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是什么
一、教材分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描述自然界中水的种种变化、形态以及与人类的利害关系,让读者像猜谜语一样去寻求答案,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分别画了空中飘浮的白云、半空降落的雨点、冬天下雪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课后编排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题引导学生感受动词的表达效果,并能准确运用动词说句子。第三题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动宾短语,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主题编排,“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本单元重要的教学目标。《我是什么》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第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动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本课将引导学生感受动词运用的细微不同,同时又为下一课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动词做好铺垫。在本课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调动生活经验,感受并理解“落”“打”“飘”3个动作之间的细微不同,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画面等方式,有感情地读好相应的句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晒、极”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种”,会写“变、极”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提取关镇信息,用自己的话简单说出水的变化过程。
3.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4.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三、教学重点
1.认识“晒、极”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种”,会写“变、极”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1.提取关镇信息,用自己的话简单说出水的变化过程。
2.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导学案、ppt,学生根据导学案完成相应的预习工作。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师: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谜语大世界,小耳朵竖起来,我来出题,请你猜。
1.我是一位魔术师,变猫变狗变羊群,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跑。(谜底:云)
2.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从天上。(谜底:雪)
3.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谜底:冰雹)
师:孩子们你们可真了不起,个个都是猜谜大王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种自然现象,说说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都说得不错,其实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一个大大的谜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了解更多与水有关的自然现象吧!(板题,齐读)
设计意图:人们总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小学生,用谜语导入新课可以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门的思维飞快地运转起来,更好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思考:“我”到底是什么?
2.同桌互查生字认读情况。
3.分类识字,读准字音。
(1)出示第一组生词:“水滴、小溪、海洋、淹没”,提问: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这些词,你们发现这组词中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师点拨:①这些词都和水有关。一滴滴小水滴汇聚在一起就成了小溪,小溪汇聚成河流,流向广個的海洋。②“水滴、小溪、海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谁知道“淹没”是什么意思吗?(大水漫过,盖过。)
(2)出示第二组生词:“太阳一晒、奔跑、冲毁、猜猜”,提问:读一读,看看这一组中的生字又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归纳:都与动作有关。)
(3)出示第三组生词:“极小、傍晚、越来越低、坏事、房屋”,提醒:同学们,还有几个生词也很重要,我们也来认一认。
4.指名读全文。针对学生在字音、长句子方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指导。
5.揭示谜底:小朋友们,课文读完了,你知道“我”是什么了吗 (水)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是语文课第一课时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词语间的某种联系分组识记,给学生的理解提供了一种隐性的帮助,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研读文本,聚焦变化
1. 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我”都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化的?
(1)指名读第一、二句,教师示范圈出关键词。
(2)学生继续读段落,并找一找,圈一圈。
(水还变成了汽、云、雨、冰雹和雪)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完整。
2.聚焦句式,走进“汽”“云”。
(1)水是怎样变成汽和云的呢 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板书:汽、云,出示第一自然段)
(2)教师引读: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叫我(“云”)。
(3)出示变化过程。
(4)理解“飘浮”,朗读句子。(教师引导:当我们不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可以看看生字的偏旁。比如“飘浮”,想想这个“风字旁”,风一吹,云娃娃就随着风在空中浮着,这就是“飘浮”。大家一起想象着画面来读一读这句话。)
(5)水变成云以后,很会打扮自己。云娃娃都有哪些衣服呢
图片出示:
穿上白衣服的“我”叫——“白云”
穿上黑衣服的“我”叫——“乌云”
早晨披红袍的“我”叫——“朝霞”
