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北冥有鱼》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北冥有鱼》)
(二)①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②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③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毛泽东《念奴娇 鸟儿问答》)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
2.把语段(一)(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请结合语段(一)画横线内容,分析作者如何用浪漫笔法勾勒“大鹏”形象的?
4.从语段(二)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庄子创造的鲲鹏形象具有怎样的影响力?请分析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乌,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
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②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③也?”此小大之辩也。
(选自《逍遥游》)
注释:①穷发:穷,尽;发,草木,植被。指不毛之地,沙漠。②适:往、去到。③适:适应。
5.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怒而飞
(2)志怪者也
(3)去以六月息者也
(4)然后图南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7.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充满浪漫色彩。甲文运用了想象和 的手法措绘了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的形象。同时以鲲、鹏和野马、尘埃等大小形象进行 (写作手法),阐述 的道理。
8.甲乙两文段中“鹏”与“斥鷃”这两个形象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二)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②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④,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⑤;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
注: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间:缝隙,此处指河面很窄。③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④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⑤小狸:小野猫。⑥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
9.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怒而飞怒:
(2)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1.《庄子》作品想象雄奇瑰丽,请结合内容,分析本文想象奇特的特点。
12.语段(一)(二)都运用了借物说理的方法,请具体分析两篇文章借助哪些事物,具体阐述了什么道理?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
【乙】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节选自《秋水》,有删改)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北冥有鱼( )
⑵怒而飞( )
⑶百川灌河( )
⑷东面而视( )
14.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吾 长 见 笑 于 大 方 之 家。
15.翻译下面句子。
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⑵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16.庄子的散文想象丰富,意境雄阔,刻画的人物(角色)包罗万象。试简要分析甲文中“鹏”和乙文中“河伯”的形象。
17.庄子散文因形象生动,说理深刻而备受推崇。1963年1月4日,毛泽东给女儿李讷的信中说:“读了秋水篇,你不会再做河伯了吧……”他要勉励女儿什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8.解释下列加点词。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其翼若垂天之云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安求其能千里也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设酒杀鸡作食
B.志怪者也 处处志之
C.故虽有名马 故人不独亲其亲
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真无马邪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1.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借助“鲲鹏”和“千里马”表达了各自怎样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二)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②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节选自《庄子》)
【注】①穷发:沙漠。②斥鷃(yàn):一种小鸟,飞得很低。
22.下面各组句子中,如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名 其名为鲲 有仙则名
B.志 志怪者也 处处志之
C.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极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此乐何极
23.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4.语段(一)用“鲲鹏”开篇,有什么妙处?
25.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简要分析鹏和斥鷃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②也。及其得柘棘枳枸③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节选自《庄子·山木》)
【注】①柟豫章:都是端直好木。②眄睨:斜视。③柘棘枳枸:都是有刺的小树。
2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北冥有鱼
(2)志怪者也
(3)野马也,尘埃也
(4)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
(5)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
2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未足以逞其能也。
28.【甲】【乙】两文段都寓理于事,共同表达了 的观点。
29.【甲】【乙】两个文段在塑造形象时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 逍遥游》)
【乙】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穷发:沙漠。
3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怒而飞 怒: (2)六月息 息:
(3)垂天之云 垂: (4)彼且奚适 适:
31.翻译下列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此小大之辩也。
32.结合【甲】【乙】两篇选文,简要分析鹏和斥鴳的形象。
鹏的形象简析:
斥鴳形象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33.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B.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D.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3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怒而飞
(2)去以六月息者也
(3)志怪者也
(4)此亦飞之至也
(5)彼且奚适也
35.翻译下列句子。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6.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原文,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成语。
37.结合【乙】文简要分析斥鴳的形象。并说说比起【甲】文中的鹏,你更欣赏哪一种形象?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持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节选自《庄子·这遥游》)
【注】①穷发:穷,尽;发,草木,植被。指不毛之地,沙漠。
3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化而为鸟化:
(2)怒而飞怒:
(3)天池也天池:
(4)其广数千里广:
(5)未有知其修者修:
3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40.【甲】【乙】两文中所述之鲲鹏,借助于飞到“南冥”,其目的是
41.你从鲲鹏身上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 (写出两点即可)
(一)比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4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父利其然也
B.怒而飞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我酌油知之
D.彼且奚适也 且父未尝语我也
4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怒而飞(_____________)
(2)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_)
(3)志怪者也(________)
(4)此亦飞之至也(________)
4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此小大之辩也。
45.结合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鴳的形象。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庄子行于山中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①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②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曰,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③,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④,尊则议⑤,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
【注】①舍:住。②竖子:年轻的奴仆。③訾(zǐ):诋毁,指责。④廉则挫: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⑤尊则议:尊显就会受到倾覆。
4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3)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材:
4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似之而非也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庄子行于山中
C.去以六月息者也 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D.其视下也 其真无马邪(《马说》
4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胡可得而必乎哉!
