质在液面上析出,故A正确;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时,需要加热至沸腾,故B错误;
C.将收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收集满甲烷的集气瓶上方,并置于强光下发生的反应为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可发生取代反应,可观察到黄绿色逐渐褪去,瓶壁有油状液体生成,但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没有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无法观察到白雾产生,故C错误;
D.蔗糖和乳糖不含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4.B
A.2CO2+4H2CH3COOH+ 2H2O,反应中有水生成,原子利用率不是100%,故A错误;
B.葡萄糖为单糖,含羟基和醛基两种官能团,故B正确;
C.脂肪属于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5.C
A.油脂相对分子质量很小,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纤维素、淀粉、蛋白质、天然橡胶,故A错误;
B.硫酸铵不是重金属盐,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而不是变性,故B错误;
C.分子式为C3H8与C6H14的烃符合通式CnH2n+2,属于烷经,二者一定互为同系物,故C正确;
D.卤代经中卤素原子的检验需要使用硝酸银,酸化时不能使用盐酸,因为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干扰实验,应使用HNO3酸化,故D错误;
故选C。
16.C
A.摄入油脂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吸收,故A正确;
B.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
C.蛋白质中加入硫酸钠发生盐析而沉淀,故C错误;
D.两分子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二肽,故D正确;
故选:C。
17.B
A.水解后检验溴离子,应先加硝酸、再加硝酸银,则没有先加硝酸中和NaOH,不能检验,故A错误;
B.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醛基,溶液环境为碱性,醛基具有还原性,能将Cu(OH)2转化为Cu2O,故B正确;
C.乙醇易挥发,乙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不能说明乙烯生成,且加热至170℃下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蛋白质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会使蛋白质变性,变性为不可逆过程,则沉淀析出后,再把沉淀加入蒸馏水中,沉淀不溶解,故D错误;
故选:B。
18.C
A.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固体,每一步反应都能实现,A正确;
B.第一步是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生成NaHCO3,再将碳酸氢钠加热可得到碳酸钠,B正确;
C.两步均不能实现,MgCl2溶液直接蒸发结晶不能得到MgCl2·6H2O;而要得到单质Mg,需要电解熔融的MgCl2,而不能电解MgCl2·6H2O,C不能实现;
D.葡萄糖有还原性,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可以得到氧化亚铜,D正确;
故选C。
19.D
A. 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甘油和高级脂肪酸能被氧化释放能量,故A正确;
B. 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能合成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的蛋白质,故B正确;
C.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被氧化能释放出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C正确;
D. 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会水解,它在人体内主要是加强胃肠蠕动,有通便功能,故D错误;
故选:D。
20.B
A.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氨气、硫化氢等气体,属于混合物,A错误;
B.蔗糖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B正确;
C.漂白粉含有氯化钙、次氯酸钙等,属于混合物,C错误;
D.高岭土是多种硅酸盐组成的,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21.(1)C
(2)A
(3) 青霉素 麻黄碱 Al(OH)3+3H+=Al3++3H2O
【解析】(1)
葡萄糖在人体内被氧化为CO2和H2O,发生氧化反应,故答案为C。
(2)
A.碘酒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常用于外敷消毒杀灭病菌,故A正确;
B.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毒副作用,因此阿司匹林不能长期大量服用,故B错误;
C.从用药安全角度考虑,使用青霉素前要进行皮肤敏感性测试,故C错误;
D.生病了应该到医院就诊,药物都有针对性,要对症下药,否则延误病情,也可能导致其产生副作用,故D错误。答案选A。
(3)
①青霉素是抗生素药;国际奥委会禁用的兴奋剂是麻黄碱;胃舒平的成分是Al(OH)3,胃酸的成分是HCl,离子反应是Al(OH)3+3H+=Al3++3H2O。
22.(1) 果糖 还原性 CO2 H2O
(2)纤维素
(1)蔗糖是一种二糖,水解后生成两种单糖,一种是葡萄糖,另一种是果糖;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它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甘蔗压榨后剩余蔗渣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植物纤维素,该成分可用作造纸原料而节约大量木材资源。
23. 方案丙 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银镜反应,说明生成了葡萄糖,证明淀粉已经水解 方案甲和方案乙 方案甲中要验证水解液中是否还含有淀粉,应直接取水解液加碘水,而不能在加入溶液后再加碘水,因为碘水能与溶液发生反应;方案乙中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淀粉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用银氨溶液检验,淀粉可用碘水检验。
案甲中要验证水解液中是否还含有淀粉,应直接取水解液加碘水,而不能在加入溶液后再加碘水,因为碘水能与溶液发生反应,故方案甲不正确;方案乙想要通过检验有无葡萄糖来证明淀粉是否水解,但忽略了反应条件,水解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而银镜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实验设计中缺少关键环节——加碱中和水解液,故其实验现象不能作为评判依据,方案乙也不正确;方案丙通过溶液中和水解液,然后利用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说明淀粉已经水解,该方案严谨、完整,方案丙正确。
24.(1) 羟 醛 加成
(2)CH3CHO+HOCH2CH3
(3)
(1)比较葡萄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可知,-CHO与第五个碳原子上的-OH加成而将链状结构变成了环状结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答案为:羟;醛;加成;
(2)根据该反应原理可推知,用CH3CHO和CH3CH2OH即可制得此链羟基醚,方程式为:CH3CHO+CH3CH2OH→;故答案为:CH3CHO+HOCH2CH3;
(3)葡萄糖中的醛基被溴水氧化成羧基,生成葡萄糖酸和溴化氢,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点睛】明确官能团的变化,对比反应物和产物分析出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比较葡萄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可知,-CHO与第五个碳原子上的-OH加成而将链状结构变成了环状结构,也可以说是醛基与醇羟基加成生成了醚键。
25. C6H12O6+6O2→6CO2+6H2O (C6H10O5)n+nH2O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
(1)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最终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2)淀粉在糖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等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