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9 17:4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漕运规模一般较小,临时性质者居多,但已经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度支府,建立起了区域性的漕运体系。比如,北魏重新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延续。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 )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 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2.1902年6月21日,晚清大臣盛宣怀反对对外开放中国内河航运,提出“各国内港行船,均本国人办理,外人不得侵越,中国何独不然。如各国民人欲行小轮,只能与华人议立合股公司”“该公司(合股公司)归中国注册,填发关牌,张挂中国旗号”。这些提议( )
A.助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确保了内河航运主权的完整
C.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的权利 D.遏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3.唐代驿传制度也有很大发展。在水陆交通要道上,大约每三十里设一驿,全国共有驿一千六百四十三所,其中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驿二百六十所,水陆相兼驿八十六所。这说明了( )
A.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邮政制度 B.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外经济交流
C.加强基层政治的治理 D.便利官吏往来和政策颁行
4.如图是某地商埠区、老城区及铁路位置示意图。基于该地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人曾这样描述道:铁路通车10余年间,该地风气大开,商业气息渐浓,成为“百货骈臻、相形度势,实为汴洛间一大都会”。据此判断该城市应是( )
A.开封 B.清江浦 C.洛阳 D.郑州
5.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着国家的进步。了解、掌握穿越时空的交通的发展,考量着我们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以下几个说法准确的是( )
A.腓尼基人在太平洋的活动加强了地区经济联系
B.清江浦因漕运路线改变和京张铁路开通而衰落
C.伊利运河的建成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D.米迪运河使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城市发展迅速
6.1916年,粤汉铁路湘鄂段艰难修通。凭借粤汉铁路,岳阳、衡阳的工业迅速发展,衡阳更是成为周边四省的中心点;郴州结束了翻越骑田岭挑盐的历史,成为湘南地区商品集散地;湘潭日渐衰落,“长沙渐成湘省货物进出口之总汇”。由此可见( )
A.湖南交通运输实现了近代化 B.交通发展影响湖南经济格局
C.新式交通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D.铁路修筑开启了城市化进程
7.隋朝大运河修建后,古代中国就很少出现南北分治的情况。 类似的,有独立倾向的美国西部,在从东到西修建了大量的运河和道路之后,独立倾向消失。这表明( )
A.中美交通发展具有一定相似性 B.民族交融促进经济发展
C.技术发展加强了政权的控制力 D.地理条件制约国家管理
8.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中说道:“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地……只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据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
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
9.下图是秦朝时修建的驰道。依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秦国依此灭掉了六国 B.为水利设施创造条件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10.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英法等国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埃及人民为收回苏伊士运河不断进行斗争。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长期控制巴拿马运河地区,巴拿马人民为收回主权持续抗争。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开通( )
①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②损害了埃及、巴拿马的国家主权
③缩短了洲际之间远洋航行的距离 ④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因远距离运粮成本高,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反映出( )
A.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 B.抑商政策废弛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
C.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域性商帮兴起 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12.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和巴拿马的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之地。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运河的开通( )
A.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B.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C.刺激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D.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
13.元朝在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约1500处。这些陆站、水站为公差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有时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元朝政府这一举措旨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B.构建全国交通运输网络
C.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D.创新地方行政管理系统
14.1908年3月英商电车公司经营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后,电车和马路上的汽车一样安排“男女杂坐”。这一现象的普遍化,使得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观念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当时( )
A.交通技术的进步助推社会习俗变迁 B.公路建设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C.汽车成为民众广泛使用的代步工具 D.交通运输业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15.1903年,恽毓鼎任会试同考官。他由北京赴开封主持会试,3月12日下午乘坐火车出发,傍晚七点钟到达距离北京150公里的保定。次日从保定出发,改乘马车。3月28日方抵达开封,540公里的路段整整用了15天,一路上劳顿不堪。这反映出,当时( )
A.交通变迁影响城市繁荣 B.交通近代化有待发展