49.两文在写法上有鲜明的特色,甲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 ,乙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1)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息:气息,这里指风。 2.(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得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3.①浪漫笔法主要要体现在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②用想象虚构奇特动物。一种本为鱼的鲲,神奇变化为鸟,名为鹏;③用夸张描绘奇特形态。鲲鹏形体巨大到“不知几千里”,展开的双翅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迁徙到南冥时振翼拍水高达几千里,能飞到几万里的高空。) 4.①不同时代的作者都借助“鲲鹏”这个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②它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表达志向的代表。
5.(1)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2)记载(3)凭借(4)往南飞 6.(1)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像垂到天边的云。 7. 夸张; 对比; 世间万物皆有所依托。 8.要像鹏那样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雄伟的气魄,要有执着的信念,要有远见;不要像斥魏一样安于现状,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9.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息,气息,这里指风。 10.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11.①用想象虚构奇特动物。一种本为鱼的鲲,神奇变化为鸟,名为鹏,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
②用夸张想象奇特形态。鲲鹏的形体巨大到不知几千里,展开的双翅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大鹏迁徙到南冥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③用想象表现意境。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意境开阔邈远。 12.语段(一):用大鹏凭借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野马”“尘埃”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来说明万物都有所凭借,都有局限的道理。
语段(二):甘戊以千里马不能捕老鼠,利剑不能砍木头的例子类比自己不会渡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13. ①冥:同“溟”,海。 ②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③河,黄河。 ④面,名词作动词,面向。 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5.⑴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⑵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16.“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河伯:一个骄傲自大但知错能改、勇于探索、勤于学习的人 17.人不要有优越感,不要盲目自大,骄傲自满。
18. 海水运动; 悬挂; 有时; 怎么。 19.C 20.(1)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21.甲文:表达了对远大理想和自由的执著追求,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乙文: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22.D 23.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4.①开篇用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鲲鹏形体硕大、变幻神奇和神秘莫测的形象。②这样的开篇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而丰富的印象。 25.①大鹏体型硕大无比,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的逍遥境界。②斥鸚目光短浅,它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因此它注定不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
26. (1)同“溟”,海 (2)记载 (3)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4)称王 (5)等到 27.(1)(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翔(时),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不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 28.万物的活动是有所凭借的。(意思对即可) 29.【甲】文段在塑造大鹏鸟的形象时,运用了比喻、夸张、想象的写作手法;【乙】文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刻画了腾猿的形象。
30. (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气息,这里指风 (3)悬挂 (4)去往 31.(1)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2)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32. 鹏的形象简析:(1)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翼若垂天之云”;(2)力大无穷,海运则击水三千,振翼则抟飞九万;(3)志存高远,冲天而起,直图南冥;(4)善借外力(长风),“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去以六月息者也”。 斥鴳形象简析:目光短浅,不能理解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鹏一样飞向九万里高空。
33.B 34. (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气息,这里指风 (3)记载 (4)极点 (5)将要 35.(1)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6.鹏程万里、鹏抟九天、万里鹏翼等。 37.斥鴳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斥鴳目光短浅。
我更欣赏鹏。只有心怀远大的理想,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走出更美丽的舞步。如果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那么只能原地踏步,永远领略不到美丽的人生。
38.(1)变化(2)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3)天然形成的水池(4)这里指宽(5)长 39.(1)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2)(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0.风力(外力);到理想的境地去追求精神自由 41.(1)人应有执着的信念。(2)人要有雄伟的气魄。(3)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4)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
42.C 43.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气息,这里指风 记录、记载 极点 44.(1)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2)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45.大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斥鴳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斥鴳目光短浅。
46.⑴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⑵盘旋飞翔 ⑶成材 47.A 48.⑴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⑵怎么能得到并一定如愿呢? 49. 甲文:善用夸张,想象奇特 乙文:善用对比,条理清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