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86年初,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基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并于1995年制定《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随之在全国推行。城市治理的发展( )
A.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B.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C.实践了依法治国方略 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2.18世纪早期,英国的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到1801年就已经增加到33%。1800年,伦敦的人口达到10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4%。由此推断英国( )
A.城乡发展具有不均衡特征 B.人们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C.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人口结构呈现不合理一面
3.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年)出现了以回归乡土为取向的乡土运动。其间乡土文学大行其道,传统乡村生活被想象成一种家庭和谐、生活悠然、亲近自然的田园。各地争相编撰乡土教程、乡土志,面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广泛传播。这反映了( )
A.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 B.现实主义思潮进一步传播
C.民族国家概念被普遍认同 D.小农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如图是1980~2022年我国城市化率变化图。此图说明( )
1980~2022年我国城市化率变化
A.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加快城市化进程 B.合理的城市化体系逐步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城市为中心 D.城市化率提升源于新时代户籍改革
5.1875年,美国密苏里州宪法宣布授权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市可制定宪章,实施地方自治;至一战前共有12个州实行地方自治。市政府权力涉及到饮用水供应、健康和卫生、城市建设、警察、消防、教育和福利、娱乐等领域。推动美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因素是( )
A.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国内工人运动的有力推动
C.乡镇自治的历史传统 D.城市化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6.据统计,1819年苏格兰因刑事罪被捕的只有89件,1837年已有3176件,1842年增加到4189件。19世纪中叶工人平均寿命仅为22岁,普遍低于农民阶级。19世纪末,曼彻斯特市内有2万人住在地下室里,占工人数的12%。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
A.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 B.城市化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C.“城市病”催生了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D.社会基层自治制度问题众多
7.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到2∶3。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B.城市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8.下列两幅图片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 )
图1 1983年广州建成的区庄立交桥 图2 2023年广州地铁线路图
A.市容越变越美 B.城市文明程度高
C.深化改革开放 D.城市化快速发展
9.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改革法》。改革后的利物浦自治市议会制定一系列城市管理法案,莱斯特市议会也抵起城市改造运动,对市政工程进行全面修缮。由此可知,英国( )
A.放弃了城市自治的传统 B.全面践行自由主义思潮
C.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D.地方立法削弱中央集权
10.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其衡量指标多种多样,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影响这一时期城市化率发展的原因有可能是( )
若干重要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数及城市化率统计表
年份 全国总人口数(万人) 城市人口数(万人) 城市化率(%)
1901 42645 4173 9.8
1920 44715 4742 10.6
①列强资本输出的客观刺激②西方列强忙于一战
③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④国民政府基本统一了全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1980年左右,鲁尔区政府找出了一条以旅游开发为导向,通过区域发展、城市更新的方式将废弃的工厂改造为工业景观、博物馆、主题公园等,通过产业导入、文化创意、活动体验形成独特的工业旅游,鲁尔区成功地从过去的传统工业区转型成为宜居城市,成为全世界的旧工业区改造范本。据此,不能判断鲁尔区的旧城改造( )
A.对调整本地区的社会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B.使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样
C.凸显了以工厂为中心的城市地位日益重要
D.对工业遗址的迭代更新让城市焕发新活力
12.《内政年鉴·警政篇》记载:“北平消防队之成立,始于前清光绪二十九年。初,警务学堂附设消防科,延日人为教习,挑选长警专司训练,毕业后即组成消防队。”“消防官之指挥救护,应首重人命,次及财产”。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消防队( )
A.成为中国警察部队的源头 B.主导了社会治安的管理
C.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 D.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
