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板块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C.大陆内部 D.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某天,东东和珠珠用下面的地图相互抽考了一些问题,请你也参与进来,回答3~4题。
3.东东问珠珠:“图中出现了哪些大洲 ”珠珠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A.亚洲、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大洋洲 D.亚洲、北美洲、欧洲
4.珠珠问东东:“此图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东东应该回答( )
A.图示区域内的气候类型分布情况 B.图示区域内的海陆分布及板块运动情况
C.图示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情况 D.世界交通分布情况
2017年3月5日,菲律宾南部发生5.9级地震。下图示意全球六大板块及菲律宾区域。读图完成5~7题。
5.菲律宾所处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6.菲律宾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7.当地震发生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高层坐电梯逃离
B.在室内避震时,最好躲到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厕所、厨房
C.在学校避震时应立即夺门而逃
D.野外避震时应躲到山脚边
白令海峡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读白令海峡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白令海峡为哪两大洲的分界线( )
A.亚洲与北美洲 B.欧洲与非洲 C.欧洲与北美洲 D.南、北美洲
9.对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地理事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加拿大 B.乙为俄罗斯 C.丙为北冰洋 D.丁为太平洋
“一带一路”是指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读图完成10~12题。
10.陆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大洲是( )
A.欧洲和非洲 B.非洲和亚洲 C.亚洲和北美洲 D.亚洲和欧洲
11.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科伦坡至内罗毕之间的大洋是( )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12.图中甲、乙两个大洲的分界线①是( )
A.马六甲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苏伊士运河
13.贯穿北美洲的高大山系是由于( )
A.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碰撞形成的 B.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碰撞形成的
C.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D.南美板块和北美板块碰撞形成的
14.在学习《亚洲》一章时,小亮对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在填充图上做了填注,其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大西洋 B.乙—太平洋 C.丙—印度洋 D.丁—非洲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积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直到近代,人类才有了正确反映地球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读图,完成15~18题。
15.图中示意北半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关于②所示半球的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太平洋为中心 B.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C.陆地是连成一片的 D.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17.④所示半球中,被三大洋包围的是( )
A.南美洲 B.大洋洲 C.南极大陆 D.非洲大陆
18.读图可知,下列大洲中,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欧洲
读“七大洲略图”,回答19~21题。
19.以地势低平、平原为主、大陆面积小、海岸线曲折的地形地势为特征的大洲是( )
A.⑥ B.⑦ C.① D.④
20.以单一商品经济、充满生机的大地、黑色人种的故乡为特征的大洲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下列对大洲主要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大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中部低四周高
B.③大洲有“地球之肺”,桑巴、足球文化著名,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
C.②大洲既有广阔的热带雨林,又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D.④大洲有发达的经济、联合国总部、多元文化和移民国家,西部地势低东部地势高
22.“印尼大地震”、“汶川地震”、“日本地震”…人们说“地球进入了地震模式”,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 B.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主要分布于板块交界地带 D.是板块相互运动结果
23.我国有一探险队,准备沿图中所示航线进行环球航行,读图, 航船由①→②经过了A、B两大洲分界线( )
A.巴拿马运河 B.乌拉尔河 C.苏伊士运河 D.马六甲海峡
24.关于下图中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A是半岛 B.B是海峡 C.C是岛屿 D.D是群岛
二、综合题(共4题,共26分)
25.(7分)神奇的北纬45度被称为“黄金草原带”,密布着全球众多优质牧场。蒙牛特仑苏的奶源就是在这个黄金奶源带。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区。其中A地区位于_______洲的西部,其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任答一点)
(2)图中D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海峡;③是南北美洲分界线_______运河。
(3)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三面临海,其中南临 _______洋。
(4)图中①地人口_______(稀疏或稠密),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
26.(7分)读“陆半球和水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陆半球的陆地面积_______海洋面积。(填“大于”或“小于”)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填序号),与该大洲距离最近的大洲是______(填序号)。
(3)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填序号),该大洲与大洲①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
(4)被大洲①④⑤环绕的大洋是_________(填名称)。
(5)“陆半球”图中,全球面积最大的大洋是____(填字母)。
27.(6分)读“七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板块的名称:
C:__________板块;F:__________板块;E:__________板块。
(2)根据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
A.日本多山,四周是海洋
B.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C.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3)环绕F板块的火山地震带叫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4)①和②两处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处。
28.(6分)下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1)位于甲附近的地中海在不断的缩小是因板块______(张裂/挤压)运动形成。甲附近的红海不断扩大是因板块_____(张裂/挤压)运动形成。
(2)乙处在的_______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丙处在______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3)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_______板块与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A
