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跳水》一文的深层含义,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意义与人性思考。
2.分析文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文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内在联系。
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解读文本,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跳水》的深入解读、相关背景资料等。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纸笔和记录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跳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现在,请大家简要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
(学生集体回顾故事情节和关键点。)
(二)深入解读文本
1.探究孩子陷入险境的原因
(1)到底是谁令孩子走向险境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找男孩的表现及猴子、水手的表现,提取关键词填写关系图。
(2)学生自学,圈画批注
(3)全班交流
预设:
我认为是猴子让男孩陷入绝境,首先猴子摘了男孩的帽子,然后还用牙齿撕、咬,逗男孩生气,最后将帽子挂在横木上,男孩去追猴子所以走上横木,陷入绝境。
指名读有关描写猴子的语句,体会猴子的放肆。
指导朗读:加上动作表情读。(指名读)
预设:
我发现水手的笑也是使孩子走上险境的原因。
A指名读有关描写水手的语句,体会水手的笑。
B水手笑的时候,猴子是怎样的表现,孩子有怎样的举动?水手的笑与故事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C 师相机引导:是像同学说的那样吗?水手的三次“笑”有这样的作用吗?让我们再读读相关的句子,注意关联水手、猴子的表现。
预设:
与孩子自己也有关系。
小结:通过刚才的思辨,我们终于明白了,这场危机的产生来自多种因素。猴子的戏弄,水手的笑声,进一步激起孩子的怒气,使他一步步走向险境。
2.分析船长思维
(1)默读课文第五、第六自然段,思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边读边在文中勾划并做简单的批注。
2.同学小组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3.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形成组内答案。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汇报交流。
5.小组汇报船长是怎么做的
“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为什么船长要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呢?为什么他不往甲板上架一架梯子呢?或者往船板上铺一些垫子,再或者往横木上挂一条绳子呢?再读。
总结:不利的状况:孩子正心惊胆战地站在横木上,横木下是硬邦邦的甲板,摔
下来很有可能粉身碎骨。
有利的条件:
(1)海面风平浪静,适合跳水。
(2)水手们都站在甲板上,可以第一时间救援。
(3)船长手里正好有枪,可以逼迫儿子听从命令。
(4)跳入水中有浮力,不会受伤。
(5)跳水更节省时间。
3.学习写法
教师: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了一个紧张而危急的情境。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些描写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相关段落。)
学生1:我发现文中的环境描写非常生动,比如“海风呼啸”、“波涛汹涌”,这些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情况的危急。
学生2:人物心理活动也非常丰富,比如船长在紧急情况下的果断和冷静,与其他人的惊慌失措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心理活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很好,大家都找得很准确。那么,这些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背后又反映了哪些社会意义呢?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三)分组讨论与思维拓展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3: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了在紧急情况下人性的考验。船长能够保持冷静并做出正确判断,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智慧。而其他人的惊慌失措则暴露了人性的弱点。
学生4:我还认为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学会面对压力和挑战。就像船长一样,我们应该保持冷静、果断处理问题,而不是被恐慌所左右。
教师: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也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通过深入解读文本,我们不仅理解了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保持这种批判性思维。
(四)拓展延伸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船长的处理方式。比如在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并迅速找到逃生通道。
学生4:还有在遇到交通事故时,我们也应该像船长一样保持冷静并正确判断情况,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教师:很好,大家都能将故事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就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像船长一样保持冷静并做出正确判断。
(五)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非常充实,我们一起深入解读了《跳水》这篇课文,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人性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做出正确选择。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其他相关内容,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