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0 08:3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下关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见面考
语 文 试 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产生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为政不在多言”“无为而治”都是描写政治活动的单纯。也是这种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儒家很有意用思想形成一个建筑在教化权力上的王者,他们从没有热心于横暴权力所维持的秩序。“苛政猛于虎”的政是横暴性的,“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为民父母”是爸爸式权力的意思。
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是不同的。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才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了。三人行,必有可以教给我怎样去应付问题的人。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
在我们客套中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这礼貌正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里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在我们亲属称谓中,长幼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则,我们分出兄和弟、姊和妹、伯和叔,在许多别的民族并不这样分法。
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讲机会,年幼的比年长的反而多。他们不怕变,好奇,肯试验。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在这种情形中,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是一种亲热的表示,同时也给父亲一种没有被挤的安慰。尊卑不在年龄上,长幼成为没有意义的比较,见面也不再问贵庚了。这种社会离乡土性也远了。
回到我们的乡土社会来,在它的权力结构中,虽则有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着民主的同意权力,但是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后者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是另有一工的。所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都是也都不是,都有些像,但都不确当。一定要给它一个名词的话,我一时想不出比“长老统治”更好的说法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无论是乡土社会还是后乡土社会,国家的力量或权力其实都存在于其中,只不过其存在的力度和形式有所差别而已。
20世纪之前的中国乡村社会,按照杜赞奇的观点,属于“乡权社会”,即乡村政治权威主要是由组织和象征符号构成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国家力量只能部分地将权威和利益融进文化网络之中。1949年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对乡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范围涉及从土地制度和经营体制,到社会生活领域的信仰体系和组织系统。可以说乡村政治并非属于“乡权政治”,亦非“国家政权内卷化”,也没有出现国家权力直接管制乡村社会的情况,因为在乡村政治生活中,乡村干部一直是活跃的、不可缺少的角色。在计划经济时代,乡村干部以“大队干部”和“生产队干部”的形式存在。如今,则以村“两委班子”的形式而存在。在国家政权建设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乡村干部的存在,无论其以何种形式,实际反映出了乡村社会的村干部政治的形成。这一政治的运行机制属于国家权力的村干部代理制,村干部的存在及其权力的运转,一方面代表国家权力并非直接控制和管理乡村,而是通过村干部在乡村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村干部虽来自乡村内部,但要代表国家力量治理乡村社会。
