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同步检测.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同步检测.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9-01 09:3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同步检测
1、 选择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蔗糖
C. 酒精
D. 花生油
答案:D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
解答:A、食盐溶于水中,食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所以A不正确;
B、蔗糖溶于水中,蔗糖分子会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蔗糖溶液,所以C不正确;
C、酒精能与水互溶,酒精分子会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酒精溶液,所以C不正确;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所以D正确.
所以选D.
分析:了解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⑤⑥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解析:
解答:首先要了解溶液的三大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和属于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有的溶液有颜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有的溶液没有颜色.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稳定性是指当外界条件不变是,溶质和溶剂会长期共存不分离。
所以选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溶液的三大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解析:
解答:A、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所以A不正确;
B、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所以B不正确;
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一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只是此时不能溶解该溶质,但还可以溶解其它溶质,如饱和的食盐水溶液还可以溶解蔗糖的,所以C不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所以D正确.
所以选D.
分析: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溶解适量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  )
A. 蒸馏水
B. 医用酒精
C. 汽油
D. 生理盐水.
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溶解
解析:
解答:A、碘不溶于水,蒸馏水不能配制碘溶液;所以说该答案不正确;
B、碘易溶于酒精,且酒精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该答案可以;
C、汽油能溶解碘,但是汽油易燃,对人体有害,用作消毒不合适,所以说该答案不正确;
D、生理盐水不能溶解碘,不适合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所以说该答案不正确;
所以选B.
分析:知道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碘易溶于酒精不溶于水。
5、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
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
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
答案:D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溶解
解析:
解答: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所以A不正确;
B、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大部分是咸水,不能直接被人类利用,淡水资源较为匮乏,所以B不正确误;
C、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所以C不正确.
D、在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接触更充分,反应速率会更快,所以D正确.
所以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对水的有关认识.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6、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 NaCl
B. CuSO4
C. CaCO3
D. FeCl3
答案:A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
解答:完成此题,大家首先要了解几点常识: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
所以选A
分析:本题要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几种特殊溶液的颜色
7、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1g分别放入2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
A. 蔗糖、NaCl
B. 植物油、蔗糖
C. CaCO3、CuSO4
D. KMnO4、NaCl
答案:A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溶解
解析:
解答:A、蔗糖和氯化钠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现象相似;所以A正确.
B、植物油不溶于水,分散在水中会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蔗糖易溶于水,现象不同;所以B不正确.
C、碳酸钙不溶于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现象不同;所以C不正确.
D、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形成紫红色溶液,而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所以D不正确.
所以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几种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和溶液的颜色,比较简单。
8、衣服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 水
B. 酒精
C. 汽油
D. 苯
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常见的溶剂
解析:
解答:A、根据表格,碘微溶于水,不能用水清洗碘,所以A不正确;
B、根据表格,碘可溶解在酒精中,并且酒精易挥发对人体无害,酒精能用于清洗碘,所以B正确;
u、根据表格,碘易溶在汽油中,但汽油易挥发易燃烧,对人体有害,所以C不正确;
D、根据表格,碘可溶于苯,但是苯挥发有毒对人体有害,,所以D不正确;
所以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进行.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误的是(  )
A. 可用酒精清洗附着固体碘的试管
B. 用洗涤荆洗涤植物油油污是因为形成了溶液
C. 悬浊液一定不具有均一性
D.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物质的溶解
解析:
解答:A、碘易溶于酒精,所以可用酒精清洗附着固体碘的试管,所以A说法正确;
B、洗涤剂洗油污是通过洗涤剂的乳化原理,把大的油滴分解成小的油滴,被水冲掉,所以B说法不正确;
C、悬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所以C说法正确;
D、向水中加入酸、碱、盐都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所以D说法正确.
所以选B.
分析: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碘的溶解性,洗涤剂的乳化原理,悬浊液的特点.
10、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B. 洗洁精可使餐具中的油污乳化
C. 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 酒精能洗去铁钉上的铁锈
答案:D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
解答:A、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用汽油除油渍是利用溶解的原理,所以A说法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将大的油污分子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分子,容易被水冲走),所以B说法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食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碳酸钙和醋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C说法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能与酒精反应,所以D说法不正确.
