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土壤和水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西瓜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B.沙土的保水性好 C.沙土中的营养丰富
2.妈妈总是用发酵的淘米水浇花,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加水分
B.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C.增加土壤中空气的含量
3.向土壤中排放有害物质会导致(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土壤污染
4.( )比较适合西瓜生长。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士
5.把土壤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出现,是因为土壤中有( )。
A.空气 B.黏土 C.腐殖质
6.疏松多孔的黑土主要分布在( )地区。
A.黄土高原 B.江南丘陵 C.东北
7.下列关于土壤资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可以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
B.土壤为动物的生活提供了栖息地
C.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养分和场所
8.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的是( )。
A.松花江 B.长江 C.黄河
9.观察豆苗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时,不需要保持一致的是( )。
A.土壤种类 B.光照时间 C.环境温度
10.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是( )。
A.水流太急 B.河道泥土太多 C.水土流失
11.如果森林被砍伐了,暴雨或洪水会( )。
A.使土壤变质 B.把土壤冲走,造成水土流失 C.使土层变干净
12.下列做法不能够节约用水的是( )。
A.用盆接水洗菜 B.打开水龙头长时间流水洗菜 C.淘米水浇花
二、填空题
13. 、 、 都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
14.农业生产离不开 资源,而人类 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会造成对土壤资源的破坏。
15.沙质土土壤 ,透气性 ,利于根系生长,且沙土昼夜温差较 ,利于西瓜积累 。
16.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 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 、 、水分、空气、 等组成。
17.由于 、 等原因,我国黄土高原等地的部分土壤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18.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由于 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分布着 的土壤资源。
19.根据含沙和黏土的多少,将土壤分为沙质土、 、壤土。
20.我国有众多 和湖泊,比如 是其中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沿途有鄱阳湖、洞庭湖等众多湖泊,流经多个省份,为沿岸提供了丰富的 。
21.河流、 、 等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
三、判断题
22.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只有河流和湖泊。( )
23.黑土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一些地区。( )
24.土壤里没有空气和水。( )
25.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之一。( )
26.落叶腐烂后会污染土壤,所以要把土地上的落叶清理干净。( )
27.我国的淡水资源非常充足,不用节约用水。( )
28.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不会造成对土壤资源的破坏。( )
29.沙质土颗粒很细。( )
30.黄河流经鄱阳湖、洞庭湖等众多湖泊。( )
31.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科学家将土壤分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 )
四、连线题
32.下面哪些属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行为?哪些属于保护土壤资源的措施?连一连。
过度耕种
破坏土壤资源的行为 退耕还林
绿化荒山
乱砍滥伐
保护土壤资源的措施 绿化沙漠
过度放牧
五、简答题
33.土壤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它为什么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34.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作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35.沙土、黏土和壤土分别适合种植什么植物?
