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9 17:4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然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却逆势而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我国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出口更倾向于互联网渗透率高、移动网络覆盖率高的国家,跨境电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提升贸易竞争力。对材料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近年来( )
A.数字经济超越两次工业革命 B.我国引领当今世界数字经济
C.数字经济助推国际贸易发展 D.跨境电商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形成互补。由此可知,亚投行旨在( )
A.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推进亚洲实现稳定增长
C.替换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D.便于调整国际收支平衡
3.1982年,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政策被写进宪法。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写进宪法;土地使用权商品化首次获得法律承认。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演变( )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B.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C.体现出土地流转对经济的重要性 D.反映出“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贯彻
4.下图为全球100强非金融性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资产、销售和就业上占总公司的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
A.国际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 B.经济全球化面临重大挑战
C.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D.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度增加
5.20世纪90年代来,进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急剧增加。截至2001年,跨国公司占据着全球技术交易总量的80%、全球研发投资的90%、全球高新技术的95%。这( )
A.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持续发展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
C.反映了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出现 D.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
6.下图是一幅题为《实在跑不动了》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说明经济全球化( )
A.源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B.使得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C.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乏力 D.南北国家发展差距日益严重
7.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称:在西半球,美国为了奉行门罗主义,不得不行使国际警察的权力。但到了193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强调睦邻政策,即在政治上任何美洲国家不应干涉另一个美洲国家的内政,在经济上奉行美洲国家之间互惠贸易政策。美国政策的变化是基于( )
A.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B.拉丁美洲实力增强
C.经济危机冲击美国 D.殖民体系已经瓦解
8.2023年,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冈萨雷斯表示,虽然当前全球贸易额总体尚可,但仍有很多因素在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如不断加剧的大国竞争、贸易限制性的产业政策的复苏,以及令人担忧的补贴竞赛,全球面临走向脱钩、自给自足和“技术民族主义”的道路。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具有曲折性 B.反全球化思潮成为共识
C.多边贸易体制逐渐瓦解 D.自给自足是新发展方向
9.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个拉美国家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直到今天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如1962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为1145美元,而西班牙为519美元,意大利为990美元。到了2009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增长到7666美元,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达到了33177美元和35084美元,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表明拉美国家( )
A.过于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B.迫切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C.高额社会福利支出妨碍了发展 D.受到美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压迫
10.1974年,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由发展中国家提议、旨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此后几十年中,国际法院等国际组织多次援引《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作为裁决或订立国际公约的依据。上述国际社会的实践可以证明(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得以确立 B.南北关系逐渐得到缓和
C.新兴国家诉求获得国际法认可 D.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11.下图为《1923年全俄农业、手工业展览会》海报,这幅海报( )
A.鼓舞了民众保家卫国的信心 B.展示了农业集体化的新成果
C.反映了苏共对工业化的探索 D.宣传了国家经济建设的成就
12.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13.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赤字。美国认为,欧洲和日本没有采取措施,通过使本币升值或重新估价以缓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而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则认为采取措施减少持续性贸易逆差是美国自己的责任,法国等国更是加快了将美元兑换成黄金的速度,导致美国黄金储备大量外流。据此可知当时( )
A.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破裂
B.国家之间博弈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存在缺陷与隐患
D.多极化趋势出现猛烈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14.罗斯福在1932年竞选演说中谈到:“有些经济学家仍在试图找出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在1929年遭受挫折。我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我认为我是了解的,使我们遭受打击的是十年的放荡不羁,十年的集团利己主义。”这一演说( )
A.强调实现社会平等的意义 B.体现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意图
C.主张改变奢侈浪费的风气 D.旨在抨击某些经济学家的迟钝
15.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发生“福利国家危机”,美国出现“福利困境”,日本惊呼21世纪年金制度将要“崩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出了“福利国家在危机中”的警告。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B.市场竞争机制的实行
