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出师表》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出师表》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0 09:5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出师表》阅读专题训练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已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目,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选自《诸葛亮集》,有删改)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约己爱民 (5)悉仰于官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哪些可贵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寄:托付)
B.庶竭鸳钝,攘除奸凶(庶:这里是诸葛亮自谦)
C.思惟北征,宜先入南(宜:应该)
D.今贼适疲于西(适:正好,正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B.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先帝称之曰能
C.而议者谓为非计 水落而石出者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7.翻译下面句子。
①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8.结合选文,谈谈诸葛亮具有怎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①匈奴式上书愿输②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③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④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
【注释】①事:此指交战。②输:送出。③见:被。④死:为……而死。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C.欲为官乎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宜乎众矣(《爱莲说》)
10.把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1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12.按要求填空
(1)甲文寓情于事,恳切得体,通篇洋溢着诸葛亮“ ”之情;乙文中“ , ”表现了卜式令人肃然起敬的见识和胸襟。(均用原文语句填空)
(2)甲乙两文主人公都具有 优秀品质。(用一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
13.阅读下而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侍中、侍郊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愿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选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惟皇帝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然享国日久①矣,此诚当侧怛②忧天下,而以晋、梁、唐三帝③为戒之时。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而陛下高居深拱④,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夫因循苟且,逸豫⑤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节选自宋 王安石《上时政疏》)
[注释]①享国日久:在位时间很久。其时,宋仁宗已在位四十年(1022﹣1061)。②恻怛(cè dá):忧伤,悲痛。③晋、梁、唐三帝:指晋武帝司马炎、梁武帝萧衍以及唐玄宗李隆基。此三帝都使国家由清平、强盛逐渐走向败亡。④深拱:本指帝王敛手安居,无为而治。这里指皇帝深居宫中。⑤逸豫:安逸享乐。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愚以为宫中之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B.先帝称之曰能/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C.此诚当恻怛忧天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D.财力日以困穷/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
(4)【甲】文提及先帝“叹息痛恨于桓、灵”,【乙】文提及“晋、梁、唐三帝”,分别体现了两文作者怎样的目的?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承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选出加点字词读音、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
B.将军向宠,性行淑均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D.悉以咨之,然后施行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二章》)
(2)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②策之不以其道③已而之细柳军④无丝竹之乱耳⑤其反激之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⑤
(3)《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请你试着概括。
(4)试分析诸葛亮如何实现了自己“鞠躬烬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对此写下你的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郑苏仙梦冥府》卷一)
【注释】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树立。③举:上报(朝廷)。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B.深入不毛 不毛:不生长草木。
C.以彰其咎 彰:表彰。
D.咨诹善道 诹:询问。
16.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设官以治民
A.寄臣以大事 B.必以分人 C.何以战 D.嘱予作文以记之
1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恭敬、恳切。《出师表》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彩。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C.乙文认为如果怕事情烦重就不做,整天无所事事,就是辜负国家。
D.两文都谈到了做官的问题,甲文强调为官者要做到在其政谋其事,乙文强调只要廉洁就一定是好官。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初仕隋,为隰城尉。坐事,除名徙上郡。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与之潜相申结,各致死力。既总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论者称为良相焉。十三年,加太子少师。玄龄自以一居端揆十有五年,频抗表辞位,优诏不许。太宗又尝追思王业之艰难,佐命之匡弼,乃作《威凤赋》以自喻,因赐玄龄,其见称类如此。
(节选自《贞观政要》)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性行淑均( ) (2)必能裨补阙漏( )
(3)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 (4)遂罄竭心力( )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作《威凤赋》以自喻”中“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去后乃至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乃不知有汉 D.乃重修岳阳楼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贼寇每平,众人竟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23.诸葛亮和房玄龄都是良相,请说说二者有哪些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①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②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③之时也。
(节选自杨时伟《诸葛忠武书》)
【注释】①并日:两天合为一天。②顾:但。③进趋:快速前进。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当奖帅三军奖:
(2)庶竭驽钝庶:
(3)宜先入南宜:
(4)此进趋之时也时: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26.【甲】文中作者追忆先帝托孤之事,其用意是什么?