13.1900年,闸北绅商率先组织闸北工程总局。1905年11月,上海工程总局成立,承办马路、电灯、警察等各项事宜。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后,总工程局随即改为“城厢内外自治公所”。这反映了上海( )
A.清末新政加剧地方的独立倾向 B.近代城市治理进程的不断推进
C.市政建设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 D.已形成较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
14.据统计,20世纪初,广州、汉口、宁波、宜昌等29个通商口岸人口总数共计6584千人,占当时中国城市总人口的28%;而北京、西安、南昌以及大运河沿岸的扬州、德州等城市人口城市化的发展速度缓慢,甚至有停滞和倒退的现象。从对外贸易的总值来看,广州、上海、汉口、天津、大连五大港占有绝对优势。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社会发展 B.城市变化对农耕经济的依赖性强
C.城市发展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 D.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15.19世纪下半叶,西方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如以财产共有为基础的全新规划,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城镇群,融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城市规划学为一体的“城市学”等。这些理论侧面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B.阶级矛盾日渐尖锐
C.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趋势 D.城市问题日益突出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西周到西汉,礼制以室中西南隅为尊长所居、祭仪以东向为尊,故都城布局采用坐西朝东的方式;东汉以后,天子祭天之礼成为大典,定制在国都南郊举行,兼须配合举行盛大的元旦朝贺之需要,都城布局遂一变而成为坐北朝南;到隋唐时代,为了“适应规模越来越大的元旦大朝会的需要”,又设计了以都城中北部的宫城为主体的、对称的中轴线布局。 都城布局又影响到州县治所城市的布局。在唐代州(府、军)治所城市普遍实行子城制度,“子城为一州政治核心,政府、廨舍、监狱皆设其间”,其次州、县普遍置立社稷坛。
——摘编自鲁西奇、马剑《空间与权力: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政治文化内涵》
材料二 1466 年,意大利建筑家劳拉纳与他人合作完成新宫殿的设计后,又为乌尔比诺公爵府设计了最初的图纸。在原来的基础上,劳拉纳设计了新的宅邸,在其中心设置当时盛行的庭院,使之成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典范。 劳拉纳提出圆形已经不适应时代,要用菱形或者矩形规划城市,城市的主广场应当是商业中心,也是政治、宗教、经济、表征中心。 总之,领主广场、大教堂、凉廊、军营、监狱和其他公共建筑等,构成市民生活的支点,应当清除没有秩序的、嘈杂的、有害的活动,街道应该分层次,适应不同的职能需要。
——摘编自朱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及其兴起背景》
材料三 天津开埠后,其租界面积相当于旧城区的8倍。此前中国的城市发展通常因政治和军事展开,中心地区多以官府衙门、庙宇和祭坛为中心。 近代城市的空间布局明显呈现出了商业化的特点。此外,城市空间出现新城区、旧城区和棚户区(贫民窟)并存的现象,三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给城市的市政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例如,在19世纪末,北方工业中心天津的社会治安一片混乱,天津衙门根本无力控制住局面。 而上海的社会问题则更为尖锐,各种帮会组织在上海滩风起云涌。
——摘编自顾强、章钊铭《从城市化到城市治理:晚清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
材料四 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布了一系列规划,推动城市空间高效合理的开发。政府将城市区分为不同级别:国家级中心、区域中心等,试图用行政力量推动城市群发展。 政府放宽了外贸限制,给予经济特区以对外贸易宽松政策,并允许外资进入投资设厂。对个别城市的计划体制、价格体制、就业体制、企业行政机制作出了一些改革,开放了一批沿海港口城市。21世纪,中国城市化由单体城市向大都市和城市群发展,建立了城市新区,崛起了一批城市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城市群对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摘编自孙全胜《成因分析及提升路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唐城市规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5 世纪意大利“理想城市”思想兴起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当时西欧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后果。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中国应对城市化问题的优势。
17.天堂还是地狱。狄更斯曾形容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正在走向天堂……也正直下地狱”。
材料一 1851年……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英国专门花了22周时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属建成的大厦——“水晶宫”(共使用铁柱3300根,铁梁2300根,玻璃9.3万平方米)……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
——黄光耀、刘金源《成功的代价——论英国工业化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漫画《大霍乱的温床》(1852年)
材料三 早期市政建设大事记
1842年,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
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赋予城市广泛权力建设现代卫生系统。
1853~1869年,法国政府率先实施巴黎城市规划,拓建林荫大道,建成下水道系统。
1890年代,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实现公共交通革命,拓展城市空间。
(1)从材料一能够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展现了工业革命之下哪些问题?