C.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政府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即为推动面向内部市场的本国工业的发展,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提高关税,引进外资,建立国有企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70年代,墨西哥工业部门占全国总产量的35.8%,但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产品缺少竞争力。墨西哥进口替代战略实施需要大量进口资本和中间产品,这使墨西哥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最终引发债务危机。为此,政府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对外开放,转向外部市场,克服国家干预带来的弊端。但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加剧。墨西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未能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摘编自董经胜《墨西哥现代化模式的转换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国家扶持本国工业发展以代替进口产品)。60年代,新加坡政府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繁荣和国际贸易放宽限制的机会,采取鼓励出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在发展中,新加坡形成了制造业、对外贸易、金融业和运输业四大产业并存的多元化经济结构。70年代末,西方经济发展缓慢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加坡调整经济结构,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90年代,新加坡又将有限的资源从制造业转向高科技、金融服务业,使其经济发展到更高层次并跻身于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摘编自汪恩键、潘黎明《新加坡的现代化及其经验》
(1)根据材料一,分析墨西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墨西哥相比新加坡工业化道路的独特之处,并归纳影响工业化发展路径的主要因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6 1978年,尽管前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国家一度停止向外派遣留学人员,但从 1972年起又恢复了自1964年开始执行的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的政策……据统计,1972 1978年,我国向49个国家共派出1977名留学人员。
——摘编自刘学江《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评〈出国留学六十年〉》
材料二 近年来欧美留学学费在逐年攀升,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传媒学院普通一年制硕士生为例, 2005 2006年度学费为11 958英镑,2011 2012年度学费升至15 888英镑,2012 2013年度学费又升至16 512英镑。然而,中国自费留学的人依然在不断增加。《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 (2012年)显示,有九成的留学生出国依靠自费,留学“大众化”成为当今中国留学生的突出特点。有些学校甚至给中国学生和家长留下“花钱就能留学”的印象。
——摘编自贾远琨、孟思奇《中国成为第一留学大国“留学热”需“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2 1978年我国留学教育呈现出的特点,同时说明1972年我国 恢复留学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留学教育“大众化”、以自费为主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特点的角度谈谈发展留学教育的必要性。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真正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从来不是狭小区域性的,而是跨国的。正是地中海的贸易网络,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北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贸易中心转向大西洋,才孕育出了荷兰、英国这样的海上强国。到1850年,英国世界贸易总额占世界约21%,其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从而占据了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概要》
材料二 早在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也随之出现。16—18世纪,西欧国家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的展开,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化运动,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成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从而实现了近代世界经济的整体化。
——摘编自周友光《两次工业革命概述》
材料三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①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根据【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19世纪中期确立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地位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格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国际产业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转移路径是从美国向日本和联邦德国转移,其时间主要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将国内钢铁、纺织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日本和原联邦德国,以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背景。美国国内只保留精密机械、精细化工、集成电路、家用电器和汽车技术等这些高附加值产业。美国之所以将部分国内产业转移日本和原联邦德国,一是自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冷战格局所决定:二战期间虽然日本和原联邦德国,给美国及其盟友带来比较大的伤害,但在冷战格局下日本和原联邦德国成为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有力法宝;另外,朝鲜战争引发的“特需经济”,也让美国加快了产业向日本转移的速度。
——摘编自张沙丽娜《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
材料二 “一带一路”途经七十多个国家,覆盖全球64%的人口,沿线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较低。因此,中国有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国际产业的转入和转出,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优化沿线生产要素布局,实现区域内合理分工,不但推进国内发展和国际开放,而且对实现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有着重要意义。沿线国家大致可以分为产业结构较为发达的欧洲地区,资源丰富的中亚、西亚地区及蒙古,劳动力丰富的南亚、东南亚地区。发达的经济体往往拥有领先的技术和创新竞争力,包括德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化工技术等,英国的“八大技术和战略产业”,法国的核电技术、汽车制造等,意大利的军工、汽车制造等中国在相应方面也有较好的承接基础,有利于高端产业的引进。
——摘编自张理娟、张晓青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转移研究》
材料三 西方产业转移,把劳动与资本直接对抗的矛盾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仅仅获得十几年的工业增长,这些转移的资本、产业和技术接着就转化成增长背后的负债,紧接着就是产业资本全球化代价在发展中国家爆发。
