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杨氏之子》的文本内容,体会杨氏子的机智与巧妙应答。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杨氏子的智慧与礼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杨氏子的机智应答,体会其中的智慧与巧妙。
难点: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杨氏之子》的原文、注释、译文及拓展资料。
学生已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准备好进行角色扮演的道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课文,谁能简要回顾一下杨氏子的故事?
学生:(简要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感受杨氏子的智慧与巧妙应答。
(二)深入理解课文
1.这两个人物在文中有多种称呼,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文中标出来,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出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来学习。
2.指名汇报交流:
杨氏之子:杨氏子、儿、其、君
孔君平:孔君平、孔、夫子
3.教师出示:为设果
谁来给这个句子添上人物?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杨氏之子给孔君平端上来水果。
4.为什么杨氏之子要端来水果?
生:因为孔君平去杨氏之子家做客。
你从何处知道的?(生答,师出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指名理解第二句话。
5.作者告诉我们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指名答,教师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6.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杨氏子的聪明和礼貌的呢?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细读课文,圈画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提炼出杨氏子“甚聪惠”的三层原因:有礼貌、反应快、应对妙。
学生3:我从“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中感受到杨氏子的聪明。他能够迅速反应,用对方的话来反驳对方,既保护了自己家的尊严,又没有让对方难堪。
学生4:我从“为设果,果有杨梅。”这句话中感受到杨氏子的礼貌。他热情招待客人,用水果招待对方,体现了他的待客之道。
教师: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思考: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是如何巧妙地应对孔君平的?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学生1: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他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用对方的话来回应,既礼貌又机智。
学生2:他巧妙地利用了“孔雀”与“孔”的谐音关系,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没有让对方难堪。
7.角色扮演,感受情境
教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到位。现在,我们将通过角色扮演来进一步感受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情境。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杨氏子和孔君平,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演,并评价他们的表现。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指导并点评)
教师:在角色扮演环节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特别是扮演杨氏子的同学,他成功地展现出了杨氏子的机智与礼貌。请问你在扮演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扮演杨氏子的学生:我觉得杨氏子非常聪明,他能够迅速反应并巧妙地回答孔君平的问题。在扮演过程中,我也尽量去模仿他的语气和神态,希望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他的智慧与礼貌。
教师:很好!你不仅理解了杨氏子的性格特点,还成功地将其表现出来。这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其他同学也要向他学习,勇于尝试、大胆表现自己。
(三)拓展延伸,思辨讨论
通过角色扮演,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了杨氏子的智慧与巧妙应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需要与人交流、沟通,有时也需要巧妙地应对别人的话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曾经遇到过的类似情境,以及你是如何应对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辨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感受到了杨氏子的智慧与巧妙应答。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杨氏子一样,既聪明又懂礼貌,用智慧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