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陋室铭》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陋室铭》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0 10:0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陋室铭》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千锤万凿①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②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注释】①千锤万凿:无数次地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②浑:全。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馨:
(3)谈笑有鸿儒 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劳:
(5)烈火焚烧若等闲 等闲: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甲】文和【乙】诗都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甲】文借助的事物是 ;【乙】诗借助的事物是 。
4.【甲】文和【乙】诗表达的情操有什么不同之处?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名:
(2)谈笑有鸿儒 鸿:
(3)不蔓不枝 枝: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B.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8.甲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乙文中赞美莲花品质的句子是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唐】刘禹锡《陋室铭》)
【乙】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①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景,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⑥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节选自【明】王守仁《何陋轩记》)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以信孔子之言
B.有仙则名 淫慢则不能励精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斯是陋室 斯:
(2)无案牍之劳形 形:
(3)守仁以罪谪龙场 谪:
(4)因名之曰“何陋” 名: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先以山、水起兴,引出所吟咏的对象——陋室。
B.甲文中引圣人之言作结,暗示自己就是诸葛亮、扬子云一样的“君子”,深化了主题。
C.乙文作者从国都到龙场,嫌弃这里偏僻,认为不能居住。
D.甲文是铭文,乙文是记,都属于古代的一种文体。两文都是托物言志,体现了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13.阅读甲乙两段材料,结合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
14.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迁 于 东 峰 就 石 穴 而 居 之 又 阴 以 湿。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书巢记》节选)
【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名,出名) B.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C.或陈于前(陈列) D.客就观之(成就)
16.下面句中“之”与“何陋之有”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水陆草木之花
C.乃引客就观之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8.两文都以书屋为写作对象,请简要概括出两个书屋各自的特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二)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最》《(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
(节选自《鹤林玉露》)
【注】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1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鸿儒:
(2)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20.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1.《陋室铭》全文仅81个字,却在古代的铭辞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请你结合具体文句,从语言风格方面说说它的特点。
22.语段(一)(二)的作者是如何描写各自居室清幽环境的?请找出相关语句比较分析。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兵滇先生为令清津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操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渊,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国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啼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选自归有光《容春堂记》)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
(3)园有堂,启北牖
(4)诚以四时之景物
24.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
2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幽 崖 寒 谷 无 所 不 之 而 独 若 此 堂 可 以 容 之 者。
26.【甲】文作者写“陋室”,为何还要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7.【乙】文中“荣春棠”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8.《陋室铭》作者是 ,《爱莲说》作者是 。
2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 ) (2)何陋之有( )
(3)可爱者甚蕃 ( ) (4)亭亭净植 ( )
30.简述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和“入”用在这里妙在何处?
3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文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⑤,漆⑥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木赐,字子贡。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店铺。⑤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⑥漆:墨漆。
3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则商也日益。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惟吾德馨。
(4)如入鲍鱼之肆。
3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5.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指贤士居所。甲文中除了“陋室”外还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
36.甲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文中“丹之所藏者赤”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这些交友方式?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各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7.《陋室铭》作者是唐代的 (人名),《爱莲说》的作者 (人名)是北宋的 家。
3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惟吾德馨 ( )
(2)无案牍之劳形( )
(3)可爱者甚蕃( )
(4)濯清涟而不妖( )
39.翻译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0.《陋室铭》点明文章主旨句是?