——摘编自温铁军等《回看中国:20世纪末的“化危为机”与结构性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产业转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比较二战后美国产业转移和中国“一带一路”下产业转移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在产业转移和承接过程中如何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然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却逆势而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移动网络覆盖率高的国家,跨境电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提升贸易竞争力”可知,材料反映了数字经济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式,数字经济对国际贸易起到了推动作用,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数字经济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在量上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数字经济的对比,不能得知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数字经济的引领国家,排除B项;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形成互补”可知亚投行旨在推进亚洲实现稳定持续增长,B项正确;根据“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可知亚投行促进了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排除A项;亚投行并没有替换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排除C项;亚投行是一个“多边金融机构”,与“国际收支平衡”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写进宪法;土地使用权商品化首次获得法律承认”“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中关于市场经济的演变,为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B项正确;1992年之后中国“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A项并不能概括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A项;“土地流转对经济的重要性”并不是材料反映的重点,只能反映部分内容,排除C项;“依法治国”方略是在1997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至2008年(世界)。据题干图示,1990年以来,非金融性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占总公司的资产、销售量和就业比重均逐渐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它们将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D项正确;跨国公司并非国际组织,排除A项;材料中非金融性跨国公司的情况是逐渐上升的,说明经济全球化形势好而不是面临重大挑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以及社会贫富分化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跨国公司占据着全球技术交易总量的80%、全球研发投资的90%、全球高新技术的95%”及所学知识可知,跨国公司在全球技术交易、研发投资和高新技术方面的主导地位,可能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关键领域的发展,从而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跨国公司在全球技术和投资领域的主导地位,区域经济集团化与此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更多地强调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和投资控制力,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力,排除B项;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在二战初期已经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漫画的题目是《实在跑不动了》,意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亚非拉国家走的“气喘吁吁”,基本停滞不前,而发达国家却在迅速前行,这在本质上说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南北国家经济发展差距日益严重,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于生产力的进步,与国际格局无关,且世界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排除A项;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的说法均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美国提出门罗主义意图是使美洲处于美国独占之下,因此,在1904年美国总统在对待美洲时,是扮演国际警察的角色,是霸权主义,而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为了缓解危机的危害,美国对美洲的政策有所缓和了,C项正确;“全球战略”表述过于宽泛,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涉及拉丁美洲实力的问题,排除B项;殖民体系在20世纪30年代尚未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虽然当前全球贸易额总体尚可,但仍有很多因素在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如不断加剧的大国竞争、贸易限制性的产业政策的复苏,以及令人担忧的补贴竞赛,全球面临走向脱钩、自给自足和‘技术民族主义’的道路。”可知,当今世界仍然有很多因素在损害多边贸易体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曲折性,A项正确;“反全球化思潮成为共识”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多边贸易体制逐渐瓦解的相关信息,表述有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明自给自足是新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拉美国家。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个拉美国家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直到今天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到了2009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增长到7666美元,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达到了33177美元和35084美元,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可知,拉美国家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至今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这说明拉美国家迫切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高额社会福利支出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美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压迫对拉美国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4年(世界)。根据材料“1974年,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由发展中国家提议、旨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此后几十年中,国际法院等国际组织多次援引《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作为裁决或订立国际公约的依据。”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占全世界人口百分之七十的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强烈要求下,国际法愈来愈关心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国际法院等国际组织并多次援引《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作为裁决或订立国际公约的依据,可见新兴国家的诉求获得国际法的认可,C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南北关系的发展态势,无法得出其关系走向缓和,排除B项;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使命的完成及欧洲殖民者入侵、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苏俄)。