C.全国性交通网亟待构建 D.官员的行政效率低下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35年,查理一世谕旨成立国家邮政局,宣布皇家邮政可以开放为公众服务。从1656年起,国会议员和贵族们享有免费寄信的特权。当时主要用马车运送邮件,1829年由苏格兰爱丁堡寄往苏格兰西海岸斯托拉尔的,邮程约140英里,邮资手写10便士,又因为转了2次马车,盖上加1/2便士的黑戳,共计10.5便士。当时1斤牛肉3便士,一般工人的平均周薪为120便士。1837年,罗兰·希尔向英国议会建议实行邮政改革,主张降低信件邮资,不问距离远近,规定统一的邮资标准,一切邮件预付邮资。1839年特别委员会采纳了罗兰·希尔的建议,英国实施国内信件基本邮资费统一为每半盎司1便士。1840年,交寄国内信件,重量不超过半盎司的,不论距离远近,每件预付邮资统一为1便士。
——摘编自《火车发明和铁路发展为“一便士邮政”创造了运输条件》
材料二 1948年12月,毛泽东主席为筹办中的《人民邮电》报题写了报头,1949年11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授权成立邮电部,建立了邮电合一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上,确定了以服务人民为总的方向和最高原则,确定邮政名称是“中国人民邮政”。1986年,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邮政法,1998年,国家实行邮电分营改革,全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邮政系统。2007年,邮政实现政企分开改革目标,重组国家邮政局,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09年,修订邮政法,明确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行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快递网点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邮政快递企业国际网络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达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应链、冷链、大包裹、跨境等高端和新兴领域加速发展。2020年,邮政收入达11038亿元,快递业务量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中共国家邮政局党组《党领导邮政事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与新中国邮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邮政改革原因。
17.邮驿通信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历史由古至今,驿站制度在古代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周秦以来,邮驿有不同的称呼。秦朝把“遽”“驲”“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统称为“邮”。在秦朝,“邮”负责长途公文书信的传递任务,近距离的用“步传”。在邮传方式上,秦时大都采用接力传送文书的办法,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秦朝还特别重视烽火通信,沿长城内外设烽火台,可以迅速传递边防情报。
——据《汉书·贾山传》等整理
“行命书(诏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
——秦代《行书律》
材料二 清政府在东北、北部、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新设了若干邮驿机构,建成稠密的通信邮驿网。到了光绪年间,驿务萧条,据《河西驿日记》记载,河西驿残破不堪:房屋破烂,马棚倒塌,驿夫饥寒交迫,还有不法的官吏,不断进行勒索,造成文报迟延,通信阻塞,邮务不能正常进行。冯桂芬专门写了一篇《裁驿站议》,大声疾呼:“国家以有限之帑(收藏钱财府库)项,既饱县官私囊,复递无足轻重之例信,亦何贵此驿站为乎?”主张取消驿站,改设近代邮政,既利于官,又便于民。在形势的逼迫下,清政府于1896年始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代驿传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邮驿系统出现的问题并分析邮传系统急需转型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东部大城市(如巴尔的摩、费城、纽约和波士顿)之间的竞争推动了早期绝大多数铁路的发展。每个城市都想取得通往中西部城镇快速发展地区的廉价通路,为本地农产品创造重要市场。在推动铁路往腹地发展的进程中,巴尔的摩的表现最为激进。作为连接大西洋港口和内陆俄亥俄河并深入中西部地区的首次尝试,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的意义重大。该铁路于1828年开工,两年后即部分通车。但由于法律、财务和技术方面的困难,一直到1853年铁路才正式修抵俄亥俄河上的惠灵市。
——摘编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DK铁路史:火车、工程师与工业文明的故事》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在19世纪修筑铁路的初期,由于民间技术力量的缺乏,政府派出陆军部的勘测队去协助勘测和设计路线,1838年以前的大部分铁路由军事人员帮助勘测完成。联邦政府于1830—1843年间对铁路进口器材减免关税达600万美元;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对铁路公司的贷款按铁路里程发放,据统计,先后共给铁路公司6500万美元。此外,联邦政府最为重要、也是最有特色的支持是赠予土地,铁路公司可以自由处理赠地,不仅可以出售,还可以用于抵押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政府还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和各地区、各铁路公司之间的竞争,巧妙地利用“多修路、多得地”的政策,积极调动国内外民间资本,使西部迅速拥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也使美国铁路建设长期领跑于世界。
——摘编自朱寿清《美国19世纪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影响》
(1)以上材料为我们研究“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的修筑”提供了支撑,提取信息完成下表。
研究提纲
研究角度 史料佐证
(2)除了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的修筑,还可搜集哪些材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年从巴尔的摩到俄亥俄铁路的投入运营,标志着美国“铁路时代”的到来。早期美国铁路的修建主要服务于水运发展需要,因此铁路线以短途为主,不成网络。铁路的黄金时期伴随着工业化而来,“运河时代”正式结束。到1890年,美国的铁路总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比同时期欧洲铁路总里程还多。
第二次技术革命促进了铁路的大发展,路轨的标准化建设促成了全国性铁路网的形成。联邦政府无偿赠予铁路公司大面积土地并提供巨额贷款,对铁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二战后美国铁路总里程不断减少,由1960年的207334英里下降至2003年的99126英里;游客周转量由1940年的7.5%下降至1980年的0.6%;货运周转量由1940年的63.2%下降至1980年的37.5%。
——摘编自王济、田芳、刘玥彤《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交通发展变迁规律研究》