村干部代理制是理解当代中国乡村政治的一个重要视角。戴慕珍在对集体经济时代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研究中,也提出了类似观点,认为大队干部相当于国家权力在农村的代理人,代理国家执行农业生产计划、征购和分配等任务。村干部代理制不同于“赢利型经纪体制”,尽管在乡村干部代理国家权力的过程中,村干部也可能从中谋取自我利益,但谋利不是代理权力的目的,而是与权力运作过程相关。然而在经纪体制中,基层官员在包税制中就是为了从中赢利。国家权力的村干部代理所反映的是乡村政治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在这一阶段,乡村的权力结构和政治在逐渐告别“乡权政治”,即来源于乡村社会与文化网络的权威已不再发挥主导作用。与此同时,乡村政治没有完全被统一的国家行政权力或制度化的权威替代,而是依然通过来自乡村但又受国家政权和制度约束的村干部来支撑。所以,村干部政治属于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乡村政治。
(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与村干部政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社会变化很少,文化稳定,很少产生新的问题,完全靠传统约束,那么这个社会会是一个可能没有政治只有教化的社会。
B.客套中人与人之间互问年龄这种现象在其他民族中并不多见,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明确彼此的长幼之序,是顺服于教化权力的行为。
C.国家权力从未缺席乡村社会,因此,分析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与乡村政治的性质和特征可以了解国家权力的性质和特征。
D.“乡权社会”中,国家力量远不及现在的村干部政治中国家力量所占比重,这种变化与国家政权建设的不断推进有密切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孔子用来表明对稳定社会中长幼有序的教化权力的认可。
B.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不再依靠长者的指导,而是依赖由智力、专业、机会等所形成的能力。
C.大队干部和“两委班子”只是不同时期国家权力在乡村存在的不同形式,其本质是相同的。
D.村干部政治社会已远离了乡土性,在这种社会中,孩子对父亲直呼其名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
3.下列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通过比较,让读者明白了教化权力的强弱与文化是否稳定密切相关。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B.材料一引用儒家经典言论,是为了证明儒家一直在追求一种超越教化权力的、用以维持秩序的权力。
C.材料二对后乡土社会中国家权力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后者是前者的代理。
D.材料二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对村干部政治的时代背景、权力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具有思辨色彩。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写作思路。(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分析“长老统治”的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小题。
跟着风跑
刘群华
在故乡的土地上,稻禾是田垄里普普通递的一种植物,头顶缓慢悠然的白云,像一头牛或一只狗一样,亲切地肆意顶撞管理它的父亲。风过后,带来一场雨水。父亲从稻禾边经过,饱含汁液的长叶就绊住了他无暇顾及的赤脚,长叶交错缠绕,像一只羽毛蓬松的鸟,在脚踝处佯装睡着了。稻禾像一个孩子!父亲说。
的确,夜色蒙蒙中,田垄里的稻禾才会呈现它收藏的珍珠。那珍珠是一滴滴露水,垂于长叶的叶尖,然后跟着风,覆盖在了土地之上。这些,不是父亲又有谁知道呢
父亲有时会漫步于这个夜里的田垄,轻微而舒畅的气息,往往消失在嫩嫩的一丛丛青草里。他是谁的父亲啊 他俯下半个身子,把头轻轻依靠在稻禾上,端详着稻禾的长势,沐浴在稻禾梁婉的眼睛和芳香里。父亲就是这样开始了最为漫长的等待。
有时父亲会对稻禾说,伙计,你家的月光温软么
稻禾腼腆地垂下眼睫,说,月光是甜的啊,会甜进我的血液,浸染于我的根须长叶。
风抚摸和安慰广袤的寂寞的稻田,当风从父亲的嘴唇边流泻而过,月光的种子舒展开来,从厚云里落在了稻禾上,落到了大地上。
稻禾的睡意不期然袭来。它们的睡意也实在是太沉太沉了。雨站了一会,又退回去了。雷打了一个呵欠。风说,你们睡一会儿吧,我过一会儿也睡了。
故乡的田垄在夜晚童话一般,美丽得无与伦比。然后,再等待太阳的归来。
一头牛在稻禾上肆意践踏。这是父亲的疏忽,应该在牛羊经过的地方立下粗壮的栅栏。
这是谁家的牛 父亲在田垄里看牛的脚印。
稻禾说,谁知道呢!
父亲用手掌测量估算了一下,那么大的蹄子,一定是村里老张家的大水牛,这条水牛是个贼精,上次就乘虚而入啃了一个人的一分田稻禾。父亲找到老张,老张没有否认,用牛鞭在牛的身上抽了半会儿,牛皮都抽裂了。
父亲说,算了吧,抽烂了牛皮,以后不好蒙鼓了。
稻禾蹲在田里,听到父亲饶恕水牛的话,气得根须都翻出来了。一只很大的鸟儿飞进了田垄,尖喙啄食着小小的田螺和呆头果脑的泥鳅。父亲说,这是风替稻禾新喊来的伴,白鹭。白鹭的来临,让稻禾慢慢平息了对父亲的愤怒和责备。
稻禾被牛消耗掉的体力暂时无法恢复。也许,以后也恢复不了。矮了一截的稻禾,在翠青的田垄里,像得了天花的脸,坑坑洼洼。母亲见状会呵斥父亲,说,整天跑来跑去,不知忙些什么,可害苦了稻禾!
