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习作:家乡的风俗》是统编语文六下第一单元的单元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者写一次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教材先借助三幅插图点明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接着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最后对于习作后的评改与展示也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议。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抓住重点,把风俗写清楚、写精彩”。在习作要求中,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习作思路供参考:可以介绍风俗,注意详略得当,抓住重点;也可以写亲身经历,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这两种思路,巧妙地对应了《北京的春节》与《腊八粥》两篇课文的写法,因此,在指导写法时,可以回顾课文,小结写法,学以致用。本单元习作的难点是选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清楚家乡风俗的特点。因此,课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了解几个家乡的风俗,并思考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课堂上要积极创设适宜语境,引导学生充分讨论,通过“选择重点—交流对照—修改完善—星级评价—分享展示”,记录自己印象最深的风俗或活动经历,提升习作兴趣与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课前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分几个方面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通过回顾课文与《语文园地一》中的“交流平台”,学会抓住重点,并用“加入真实感受”“精准描写动作”的方法,把重点介绍方面写精彩,写出风俗特色。
3.能对照优秀范文以及同学提出的意见,对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习作内容安排素材,分几个方面把风俗介绍清楚,写出风俗特点。
教学难点:“加入真实感受”“精准描写动作”,把重点写生动。
四、课前准备
PPT课件、预习单、习作单、习作锦囊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语境,感受风俗多样
1.课前谈话,感受风俗的多样、有趣。
出示国内外各地风俗图片及一句话文字介绍。印度教徒不吃牛肉,把牛奉为神牛,认为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西方人参加婚礼不送礼金,会送上真挚的祝福和寓意幸福美满的礼物,新郎新娘可以在收到礼物时马上打开;中国各个民族的重要风俗等。
2.引入“风俗”:风俗,就是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很多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
3.提问交流:同学们课前都了解了我们自己家乡的风俗,其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为什么?(指名说)
4.小结揭题:同学们提到的风俗大多与传统节日有关,除此以外,还有亲人结婚等赴宴时的风俗等等。风俗,正是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形成,体现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中。(出示思维导图)今天,我们就来记录下你心中最难忘的“家乡的风俗”。(相机出示课题板贴——家乡的风俗)
板块二:梳理要求,发现结构密码
1.回顾课文,明确要求
介绍一种风俗:在介绍风俗时,可以像说明文一样,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其中一个方面,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相机板贴——介绍风俗:几个方面;实际体验)。
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用记叙文的方式,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可以写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也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相机板贴——亲身经历;现场情况;自身感受)
2.确定习作内容:课前老师做了问卷调查,有86.7%的同学认为把一种风俗介绍清楚有困难,本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介绍一种风俗,请在习作单上写下你想写的习俗。
3.读“交流平台”,学习写法。
(1)过渡:同学们想写的习俗内容丰富多样,有写端午节包粽子的,有喝喜酒时看到的结婚仪式,还有清明节时自己做清明果的,那我们怎么样才能把风俗的特点介绍清楚呢?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想一想:老舍先生是如何来写北京春节风俗的?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期间的一些活动,其中“除夕真热闹”“元宵灯会”的场景写得比较详细,而“过小年”“铺户开张”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因此,我们在介绍家乡的风俗时,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几个方面来介绍风俗,重点介绍一两个方面。 (4)身边的例子:我们再来看《春江小语》范文库中的小作者们是怎么写的吧?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围绕浓浓立夏情,小作者从“采摘乌米叶制作乌米饭”“吃茶叶蛋、蚕豆、长脚笋”“吃乌米饭”这三个方面来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采摘乌米叶制作乌米饭。而吃茶叶蛋、蚕豆、长脚笋、乌米饭则略写。使得文章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一:多个方面写风俗
4.学习任务一:根据你选择的风俗,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介绍这种风俗?哪一方面你想重点介绍,请在这一方面的后面打上星,填写学习单第二部分。
评价反馈:围绕打年糕这个民俗,这位同学从准备食材、打年糕的过程、吃年糕三个方面展开介绍,其中他打算重点介绍打年糕的过程。
板块三:借助范文,发现表达密码
过渡语:怎样才能聚焦重点内容,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生动呢?春江小语范文库给我们提供了几个习作小锦囊,快去一探究竟吧!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二:比较阅读寻密码
1.学习任务二:默读两篇范文片段,同桌交流说一说他们是如何把习俗写具体、生动的。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在介绍风俗的时候,融入真实感受;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时,精准描写动作,会让我们的习作变得更精彩。(相机板贴:加入真实感受;精准描写动作)
过渡:现在的你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了?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三:牛刀小试添精彩
聚焦习俗中你想重点介绍的方面,用上“加入真实感受”“精准描写动作”两个习作小锦囊,把这个片段写精彩,用时10分钟。
板块四:依据标准,修改习作片段
1.聚焦片段,交流习作片段
(1)预设学生作品一:
粽叶洒水,两张叠成大约十几厘米的阔叶状。用手压叠于桌上抹平,然后回卷成一个漏斗形。立起后,往里面盛入糯米,三分之一处埋入两三个金丝小枣儿或加入一块用酱油浸泡过的肉。填实后,把余出的粽叶回叠,各色麻线缠绕,捆绑结实,一个三角形的绿色鲜粽便包好了。
(2)请学生点评:这位同学能得到几颗星?
预设:我给他打两颗星,他通过“粽叶洒水”“叠成阔叶状”“用手压叠”“抹平”“回卷成漏斗形”“立起”“盛入糯米”“埋入”“填实”“回叠”“缠绕”“捆绑结实”等连续性的动作,生动详细地描写了参与包粽子这个民俗活动的过程,如果某某同学能加入他参加包粽子时的自身感受就更好了。
(3)预设学生作品二:
我从姑父手里接过大锤子,两腿叉开,撸起袖子,深吸一口气,高高地举起了大锤子,又狠狠地砸了下去,石臼发出一声巨响。打年糕真是一件体力活呀!趁着我抬起木锤的间隙,奶奶则用手沾着水翻动臼里的糯米。我每锤一下,奶奶就翻一下糯米,我们俩有条不紊地配合着,一上一下,协调有序,不一会儿石臼里粒粒分明的糯米就变成了一个“大白胖子”,馋得我直咽口水,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4)请学生点评:这位同学能得到几颗星?
预设:我给他打三颗星,他通过接过大锤子,两腿叉开,撸起袖子,深吸一口气,高高地举起了大锤子,又狠狠地砸了下去等一系列精准的动作描写,很有画面感。“打年糕真是一件体力活呀!”“馋得我直咽口水,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是某某同学参与这项民俗活动时的真实感受,让我们很有亲切感。
过渡:欣赏完同学们的精彩片段,你对自己的作品一定有了新的想法,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四:修改补充作自评
2.学习任务四:针对评价单,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3.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各地丰富有趣的风俗,用笔记录了最难忘的家乡风俗和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下节课,我们继续按习作提纲把这篇习作写完整。下课!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