傍晚披红袍的“我”叫——“晚霞”
3.聚焦动词,走进“雨”“冰雹”“雪”。
(1)水变成了云在空中飘浮着,它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水又变成了什么 (雨、冰雹、雪)
雨、冰雹和雪分别是怎样从空中下来的,请在表示动作的词语下面标上三角形。(落、打、飘)
(2)聚焦“小水滴”体会小水滴“落”下来。
水变成了无数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想一想,小雨滴会落到哪儿去呢 (小雨滴可能会一滴一滴地落到小树上,让小树茁壮成长;也有可能一滴一滴地落到池塘里,让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
(3)联系上下文,观察图片,体会小硬球“打”下来
了解小硬球有重量,落到东西上有破坏性,所以是“打”下来。
(4)调动生活经验,关注雪花的“轻”,体会小花朵“飘”下来因为小雪花轻轻的,所以它从天上“飘”下来。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飘下来的。(加上动作,指名朗读句子,体会雪花轻轻飘下来的样子)
(5)小结:同样是从空中下来,它们的状态不同,所用的动词也会不一样。
4.四人小组合作读第二自然段,一人读一句,试着把三个动词不同的感觉读出来。自由练习,展示朗读成果。
5.小结:现在,你可以将“水”的变化过程画下来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阅读以读为本。只有在充分朗的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对新接触的课文有一定的整体感知。从默读、引读、结合图片想象读、加上动作演读到小组合作读,将水的各种变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突破了了解水的变化及体会用词准确的难点。
四、关注结构,练习书写
1.出示本课中左右结构的字,体会左窄右宽字的特点:极、傍、海、洋、作、坏、给,学生边观察边归纳这些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示范写”海”字,边示范边讲解:“每”的第三笔竖折起笔在竖中线上,竖折的竖向左下稍斜再折向右,第四笔横折钩的横短,折向下时稍向左斜再出钩,竖折和横折围起来呈上窄下宽,第九笔横左右出头。
3.学生描红、练写,同桌互评。
4.跟着屏幕来书空,指导写好其他左右结构的生字,选取部分书写进行展评。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要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汉字进行指导。同时发挥熟字、熟笔画在书写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第二课时
听写导入,温故知新
1.听写生字:极、傍、海、洋、作、坏、给。
2.师:打开课本第7页,对照一下,这些左右结构的字你都写对了吗 继续观察,还有哪些要求会写的字我们还没学?(变、带)
设计意图:听写是为了强化记忆,是一种师生参与性较强的互助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又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并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更好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师:要写好这几个字需要注意什么呢?
2.学生观察,交流。
3.教师范写,并提示三个字的书写要点:
“变”字指导要点:第四笔书写时不带钩。下面的“又”宇要写在横中线的下侧。
“带”字指导要点:中间的秃宝盖最长。“巾”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描红并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结合具体的书写情况进行展评。
设计意图:教师范写,向所有学生展示书写的全过程,并且边范写边提示要点:结构、起笔、收笔,关键笔画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进行临摹、书写。指导书写时更要注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力争使学生写出的字疏密得当、端正匀称。严格要求,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借助诗歌,指导朗读
1.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以诗歌形式在课件上呈现):雨点、冰雹、雪花从天上来,又去了哪里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小诗,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试着读出一定的节奏。(池子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
我
在池子里睡觉,
在小溪里散步,
在江河里蹦跑,
在海洋里唱歌、跳舞、开大会。
2.师追问:他们分别在那里做什么呀 (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3.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这个小家伙可真有意思,你瞧,他正躺在池子里睡觉呢。那我们应该怎么读 (轻柔,声音轻轻的,安安静静的…)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休息一会儿吧。教室里真安静啊!这个小家伙一定睡得很香吧!轻一点,别把他吵醒了。我们一起读一读—在池子里睡觉。
(2)傍晚的时候,你们出去散步过吗 请一位学生给大家演一演。老师看到你悠闲自得的样子了,来,请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诗—一在小溪里散步。
(3)你可是我们班的小小运动员呢,请你读读第三行在江河里奔跑。教师评价:多有精神的小运动员啊!大家可别落后,一起来试试,跑得有劲些!
(4)师:每年的“六一”,同学们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热闹极了——你们看,海洋里也很热闹,你们愿意读读吗 ——在海洋里唱歌、跳舞、开大会。
(5)全班齐读,读出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状态。
3.师提问:你们发现了吗?课件上这首诗每一行字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下行的字都比上一行要—大,你猜,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
(1)因为朗读下一句的声音要比上一句响一点;
(2)因为睡觉是比较安静的,后面散步、奔跑、唱歌、跳舞、开大会等就越来越吵了,热闹起来了。
(3)因为他活动的地方一个比一个大。
4.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让我们的声音慢慢变——大,朗读的速度慢变——快。赶紧再读读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吧。
5.自由练读,同桌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变换形式,借助小诗,更易激趣,多形式朗读,让课堂活了起来,更好地起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作用。
了解水的脾气
1.师:这小家伙不但告诉我们他平常活动的地方,还想跟我们交朋友呢!瞧!这是他的自我介绍。
课件出示
有时候我很温和
有时候我很暴躁。
(1)找找反义词。教师相机板书:温和、暴躁。
(2)请你结合生活中的人和事,说说“温和”和“暴躁”有什么不一样?
