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检测.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检测.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9-01 09:3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
A. 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
B. 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
C. 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
D. 增大压强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加快了硝酸钾固体的溶解速率,所以A选项可以;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后,增大了固体与溶剂水的接触面积,会加快硝酸钾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率,所以B选项可以;C、加入硝酸钾固体时不断搅拌能使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也使硝酸钾固体与水分子碰撞接触机会增多了了,加快硝酸钾固体的溶解速率,所以C选项可以;D、固体的溶解能力受压强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增大压强不会加快硝酸钾固体的溶解速率,所以D选项不可以.所以选D.
分析:此题是属常识性训练题.了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即可,强调压强不能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2、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A. 食盐和水
B. 锌和硫酸
C.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 硝酸铵和水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是能够了解题意:“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说明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容器内压强增大,所以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冷却到室温后又回到持平;不是因为产生气体的原因导致的。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容器内压强基本不变,a液面和b液面一样高,所以A选项不正确.
B、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容器内压强增大,a液面比b液面高,但一段时间后不会又持平的,所以B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容器内压强增大,a液面比b液面高现象,过一段时间冷却到室温又持平,所以C选项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容器内压强减小,a液面比b液面低现象,所以D选项不正确;
所以选C.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两点:一是要了解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是放热还是吸热;二是能判断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状这一点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产生气体是不行的.
3、如图所示,20℃时将一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试管侵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适量某物后,试管内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浓硫酸
B. 硝酸铵固体
C. 氢氧化钠固体
D. 生石灰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
解答: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减小,要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硝酸钾晶体,说明要降低温度,因此加入的物质应是溶于水吸热的物质如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所以都不对,
所以选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 1 2 3 4 5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 5 10 15 20 25
溶液的质量/g 55 60 65 67 67
A. 在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 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
C. 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D. 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7g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
解答:A、对比实验3和实验4的数据可知,实验3的溶液还能溶解2g溶质,所以实验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以A不正确;
B、因为5次实验所用的水的质量都是一样的,溶解的氯化钾质量大小比较是:溶液1<溶液2<溶液3<溶液4=溶液5,第4次和第5次溶解的氯化钾一样多,所以B不正确;
C、因为氯化钾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实验1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不能使它变为饱和溶液.所以C不正确;
D、因为溶剂水的质量是50g,实验5所得的溶液是67g,所以其中溶解的氯化钾的质量是17g.所以D正确.
所以选D.
分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的判断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学生利用在该条件下有固体不能继续溶解来判断是否为饱和溶液是解答的关键.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 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克
C. 任何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
解答:A、饱和溶液只是针对该溶质是饱和的,对其他溶质而言就是不饱和的,所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只是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是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所以A不正确;
B、由溶解度的定义可知: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该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所以溶剂的质量应该是100g而不是50g,所以B不正确;
C、不是所有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例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温度升高时会析出晶体,所以C不正确;
D、在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所以D正确.
所以选:D.
分析:饱和溶液必须要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才有意义;饱和溶液通过升温或降温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不变的.
6、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 加一定量水
B. 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C. 略降低温度
D. 室温时蒸发少量水
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解析:
解答:A、两种溶液中各加入少量水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此A选项不正确.
B、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晶体不溶解.所以B选项正确.
C、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降温时会析出晶体,所以C选项正确.
D、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蒸发少量水会有晶体析出,所以D选项正确.
所以选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分.溶液是否饱和,必须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
7、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
解答:A、相同温度下,相同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A选项没有确定温度和溶质的种类,所以A不正确;
B、只有饱和溶液才会析出晶体,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剩余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所以B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果将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升温会有析出固体,所得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所以C选项不正确;
D、对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而言,加入水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所以D选项正确.
所以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饱和溶液的理解以及对特殊固体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化的特点的掌握。
8、在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后,则(  )
A. 晶体减少
B.浓度增大
C. 晶体质量不变
D. 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
解答:在20℃时,往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不会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和浓度也不变,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也不改变。
所以选C.
分析:本题知道了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该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
9、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恒温蒸发溶剂
B. 降低溶液的温度
C. 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
解答:A、恒温蒸发溶剂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A选项说法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B选项说法正确;
C、加入一些硝酸钾固体能够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
D、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同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仍然处于不饱和状态,所以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所以D选项说法不正确;
所以选D.
分析:一般情况加溶质和蒸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改变温度要具体分析溶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氢氧化钙.
1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
解答: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另外也可以采取加溶质和蒸发溶剂的方法,所以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⑤蒸发水的方法符合题意.
