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下册13《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杨桃这一植物,体会“观察细致”才能“画得像”的道理。
2. 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行动去细致、具体地表现同一事物。
3. 练习画杨桃,培养对杨桃这一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揣摩,体会“我”画杨桃的经过和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看到的样子就像什么”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杨桃实物大小相似的杨桃、杨桃挂图、课件。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杨桃挂图)同学们,你们看,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学生猜谜语)实物出示杨桃。谁能用词语或句子说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指名分节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3.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 理解课题。这篇课文要我们画杨桃,可课题却叫“画杨桃”,是不是题目写错了?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 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几节讲了画杨桃的经过?
2. 读一读“我”画杨桃的经过,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开始画杨桃时是凭着自己的想象来画的?(如:我根据自己看到的,画出杨桃的模样。我端详了许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你怎样理解“端详了许久”?(一是想看看有没有看过的同学也和我一样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二是想看看自己画的对不对,最后确定自己确实画对了。)教师出示自己画的五角星和学生画的杨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自己的发现。
3. 过渡:图画上的杨桃为什么能够画得那么像?有同学笑了,老师也笑了起来,为什么?(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了,看到的就像五角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角度不同,样子就不一样”。(如:有的同学站在墙角看杨桃,发现它像一个鲜嫩的桃子。)
4. 结合板书小结:同学们,通过仔细地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也觉得好笑,但老师最后还是把“我”画杨桃这件事告诉了大家,并要大家明白一个道理:“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看到的样子就像什么。”
5. 过渡:角度这么不一样,为什么会看到一样的东西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这部分内容,然后回答问题。
6. 小组学习课文,交流讨论。(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类似的事)
7.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我”为什么会看到一样的东西?(从课文中了解“我”上课时没有集中注意力,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
8.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不仅明白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还知道了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要善于观察事物。
四、再读课文,巩固理解
1. 指名分节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2. 说说通过学习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 教师总结并过渡:课文通过一件画杨桃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我们能不能把杨桃画出来呢?
五、画画练笔,课后延伸
1. 学生练习画画。
2. 展示学生作品并评议。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低年级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观察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此外,我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这次《画杨桃》的教学让我收获颇丰,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