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庖丁解牛》课件(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庖丁解牛》课件(共6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14:1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解题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 “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一、情境导入
南怀瑾先生说:“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
孔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使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安定和乐,随之养生也成了中国文化中比较永恒的主题之一,古往今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当今社会好像尤为注重。
然而作为哲学家庄子,他讲的养生比起世俗之人的养生,却有着极大的不同。世俗之人所谓的养生,大多关注肉体生命的护养。今天我们来走进哲学家庄子的药店,探寻一下庄子给世人开了什么养生秘方?此药除了养生还有无别的功效?
学习目标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一、人生观:无欲、无为。
二、自然观:天人合一。
三、政治观: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基本思想
《庄子》共33篇: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外篇(15)
杂篇(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是著名的经典著作。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全面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观点阐述的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论证。
--儒道对比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儒家道家所关心的,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道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通假字
(1)砉然向然: “向”同“响”,声响
(2)技盖至此乎: “盖”同“盍”,何、怎么
(3)批大郤,导大窾: “郤”同“隙”,空隙
(4)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通“枝”,支脉
(5)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揩拭
基 础 积 累
2、词类活用
1)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名作动,踩
(2)以无厚入有间: 形作名,厚度
(3)良庖岁更刀: 名作状,每年
(4)族庖月更刀: 名作状,每月
(5)视为止,行为迟:动作名,目光/动作;形作动,慢下来
3、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2)依乎天理 古义:牛体的自然结构。
(3)因其固然 (古义:牛体本来的结构
(4)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这样。
(5)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动作因此。
(6)吾见其难为 古义:难解,很难下刀。
(7)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义:不曾尝试。
庖páo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lǚ,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xiǎng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g《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hé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hào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
学生朗诵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zhé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rèn若新发于硎xíng 。彼节者有间jiàn,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jiàn,恢恢huī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wéi,怵chù然为戒,视为wèi止,行为wèi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wèi之四顾,为wèi之踌躇chóu chú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学生朗诵
第三部分(末段):
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
第一部分(首段):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庖丁技术高超。
理清思路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给、替
“所”字结构:所----的地方
翻译: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
通“响”

合乎
节拍
翻译: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很好
文惠君曰:“善哉!技盖至此乎?”
通“盍”,怎样
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竟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1、会天大雨
2、会盟而谋弱秦
3、乃中《经首》之会
(动词,恰逢)
(动词,集会)
(名词,节奏)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②范进中举③糟糕,中毒/中计了
受到;遭受
符合,合乎
科举考试被录取
莫不中音
乃中经首之会
没有不合音律的:
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②:乃大丈夫也③:家祭勿忘告乃翁④:乃至如此