【解析】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运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气候变化不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
【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的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而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故选B。
3.A
4.B
【解析】3.依据位置,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出现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故选A。
4.读图可得,此图表达的主题是图示区域内的海陆分布及板块运动情况,图中所示地中海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处,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处,故选B。
5.D 6.B 7.B
【解析】5.已知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菲律宾所处的板块是亚欧板块;结合题意。故选D。
6.菲律宾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结合题意。故选B。
7.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就近暂时躲避,如果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千万不要恐惧;不能从窗户跳下;不能乘电梯撤离;在室外不能抱住电线杆;不能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要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根据题意。故选B。
8.A
9.A
【解析】8.根据世界上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水上通道。故选A。
9.读图可知,甲是北美洲的美国,乙是亚洲的俄罗斯,所以白令海峡也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分界线。故正确的是A。
10.D 11.A 12.D
【解析】10.读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大洲是亚洲、欧洲,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1.观察世界地图上得知,科伦坡至内罗毕之间的大洋是印度洋,根据题意,故选A。
12.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读图可知,甲是非洲,乙是亚洲,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故选D。
13、B
【解析】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处易形成高大山脉,贯穿北美洲的高大山系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碰撞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14、D
【解析】甲为北冰洋;乙为印度洋;丙为太平洋;丁为非洲。结合题意。故选D。
15.C 16.B 17.C 18.A
【解析】15.从图中可知,①西半球②东半球③北半球④南半球,故C符合题意。
16.从图中可知,②是东半球,以印度洋为中心,陆地没有连在一起,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故B符合题意。
17.④所示半球中,南极大陆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18.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是亚洲。
19.A 20.B 21.C
【解析】19.从大洲轮廓可知,①是亚洲,②是非洲,③是南美洲,④是北美洲,⑥是欧洲,⑦是大洋洲。符合以地势低平、平原为主、大陆面积小、海岸线曲折的地形地势的是欧洲,故A符合题意。
20.从大洲轮廓可知,①是亚洲,②是非洲,③是南美洲,④是北美洲,⑥是欧洲,⑦是大洋洲。以单一商品经济、充满生机的大地、黑色人种的故乡为特征的大洲是非洲,故B符合题意。
21.①大洲是亚洲,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③南美洲,该大洲的巴西有“地球之肺”之称,桑巴、足球文化著名;该国东临大西洋东,西与陆地接壤。②是非洲,大洲既有广阔的热带雨林,又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④是北美洲,该大洲的美国有发达的经济,联合国总部也在该国,也是多元文化和移民国家;该国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A、B、D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
22、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地壳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所以世界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不是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故A符合题意。
23、C
【解析】读图可知:A为亚洲,B为非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故选C。
24、B
【解析】读图可得,A是三面临海,另一面与大陆相连的半岛,B是三面是陆地,另一面连接海洋的海湾,C是四周是海洋,面积较小的陆地-岛屿,D是由多个面积小的的岛屿组成的群岛。故选B。
二、综合题(共4题,共26分)
25、
(1)欧 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2)白令 巴拿马
(3)印度
(4)稀疏 纬度高、气温低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A地区是位于欧洲的西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图中D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也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分界线;③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3)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三面临洋,其中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
(4)图中①地是美国的阿拉斯加,这里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人口分布稀疏。
26、(1)小于 (2)⑦ ② (3)⑤ 令海峡 (4)北冰洋 (5)D
【解析】(1)全球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不论哪个半球,陆地面积均小于海洋面积;因此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
(2)图中⑦是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②是南美洲,该大洲距离南极洲最近。
(3)⑤是亚洲,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①是北美洲,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4)被①亚洲、④欧洲、⑤北美洲环绕的大洋是北冰洋,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
(5)图中D是太平洋,它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大洋。
27、(1)印度洋 太平洋 欧亚 (2)B (3)环太平洋(4)①
【解析】(1)读图可知:C板块是印度洋板块;F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E板块是欧亚板块。
(2)日本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故选B。
(3)读图可知:F板块是太平洋板块,环绕F板块的火山地震带叫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4)①处位于板块内部,在板块内部比较稳定,②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28、(1)挤压 张裂 (2)环太平洋 美洲 (3)亚欧 印度洋
【解析】(1)从图中可知,甲处为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该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2)板块交界处,运动活跃,一般表现为张裂拉伸,碰撞,断裂等,从图中可知,位于甲附近的地中海在不断的缩小是因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运动形成。甲附近的红海不断扩大是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运动形成。
(3)一般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从图中可知,乙处在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丙处在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4)从图中可知,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完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