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B.在中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方法为年号纪年和天干地支纪年。本文开篇以年号纪年。庆历,为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C.记,古代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可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D.文中的“骚人”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的《离骚》,人们将屈原称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增其旧制( ) (2)前人之述备矣( )
(3)属予作文以记之( ) (4)则有去国怀乡( )
3.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4.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太丘舍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B.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儿女讲论文义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结合全文,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了父亲地朋友哪两点错误?
阅读回答问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9.根据选文内容,完善活字印刷流程图。
制字→① →排板→② →拆板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12.假如让你介绍活板印刷术,你需要提炼一个关键字帮助自己解说,你会确定哪个字?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何陋之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濯清涟而不妖
C.卿今当涂掌事 木兰当户织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权谓吕蒙曰
14.翻译下列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俗世风的鄙弃。
B.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牡丹和菊花,其用意是衬托莲花的高尚品质。
C.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阡陌交通 交通 (2)芳草鲜美 鲜美: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8.桃花源人因为什么而选择到现在的地方居住?
19.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但微领之 但当涉猎
B.自钱孔入 自以为大有所益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蒙乃始就学
D.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21.翻译下面句子。
无他,但手熟尔。
22.填空。
本文中陈尧咨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开始的“① ”到后来的“② ”再到最后的“③ ”,这一系列的变化,使行文起伏有致,富有戏剧性。
23.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一狼仍从: (2)弛担持刀:
(3)屠暴起:
25.翻译句子。
两狼之并驱如故。
26.本文开头写“遇狼”,这是情节的开端,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2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2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 怒:
(2)志怪者也 志:
2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在写鲲鹏起飞的时候,说它们“若垂天之云”,造成了一种浩大的声势。
B.文章写大如鲲鹏要借助风力,小如野马尘埃也要生物之息相吹来表达任何事物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他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C.鲲鹏本来在北海,但立志要飞到南海,而且能飞得极高,意在说明鲲鹏是真正的逍遥,洒脱。
D.文章想象奇特,意境开阔,运用大胆的幻想或者传说的事物来阐明自己的看法。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31.作者笔下的“鹏”是个怎样的形象?
阅读甲文,回答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2.请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池非不深也
(3)委而去之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4.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旨明确,高度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通过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
B.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明确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精辟论断。
C.文章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使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D.文章语言晓畅明白,精炼准确。论证时擅长蓄势。使用了大量排比,气势磅礴。
35.如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具有普遍的意义,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道”的理解。
【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天时不如地利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③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6.甲诗的作者是 (人名),乙文作者是战国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8.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是指三国时期。
B.乙文是一篇议论文,第③段紧扣“地利”进行阐述。
C.甲诗与乙文都认为“天时”能在战争中发挥其作用。
D.甲诗由“折戟”因小见大,乙文以对比来凸显观点。
39.甲诗中的“ ”就是乙文中所说的“天时”,但两文表现的主旨并不相同,甲诗蕴含的哲理是 ;乙文认为,要统一天下,最重要的是 。
请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0.解释下列画线词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尊君在不
(4)下车引之
41.下列断句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方/时年七岁 B.待君久/不至 C.元方/入门/不顾 D.君与/家君期/日中
4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和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陈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43.请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4.“元方入门不顾。”这种行为是否有礼貌?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以专家自居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操蛇之神闻之 有闻而传之者
4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惩山北之塞 (2)出入之迂也
(3)吾与汝毕力平险 (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7.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8.文中穿插“邻人京城氏之孀娈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49.寓言的情节设计是为寓意服务的。如果把结局设计为愚公和他的子孙们经过世代努力终于移山成功,跟借助神力搬走大山这一结局相比,哪一个更好? 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5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B.深入不毛 不毛:不长毛发
C.斟酌损益 益:益处 D.以彰其咎 彰:揭示
5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受任于败军之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咨臣以当世之事 扶苏以数谏故
D.不效,则治臣之罪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52.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B.选文①②段依次追忆临终托孤、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的往事,表达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C.选文第③段诸葛亮阐明自己、朝臣以及后主的各自责任,表达了收复汉室的决心。
D.本文语言率直质朴,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3.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5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中通外直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6.本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5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若屈伸呼吸 ( ) (2)终日在天中行止( )
(3)亦不能有所中伤( ) (4)其人舍然大喜 ( )
5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59.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晓之者”是怎样为“杞人”解忧的。
60.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认同哪种理解?请说明理由。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2. 规模 详尽 通“嘱”,嘱托 国都 3.①为了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为了衬托或反衬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为引出最后写自己的忧乐观作铺垫。 4.表达作者知音甚少的感慨;劝勉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含蓄表达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5.围绕“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奋发有为,奉献社会等”回答即可。
6.B 7.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你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当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8.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9. 设板 印刷 10.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1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12.“活”。“每字一印”,字印灵活:“密布字印”,可见排版布字的灵活:“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可见排版过程调配很灵活等等。
13.B 14.(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花)洁净地挺立,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15.D
16. 交错相通 鲜艳美丽 17.(1)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2)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着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来了。 18.避秦时乱 19.寄托了作者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或“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
20.B 21.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2. 自矜 忿然 笑而遣之 23.示例1:熟能生巧。示例2: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要骄傲自满。示例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示例4:术业有专攻(写出一点即可)
24. 跟从 解除,卸下 突然 25.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6.渲染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写屠户和狼进行斗争做铺垫。 27.示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狡诈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一定能取得胜利。
28. 奋起 记载 29.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无边无际的吗? 30.C 31.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32.(1)围;(2)护城河;(3)抛弃,放弃;(4)巩固国防 33.(1)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2)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34.B 35.示例:①以国家对国家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②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③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讲求仁义道德。
36. 杜牧 儒家 孟子 37.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38.B 39. 东风 机遇造人 注重“人和”
40. 约定 离开 同“否” 拉 41.D 42.C 43.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②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44.示例一:不是失礼。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示例二:是失礼。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没有人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他人的“小辫子”不放。
45.D 46. 苦于 曲折,绕远 尽、全 指草木 47.(1)你也太不聪明了。(2)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48.侧面说明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下文智叟形成对比,增强讽刺效果。 49.示例一:借助神力移山更好。理由: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靠人力移山难以成功,借助于神力,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示例二:设计为愚公子孙后代移山成功更好。理由:有助于表现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表达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50.B 51.B 52.B
53. 挺立 少 54.C 55.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又有多少呢? 56.衬托。用菊正衬莲花,用牡丹反衬莲花。突出莲花的高洁等品质,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7. 你 行动,活动 伤害 同“释”,解除、消除 58.(1)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
(2)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59.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人天天在空气中活动,所以它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造成什么伤害;最后解释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人天天在地上活动,所以地不会陷下去。 60.示例一:我认为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的人。这个故事本来就是如此。我们不应该为没有根据的或不必要的担忧而忧虑,应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
示例二:我认为这则寓言传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其实都是“杞人忧天”,在今天也十分必要,如果每个人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社会将更加美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