所以选:D.
分析:常见的洗涤油污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汽油溶解原理,二是利用洗涤剂进行乳化作用。
11、溶质(  )
A. 只能是固体
B. 只能是气体
C. 只能是液体
D. 可能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答案:D
知识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解析:
解答:溶质可以是固体例如:氯化钠溶于水中,溶质是氯化钠;溶质可以是液体例如:酒精的水溶液,溶质是酒精;溶质可以是气体例如: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并不是说溶剂都是水,例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
所以选D.
分析: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液的组成,知道了溶质可以是气、液、固体.
12、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溶液中,溶质是单质的是(  )
A. 碘酒
B. 汽水
C. 食用醋
D. 生理盐水
答案:A
知识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解析:
解答:A、碘酒中溶质是碘属于单质,所以A正确;
B、汽水中溶质有二氧化碳、碳酸都属于化合物,所以B不正确;
C、食醋中溶质是乙酸属于有机化合物,所以C不正确;
D、生理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属于盐类化合物,所以D不正确.
所以选A.
分析:本题关键是根据溶质的判断方法(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判断出溶质,再根据单质的定义来做题.
13、下列几种溶液中,溶剂相同的是(  )
①碘酒 ②糖水 ③70%的酒精 ④稀硫酸.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解析:
解答:①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②糖水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③70%的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④稀硫酸中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
所以选D.
分析:本题关键是要熟记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4、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 一种
B. 二种
C. 三种
D. 四种
答案:B
知识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解析:
解答: Fe与稀硫酸反应可以生成FeSO4(Fe+H2SO4=H2↑+FeSO4),又由于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后硫酸有剩余.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为Fe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溶质为FeSO4和H2SO4两种.
所以选B
分析:
15、下图,一木块漂浮于少中,向少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少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序号 X Y
① 水 食盐
② 氢氧化钙溶液 二氧化碳
③ 稀硫酸 镁粉
④ 硫酸铜溶液 铁粉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溶解
解析:
解答:由木块漂浮在液面上,再根据物理方面的知识可知,木块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液体的浮力,浮力等于木块排开液体的重力,最终木块上浮说明V排减少,所以溶液的密度增大.
①食盐溶于水后溶液的密度增大;
②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由原来含有溶质变成纯水,溶液的密度变小;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溶液的密度增大;
④硫酸铜和铁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的密度变小.
所以选:B.
分析:本题要把化学和物理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
16、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 ,碘酒中溶剂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蔗糖;酒精.
知识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解析:
解答:蔗糖溶液是将蔗糖放到水中,所以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是把碘放到酒精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所以答案为:蔗糖;酒精.
分析: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在溶液中只要有水,不管量的多少,水一定是溶剂.
17、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①生理盐水___________ ; ②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大理石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①NaCl;②Ca(OH)2;③CaCl2.
知识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解析:
解答:①生理盐水是指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所以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
②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稀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化学式是Ca(OH)2;
③CaCO3+2HCl=CaCl2+CO2↑+H2O,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化学式是CaCl2.
所以答案为;①NaCl;②Ca(OH)2;③CaCl2.
分析:溶质的判断: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时溶剂,两种液体混合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只要有水,水一定是溶剂.
18、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 b
(1)a图中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
(2)b图中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1)C6H12O6;(2)乳化.
知识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
解答:(1)葡萄糖注射溶液中溶质是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
(2)洗涤剂清除油污的方法是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所以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分析:此题考查乳化作用,要注意掌握生活中常见的乳化剂,并注意乳化与溶解之间的区别.
19、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不正确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4)溶液一定具有导电性.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没有导电性.
答案:(1)硫酸铜;(2)水或酒精;(3)酒精;(4)蔗糖.
知识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解析:
解答:(1)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属于溶液;
(3)消毒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酒精属于液体;
(4)具有导电性的物质必须具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蔗糖中没有离子而是蔗糖分子,几乎不导电.
所以答案为:(1)硫酸铜;(2)水或酒精;(3)酒精;(4)蔗糖.
分析: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液的特点,知道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知道具有导电性的物质必须具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
20、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______.