(3)材料二作为艺术作品,能否作为可信的史料加以运用?请简述理由。
(4)根据材料三,解释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狄更斯所言: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正在走向天堂……也正直下地狱”?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是成也贸易败也贸易。由于岛国城邦的更迭,地理位置和体制,早期形态的城市是防御为主;但是城市本身跟随贸易和工商业自发生长,城市或者城邦的存亡更选并不影响人民的富足安定。不同于欧洲地缘城邦和自由贸易的社会模式,中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隔绝,相对安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血缘宗亲和封建帝制统治,城市布局一直遵循天圆地方、阴阳五行、尊卑有序的文化指导思想,反映在城市平面形态上就是主座居中,左右对称的轴线布局手法。在实际的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如山地、水乡,虽有一些变异,但也尽量遵循这一主导思想。
——摘编自张延生《中西古典理想城市的形态比较》
材料二 关于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中的传承与创新,费正清着重强调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另一批学者则认为中国城市发展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内部结构。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壁的特色,布局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近代化街道空间的结合。通商口岸城市选址时倾向于远离老城区之处,以环城道路代替封闭性城墙。从全国口岸城市来看,西北城市依山布局,江南城市临水设街,平原城市平缓开阔,沿海城市随海就势。城市出现工业区、工业居住区、物流区、集体住宅、商业区、行政区、娱乐区等新的功能分区,并不断向城市郊区或外围乡村扩展。
——摘编自《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平面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影响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城市布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布局特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的伦敦是最早出现近代贫民窟的城市之一。1851年,英国成为首个城镇化率突破50%的国家,作为英国首都的伦敦,是全国制造业中心与主要贸易港口,吸引着全英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就业人口。同时,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被迫进城务工,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很低。当时英国市场经济并不稳定,许多工厂雇有大量的临时工与季节工。伦敦高昂的房租和物价水平远超其他城市,1850-1880年,伦敦市中心普通住房的租金价格几乎翻了一番。政府中的自由主义者认为,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导致政府更愿意将住房问题交给市场去处理。于是,大量非熟练工、临时工、季节工与失业群体只好搬进过度拥挤、卫生状况恶劣但租金相对较低的居民区生存,而这些居民区也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逐渐成了贫民窟。
——摘编自高舒琦《19世纪英国伦敦贫民窟更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新加坡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城市国家。住房问题上,新加坡拥有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两大体系,其中,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而商品房占比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降至不足1%。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便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1966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这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1994年,政府还推出住房特别援助计划,以各种形式向国民提供住房补贴,使组屋价格始终保持在普通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20世纪90年代后期,组屋开始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
——摘编自郭伟伟《“居者有其屋”——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19世纪伦敦贫民窟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组屋”建设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现代城市居住空间变化历程对你的启示。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6年至199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将“社区”概念引入基层管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改革开放,人口的流动性增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必然要求城市治理模式的改变,D项正确;逻辑关系颠倒,城市治理模式改变的原因是城市化的发展,排除A项;城市治理模式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范畴,排除B项;“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五大提出来,1997年,材料涉及时间截至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所知,英国的城市化主要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正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化的发展,没有涉及乡村的发展情况,不能得知城乡发展是否不均衡,排除A项;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在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排除B项;城市人口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而增加是合理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年),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统一后的德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在生产力飞速提高的同时,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希望回归到传统乡村,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乡土运动”,A项正确;现实主义思潮进一步传播是材料所体现的表象而不是本质,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民族国家认同无关,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时期实行资本主义经济,不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2022年(中国)。据表格1980~2022年我国城市化率变化数据可知,中国的城市化率迅速稳定增长,合理的城市化体系逐步完善和发展,B项正确;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对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起制约作用,排除A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城市化率提升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新时代户籍改革并非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城市化进程加快,美国为适应城市化的发展,扩大地方政府的自治权,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城市化的推动,没有体现启蒙思想,也没有描述工人运动,排除AB项;美国在当时是新建立的国家,没有乡镇自治的相关传统,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以来(英国)。根据材料“1819年苏格兰因刑事罪被捕的只有89件,1837年已有3176件,1842年增加到4189件”“工人平均寿命仅为22岁”“曼彻斯特市内有2万人住在地下室里,占工人数的12%”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英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犯罪率上升.