父亲委屈的样子,我长大之后的某天才蓦然明白,他渴望稻禾能够飞翔,像白鹭一样飞翔。被牛啃食一截的稻禾,父亲倍加照顾,倍加小心了。但这些稻禾已然像长跑中的运动员,落下了一段路,就再也追不上了。其实这个道理谁都知道,这些稻禾丢失了阳光的积蓄,就赶不上时光了呀,除非改变行走的方式,让飞翔的翅膀乘风而去。
稻禾从春天长到秋天,它们用目光注视着太阳,仿佛在太阳看不见的某个地方,有稻禾值得感激的人。父亲知道稻禾开花是田垄里的一场盛宴,是大地赐予人的希望。如果稻禾没有这次开花的存在,那它与一丛青草无异,一定是虚空和徒劳的。而如果开花后有了沉甸甸的稻穗,则每一粒谷子都怀有慈悲与怜悯之心。
太阳西坠在山脊,父亲才卸下肩头的喷雾器。是时候打药了,稻禾叶已经有卷叶虫,还有稻瘟,根下爬有妣虫。这三重困境让父亲累坏了,把一身泥水抛在阳光底下。母亲端饭上桌,父亲望着碗里的白饭,忧心今年的收成。
父亲的忧伤如葳蕤草木,在母亲的心里丛生荒芜。不过,农药还是有效的,稻禾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咕噜一声,就结了籽。
一只鸟对老鼠念叨:吃吧,吃吧。老鼠贪婪地用舌头把稻穗卷进嘴里,每每来不及仔细咀嚼,复又伸出舌头。老鼠也有紧迫感,这时候不多吃几粒稻穗,一旦等稻谷全黄了,就没它的份了。有几只山雀见罢,仿佛突然醒悟过来了,也扑扇着翅膀,要跟老鼠抢粮。村里的农人严阵以待,似乎要对老鼠和山雀下黑手。父亲不以为意,他对我说,老鼠和山雀偷窃一些去,并不影响我家吃饭。他对老鼠和山雀说,尔等不必惊慌,我有的是稻稳。
风怂恶稻禾尽快圆满自己的生命,一田垫的谷子,金黄、灿烂。父亲的鼻子里全是米香,神情高深得不可捉摸。没有什么可比拟这种壮丽的辽阔。我听到了收割机的声音,仿佛太阳的车辙从很远的天空滑过来了。父亲的童稚之心又起,故意留下了不少谷粒,他嘱咐开收割机的师傅,那片被牛啃过的长势不好的稻禾,低矮枯黄的稻禾,头顶稀疏的稻穗,就留给这些秋天的动物吧。母亲是不肯的,她觉得父亲狂了,诅咒道;晚上你去跟老鼠睡吧,去跟鸟睡吧!
风的声音短促而突儿,一株稻禾问另一株稻禾:伙计,我们怎么过冬天 冬天白雪皑皑,那雪是稻禾迈不过的坎。
别怕,稻来会有春天,人也有。明年的春天,你们会发芽,会长叶,会和我的父亲说话。收割机一丘一丘地收割,然后打包进仓。与我对话的谷子,不知进了哪个蛇皮袋。而我坚信,不管它们到了哪里,都会有一位善良的父亲陪伴它们。
(选自《湖南文学》,有删改)
6.对文中“稻不被牛啃食”的相关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社会中农民常借助生活经验做出判断,父亲用手掌测量估算牛脚印大小,就能判断出啃食稻禾的是老张家的大水牛。
B.老张承认自家的牛啃食稻禾,还抽打惩罚,可见乡土社会中人们往往选择信任熟人而不用凭据,乡邻间的感情真实淳朴。
C.父亲渴望稻禾能像白鹭一样自由飞翔,表现出父亲期盼稻禾躲过灾害,自由地生长,体现出父亲对庄稼收成的淡然释然。
D.“稻禾丢失了阳光的积蓄,就赶不上时光”,写出了对被牛啃食的稻禾的遗憾,作者在诗化的语言中又融合了人生理趣。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比喻和比拟手法描绘了父亲经过田垄时的稻禾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稻禾的喜人长势。
B.“他是谁的父亲啊 ”这一句表面写“我”对父亲的怨恨,实际上表现了父亲对稻禾无微不至的照料。
C.“我”回答稻禾,明年春天它们还会继续和“我”的父亲说话,蕴含着“我”对自然与生命活力的确信与乐观。
D.村里的农人要对老鼠和山雀下黑手,父亲却不以为意,体现出父亲对待自然万物的仁慈之心。
8.父亲的心情围绕着稻禾的成长历程逐步发生了变化,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9.这篇散文以“跟着风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辛弃疾,表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曰:“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含,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止披属A密院B专听C帅臣D节制E调度F庶使G夷獠知H有军威I望风摄服。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游”在这里的意思是交游、交往,与“故国神游”中“游”意思不同。
当,掌管之意,与《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当”意思不相同。
长短句,宋以后成为词的别称,辛弃疾一向擅长写词,与苏轼合称“苏辛”。
“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中的“绝”和《劝学》中“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成长于金人入侵的战火之中,他胆识过人,曾经追杀叛逃的义端和尚,耿京也更加看重他。
B.辛弃疾被宋高宗召见,论述南北形势,用历史劝说皇帝,但因为当时虞允文擅权,建议未被采纳。
C.辛弃疾在湖南任职时,建议设立飞虎军以平息当地獠人骚扰,虽遇到阻挠,他最终还是完成任务。
D.辛弃疾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坛上更是以擅长写豪放词而著称,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4分)
(2)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4分)
14.辛弃疾是怎样成功创建飞虎军的 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注]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①绿阴青子,蒲涧②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1219至1222年,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①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因岭上多梅,故称。作者为广州人,故云。②蒲涧:在广州白云山上,涧中生有九节菖蒲,其水清甜。作者曾隐居于此。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万里”写地域之远,“云间”写地势之高,“戍”点出词人的身份。