据本题材料及图片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海报中农民肩扛呈镰刀形状的麦穗,画面底部放了一把锤子,反映出1923年苏俄农民对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结合海报的标题《1923年全俄农业、手工业展览会》可知宣传了国家经济建设的成就,D项正确;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此后的卫国战争发生在1941年,1923年主要是经济建设和政权巩固,而不是保家卫国,排除A项; 1927年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作出了尽快发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28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属于经济增长时期,因此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是可能出现的,A项正确;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因此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的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受政治活动影响,因此中国女性不可能追求超短裙,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流行长裙的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世纪)。依据题干可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赤字,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就充满矛盾,欧洲和日本为了自身利益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法国更是加紧兑换黄金,这充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着危机与隐患,C项正确;美国和欧洲、日本等盟国的分歧,不代表资本主义阵营一定走向破裂,排除A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是20世纪70年代,而不是材料中的60年代,排除B项;题干的主旨是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背景,并不是强调多极化趋势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32年(美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罗斯福认为导致1929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要摆脱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需要进行国家干预经济,B项正确;材料强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错误,未涉及社会平等和改变奢侈浪费风起,排除AC项;材料主要目的认为政府要实行国家干预的政策,而不是抨击某些经济学家的迟钝,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据材料“福利国家危机”,“福利国家在危机中”,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导致出现“滞涨”危机,政府财政压力加大,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信息,排除A项;市场竞争机制的实行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B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原因:进口替代战略的缺陷;政府过度干预弱化工业竞争力;过分依赖外资,债务危机爆发;新自由主义改革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2)独特之处: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采用外向型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多元化;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主要因素:政府政策;国内外形势;科技发展。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墨西哥。由材料“ 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政府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即为推动面向内部市场的本国工业的发展,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提高关税,引进外资,建立国有企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可得出进口替代战略的缺陷;由材料“70年代,墨西哥工业部门占全国总产量的35.8%,但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产品缺少竞争力。”可得出政府过度干预弱化工业竞争力;由材料“墨西哥进口替代战略实施需要大量进口资本和中间产品,这使墨西哥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最终引发债务危机。”可得出过分依赖外资,债务危机爆发;由材料“政府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对外开放,转向外部市场,克服国家干预带来的弊端。但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加剧。”可得出新自由主义改革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2)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新加坡。第一小问独特之处:由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国家扶持本国工业发展以代替进口产品)。”“70年代末,西方经济发展缓慢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加坡调整经济结构,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得出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由材料“0年代,新加坡政府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繁荣和国际贸易放宽限制的机会,采取鼓励出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可得出用外向型发展战略;由材料“在发展中,新加坡形成了制造业、对外贸易、金融业和运输业四大产业并存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可得出产业结构多元化;由材料“进入90年代,新加坡又将有限的资源从制造业转向高科技”可得出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二小问因素:由材料“ 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国家扶持本国工业发展以代替进口产品)。”可得出政府政策;由材料“60年代,新加坡政府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繁荣和国际贸易放宽限制的机会,采取鼓励出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可得出国内外形势;由材料“进入90年代,新加坡又将有限的资源从制造业转向高科技、金融服务业”可得出科技发展。
17.(1)特点:留学教育受政治影响明显;留学人数不多;目的国不再限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突破了意识形态限制;国家有计划地派遣公费留学生。
历史背景: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中美关系改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更深地融入了世界,人们的视野得到扩展;受“科教兴国”战略的鼓舞;社会对教育更加重视。
必要性 发展留学教育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更好的融入世界。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2-1978年(中国)。特点:根据材料“ 尽管前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国家一度停止向外派遣留学人员”得出,留学教育受政治影响明显;根据材料“我国向49个国家共派出1977名留学人员。”得出,留学人数不多;目的国不再限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突破了意识形态限制;根据材料“ 开始执行的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的政策”得出,;国家有计划地派遣公费留学生。