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这主要说明英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城市化加剧了社会贫富的分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城市化中的问题,未涉及新的治理模式,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城市生存环境,并未反映社会基层自治制度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70年代-19世纪初(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相对于18世纪70年代,19世纪初的英国城乡人口比例有了大幅度的上升,18世纪70年代-19世纪初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工厂制度确立,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D项正确;在英国进行了几百年的圈地运动也使得农民涌入城市,但并不是这一时期城乡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项;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主要涉及到的是英国国内人口的流动与外来移民关系不大,排除B项;“日不落帝国”建立,主要指的是英国对外殖民,与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从20世纪80年代广州建成的立交桥到2023年广州的发达的地铁线路图可以看出,广州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进,体现了广州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D项正确;立交桥和地铁的建立不代表市容美丽,排除A项;城市文明主要体现在市民素质,排除B项;仅凭材料不能得出改革开放深化的结论,只能体现广州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英国通过立法等形式,规范对城市的管理,据此可判断,英国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C项正确;放弃了城市自治的传统,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政府的调控,而非全面践行自由主义,排除B项;英国此时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非中央集权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时间“1901年”“1920年”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城市化;1914—1918年,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国内兴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但直到1928年,国民政府才基本统一全国,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①②③正确,④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左右(德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鲁尔区政府通过对旧工业区的改造,使得过去的传统工业区转型成为宜居城市,改造后的城市,没有体现工厂的地位,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 “鲁尔区成功地从过去的传统工业区转型成为宜居城市”可知,鲁尔区的旧城改造对调整本地区的社会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排除A项; “改造为工业景观、博物馆、主题公园等,通过产业导入、文化创意、活动体验形成独特的工业旅游”可知,鲁尔区的旧城改造使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样,排除B项;对工业遗址的改造使得它焕发新活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北平消防队之成立,始于前清光绪二十九年。初,警务学堂附设消防科,延日人为教习,挑选长警专司训练,毕业后即组成消防队。”“消防官之指挥救护,应首重人命,次及财产”,可知消防队属于近代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消防队的组建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D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中国近代消防队的发展,而不是中国警察部队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治安管理,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消防队的发展,没有涉及农村,不体现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知,1900年组织闸北工程总局,1905年设上海工程总局,1909年改名为“城乡内外自治工所”,工程总局的权力由承办马路电灯、警察等各项事宜发展到自治,说明上海近代城市治理进程不断推进,A项正确;地方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地方独立倾向,但没有概括出材料的全部含义,没有反映出变化,排除A项;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活动及其过程。清政府推行工程总局的建设以及地方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但没有体现材料的内在联系,排除C项;清政府当时仍是一种专制统治,尚未形成较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通商口岸人口增多,广州、上海、汉口、天津、大连五大港,对外贸易占绝对优势,都反映了在西方国家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说明传统经济政策阻碍了社会发展,排除A项;城市变化对农耕经济的依赖变弱,排除B项;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下半叶(时间)。根据材料“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城镇群,融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城市规划学为一体的‘城市学’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问题突出,因此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展开论述,无法说明矛盾尖锐,排除B项;材料中新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出现不能说明其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
16.(1)特点:礼制色彩浓厚;以政治职能为主;注重整体设计;布局严谨。
(2)背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人文思想的广泛传播;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影响: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利益诉求;推动了城市规划的有序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后果:阻碍了城市的转型;扰乱了社会治安,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民生的改善;阻碍了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
(4)优势:党和政府的引导;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中外经验累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至唐朝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礼制以室中西南隅为尊长所居、祭仪以东向为尊”可知,礼制色彩浓厚;根据材料“东汉以后,天子祭天之礼成为大典,定制在国都南郊举行,兼须配合举行盛大的元旦朝贺之需要”可知,以政治职能为主;根据材料“又设计了以都城中北部的宫城为主体的、对称的中轴线布局”可知,注重整体设计和布局严谨。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的欧洲。背景:根据材料“1466 年,意大利建筑家劳拉纳与他人合作完成新宫殿的设计后,又为乌尔比诺公爵府设计了最初的图纸”“城市的主广场应当是商业中心,也是政治、宗教、经济、表征中心”和所学可知,可从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影响:根据材料“总之,领主广场、大教堂、凉廊、军营、监狱和其他公共建筑等,构成市民生活的支点,应当清除没有秩序的、嘈杂的、有害的活动,街道应该分层次,适应不同的职能需要”和所学可知,可从迎合市民阶层的利益诉求、推动城市规划的有序化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3)本题是原因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在19世纪末,北方工业中心天津的社会治安一片混乱,天津衙门根本无力控制住局面。 而上海的社会问题则更为尖锐,各种帮会组织在上海滩风起云涌”和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城市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于社会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后果:根据材料“城市空间出现新城区、旧城区和棚户区(贫民窟)并存的现象,三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给城市的市政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所学可知,可从阻碍城市的转型、扰乱社会治安,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民生的改善及阻碍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4)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优势: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布了一系列规划,推动城市空间高效合理的开发”“21世纪,中国城市化由单体城市向大都市和城市群发展,建立了城市新区,崛起了一批城市群”和所学可知,可从党和政府的引导、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及中外经验累积等角度进行分析。
