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8.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8.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09 19:5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五四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8.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分。
1.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升华,后凝固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溶化,后凝固
2.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 严冬,湖水结成冰
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 秋天房顶上结霜 B. 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C. 冰棒冒出“白气” D. 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4.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然后冷却,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B. 凝华 C. 汽化 D. 液化
5.真空冷冻脱水干燥简称冻干食品是将新鲜食品快速冷冻后,再送入真空容器中升华脱水而成的食品。冻干食品不需要冷藏设备,只要密封包装就可在常温下长期贮存、运输和销售。利用“升华脱水法”制成的脱水蔬菜在食用时能保持其新鲜的味道。下列做法采用了“升华脱水法”的是( )
A. 将蔬菜放在太阳下暴晒除去水分
B. 将蔬菜放在热锅上烘烤除去水分
C. 将蔬菜冷冻后迅速放在低压环境下除去水分
D. 将蔬菜冷冻后除去冰块即可
6.新疆的冬天白雪皑皑,景色十分美丽.下面关于雪形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熔化过程 B. 液化过程 C. 凝华过程 D. 凝固过程
7.在北方冬天里,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但冰冻湿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发生了( )
A. 汽化现象 B. 蒸发现象 C. 升华现象 D. 先熔化再蒸发
8.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A.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 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 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10.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
A. 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 B. 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 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D. 杯中液态氮放热
11.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 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是凝固
C. 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 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吸收热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2.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3.雾凇的形成过程属于______现象,这个过程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4.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15.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碘的沸点是,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熔点
凝固点
沸点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和水的物态变化有关。当温暖潮湿的地面空气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由于那里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那是高空中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
在形成云带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在某些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雾天比其他地区要多,主要是烟尘起到了______的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灯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变黑.
故选A.
本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了用久的白炽灯变黑的原因,考查了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知识,难度不大.
2.【答案】
【解析】解:、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霜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D、严冬,湖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重点理解: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3.【答案】
【解析】解:
A、秋天房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铁水浇筑成工件,由液态凝固成为固态,此过程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过程放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及吸热还是放热的了解和掌握,要会运用,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理解。
4.【答案】
【解析】解:烧瓶中美丽的“雪景”是固态的樟脑粉末先升华后凝华在树枝上形成的,取出树枝后,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是固态的樟脑粉末又直接变成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
故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本题考查了升华现象,对物态变化知识要学会运用,会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5.【答案】
【解析】解:由题知,真空冷冻脱水干燥简称冻干食品是将新鲜食品快速冷冻后,再送入真空容器中升华脱水而成的食品。
A、将蔬菜放在太阳下暴晒除去水分,故A错误;
B、将蔬菜放在热锅上烘烤除去水分,故B错误;
C、将蔬菜冷冻后迅速放在低压环境下,冰会直接由固态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使水果中的水分脱去除去水分,故C正确;
D、将蔬菜冷冻后除去冰块即可,故D错误。
故选:。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其中,固体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
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升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题目提供的条件可做出解答。
6.【答案】
【解析】解:雪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固体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说法正确.
故选C.
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主要考查了凝华现象及凝华放热,知道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7.【答案】
【解析】解:北方的冬天气温低于,衣服上的水是以固体状态冰存在的,由于温度低于冰的熔点,没有熔化,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这是升华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
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
掌握升华及升华吸热特点,并会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答案】
【解析】解:舞台上的效果是通过喷洒干冰来完成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会升华为气态;
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显然,小明的解释中,正确,错误;
故选:。
本题主要考查对制造舞台效果的物理学原理的了解: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此题要注意的是,液化只是物质物理状态的变化,不会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9.【答案】
【解析】解:、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C错误;
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0.【答案】
【解析】解:、液态氮的沸点为,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选项正确、选项错误;
B、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此选项错误;
D、液态氮的沸点为,在常温下立即沸腾,此时会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
故选: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是吸热过程;
物质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此题考查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情况,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11.【答案】
【解析】解:、二氧化碳变成干冰,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故A正确;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故B错误;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故C错误;
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人工降雨过程物态变化的分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抓住物质的状态变化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解:“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
故选B、.
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冰花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13.【答案】凝华 放出
【解析】解:
冬天,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树枝,放出热量,在其表面凝华为小冰晶,即“雾凇”。
故答案为:凝华;放出。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4.【答案】凝华 放出 熔化
【解析】解: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是霜吸热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
故答案为:凝华;放出;熔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放出;凝固
【解析】解:
冰箱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此过程要放出热量;湿抹布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遇冷凝固为冰,与侧壁粘在一起,凝固放热。
故答案为:放出;凝固。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6.【答案】答:
烧瓶底部有紫红色的固体碘,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体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解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根据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来设计实验。可以将试管浸入沸水槽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
本题考查了碘的升华实验,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过程的掌握情况,更进一步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液化 水蒸气凝结核
【解析】解:由题中“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可见云带的形成过程主要是液化,与雾的形成过程相同;
在污染严重的地区空气中存在大量烟尘,成为水蒸气液化的凝结核,从而使水蒸气更容易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上面形成雾。
故答案为:液化;水蒸气凝结核。
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阅读题,学生阅读后,对文中的一些现象说明原因,或者提出一些相关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这类阅读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掌握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
此题考查了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正确的判断前后物态及知道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