材料二 晚清时期,铁路起步晚,发展慢,共建成铁路约9100公里。民国时期,内忧外患,铁路发展艰难,共建成铁路约1.7万公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建设铁路新线,繁忙干线实行电气化、内燃化改造,大幅度提高了运输能力。到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17万公里,铁路连通了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蓬勃发展,铁路一度成为发展瓶颈,“买票难”“运货难”问题十分突出。改革开放后,铁路网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21世纪初,我国铁路总里程超过印度,跃居亚洲第一。20世纪80年代,旅客列车平均时速仅48公里,货物列车速度更慢。1997年开始,我国铁路陆续实施6次大提速,最高时速达350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系统加速了高铁网从“四纵四横”向“八纵八横”的过渡,同时完善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体系,开工建设川藏铁路。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14.6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和周转量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傅志寰、刘忠民、李子明《中国铁路百年发展与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铁路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两国铁路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铁路由弱到强、由落后到先进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战乱等社会环境的影响,漕运规模一般较小,临时性质者居多,但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也建立起了区域性的漕运体系,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漕运的特点体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表述中,“满足了”说法绝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体现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盛宣怀反对对外开放中国内河航运,主张外国在中国内港行船,只能与华人议立合股公司,并且由中国注册,填发关牌,张挂中国旗号,这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倡导“实业救国”,排除A项;中国内河航运主权的丧失始于《天津条约》的签订,这些提议意在收回内河航运权,“确保了”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这些提议和规定并不能遏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唐朝的驿路以长安和洛阳两京为中心,辐射至全国各地,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唐代驿传制度主要是供官吏往来和文书传递的,它便利了官吏往来和政策颁行,D项正确;古代专门接待往来官员和政府文书传递业务的组织制度以及为此而征发的徭役制度最早始于殷商,排除A项;唐代驿传制度当然也有利于商旅往来,但主要还是政治功能,且还是国内现象,排除B项;唐代驿传制度不是一种基层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平汉铁路”“陇海铁路”可知,这一城市是两条铁路的交汇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城市是郑州,D项正确;平汉铁路并未经过开封,排除A项;陇海铁路并未经过清江浦,排除B项;平汉铁路未经过洛阳,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利运河是第一条沟通美国东海岸与西部内陆的运河,其建成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C项正确;腓尼基人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排除A项;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排除B项;米迪运河位于法国,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粵汉铁路湘鄂段修成后,促进了岳阳、衡阳工业发展,郴州贸易发展,湘潭日渐衰落,说明交通发展影响湖南经济格局,B项正确;铁路的修建促进交通运输近代化,但不能说明实现了近代化,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材料不能体现新式交通对自然经济的影响,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出现,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时期(中国)和近代(美国)。材料内容表明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中国隋朝以前常出现南北分治,美国刚建国时西部有独立倾向,但后来隋朝修建大运河,美国修建了大量的运河和道路之后,两个政权都加强了对远方的控制力,C项正确;材料内容未体现古代中国隋朝和近代美国交通发展具有一定相似性,排除A项;民族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隋朝时的南北方、美国东西部都是相同民族,排除B项;材料最终体现的是技术发展加强了政权的控制力,不是地理条件制约国家管理,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地”可以看出京张铁路地理位置重要,可以促进经济交流,D项正确;由题中所述不能得出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的结论,排除A项;题中只涉及京张铁路的作用,无从体现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也没有谈及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排除B、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的驰道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对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巩固国家统一发挥重要作用,D项正确;驰道的修建是在秦朝统一全国后,排除A项;材料与水利设施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驰道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政治功能为主,非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等国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美国长期控制巴拿马运河地区,损害了埃及、巴拿马的国家主权;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缩短了洲际之间远洋航行的距离,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并不会动摇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欧洲中心地位的动摇在于其整体实力的相对衰落,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依据材料“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航运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唐宋时期粮食长途贩运兴盛,运河沿线出现了一批商业重镇,A项正确;“抑商政策废弛”表述错误,封建王朝政府不会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地域性商帮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因果倒置,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的埃及、巴拿马。