17.(1)信息:生产力的提高。铁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运用。英国工业化产品已经行销世界。
(2)问题:城市管理差、城市环境恶劣、及由此导致疾病蔓延等。
(3)可以。理由:虽为艺术作品,但都创作于当时工业革命时代,创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影响,因此艺术作品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或不可以。理由:因为艺术作品,对于社会现象的描摹可能存在片面或夸张等问题,其可信度不如档案等史料)要证明社会当时的实际情况还需其他史料佐证。)
(4)原因: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包括:基础设施(供水、垃圾)、市政管理(卫生立法、城市规划)、公共交通(道路、车辆)等落后。
(5)理解: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英国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城市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工业革命也造成城市管理混乱失序、环境污染等农业社会未见的新社会问题,这促使了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信息:根据材料一“1851年……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英国专门花了22周时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属建成的大厦”可知,生产力的提高,铁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运用;依据材料一“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可知英国工业化产品已经行销世界。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问题:根据材料二“漫画《大霍乱的温床》(185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管理差、城市环境恶劣及由此导致疾病蔓延等。
(3)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漫画进行解读,如:可以作为可信史料,其原因是虽为艺术作品,但都创作于当时工业革命时代,创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影响,因此艺术作品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
也可从不能作为可信史料的角度说明,因为艺术作品,对于社会现象的描摹可能存在片面或夸张等问题,其可信度不如档案等史料,要证明社会当时的实际情况还需其他史料佐证。
(4)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原因:根据材料三“呼吁改善城市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法国政府率先实施巴黎城市规划,拓建林荫大道,建成下水道系统。”可知,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包括:基础设施(供水、垃圾)、市政管理(卫生立法、城市规划)、公共交通(道路、车辆)等落后。
(5)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英国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城市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工业革命也造成城市管理混乱失序、环境污染等农业社会未见的新社会问题,这促使了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18.(1)原因:古代希腊罗马:商品经济发达;公民对政治的影响力较强;海洋文明具有开放性;人文主义的兴起。(任答两点即可)
古代中国:相对封闭的国家领土;血缘宗族政治;小农经济;专制政体;儒、道、阴阳五行家思想的影响。(任答三点)
(2)布局特点:中西合璧;开放性;地域特色明显;出现近代化的功能区。(任答三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古代希腊罗马,根据材料一“城市本身跟随贸易和工商业自发生长,城市或者城邦的存亡更选并不影响人民的富足安定”可知,商品经济发达;结合所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可知,公民对政治的影响力较强;根据材料一“欧洲地缘城邦和自由贸易的社会模式”可知,海洋文明具有开放性;结合所学可知,人文主义的兴起。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中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隔绝”可知,相对封闭的国家领土;根据材料一“相对安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血缘宗亲和封建帝制统治”可知,血缘宗族政治,专制政体;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盛行;根据材料一“城市布局一直遵循天圆地方、阴阳五行、尊卑有序的文化指导思想”可知,儒、道、阴阳五行家思想的影响。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壁的特色”可知,中西合璧;根据材料二“布局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近代化街道空间的结合”可知,开放性;根据材料二“西北城市依山布局,江南城市临水设街,平原城市平缓开阔,沿海城市随海就势”可知,地域特色明显;根据材料二“城市出现工业区、工业居住区、物流区、集体住宅、商业区、行政区、娱乐区等新的功能分区”可知,出现近代化的功能区。
19.(1)历史因素:工业革命促使伦敦工商业发达,吸引大量就业人口,人口密度大;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工人工作不稳定、工资低;伦敦住房租金价格高;政府主张自由主义,不解决住房问题。
(2)特点:属于保障性住房;占据住房的主体地位;“组屋”建设用地由政府保障;组屋售价由政府决定,相对较低;“组屋”建设目的是满足居住而非投资。
(3)启示:城市居住空间变化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居住空间要维护平等性;要关注民生,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伦敦。据材料一“1851年,英国成为首个城镇化率突破 50%的国家,作为英国首都的伦敦,是全国制造业中心与主要贸易港口,吸引着全英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就业人口”可得出工业革命促使伦敦工商业发达,吸引大量就业人口;据材料一“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被迫进城务工”可得出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据材料一“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很低。当时英国市场经济并不稳定,许多工厂雇有大量的临时工与季节工”可得出工人工作不稳定、工资低;据材料一“伦敦高昂的房租和物价水平远超其他城市,1850——1880年,伦敦市中心普通住房的租金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可得出伦敦住房租金价格高;据材料一“政府中的自由主义者认为,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导致政府更愿意将住房问题交给市场去处理。”可得出政府主张自由主义,不解决住房问题;据材料一“这些居民区也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逐渐成了贫民窟”可得出人口密度大。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据材料二“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可得出属于保障性住房,占据住房的主体地位;据材料二“新加坡政府便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1966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这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可得出组屋建设用地由政府保障;据材料二“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使组屋价格始终保持在普通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可得出组屋售价由政府决定,相对较低;据材料二“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可得出组屋建设目的是满足居住而非投资。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料一中的贫民窟可知,城市居住空间变化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据材料一“伦敦市中心普通住房的租金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大量非熟练工、临时工、季节工与失业群体只好搬进过度拥挤、卫生状况恶劣但租金相对较低的居民区生存”、材料二“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可得出城市居住空间要维护平等性;据材料二“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政府还推出住房特别援助计划,以各种形式向国民提供住房补贴,使组屋价格始终保持在普通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可得出要关注民生,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