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0 09:0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小雪说:“我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她站在(  )
A.160°E、0°纬线 B.160°E、60°
C.160°W、30°S D.20°W、0°纬线
2.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3.地球上有一点A(40 N,116 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中纬度 B.东半球,高纬度
C.西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高纬度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选自《恪遵宪度抄本》)。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日北至”时,太阳光线直射(  )
A.北极圈 B.南极圈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5.7月5日(  )
A.地球运行在③到④之间 B.北京日影短至
C.图中甲地日影长至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北半球昼短夜长
6.下图表示铁路的是(  )
A. B. C. D.
2019年4月7日,乙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新郑举行。黄帝故里位于新郑具茨山,小明一家前往观礼祈福。如图为具茨山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7~8题。
7.小明对沿途景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青岗水库位于山脊上 B.轩辕庙东南侧山体陡峻
C.公路沿山脊线蜿蜒而上 D.龙头雕塑位于山谷中
8.轩辕庙的海拔约为(  )
A.730米 B.750米
C.780米 D.820米
读图,完成9~10题。
9.如图所示,下列地点昼短夜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下列地点,一天中最晚迎来日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3月21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
A.40°N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12.这一天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3.图中中间男孩所处的温度带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学校地理小组成员准备到小林的家乡进行野外实践考察活动,下图为小林家乡附近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4~17题。
14.小组成员到达村庄后,想先去附近的温泉看一看,两地直线距离大约(  )
A.1500米 B.2000米 C.2500米 D.3000米
15.在村庄看周边的最高点需要(  )
A.向西北看 B.向东北看 C.向东看 D.向西看
16.图中②③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0米 B.40米 C.45米 D.60米
17.考察结束后,大家提议小林家乡开设攀岩这一户外活动项目,大致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经过26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建成了100%自主可控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完成18~19题
18.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功能主要利用的是(  )
A.经纬网 B.经线 C.纬线 D.赤道
19.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建成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完善的基础设施 B.便利的交通网络
C.丰富的自燃资源 D.先进的科学技术
20.在地球仪上,最大的纬线圈是(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
21.某一地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则该地是(  )
A.20 N 120 E B.40 N 165 E C.30 N 90 E D.50 N 15 W
22.下面四幅图中,表现山脊的是(  )
A.A B.B C.C D.D
读以下图幅大小相同的四幅地图,完成23~24题。
23.四幅图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24.四幅图中,所选用的比例尺最小的是(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二、综合题(共4题,共26分)
25.(5分)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_____,B ____;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米;
(3)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4)图中河流方向是自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 流。26.(5分)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任务:
(1)该地的地势特点是 ____________ 。
(2)B点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__。
(3)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
(4)图中最高点海拔为 ______________之间。
(5)图中的居民点的分布特点____________。
27.(9分)读下面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本图所示地区,地形类型以__________为主。
(2)图中李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李庄与凤凰山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米。
(3)甲、乙两河共同发育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甲河的流向是________,该河在王庄附近流经的地形部位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4)图中王庄到张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约________千米。
(5)如果从陈庄出发,爬凤凰山比爬圆顶山的难度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8.(7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北京市某校学生11月初观测正午太阳高度照片”(右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丁四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有__和_。
(2)左图中,当地球运行至丙所示位置附近,适逢的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是______(填代号)。A.清明节踏青扫墓 B.端午节赛龙舟 C.中秋节团圆赏月 D.元宵节闹花灯
(3)右图中物体的影子朝向______方,拍照当天地球运行至图9中______(填①或②)位置附近。
(4)当天恩施州某校的学生也同时进行了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与图10北京学生相比,则恩施学生观察到物体影子的长度较______(填“长”或“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东边是东半球,西边是西半球的经线是20°W;北边是北半球,南边是南半球的纬线是0°纬线,故地理位置为(20°W,0°)。故选D。
2、D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转动,选项中D正确,ABC错误。故D符合题意。选D。
3、A
【解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160° E,低纬度的范围为0°~30°,中纬度的范围为30°~60°,高纬度的范围为60°~90°,所以40 N,116 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故A正确。
4、C
5、A
【解析】4.据题干中的描述可得,“日北至”时即北半球是夏至日,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故选C。
5.7月5日地球运行在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即③到④之间,故A正确;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京日影最短,故B错误;图中甲地日影最长应在①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故C错误;7月5日北半球应是昼长夜短,故D错误。故选A。
6、A
【解析】图例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图中A表示的是铁路,B表示的是河流,C表示的是山峰,D表示的洲界线;故A符合题意。
7.B
8.C
【解析】7.读图分析可知,青岗水库位于山谷上,公路沿山谷线蜿蜒而上,龙头雕塑位于山脊中;轩辕庙东南侧等高线密集,山体陡峻;故选B。
8.读图分析可知,图示等高距为50米,可判定,轩辕庙的海拔位于750﹣800米之间。故C符合题意;故选C。
9.B
10.D
【解析】9.由太阳光照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因此可判断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而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是南半球的冬至日,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读图可知,图中各点中,甲、丙、丁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因此昼短夜长的是乙,故选B.