(5)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CaCO3(2)CuSO4(3)NaOH(4)NaCl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溶解
解析:
解答:(1)四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钙不溶于水;
(2)四种物质中只有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其它溶液均为无色;
(3)四种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4)四种物质中溶于水温度不变的白色故团体只是氯化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溶于水的一些现象.
三、解答题
21、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的原理是否相同?如不同,请说明二者的去污原理.
答案:两者的原理不同,汽油能溶解衣服上的油污,而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衣服上的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从而具有去油污的作用.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
解答:汽油能清洗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而洗涤剂能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使大的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两者的去污原理是不同的,所以本题答案为:两者的原理不同,汽油能溶解衣服上的油污,而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分析:题考查了溶解的原理和乳化作用,题目较为简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 ,溶剂是________ .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答案:(1)碘;汽油;
(2)①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变成紫红色,并且下层颜色比上层要深一些 ②甲.
知识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物质的溶解
解析:
解答:首先要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1)碘是固体,汽油是液体,所以一般认为是碘溶解在汽油中,所以碘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2)①碘溶解在汽油中,固体颗粒消失,溶液变成紫红色,由图可以看出下层溶解的碘要比上层多一些,所以下层颜色比上层要深一些;
②由于溶液是均一的所以甲图正确.
所以答案为:(1)碘;汽油;(2)①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变成紫红色,并且下层颜色比上层要深一些②甲.
分析:知道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固体、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混合,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有水的水一定是溶剂.
23、乙醇俗名叫酒精,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为了探究“乙醇能否溶于水”的问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水分层;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③[问题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
(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答案:(1)为了便于观察乙醇与水是否有分层;
(2)应该用胶头滴管将乙醇轻轻滴入水中,防止有震荡而直接混合;
(3)震荡试管后静置一会儿,发现上面无色液体变红,分层现象消失.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常见的溶剂
解析:
解答:(1)直接将酒精溶解在水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因为两者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滴入红墨水震荡后,液体呈红色,而乙醇是无色的液体.所以答案为:是为了便于观察乙醇与水是否有分层;
(2)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加入乙醇时一定不要震荡.所以答案为:应该用胶头滴管将乙醇轻轻滴入水中,防止有震荡而直接混合;
(3)乙醇在红色水的上面,要想证明乙醇溶于水,需要震荡.所以答案为:震荡试管后静置一会儿,发现上面无色液体变红,分层现象消失.
分析:此题要了解课本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原理,了解操作的目的和意思。
24、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为变浅;①几乎不变.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碘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隙
(3)白布条与白衬衣上的布料一样;几个实验中白布条的大小一样;所浸碘的量一样;试管中的液体用量一样;所处的环境(周围温度)一样;观察时间一样等
(4)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液洗效果都很好;碘几乎不溶于水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常见的溶剂;物质的溶解
解析:
解答:(1)由于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沾在衣服上的碘酒,其中的溶剂酒精具有挥发性,会不断的挥发掉,所以残留在衣服上紫黑色固体物质是碘单质;
(2)碘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且衣料之间存在着空隙,碘分子不断的运动到衣料的间隙中,所以能够留下痕迹;
(3)控制变量法就是要控制其他的变量一致,只让一个变量发生改变,所以应该准备与白衬衫相同白布条,且控制相同的条件,例如时间、碘的量、温度等;
(4)根据题目的图像信息可以知道⑤⑥全部消失,说明碘能够溶于肥皂水和淀粉溶液,②中的颜色较浅说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较多,③、④略为变浅,说明碘在汽油和四氯化碳中溶解较少,①几乎不变说明碘不溶于水,
所以答案为:(1)碘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隙
(3)白布条与白衬衣上的布料一样;几个实验中白布条的大小一样;所浸碘的量一样;试管中的液体用量一样;所处的环境(周围温度)一样;观察时间一样等
(4)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液洗效果都很好;碘几乎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酒精
分析:此题主要了解碘酒的成分,以及根据碘在几种物质的溶解能力的不同进行解答。
25、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下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
(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解析:
解答:解答本题主要了解溶液的三大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和混合物。
(1)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形成的.所以答案为:NaCl
(2)若外界条件不变,在溶液中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出来.所以答案为:不会.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分析: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均一性指的是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稳定性指的是若外界条件不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