根据材料“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和巴拿马的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之地”及所学可知,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巴拿马运河连接了南北美洲,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大运河的开通与民族解放运动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西方的殖民扩张及工业革命的完成,刺激了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元朝政府遍设驿站的目的是保证政令通达和保障官府物资供应,这些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A项正确;陆站、水站的设置与构建全国交通运输网无关,排除B项;陆站、水站的设置面向的是全国,与区域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元朝创新地方行政管理系统是行省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上海有轨电车的推行,打破了“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说明的是交通技术的进步助推社会习俗变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公路建设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受时代局限性影响,汽车并未成为群众广泛的代步工具,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交通工具的近代化,与半殖民地色彩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从北京至保定乘坐火车时间短,而从保定到开封乘马车时间长,体验差。说明了近代交通工具虽然便捷,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反映出当时中国交通近代化有待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交通对城市变迁的影响,排除A项;中国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全国性交通网,而材料所反映的是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交通网亟待构建,排除C项;“官员的行政效率低下”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1)英国:形成全国性邮政管理部门;向大众开放;逐渐取消特权;降低邮资费用,减少邮寄程序;实行邮件收费标准化;邮政近代化。
中国:邮政事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形成了独立完整的邮政系统和全国性的邮政网络;不断完善法律,强调邮政企业的法律地位;顺应科技革命,发展高端和新兴领域;收入显著;服务于全球化需要。
(2)原因:工业革命兴起,工业经济和商业贸易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寻找工作和商机增多,书信联系频繁;蒸汽机和火车的发明,降低了运输成本,为邮政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变高额邮资与程序繁琐弊病的需要。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英国:根据材料“1635年,查理一世谕旨成立国家邮政局,宣布皇家邮政可以开放为公众服务”可知形成全国性邮政管理部门和向大众开放;根据材料“从1656年起,国会议员和贵族们享有免费寄信的特权”和所学可知,逐渐取消特权;根据材料“规定统一的邮资标准,一切邮件预付邮资”可知,降低邮资费用,减少邮寄程序;根据材料“英国实施国内信件基本邮资费统一为每半盎司1便士”可知,实行邮件收费标准化;结合上述分析可知,邮政近代化。
中国:根据材料“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上,确定了以服务人民为总的方向和最高原则”可知,邮政事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据材料“1998年,国家实行邮电分营改革,全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邮政系统”可知,形成了独立完整的邮政系统和全国性的邮政网络;根据材料“2009年,修订邮政法,明确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可知,不断完善法律,强调邮政企业的法律地位;根据材料“通达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应链、冷链、大包裹、跨境等高端和新兴领域加速发展”可知,顺应科技革命,发展高端和新兴领域;根据材料“2020年,邮政收入达11038亿元,快递业务量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可知,收入显著和服务于全球化需要。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原因:根据材料“1837年,罗兰·希尔向英国议会建议实行邮政改革,主张降低信件邮资,不问距离远近,规定统一的邮资标准,一切邮件预付邮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这时期工业经济和商业贸易快速发展;根据材料“英国实施国内信件基本邮资费统一为每半盎司1便士”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和火车的发明,降低了运输成本,为邮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这时期社会经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人们寻找工作和商机增多,书信联系频繁,从而推动了英国邮政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邮政改革改变高额邮资与程序繁琐弊病的需要。
17.(1)特点:邮驿系统覆盖面广,以首都为中心;邮驿系统与文书传送相结合;邮驿系统与军事情报密切结合。
影响: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利了军情的传递和边防安全。
(2)问题:邮驿系统管理混乱;邮驿系统落后于时代发展。
原因:列强侵略,边疆危机严重;政府财政困难;近代邮政制度的推动。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秦朝时期的中国。特点:由材料一中“在邮传方式上,秦时大都采用接力传送文书的办法”可知,邮驿系统与文书传送相结合;由“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可知,邮驿系统覆盖面广,以首都为中心;由“秦朝还特别重视烽火通信,沿长城内外设烽火台,可以迅速传递边防情报”可知,邮驿系统与军事情报密切结合。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不急者,日毕,不敢留”可知,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再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军事等角度分析,如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与文化上,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军事上,便利了军情的传递和边防安全。
(2)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问题:由材料二中“不法的官吏,不断进行勒索,造成文报迟延,通信阻塞,邮务不能正常进行”可知,邮驿系统管理混乱;由“冯桂芬……主张取消驿站,改设近代邮政,既利于官,又便于民”可知,邮驿系统落后于时代发展。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近代由于列强侵华,边疆危机严重,因此清政府在东北、北部、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新设了若干邮驿机构,但其存在种种问题,邮传系统急需转型;传统的邮政系统存在“不断进行勒索”的现象,加上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的大量赔款,造成了政府财政困难,邮传系统需要转型;西方近代邮政制度的推动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18.(1)
研究提纲
研究角度 史料佐证
铁路修筑的原因; 东部大城市之间的竞争激烈;为了取得深入中西部城镇的廉价通路;农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任答2点即可)
火车动力的演进; 从畜力到燃煤火力再到电力驱动。
铁路修筑获得的政府支持; 技术支持;豁免关税、提供贷款;赠地。(任答2点即可)
