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是故乡明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月是故乡明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9 22:2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月是故乡明
山高月小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作者简介: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月亮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景物。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意。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感受他的“明月”情结。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说明作者在故乡待的时间很短,表现出作者的遗憾之情。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三潭映月
活动一:自由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字词句段反复读。(5分钟)
徘徊
萌动
méng
烟波浩渺
篝火
gōu
miǎo
澄 澈
旖旎
瑞士
chéng

chè
活动二:一起读词语
pái
huái
点缀
碧波万顷
无垠
燕园胜地
巍峨
莱芒湖
ruì
lái
qǐng
yín
é
yān
zhuì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 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故乡的月亮没有山的陪衬。

(燕子)(燕窝)
yān
(燕山)(燕京)
yàn
徘徊
萌动
烟波浩渺
篝火
澄澈
旖旎
瑞士
点缀
碧波万顷
无垠
燕园胜地
巍峨
莱芒湖
恍然大悟
良辰美景
乐此不疲
顶天立地
荷塘月色
不可胜数
离乡背井
清光四溢
美妙绝伦
活动三:一起读句段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思考: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段话写出了作者游历的地方,以及在这些地方看月亮的情景。这些地方风景各异,月亮更是“美妙绝伦”,为下文作者思念故乡的小月亮做了铺垫。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内心感受:比不上故乡平凡的小月亮
经历:看朗润园的月亮
对故乡的思念
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国学诵读
关于思乡的诗词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渔家傲·秋思》
唐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推荐阅读
思考:
1.母亲知道“我” 回不了家便催父亲寄 月饼,这表达了她怎样的情感
2.文章结尾说,读了古诗“没有悲观的情绪,没有失望的感情,有的只是关于人生的深深思索”。在全文中,作者有哪些思索?
朗润园
风景优美
走进传统文化
关于月亮的三个传统节日
1、中秋节。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传统文化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走进传统文化
2、七夕节。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走进传统文化
3、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总会出现母亲的身影。仿佛母亲总算有所领悟,此时来告诉她的儿女:“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不可能总是不变,就如同中秋的月亮,时阴时晴时圆时缺,这才是真实的月亮。你们万万不可再追求诸事圆满哪。”可惜母亲和我,都领悟得迟了。
这时再看天上月亮,它正在被云遮蔽着。可是不知为什么,此刻在我的心中,月亮,依然明亮,依然圆润,依然美丽……这时涌上心头的,常常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噢,读了,没有悲观的情绪,没有失望的感情,有的只是关于人生的深深思索。
推荐阅读
月亮本身都有阴晴圆缺,何况被月亮照着的人呢?想到这里,一切烦恼忧伤,荡然无存。心境如一片月光似的纯净。
从此不再在意人间的冷暖厚薄,只想着生活过得像中秋月亮,年年如期地来,年年如期地去,哪怕被云遮雾蔽,都永远是从从容容地放光。中秋的月亮啊,不属于母亲,却属于了我。我没有母亲那么多的牵挂,就越发觉得月亮也是这般地平常,跟人生一样圆缺明暗全都自然。
母亲走了许多年了,如今我还过中秋节,不过没有从前隆重。有时中秋想起赏月,在自家楼舍阳台上,随便走走看看月亮,不管今夕是圆是缺,眼前
推荐阅读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