27.从【甲】【乙】两文中,你能认识到一个怎样的诸葛亮?请写出两点。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2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以彰其咎 咎:
(3)非学无以广才 广: (4)遂成枯落 遂:
2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0.【甲】文中的“ ”和【乙】文中的“ ”尽显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形象。(用文中语句回答)
31.【甲】文诸葛亮追述了自己以往的经历,【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请你说说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
3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陟罚臧否
(2)不宜偏私
(3)必能裨补阙漏
(4)立闻亮卒
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亮之为政 无丝竹之乱耳
D.发病而死 为人谋而不忠乎
3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3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等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初,武与李陵①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律②知武终不可胁,白③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④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⑤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⑥,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⑦,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⑧食不至,掘野鼠去⑨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⑩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①武:苏式,西汉杰出外交家,民族英雄。李陵:字少卿,天汉二年(前99年)出征匈奴,兵败投降,后病死匈奴。②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③白;禀告,陈述。④幽:囚禁。⑤啮(niè):嚼。⑥羝(dī): 公羊。⑦别其官属常惠等: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⑧廪:储藏的米。⑨去(jǔ):储藏。⑩节族(jié máo):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
3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夙夜忧叹 (2)当奖率三军
(3)明年,陵降 (4)杖汉节牧羊
37.下列句子中与“以伤先帝之明”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B.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C.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D.始以强壮出《汉书·李广苏建传》
3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39.文天祥曾赞叹“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请结合【甲】文说说《出师表》为什么会赢得如此高的评价。
40.阅读【乙】文,说说苏武在坚守“持节不屈、一心向汉”的选择时,经历了哪些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
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2)由是先主遂诣亮(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4)凡三往,乃见( )
42.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4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必以分人
44.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
(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1)亲自(2)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3)同“又”连接整数和零数之间(4)约束,节制(5)全都,都 2.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3.(1)只希望在乱世中荀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有名望。
(2)等到老臣死的时候,不让家里有多余的布匹,外面有多余的财产,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 4.一心为国家着想,为君主分忧,忠君爱国,没有任何私心。
5.B 6.D 7.①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②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8.忠心为国,有军事才能,知恩图报
9.D 10.(1)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
(2)卜式回答说:“我从小放羊,不熟悉(不懂)做官的事,不想做官。” 11.时 汉 方 事 匈 奴 / 式 上 书 / 愿 输 家 财 半 助 边 12. 甲:报先帝而忠陛下 乙: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有财者宜输之 忠君爱国
13.(1)C
(2)①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②这就是我为陛下计议(谋划)而不能不发慨叹的原因。
(3)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
(4)甲文: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乙文:以三帝为前车之鉴,警示皇帝要有长远之计,不能贪图服前的安逸。
14.(1)D
(2)A
(3)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4)诸葛亮在出征前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诸葛亮想要以对刘禅的尽心来报答先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向刘禅推荐了很多的得力人才。回忆和先帝谈论先后汉的事情着重激励后主必须亲贤远佞。
感悟示例:从诸葛亮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无私的精神,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的爱。这种精神与爱,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追求的。我们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家庭、社区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5.C 16.D 17.D 18.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19.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20. 公正、公平。 同“缺”,缺点。 拜谒,拜见。 于是。 21.D 22.(1)这些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良实”“简拔”)(2)每次平定了贼寇,大家都忙着各处搜集财宝,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把他们安置在幕府中。(“竟”“致”) 23.①都任人唯贤,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诸葛亮推荐忠纯良实、性情品行善良公正的贤臣给刘禅,劝其任用贤臣,远离小人。房玄龄不苛求别人,根据能力录用人才,不分亲疏贵贱,一视同仁。②都尽职尽责,鞠躬尽瘁。诸葛亮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房玄龄为太宗竭尽心力筹谋军政大事等。
24.(1)鼓励 (2)期望 (3)应当 (4)时机 25.(1)唯恐托付给我没有效果,从而有损先帝的英明。
(2)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 26.交代“出师”的原因是想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而这也是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27.①知恩图报,忠君报国。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8.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过失 增长 最终 29.(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0. 不求闻达于诸侯 非淡泊无以明志 31.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乙文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以及深切的爱子之情。
32.①提拔,晋升。②应该。③缺失。④听说。 33.C 34.①)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②你们怎么可以不倾慕并赶上他呢? 3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36. 早晚,日日夜夜。 鼓励 第二年。 执,持 37.C 38.(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天下的责任本分。
(2)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到海边没有人的地方。 39.“兴复汉室”遗志的信念和行动;诸葛亮无限忠诚,真情相待;全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表达。 40.恶劣至极的生存环境、单于的威胁等。
41. (1)拜访 (2)到……去,去拜访 (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4)总共 42.(1)我原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希望在动乱的年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一般人没有谁同意他这种比附。 43.B 44.(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