36.淡水资源十分宝贵,让我们做一位节水小卫士,请告诉我,生活中你是如何节约用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土壤的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芝麻、花生、西瓜、仙人掌等,所以A符合题意。
2.B
【详解】一般淘米水里通常混有糠麸和少量碎米粒,特别是洗米的头道水,其中含有丰富的磷、氮元素和微量元素等花卉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施用淘米水浇灌对花木生长发育十分有益。根据对发酵的淘米水的认识,淘米水中含有丰富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3.C
【详解】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积累有毒、有害物质,引起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或者残留在农作物中进入食物链而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向土壤中排放有害物质会导致土壤污染。
4.A
【详解】沙质土:含沙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沙质土比较疏松,透气性和渗水性好,比较适合西瓜、花生、仙人掌.薯类、芝麻等植物生长。
5.A
【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把土壤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出现,是因为土壤中有空气。
6.C
【详解】我国分布面积最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
7.A
【详解】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养分和场所,为动物的生活提供了栖息地,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原料。BC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利用土壤资源也是有限的,人们不能无限制地利用土壤资源。
8.C
【详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
9.A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因为研究的是豆苗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所以唯一的变量就是土壤种类。
10.C
【详解】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就是水土流失。
11.B
【详解】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所以如果森林被砍伐了,植被减少,暴雨或洪水会把土壤冲走,造成水土流失。
12.B
【详解】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我们要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如随手关水龙头,用盆接水洗菜、淘米水浇花。打开水龙头长时间流水洗菜是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13. 冰川 河流 湖泊
【详解】水体,水的集合体,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冰川、河流、湖泊都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河流、湖泊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14. 土壤 不合理
【详解】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资源,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会造成对土壤资源的破坏,而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土壤。
15. 疏松 好 大 糖分
【详解】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沙质土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生长,且沙土地昼夜温差较大,利于西瓜积累糖分。
16. 疏松 矿物质 有机质 微生物
【详解】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它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地,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7. 人类不合理利用 气候变化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黄土高原等地的部分土壤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
18. 气候地形 不同类型
【详解】我国有丰富的土壤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由于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资源。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资源,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造成对土壤资源的破坏,要保护土壤资源。
19.黏质土
【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
20. 河流 长江 淡水资源
【详解】水体,水的集合体,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湖泊和河流也是地球上的天然水体。我国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比如长江是其中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沿途有鄱阳湖、洞庭湖等众多湖泊,流经多个省份,为沿岸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21. 水库 池塘
【详解】水体,水的集合体,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河流、水库、池塘等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
22.×
【详解】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冰川、河流、湖泊都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
23.√
【详解】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平原。
24.×
【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5.√
【详解】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土壤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它。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之一。题目说法正确。
26.×
【详解】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加以改良。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落叶的最佳处理方法是是翻入土壤中腐烂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含量,落叶腐烂后不会污染土壤,题目说法错误。
27.×
【详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比较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世界120位后。所以我国的淡水资源比较少,应该节约用水。
28.×
【详解】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等。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对土壤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29.×
【详解】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沙质土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30.×
【详解】冰川、河流、湖泊都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河流、湖泊与人类的关系密切。长江流经鄱阳湖、洞庭湖等众多湖泊。
31.√
【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从大到小分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
32.
【详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资源,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造成对土壤资源的破坏,要保护土壤资源。分析图表可知,过度耕种、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属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行为,退耕还林、绿化荒山、绿化沙漠属于保护土壤资源的措施。
33.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矿物质。植物的根可以通过吸收入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供植物体生长,所以土壤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详解】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沙、黏土、水、空气,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动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腐殖质。土壤里含有水、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植物的根可以通过吸收入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供植物体生长。
34.能腐烂的垃圾能给土壤增加营养,同时,还能疏松土壤,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使植物茁壮成长。
【详解】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将农作物的秸秆、牲畜的粪便等“新成分”添加到土壤中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使农作物生长得更好。
35.沙土宜种植生育期短、耐贫瘠,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作物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果树等作物。黏土,宜种生育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豆类等。壤土宜种各种作物、是理想的土壤质地。
【详解】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不同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植物。沙质土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保肥性能弱。雨后容易造成水肥流失,水分蒸发快,易引起土壤干旱。沙质土宜种植生育期短,耐贫瘠,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作物,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等作物。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保肥性能强,宜种植生育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荷花等。壤土性质介于沙质土与黏质土之间,含沙量适中,颗粒大小适中,渗水速度适中,保水性能适中,通风性能适中。壤土通气透水,耐旱耐涝,宜种植各种作物,是理想的土壤类型。
36.使用新型节水马桶;用盆接水洗菜;洗澡时,适当减少淋浴时间。
【详解】水不是取之不尽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我国的淡水资源也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要加强用水管理。使用新型节水马桶、用盆接水洗菜、我们可以一水多用,洗澡时,适当减少淋浴时间,把洗菜的水用于浇花是节约水资源的表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