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0 10:1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②,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③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④,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殍殖(piǎo jì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吾谁与归( )
(3)又召诸佛寺主首( ) (4)皆欲以发有余之财(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B.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
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4.【乙】文中范仲淹实施的各种救济贫民的措施,最能体现出【甲】文中他的什么思想?(用原文语句回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人曷尝①而乏哉?天地灵粹,赋于万物,非昔醇而今漓②。吾观物有秀于类者,曾不减于古,岂人之秀而贤者独下于古欤?诚教有所未格③,器有所未就而然也!庠序④可不兴乎……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⑤,亲奉圣谟⑥,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节选自范仲淹《邠州建学记》)
【注释】①曷尝:何尝。②漓:浇薄,不醇厚。③格;达到。④庠序:泛指学校。⑤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⑥圣谟(mó):皇帝的旨意。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吾观物有秀于类者 B.春和景明/政通人和
C.满目萧然/然则北通巫峡 D.吾观物有秀于类者/佳木秀而繁阴
6.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7.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中景物的描写,通过暗明对比及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对比,反衬出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显文章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感慨深沉,既有追慕先贤之意,又有世无知音之叹,也暗含着自勉之意及对滕子京的期望之情。
C.材料二先论及人才的重要性及当前人才缺乏的原因,再以“库序可不兴乎?”这一反问句,强调了兴建学校的必要性。
D.《岳阳楼记》和《邠州建学记》均为记修造之事而作,但前者对重修岳阳楼的情形不着一字,只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8.结合两则材料,请你分析范仲淹的“家国情怀”体现在哪些地方?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9-11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②: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④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汴(biàn):高兴,快乐。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微斯人
(3)予至扶风之明年 (4)越三月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11.【甲】【乙】两文表现出了作者不同的“忧乐观”,请分别概括。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④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胸怀才华而不显露。
1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2)或异二者之为 或:
(3)自古人知贵兰 贵:
(4)以时发者也 时:
1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2)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14.【乙】文中的“兰”具有哪些美好的品性?
15.【甲】文中的“古仁人”能否用【乙】文中的“兰”来形容?为什么?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③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④,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⑤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节选自《义田记》)
【注】①负郭:靠近城市。②稔:庄稼成熟。③力未逮:力量未达到。④殁:去世。⑤敛:收敛尸体。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2)微斯人 微:
(3)咸施之 咸: (4)日有食 日:
1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是进亦忧,退亦忧。
(2)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18.请用“/”给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19.【甲】文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什么?结合【乙】文内容谈谈范仲淹是如何践行自己的政治抱负的。
20.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孟子谓宋句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③;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④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注】①宋句践:古人名。②游:指游说。③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④得己:自得。
(1)解释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
春和景明 景: 去国怀乡 国:
长烟一空 一: 沙鸥翔集 集:
吾语子游 语: 人知之,亦嚣嚣 知: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穷则独善其身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人知之,亦嚣嚣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达则兼善天下
D.其喜洋洋者矣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古 之 人 得 志 泽 加 于 民
(4)翻译下列句子。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5)“天下观”是古圣贤之道。《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结合两篇选文,你认为范仲淹的“天下观 ”“ 和 ”,孟子的“天下观”是“ ”。(原文回答)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仲淹传》节选
宝元初,元昊①叛,时延安新被围,朝廷择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②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贼闻之,第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老子谓范雍也。又城青涧,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
【注】①元昊:人名,即李元昊。②俾:使。
2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增其旧制 制: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3)皆畏不行 畏: (4)又城青涧 城:
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
23.【甲】文中,“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之”代指 ;【乙】文中,“贼闻之”的“之”代指 。
24.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范仲淹的认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或请重法以禁之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27.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办法是什么?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甲文中怎样的观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有删减)
【注】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连月不开 开:
(2) 宠辱偕忘 偕:
(3)人苟有道义之乐 苟:
(4) 帝亲书其碑曰 书: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 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30.【甲】文①②段分别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图景? 请说说这两幅图景在文中的作用。
31.从两篇选文来看,范仲淹的“大志”是什么? 【乙】文哪些行为表现了他的“大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膝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越明年 越: (2)政通人和 通:
(3)百废具兴 具: (4)子京忽以书抵文正 书: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34.填空。
【乙】文中交代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目的词语是:“ 。”【甲】文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从侧面反映滕子京虽遭贬谪,却积极为民谋利,是一个“ ”的人。(用乙文中的一个短语填空)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①愀(qiǎo):容色变得忧惧。
3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2)朝晖夕阴 晖:
(3)宠辱偕忘 宠:
(4)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
3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37.两文主要的表达方式都是: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找出乙文中同样使用了这一修辞手法的句子: 。
38.从划线处可以看出甲文中的“迁客骚人”和乙文中的“游人”有什么共同之处?