10.读图可得,丁地位置最偏西,该地一天中最晚迎来日出,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1.B
12.A
13.B
【解析】11.3月21日为春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观察图可发现,赤道的居民在正午时,影子长度为0米,这说明太阳此时直射赤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由图可知,当日为3月21日,因此这一天前后的节气是春分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本考查五带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分界线为回归线和极圈,其中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南极圈到南极点是南寒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是北温带,北极圈到北极是北寒带。图中中间男子位于40°N,位于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处于北温带,故选B。
14.B 15.A 16.D 17.D
【解析】14.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量的图上村庄和温泉的距离约为4厘米,则两地直线距离大约4×500=2000米。故选:B。
15.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读图可知,图示最高点在村庄的西北方向,因此,在村庄看周边的最高点需要向西北看。故选:A。
16.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根据数值的海拔变化规律,②的海拔在350﹣400米之间,③的海拔在250﹣300米之间,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在50﹣150米之间。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60米。故选:D。
17.图中的④地位于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部位,该地可以开展攀岩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8.A
19.D
【解析】18.地球上经纬线的设立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确定地球上的位置而设置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功能主要利用的是经纬网,只有经线、纬线或赤道无法定位,故选A。
1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定位系统,其成功研制建成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故选D。
20、C
【解析】在地球仪上,纬线圈的大小不等(与赤道距离相等的两个纬线圈长度相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C对,ABD错。故选C。
21、D
【解析】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B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C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中纬度分界线上;D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D正确。故选D。
22、B
【解析】图A为山峰,等高线闭合并且中间高,四周低;图B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凸低为高,为山脊;图C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凸高为低,为山谷;图D为陡崖,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直线,并且呈锯齿状,为陡崖。故答案选择B。
23.A 24.C
【解析】23.图幅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上面四幅地图,表示范围最小的是①图,即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①图,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24.图幅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比例尺越小。四幅地图中,表示范围最大的是③图,即比例尺最小的是③图,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共4题,共26分)
25、山峰陡崖 570 2 西北东南
【解析】(1)等高线可以表示不同的山体部位,读图可得:A中间高四周低是山顶,B处等高线多处重叠是陡崖。
(2)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是670米,D点的海拔高度是100米,A点与D点的相对高度是570米;
(3)图中的比例尺是1:100000,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约是2×100000=200000厘米=2千米.
(4)图中可知,该地图是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河流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
26、西高东低山谷自北向南 1600~1800米沿铁路和河流分布
【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西部等高线密集,海拔较高;东部地区等高线稀疏,海拔较低,因此该地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
(2)B点等高线弯曲,由海拔低的地方凸向海拔高的地方,是山谷。
(3)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原则,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流。
(4)图中的等高距是200米,图中最高点海拔在1600~1800米之间。
(5)图中居民点主要分布于铁路沿线和河流沿岸。
27、山地山脊 660 山谷自东向西陡崖等高线重叠 4 穿越的等高线条数多,等高线较密集(海拔高,坡度陡)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海拔超过了500米,地形崎岖,以山地为主。
(2)图中李庄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李庄海拔为500米,凤凰山海拔为1160米,所以两者的相对高度为660米。
(3)甲、乙两河共同发育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由图中指向标的指向可知,甲河的流向是自东向西,该河在王庄附近流经的陡崖(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4)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2千米,图中王庄到张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约4千米。
(5)如果从陈庄出发,爬凤凰山比爬圆顶山的难度大的原因是爬凤凰山穿越的等高线条数多,等高线较密集(海拔高,坡度陡)。
28、甲、丙 C 北②短与北京比,恩施的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物体的影子较短
【解析】(1)读图可知,左图中MN表示晨昏线(圈);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甲是春分日即3月21日;丙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乙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日出时间最早;丁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日出时间最晚;甲、乙、丙、丁四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有甲、丙。
(2)读图可知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甲是春分日即3月21日;丙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乙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日出时间最早;丁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日出时间最晚;当地球运行至丙所示位置附近,大约9月23日,清明节的时间大约4月5日或六日;端午节的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份;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份;元宵节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份;当地球运行至丙所示位置附近,适逢的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是中秋节,团圆赏月;故答案选C。
(3)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当北半球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春分日或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影子也就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由题意和读图可知,物体的影子朝向北方;甲是春分日即3月21日;丙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乙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日出时间最早;丁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日出时间最晚;拍照当天是11月初,地球运行在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即图中②位置附近。
(4)读图可知,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当北半球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春分日或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影子也就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由题意可知,北京拍照当天是11月初,恩施在湖北省,纬度比北京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与北京学生相比,则恩施学生观察到物体影子的长度较短,其原因是与北京比,恩施的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物体的影子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