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20时期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角度回答。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中美关系改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1世纪(中国)。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科教兴国”等角度分析回答。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更深地融入了世界,人们的视野得到扩展;受“科教兴国”战略的鼓舞;社会对教育更加重视。必要性: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角度回答。发展留学教育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更好的融入世界。
18.(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转移,带动了英国商贸的发展;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渐确立.为其海外殖民贸易提供了政治保障;英国利用其海军优势,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确立了其海外扩张的优势;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拥有“世界工厂”之称,充足的工业品为其海外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英国秉持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变化: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
影响: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加剧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英国)。背景:结合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对英国的影响;英国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渐确立;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及英国自由主义指导下的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转移,带动了英国商贸的发展;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渐确立.为其海外殖民贸易提供了政治保障;英国利用其海军优势,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确立了其海外扩张的优势;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拥有“世界工厂”之称,充足的工业品为其海外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英国秉持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比下降,美国和德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比上升等角度,得出“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的结论。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列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强间矛盾加剧,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酿成了世界大战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9.(1)原因:二战后,局势相对平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美国科技进步;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冷战格局的影响(美苏对峙);朝鲜战争的爆发。
(2)不同:美国是单向转出,中国既有转出又有承接(双向互动);美国主要向资本主义国家转移,中国转移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或转移覆盖的范围更广、惠及的人口更多);美国主要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转移产业类型多;美国转移向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国家,中国主要转移至工业化水平偏低的国家;美国的转移加剧了国际对抗,中国的转移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3)注重对转移国家产业结构的分析,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调整自身产业机构,做好承接准备;深化改革,增强综合实力;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解】(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根据材料“第二次国际产业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转移路径是从美国向日本和联邦德国转移,其时间主要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可知,二战后,局势相对平稳;根据材料“美国将国内钢铁、纺织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日本和原联邦德国,以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背景”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美国科技进步;根据材料“美国国内只保留精密机械、精细化工、集成电路、家用电器和汽车技术等这些高附加值产业。美国之所以将部分国内产业转移日本和原联邦德国,一是自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冷战格局所决定”可知,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冷战格局的影响(美苏对峙);根据材料“朝鲜战争引发的‘特需经济’,也让美国加快了产业向日本转移的速度”可知,朝鲜战争的爆发。
(2)不同: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美国和中国。根据材料“美国将国内钢铁、纺织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日本和原联邦德国”“中国有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国际产业的转入和转出”可知,美国是单向转出,中国既有转出又有承接(双向互动);根据材料“转移路径是从美国向日本和联邦德国转移”“‘一带一路’途经七十多个国家,覆盖全球64%的人口,沿线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较低。因此,中国有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国际产业的转入和转出”可知,美国主要向资本主义国家转移,中国转移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或转移覆盖的范围更广、惠及的人口更多);美国转移向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国家,中国主要转移至工业化水平偏低的国家;根据材料“美国将国内钢铁、纺织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日本和原联邦德国,以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背景”“通过国际产业的转入和转出,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沿线国家大致可以分为产业结构较为发达的欧洲地区,资源丰富的中亚、西亚地区及蒙古,劳动力丰富的南亚、东南亚地区”可知,美国主要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转移产业类型多;根据材料“二战期间虽然日本和原联邦德国,给美国及其盟友带来比较大的伤害,但在冷战格局下日本和原联邦德国成为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有力法宝;另外,朝鲜战争引发的‘特需经济’,也让美国加快了产业向日本转移的速度”“同时优化沿线生产要素布局,实现区域内合理分工,不但推进国内发展和国际开放,而且对实现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有着重要意义”可知,美国的转移加剧了国际对抗,中国的转移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注重对转移国家产业结构的分析,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调整自身产业机构,做好承接准备;深化改革,增强综合实力;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分析举措等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