所以选D.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关键是要了解对于氢氧化钙溶液而言升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 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 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D. 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
解答:由溶解度的定义可知:固体物质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该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A、溶解度可以用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所以A选项说法正确;
B、溶解度必须是在饱和状态下溶解的质量,此题没有指明是否饱和状态,所以B选项说法不正确;
C、溶解度就是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达到饱和状态(即溶解的最大限量),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
D、对于饱和溶液而言,其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在相同温度的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溶解度就大,所以D选项说法正确.
所以选B.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 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 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
解答:由溶解度的定义可知:固体物质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该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说明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达到饱和状态,所以A选项说法正确;
B、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说明在20℃时,136g食盐饱和溶液中含有食盐36克,而不是100饱和溶液.所以B选项说法不正确;
C、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说明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
D、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说明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D选项说法正确.
所以选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是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
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A选项说法正确;
B、溶解度曲线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B选项说法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C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说明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物质,所以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25g,还有5g没有溶解,所得溶液一定是甲的饱和溶液,所以D选项说法正确.
所以选C.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含义,知道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1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 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 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答案:C
知识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
解答: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了解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两个外因: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压强,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A、夏季鱼塘中的鱼浮在水面呼吸,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所以A选项不正确.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所以B选项不正确.
C、打开汽水瓶盖后,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大量的气体冲出,所以C选项正确.
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产生,所以D选项不正确.
所以选C.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强。
15、将7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各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硝酸钠的溶解度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C
知识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
解答: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几个量的变化:一般而言,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溶解度减小,所以本题选C
分析:此题是对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饱和溶液的考查,只要抓住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即可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
16、A、B两烧杯中均盛有100克水,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同种固体物质甲,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现象如图所示.此时,B 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要将B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饱和溶液;加水使剩余的甲物质全部溶解。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
解答:因为两个烧杯中的水都是100克,加入不同质量甲物质充分溶解,B中有剩余固体,说明B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要将B烧杯中剩余固体完全溶解,方法有加溶剂和升高温度,但不知道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是如何变化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加水使剩余的甲物质全部溶解。
所以答案为:饱和溶液;加水使剩余的甲物质全部溶解。
分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的判断,一定要注意指明的条件,如同样的溶剂,同种溶质,同温度,根据不同质量的溶质的溶解情况来作判断.
17、20℃时,向甲烧杯中加入25g水和25g固体固体A,向乙烧杯中加入25g水和25g固体B(A、B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烧杯中溶液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 是饱和溶液;乙烧杯中溶液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饱和溶液.
(2)20℃时,A的溶解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溶解度.
(3)20℃时,为判断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除采用实验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题中已有数据和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
答案:(1)一定;不一定。
(2)小于;
(3)20℃时B物质的溶解度.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
解答:(1)20℃时,向甲乙两个烧杯中加入50g水和25g固体固体,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说明20℃时,甲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说明20℃时,乙烧杯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20℃时,向甲乙烧杯中加入25g水和25g固体固体,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可知A、B物质在20℃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B;所以填:小于;
(3)根据20℃时B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判断20℃时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所以填:20℃时B物质的溶解度.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溶解度的定义,并能灵活运用溶解度定义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熟悉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18、在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液面也会出现同样现象.
答案:下降;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表述合理即可); 生石灰(或浓硫酸).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
解答: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了解几种物质溶于水是放热还是吸热的情况,再根据U型管中液面会发生变化主要通过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变化来实现的.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要放出大量的热量,使集气瓶中压强增大,使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下降;
所以答案为:下降;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表述合理即可); 生石灰(或浓硫酸).
分析:本题要了解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改变.如:溶于水后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固体;物质溶于水后使溶液温度降低的.如硝酸铵固体.
19、爱探究的聪聪做了一个家庭小实验:将盛有部分雪碧(碳酸饮料)的饮料瓶的瓶盖上插入一根长吸管,吸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杯子里,将饮料瓶放在一装有NaOH固体的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1)杯子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NaOH固体溶解时_______(填“吸”或“放”)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______________.
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2)放;升高而减小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
解答:(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汽水中的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浑浊;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二氧化碳从汽水中逸出,说明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所以答案为:(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2)放;升高而减小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溶于水的能量变化及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熟练正确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20、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人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______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
(2)图2中,_________(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A.溶液的浓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解度.