B.“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二句概括了中原人民战乱频仍的生活状况。
C.“天道久应还”一句,词人将收复失地的愿望寄于天道,流露出对朝廷的失望。
D.结尾词人表示“烽火平安夜”便是魂回故乡时,熔铸着家国情怀,回味无穷。
16.有人评价说词的下阕中“妨”“怪”二字在表情达意上效果甚佳,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莫存非分之想。
(2)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职务,这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价值取向相同。
(3)“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的《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却将这种常情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即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小题。
最近,多地文旅局局长“披挂上阵”,走到镜头前,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一时间圈粉无数。对于文旅局局长们主动触网并跨界代言,认为接地气、有创意的声音有之;质疑的声音也有之。尽管颇受争议,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 ① 的推介,的确带来了流量,形成了声势。不少原本“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景点因此 ② ,在游客数量、旅游收入方面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亮眼成绩。“宣传是为了引流,引流是为了推动投资,投资是为了丰富业态,丰富业态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还是要靠产品与服务的“硬实力”。文旅局局长们的代言,只是解决了“如何被看见”的问题,但能不能把流量留住,让游客来得了、玩得好,则是更考验内功的地方。如果产品 ③ 、管理服务跟不上,搞“一锤子买卖”,只有广告没有“疗效”,反过来会加速一个地方品牌形象的消耗。以前,有的景区、酒店哄抬价格和辱骂游客等行为在网上引发舆情,这样的教训殷鉴不远。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概括上面这段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4分)
四、整本书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红楼梦》前五回,完成20~22小题。
20.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一癞头和尚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含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此诗后两句在文中所指何事 (4分)
21.人物关系梳理填空。(每空0.5分,共6分)
(1)_______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女,出生于正月初一,因而得名。因贤孝才德他被选入官中做女史,后被封为_______。
(2)贾敬是宁国公的孙子,贾敬之子为_______ ,贾敬之孙为_______ 。
(3)贾母(史太君)是_______的夫人,生有长子_______,次子贾政,女儿贾敏。宝玉是_______的次子,他的母亲是王夫人 ,他还有一个死去的长兄名贾珠。_______是贾赦的长子。
(4)迎春之父是贾赦,探春是_______之妾所生,惜春是贾珍的胞妹。黛玉的母亲是_______。
(5)冷子兴说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快,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是_______, 她是贾琏之妻,_______的内侄女。
22.根据贾雨村在英莲一案中的表现,简要分析他的性格特点。(3分)
五、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一生,会不断蒙受光的恩泽,也会不断追光。烛光陪伴过温馨的生日祝福,灯光照亮过夜学苦读的身影……还有更多的光,贯穿于我们的生活,陪伴我们的青春,给予我们成长的力量。而追光的过程中,是作为萤虫,照亮自己,还是成为蜡烛,照亮他人?追光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不懈追光的人,也终会成长为散发万丈光芒的人。
以上材料对我们的人生和成长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人与人之间互问年龄这种现象在其他民族中并不多见”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我们分出兄和弟、姊和妹、伯和叔,在许多别的民族并不这样分法”,B项理解成了“互问年龄”在其他民族中并不多见)
2.C(A项,孔子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表达对长幼有序教化权力的认可,材料一第二段中作者只是化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B项,“人不再依靠长者的指导”说法不当,文中有“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如果长者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也是依靠的对象,故该项说法曲解文意;D项,根据“村干部政治属于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乡村政治”可知,村干部政治还保留着传统乡村政治的影子,说“在这种社会中,孩子对父亲直呼其名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过于绝对)