你,你的

乃中经首之会

学习目标
活动一 欣赏“解牛之美”
解牛本是杀生,是血淋淋的场面,庄子是如何描写庖丁的解牛场景的?
--思考①:文章开篇是如何描绘庖丁解牛的情形?(3)节奏:手触,肩倚,足履,膝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解牛之美(1)动作:(2)声音: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
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作者怎样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的?
(1)动作:
(2)声音:
(3)节奏: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舞蹈化)
(音乐化)
正面描写
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侧面描写:文惠君的评价
温故知新,练习题
阅读《琵琶行》节选,思考作者如何突出琵琶女弹奏技术高超?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①视听结合。
②正侧面描写结合。
第一段重点句子翻译
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技盖hé至此乎?”
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
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
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你解牛的)技术竟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放下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自然规律
超过
起初
不曾
凭、用
精神
翻译: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接触
视觉
活动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翻译:依照于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宾语前置的标志
脉络相连的地方
本来的结构
未曾尝试
天然结构
空隙
空隙
顺着
依照
一般
磨出
磨刀石
依乎天理:
批大郤,导大窾:
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但刀刃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
依照于天然结构
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批大郤,导大窾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以无厚入有间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间隙
厚度
很宽绰的样子
刀刃的运转
宾前,因此
虽然这样
碰到,到了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
省略“之”
省略“之”
为此
通“缮”, 擦拭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翻译: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是没有厚度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 ,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儿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目光因为这个而集中在那里,
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
虽然这样,每当碰到(或:到了)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 ,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1、族庖月更刀
2、每至于族
3、士大夫之族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形容词,一般的)
(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名词,指一类人)
(名词,家族)
(名作动,灭族)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懂得,得到
养生的道理
翻译: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任务一 探究“解牛之道”
1、文章是如何表现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
割也
良庖岁更刀:
对比
折也
族庖月更刀:
刀刃新发于硎
臣之刀十九年:
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新,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之重要。
直接描写:描绘场面
动作、声音的描绘
侧面描写:
文惠君的称赞:善!技盍至此乎?
关注标题
庖丁解牛从“技”到“道”经历了怎样的阶段?
解牛的三种境界:
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
(目有全牛) ( 不懂规律 )
(目无全牛) ( 认识规律 )
(游刃有余) ( 运用规律 )
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
目无全牛
(懂得规律)
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异曲同工“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之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 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 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 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
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
任务二 探究“解牛之道”
庖丁技艺达到如此境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臣之所好者, 道 也;进乎技矣。
解牛的规律。 天道,自然规律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解牛时/三年之后/方今之时/所解数千牛矣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3)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不骄傲大意。
(2)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1)对道的追求超过对技术的追求,热衷于探求解牛规律。
学习目标





活动三
1.课文《庖丁解牛》实际上是以庖丁解牛之例来论人生,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从文中读到哪些人生之道?
活动四 与庄子对话,探讨人生之道
“养生之道”: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养生之道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喻体 喻体特点 本体 本体特点
牛 筋骨交错 社会 关系错综复杂
刀 十九年若新 人 保全、长生
解牛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处世 顺应规律
批大郤:避开硬骨 避开尖锐矛盾
导大窾:顺着空隙 随俗沉浮,游刃有余
“养生之道”: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顺应自然,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从而达到本性无伤,天年尽享。
“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庖丁的“解牛之道”是避开牛身体结构中错综复杂的地方,“以无厚入有间”,不硬碰硬。
文惠君的“养生之道”认为:社会就是一头牛,而人就是一把刀,我们只有像庖丁一样回避其中复杂的矛盾,顺应自然,才能保全自己、养护精神。
相似之处:顺应自然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以无厚入有间——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
善刀而藏之——
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顺其自然,不强求
避开锋芒,知难而退、从长计议
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不莽撞,谨慎行事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2、从这篇课文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哪些“人生之道”呢?
依理
谨行
藏锋
春秋战国----纷乱的时代
儒家的回应: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道家的回应: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拓展:《庖丁解牛》中所体现的庄子的处世观与孔、孟的处世观相比有何异同 庄子的观点对于当今的社会是否有借鉴意义
庄子认为,人世间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像躲避牛身上可能使刀口钝折之处一样,躲避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矛盾,顺着“天然”的缝隙,游刃有余地处世,这样才能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这是与孔孟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积极进取、舍我其谁完全不同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固然有回避矛盾的一面,但也提醒我们不要强行、妄为,仍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启示,不可一味以“消极哲学”看待。虽然儒、道两家观点截然不同,但并无优劣高下之分,甚至可以说,无论孔子、孟子还是庄子,最终的目的都是落实到追求人的幸福,只是实现的路径有所不同。
游刃有余:
目无全牛:
踌躇满志:
切中肯綮:
文中成语:
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
做事轻而易举。
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
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
常得意。
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⑴良庖岁更刀,割也
⑵族庖月更刀,折也
⑶臣之所好者,道也
宾语前置
技经肯綮之未尝
状语后置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省略句
视为止,行为迟
一词多义
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动词,解/作为
③视为止,行为迟: 因为
④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