答案:(1)a;(2)乙;(3)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
解答:(1)由图1可知a物质没有完全溶解的,说明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
(2)由图示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要小,所以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3)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所以答案为:(1)a;(2)乙;(3)B.
分析:本题关键是要了解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剂不变、溶质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三、解答题
21、现有二瓶无色液体,分别为蒸馏水和饱和的KNO3溶液,分别用二种不同的方法加以鉴别.
答案:方法一、降低温度,析出晶体的是硝酸钾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的是蒸馏水;
方法二、分别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能溶解的是蒸馏水,不能溶解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
解答:饱和溶液一般降温会析出晶体,所以降低温度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会析出硝酸钾晶体;而蒸馏水不会析出晶体;饱和溶液一般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所以分别加少量的硝酸钾晶体,蒸馏水还能溶解硝酸钾固体,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固体.
所以答案:方法一、降低温度,析出晶体的是硝酸钾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的是蒸馏水;
方法二、分别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能溶解的是蒸馏水,不能溶解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分析:本题主要要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某一温度下,当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22、小芳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请你仿例猜想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因素,并预测该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因素 该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猜想
举例 水的量的多少 水量越多,食盐溶解越快;
水量越少,食盐溶解越慢;
你的
猜想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与预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答案:(1)
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因素 该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你的猜想 食盐颗粒的大小 食盐颗粒越小,食盐溶解越快;
食盐颗粒越大,食盐溶解越慢;
是否搅拌 搅拌时,食盐溶解越快;
没有搅拌时,食盐溶解越慢;
水温的高低 水溫越高,食盐溶解越快;
水温越低,食盐溶解越慢;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别取颗粒大小和质量相等的食盐放入两只烧杯中,在分别加入等量但温度不同的两份蒸馏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水温高的烧杯内食盐先溶解完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
解答:本题主要要了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的速率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的大小、是否搅拌,水温等;
(1)影响的因素与预测的结果如下表:
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因素 该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你的猜想 食盐颗粒的大小 食盐颗粒越小,食盐溶解越快;
食盐颗粒越大,食盐溶解越慢;
是否搅拌 搅拌时,食盐溶解越快;
没有搅拌时,食盐溶解越慢;
水温的高低 水溫越高,食盐溶解越快;
水温越低,食盐溶解越慢;
(2)实验探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问题,如要探究水温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就要控制食盐的颗粒大小相同、质量相等,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并且都要搅拌进行试验.如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别取颗粒大小和质量相等的食盐放入两只烧杯中,在分别加入等量但温度不同的两份蒸馏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水温高的烧杯内食盐先溶解完
所以答为:见上表.
分析:熟记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知道它们的具体影响过程.
23、下表列出了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由上表可推出KNO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0℃时,把40 g KNO3放入小烧杯中,然后再加入100 g水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如图所示,把上述(2)中的小烧杯放到盛水的大烧杯中.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能够使小烧杯中的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硝酸铵 ③氢氧化钠 ④冰
(4)60℃时,把55g KNO3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最多可配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
解答:(1)此题要能从题目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表格内的数据可以看出,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越大.所以答案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此问要能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说明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硝酸钾,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所以100g水中只能溶解31.6g的硝酸钾,还有8.4g硝酸钾剩余,所以答案为:131.6克;饱和
(3)由分析可知:小烧杯中有8.4g没有溶解的硝酸钾.若要将未溶解的硝酸钾全部溶解,温度要升高才行,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答案为:①③
(4)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所以把55g KNO3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50克.所以答案为:105克.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关键是要能正确理解溶解度的意义。
24、已知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在20°C时要配制263.2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多少克?
答案:设20°C时263.2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为x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可以知道:
解得x=63.2g
所以答案为:20°C时263.2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63.2克.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
解答:设20°C时263.2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为x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可以知道:
解得x=63.2g
所以答案为:20°C时263.2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63.2克.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计算公式:
25、60℃时,某同学在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烧杯中,漂浮一个木块(如图),然后将溶液冷却到室温(20℃).请你说出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并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分别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1)现象1:烧杯底部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原因: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2)现象2:木块会下沉一些;原因:降温后,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有晶体析出,溶液的密度减少,由浮力公式可知V排增大.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
解答: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由60℃降低到20℃,会有硝酸钾固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的密度降低;因为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可以知道,由于小木块总是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小木块的重力,现在由于溶液的密度减小,所以排开水的体积就增大,所以现象是木块会下沉一些.
分析:本题只要知道对于硝酸钾而言,其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会析出晶体,导致溶液的密度减少,并且要熟记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