39.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范仲淹)
【乙】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
对曰:“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①乎外。选贤进能,不私乎内。称②身就位,计能定禄。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③居④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⑤以谀上。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顺则进,否则退,不与君行邪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华:通“哗”,这里指宣扬。②称(chēnɡ):衡量。③权:这里是计较的意思。④居:职位。⑤刻下:对下苛刻。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睹 贤 不 居 其 上 受 禄 不 过 其 量 不 权 居 以 为 行 不 称 位 以 为 忠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进亦忧,退亦忧 选贤进能,不私乎内。(《晏子春秋》)
B.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C.不掩君过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
D.不私乎内 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乙】文“顺则进”中的“进”指“__________”,“否则退”中的“退”指“__________”。(请用【甲】文中相关原文回答)
②【乙】文中的“忠臣”具有哪些品行(品格)?请概括任意三点回答。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4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②则有去国怀乡 。
③雪山汹涌 ④泫然不能自已也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②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42.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试简要说明二者所体现人物情感的相同之处与表现顺序的不同。
43.“迁客骚人”和袁中道是否达到了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为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探求 归依 召集 发放 2.B 3.(1)在朝廷做官就忧虑平民百姓,被贬谪到偏远地方做官就忧虑君主。
(2)这年,两浙地区只有杭州安宁平静,百姓没有流失迁徙,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A 6.(1)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为什么呢?
(2)国家的忧患没有比缺乏人才更大的了。 7.D 8.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②认识到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主张兴办学堂,为国家培育人才。
9. 探求 (如果)没有 第二年 到了 10.(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2)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庆的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11.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与民同乐。
12. 曾经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尊重,崇尚 时机 13.(1)他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2)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散发香气。 14.示例:①遭受打击时,能不改其本性;②无人欣赏时,不为此而愁闷;③善于把握时机,施展才华。 15.能。因为“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与兰气质相通。
16. 曾经 如果没有 都 每天 17.(1)这样(他们)在朝做官也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官)也忧虑。
(2)(他)只是把布施贫民、养活族人的义举,传给他的子孙罢了。 18.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19.甲文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文中,范仲淹早年就立志周济穷人,他位高禄厚时购买千亩良田供养接济贫民和族人,自己却一生清贫,以至于子孙都没有钱财给他办丧事(意思接近即可)。
20.(1) 日光 国都 全 停息 告诉 理解
(2)B
(3)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4)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所以士人穷困的时候不丧失(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背弃)道。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1.(1)规模 (2)探求 (3)害怕 (4)筑城防守 22.(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欢喜或悲伤。
(2)范仲淹请求带领延安的军队等待敌人到来,皇帝赞许并且听从了他的意见。 23.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范仲淹挑选将领训练精兵。 24.豁达乐观、抱负远大,富有谋略、勇于担当。(意思对即可)
25. 探求 如果没有 有人 26.(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27.乙文阻止盗窃的办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实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理想。
28.(1)天气放晴(2)一起(3)如果(4)写 29.(1)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2)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而不是退下来没有住的地方…… 30.第①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阴雨图,第②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这两幅图景表现了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原因,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形成鲜明对比。 31.他的大志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孝顺母亲,虽然显贵,自己生活却节俭、朴素;乐善好施,设置义庄赡养族人,拒绝晚辈欲为其修建住宅颐养天年的建议等行为都表现了他的“大志”。
32. 到 顺利,通畅 同“俱”,全、都 信 因为 33.(1)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2)滕子京负有大的才能,被众人嫉妒,把(他)从庆阳的长官贬谪到巴陵郡,滕子京平时言辞和脸色很是显露出激愤郁闷之态。 34. “规之” “不以己悲”
35. 美好 日光 荣耀 停止 36.(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着城郭。 37. 描写 比喻 炮车云生(或雪山汹涌) 38.他们都触景生情,因外物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39.(1)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居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
(2)D
(3)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起呢?②君主健在不侍奉太子,国家危险不结交外国诸侯。
(4)①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②敢于进谏/选贤举能/有自知之明/刚正不阿/不计功名/宽以待人/忠贞不贰/洁身自爱(写出任意三点即可)
40. 景象 离开 像雪山 伤心流泪的样子 41.①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②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 42.情感的相同之处:都分别的描写了悲伤和快乐的情感。
写作顺序的不同:甲文:先描写了悲景,表达悲情,接着描写快乐之景表达快乐的情感。乙文:先表达了雄壮快乐之情,接着抒发悲伤的情感。 43.“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触景生情,因此他们都未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