41.《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借“陋室”和“莲”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疫病中吟,悲忧愤吸,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评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4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形:
(3)或陈于前 陈:
(4)或至不得行 行:
4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44.甲,乙两文中的居室都是别具一格的,甲文作者自评自己的居室为 ,乙文作者笑称自己的居室为 。
45.甲文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4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惟吾德馨 (2)何陋之有
(3)其妻患之 (4)常丐食诵《诗》
4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48.【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
49.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阅读《小石潭记》《陋室铭》《游沙湖》,完成下列题目。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甲】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乙】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①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是日剧饮③而归。
【注】①相:查看好坏。②唱黄鸡:这里指对年华易逝的感慨。③剧饮:痛饮;豪饮;极渴时快速喝东西。
5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B.潭西南而望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C.以其境过清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D.如鸣珮环,心乐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
5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理解:因为潭水极为清澈,所以阳光能照到水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乙】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理解:因为小石潭边气温过低,不能长时间停留,只好记录下来后赶紧离开。
【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翻译: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理解:这里环境清幽,没有人来,能让刘禹锡静下心来抚琴、读经。
52.根据以上三篇短文,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柳宗元、刘禹锡、苏轼三人同样遭遇贬谪,心境却不相同。柳宗元被贬永州时以山水为友,但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时短暂的,他① 的心境始终没有改变;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身居陋室却认为“陋室”不陋,是因为“② ”(填原文中语句);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随笔小品《游沙湖》,则鲜明地表现了他③ 的生活态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出名,有名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博学的人 使……劳累 平常,轻松 2.(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3. 托物言志 陋室 石灰 4.示例:【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乙】文表达了作者坚贞不屈、坚守清白的情操。
5.(1)出名,有名(2)大(3)旁生枝茎(4)亲近而不庄重 6.(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7.C 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B 10. 这 形体、躯体 因罪贬谪流放 出名,有名。 11.(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12.C 13.①居住环境清幽:刘禹锡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处竹木花草相伴。②生活情趣高雅: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王守仁添置琴编图史。③交往人物不俗:刘禹锡只与鸿儒交往;王守仁与游学读书人往来。
(《陋室铭》是从居住环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等角度体现陋室不陋的,《何陋轩记》与其类似。可从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情趣高雅、交往人物不俗三点回答。) 14.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15.D 16.D 17.(1)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2)于是就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窝吗!” 18.【甲】书屋的特点是简陋,【乙】书屋的特点是书多。
19.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 20.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2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22.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渲染了居住环境的清幽雅致。乙文“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出居室清幽环境。
23.(1)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形:形体 (3)牖:窗户 (4)诚:实际上 24.(1)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2)山水名胜,必定存在于广大而少人烟的地方。 25.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 26.采用类比手法。用南阳诸葛庐与西蜀子云亭做类比,以贤人自况,暗示自己与已故贤人一样品德高尚,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7.【乙】文中“荣春棠”得名的原因是:园中种有四季花卉草木,门外的河流、田野如诗如画。
28. 刘禹锡 周敦颐 29. 大 什么 多 竖立 30.《陋室铭》: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和洁身自好的君子之风。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31.“上”和“入”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写出了室外环境的幽雅,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32.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3.(1)益:更加。(2)调:弹奏。(3)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之:的。 34.(1)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5.诸葛庐、子云亭 36.示例1:他们的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2:乙文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道德的人(好人、善良的人等)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甲文交友方式有看不起平民之意,这样的交友方式不可取。(观点明确,语言通畅,言之成理即可。)
37. 刘禹锡 周敦颐 哲学 38. 德行美好或品德高尚 官府文书 多 妖艳 39.(1)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1.《陋室铭》: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爱莲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42. 大 形体、躯体 陈列 行走、走 43.(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2)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44. 陋室 巢(书巢) 45.作者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46.(1)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宾语前置的标志。
(3)以……为患,为……而担忧。
(4)像乞丐一样。 47.(1)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王欢更加坚守自己的志向,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48.妻子对于王欢过于沉溺于学问而不经营财富的态度感到不满,而王欢则以朱买臣妻子嫌弃他贫穷而最终朱买臣做了太守的例子进行反驳,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同时表现出王欢相信有朱买臣之才,他日能达到朱买臣的地位。 49.相同之处:安贫乐道。
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家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50.A 51.甲 52. 凄凉忧伤 惟吾德馨 乐观豁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