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学案及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学案及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4-30 12:02:00

文档简介

§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
2、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3、理解向量共线定理,能够运用定理解决共线等问题。
能力目标:能够证明向量共线、三点共线、两直线平行。
情感目标:知识迁移能力,探索问题能力。
大纲要求: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学习重点: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理解向量共线定理。
学习难点:对向量共线定理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向量的加法: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向量加法法则有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2、向量的减法:
向量加上的相反向量,叫做与的差。即:。
差向量的意义:, 则 。
即可以表示为从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二、学习新课:
1、实数与向量的积
练习1:已知非零向量,作出和。
探究:相同向量相加后,和的长度与方向有什么变化?
(1)与方向 且 ;
(2)与方向 且
上题结果可记为:

定义:实数λ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 。
其大小和方向规定如下:
大小:
方向:λ>0时,与方向 ;
λ<0时,与方向 。
特别地,当或时。
2、运算律
练习2:
(1) 根据定义,求作向量和(为非零向量),并进行比较。
结论: ,
(2) 已知向量、,求作向量和,并进行比较。
结论:
归纳得:设、为任意向量,、为任意实数,则有:
结合律:
第一分配律:
第二分配律:
练习3:计算(口答)
(1) =           
(2) =          
(3) =             
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形运算。
对于任意向量、及任意实数、,恒有。
3、向量共线定理
探究:
问题① 如果 , 那么,向量与是有什么关系?
问题② 如果非零向量与共线, 那么, ?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 ,使得 。
三、学习范例:
例1、如图,已知、,试判断与是否共线?
解后小结:证明向量共线,可以直接运用定理。
变式练习:在本题中,若B、C分别是AD、AE的三等分点,你能否利用向量关系来证明BC‖DE呢?
例2、已知任意两非零向量、,试作, ,。你能判断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吗?为什么?
解:作图如右(过程略)


解后小结:证明三点共线,可以直接运用定理,找出两向量间关系,再利用它们有一个公共点,得到三点共线。
四、课题练习:
1、把下列各小题中的向量表示为实数与向量的积:
(1)、,;
(2)、,;
(3)、,;
(4)、,;
2、判断下列各小题中的向量与是否共线?
(1)、,;
(2)、,;
3、化简:
(1)、;
(2)、;
(3)、
课时作业
化简
(1)、;
(2)、;
(3)、;
(4)、。
已知求与。
思考题:(思考并完成以下提问)
如图,? 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一点M,且你能用表示和吗?

(1)、用向量表示和依据是什么?向量拥有怎样的特征?
(2)、此种方法能不能推广到一般,如果能是什么?
课件13张PPT。20:31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单县一中 王新柱
2009年3月22日高中数学 必修4 平面向量20:31复习1:向量的加法BAo.O.AB20:31复习2:向量的减法o.BAo.BA20:31练习1:探究: 相同向量相加以后,和的长度与方向有什么变化?20:31定义:20:31练习2:a20:31练习3:解: (1) 原式 = (2) 原式 =(3) 原式 =计算:(口答)
(1) (-3)×4 a
(2) 3( a+b) –2( a-b)-a
(3) (2a+3b-c) –(3a-2b+c )20:31思考:定理:20:31例题1:解:变:若B、C分别是AD、AE的三等分点,证明:BC‖DE。20:31例题2:解:作图如右O依图猜想:A、B、C三点共线∴ A、B、C三点共线.20:31练习4:学案练习题部分20:31小结回顾:20:31作业:学案作业部分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