(3)合作朗读:
师:有时候我很温和
生:有时候我很暴躁
男:有时候我很温和
女:有时候我很暴躁
2.这个小家伙“温和”的时候会做什么,“暴躁”的时候又会做什么呢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下面的词语。
温和 灌溉田地 发动机器
暴躁 淹没庄稼 冲毁房屋
(2)研读赏析,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灌溉田地—水流进农田,庄稼喝饱了水,就会快快长大。
发动机器—水急速流动,推动机器运转、发电,给人们的生活带去方便。
淹没庄稼——发大水,把庄稼田地都淹没在水中,农民得不到收成
冲毁房屋——发大水时,水横冲直撞,使房屋倒塌,人们无家可归。
(3)师生合作读,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短语都是动词加名词的搭配。
灌溉—田地 发动—机器 淹没—庄稼 冲毁—房屋
(4)师:你还知道类似的词语搭配。
(5)积累短语,拓展练习:找一找可以搭配的词组,并读一读。
朗读课文 淹没庄稼 披上红袍 带来灾害
伸出双手 发动机器 冲毁房屋 灌溉田地
(6)教师引说
他脾气温和的时候,会(流田地,发动机器)他气跳的时候,会(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因为他会帮人们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所以人们说他脾气很—(温和)
因为他会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所以人们说他脾气很—(暴躁)
3.集体朗读。(课件出示下面的小诗)
有时候我很温和
有时候我很暴躁
我做过许多好事
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我也做过许多坏事
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强烈的“实践”意识,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样将“课堂语文”变为“生活语文”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揭示谜底,找出依据
1.出示第五自然段: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水)
2.你能找出相关的依据吗?
(1)他会变,会变成汽,变成云,变成雨,变成冰雹,还会变成雪。
(2)池子里、小溪里、江河里,还有海洋里流的都是水。
(3)听我爸爸说过,水很多很多的时候会发生洪灾,可吓人了,但是水也能帮农民伯伯种地,还能够发电呢!
3.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疑问句的形式与课题对应,很有趣,我们一下子就能猜出谜底了,我们在写话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这种写法呢!
设计意图:借助找依据的形式给学生开放式的作答,既有助于学生链接生活实际,又能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疑问句做结的形式简单点拨,也给学生的写话带来启发和新尝试的可能。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本文是一篇( ),生动形象的为我们介绍了( )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形态,还用性格的( )和( )时所做的( )与( )说明了水与人类的关系。告诉我们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阅读链接:《水先生的奇幻旅程》
故事简介:
水先生生活在大海里,一天,他来到海滩上,认识了三位好朋友,玩的很愉快。假期结束了,小朋友们回家了,水先生有点伤心,想要去寻找他的好朋友,于是开始了奇幻旅程。
推荐理由:
旅程中,水先生先后变成云、雨、雪、这是水先生的不同形态,水先生还在旅途中推动水车、灌溉、推动小船,后来水先生被吸入管道中,又细分很对水先生、用于冲马桶、拖地、煮面条、瓶装水、喷泉、消防灭火各种地方,这是水先生的不同用途。好奇心,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幽默,不落俗套的幽默给孩子讲述科学常识,在轻松快乐氛围里让孩子发现自然的秘密。
阅读思考:
(1)水先生为了找到朋友踏上了奇幻的旅程,他在旅途中的形态变化了几次?分别是什么形态呢?
(2)读了故事,你知道水先生有哪些不同的用途吗?
(3)试着动手做做书中的小实验,并说一说你的实验收获。
3.作业超市,二选一:
(1)给你的爸爸妈妈猜一猜这个大谜语。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画一画水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不同样子,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的形式概括文章大意,既降低了难度,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作业二选一体现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温和 灌溉田地 发动机器
暴躁 淹没庄稼 冲毁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