(2)铁路建造者的回忆录、铁路的设计图纸、当时报刊的相关报道。(本题没有固定答案,任意列举出两条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美国)。第一小问研究角度,据材料一“作为连接大西洋港口和内陆俄亥俄河并深入中西部地区的首次尝试,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的意义重大”,可得出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是铁路修筑的原因。据材料二“三辆机车”的图片可得出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是火车机车动力的演进,材料三主要强调联邦政府对铁路修筑的支持。 第二小问史料佐证,据材料一“美国东部大城市……竞争推动了早期绝大多数铁路的发展”可得出东部大城市之间的竞争激烈;由材料一“取得通往中西部城镇快速发展地区的廉价通路”可得出为了取得深入中西部城镇的廉价通路;由材料一“为本地农产品创造重要市场”等及所学可得出农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据材料二三幅图片可知美国的火车动力经历了从畜力到燃煤火力再到电力驱动的发展。据材料三联邦政府从技术、贷款、赠地等角度,对铁路修筑的支持进行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美国)。结合所学知识,研究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的建设还可以从铁路建造者的回忆录、铁路的设计图纸、当时报刊的相关报道收集材料。
19.(1)异:美国起步早、发展速度快,中国近代铁路起步晚、发展速度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速度较快;美国铁路发展主要受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铁路发展受政局变化影响;美国铁路运输取代了运河运输,中国铁路运输取代了人力、畜力运输;二战后美国铁路运输地位逐渐下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运输地位稳步上升;美国铁路以货运为主,中国铁路客、货并重。
同:都建成了全国铁路网;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都得益于科技革命的影响。
(2)意义:美国:维护了联邦政府的统一;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西部开发;加快了美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转型。中国:近代时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有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有利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城市格局、人口布局和经济版图的积极变化,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进程。
(3)原因: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机制;坚持自立自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和现代的中国和美国。异:据材料“1830年……美国‘铁路时代’……到来。……到1890年,美国的铁路总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比同时期欧洲铁路总里程还多”得出美国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据材料“晚清时期,铁路起步晚,发展慢,……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建设铁路新线,……改革开放后,铁路网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21世纪初,我国铁路总里程超过印度,跃居亚洲第一”得出中国近代铁路起步晚、发展速度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速度较快;据材料“第二次技术革命促进了铁路的大发展”得出美国铁路发展主要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据材料“民国时期,内忧外患,铁路发展艰难,……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建设铁路新线”得出中国铁路发展受政局变化影响;据材料“铁路的黄金时期伴随着工业化而来,‘运河时代’ 正式结束”得出美国铁路运输取代了运河运输。结合所学得出中国铁路运输取代了人力、畜力运输;据材料“二战后美国铁路总里程不断减少,……游客周转量由1940年的7.5%下降至1980年的0.6%;货运周转量由1940年的63.2%下降至1980年的37.5%”得出二战后美国铁路运输地位逐渐下降。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建设铁路新线,繁忙干线实行电气化、内燃化改造,大幅度提高了运输能力”“改革开放后,铁路网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到2020年底……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和周转量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运输地位稳步上升;据材料“货运周转量……1940年……63.2%”得出美国铁路以货运为主。据材料“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和周转量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得出中国铁路客、货并重。 同:据材料“路轨的标准化建设促成了全国性铁路网的形成”“铁路系统加速了高铁网从‘四纵四横’向‘八纵八横’的过渡”得出都建成了全国铁路网;据材料“联邦政府无偿赠予铁路公司大面积土地并提供巨额贷款,对铁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国家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建设铁路新线,繁忙干线实行电气化、内燃化改造”得出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据材料“第二次技术革命促进了铁路的大发展”并结合所学得出都得益于科技革命的影响。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和现代的中国和美国。意义:美国:结合所学,美国在新获取的西部地区修建铁路,有利于西部开发,维护了联邦政府的统一;结合所学,铁路运量大、速度快,在货物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结合所学,修建铁路加快了美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转型。中国:结合所学,近代时期,铁路作为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有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据材料“连通了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发展加强了区域经济联系,有利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据材料“建设川藏铁路”得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据材料“完善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体系”“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和周转量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并结合所学得出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城市格局、人口布局和经济版图的积极变化,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进程。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和现代的中国。原因:据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出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据材料“实行电气化、内燃化改造”“铁路陆续实施6次大提速,最高时速达350公里”得出坚持自立自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此外还可以从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机制等方面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