3.B(“是为了证明儒家一直在追求一种超越教化权力的、用以维持秩序的权力”说法错误,文中只是借用儒家的有关言论概括乡土社会中存在的权力的特征)
4.①先提出国家的力量或权力在乡土社会与后乡土社会中存在的力度和形式有所差别的观点,②接着分析了其差别的具体表现。(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存在于文化稳定的社会;②主要靠长幼有序的原则由年长的人对年幼的人实施教化权力;③介于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之间,既有民主的一面也有不民主的一面。(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6.C(“体现出父亲对庄稼收成的淡然释然”说法错误,原文为“父亲委屈的样子,我长大之后的某天才蓦然明白,他渴望稻禾能够飞翔,像白鹭一样飞翔”,所以“淡然释然”说法不对。)
7.B(有对父亲的些许埋怨、嗔怪之意,但无怨恨,过分解读。)
8.①对于像孩子的稻禾,父亲细心呵护,耐心等待,满怀憧憬与期盼。②稻禾被牛践踏,母亲埋怨父亲,父亲觉得委屈。③稻禾叶有虫害时,父亲忧心收成。④快收获时,父亲满心喜悦,乐于把粮食分享些给小动物们。(每点1分,酌情给分)
9.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禾苗的一生是“跟着风跑”的一生,风贯穿了禾苗的一生,该标题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③“跟着风跑”具有象征意义,寓意禾苗能像风一样肆意生长,标题寄寓了父亲对有个好收成的期盼。(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
10.B F I(“拨属密院”是动宾结构,故在后面B处断开;“专”是状语,修饰“听”,“听”的宾语是“帅臣节制调度”,故在F处断开;“夷獠”既作“使”的宾语,也作“知有军威”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故在“军威”后I处断开。故在BFI处断句。)
11.D(A项,正确。交游、交往/游历、游览。句意:辛弃疾偶尔与他交往。/神游当年的战地。B项,正确。掌管/面对。句意: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面对着酒与歌,人生岁月还有多少 C项,正确。D项,“意思相同”错误。停止/横渡。句意: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12.B(“因为当时虞允文擅权”说法错误,由原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可知,他的建议未被采纳的原因是当时和议刚刚确定。)
13.(1)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如果不能把他抓获,再杀我不迟。”(“丐”“获”“就死”各1分,句意1分)
(2)飞虎营栅按照期限建成,辛弃疾向朝廷陈述筹建经过,并画图进献,皇上于是消除了疑虑。(“如期”“本末”“释然”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上疏朝廷,得到朝廷支持。②奋力执行,克服阻挠。③藏起朝廷要求停止的命令,加速完成。④向皇帝解释清楚,消除疑虑。(3分,酌情给分)
15.C(“词人将收复失地的愿望寄于天道,流露出对朝廷的失望”说法错误,“天道久应还”意思是失去的土地应该回来了,流露出的是词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16.①“妨”有妨碍之意,原来打算功成身退、归老林泉的愿望因收复失地的大业未竟而落空了。②“怪”有责备之意,词人说“绿阴青子”“清泉白石”都在责备他忘了归隐田园的盟约了,将“绿阴青子”“清泉白石”拟人化。③“妨”“怪”二字将词人思家而不得归的矛盾复杂心境委婉地表达出来,表现了词人的报国丹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1)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18.①别出心裁 ②声名鹊起 ③名不副实(每处1分,其他成语符合语境亦可给分)
19.要发展好当地旅游业,光靠文旅局局长们可不行,练好“内功”才是关键。(“当地旅游业”“文旅局局长们”“练好6内功,”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0.①在元宵佳节时霍启抱着英莲出去赏灯,将英莲丢失。②在甄士隐夫妇为女儿走失悲痛欲绝之时,葫芦庙的和尚炸供不小心引起大火,将甄家烧毁,所以说在元宵之后,甄家便家破人亡,“烟消火灭”了,③后来这个女儿被人称为“呆霸王”的薛蟠强夺去,改名叫香菱。 (任意两点即可4分)
21.人物关系梳理填空。(一空0.5分,共6分)
(1)贾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女,出生于正月初一,因而得名。因贤孝才德他被选入官中做女史,后被封为贤德妃。
(2)贾敬是宁国公的孙子,贾敬之子为贾珍 ,贾敬之孙为贾蓉 。
(3)贾母(史太君)是贾代善的夫人,生有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女儿贾敏。宝玉是贾政的次子,他的母亲是王夫人 ,他还有一个死去的长兄名贾珠。贾琏是贾赦的长子。
(4)迎春之父是贾赦,探春是贾政之妾所生,惜春是贾珍的胞妹。黛玉的母亲是贾敏。
(5)冷子兴说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快,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是王熙凤, 她是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
22.通过英莲一案的审理过程可以看出贾雨村的性格特点:①虚伪、圆滑、世故。门子的主意虽合贾雨村的心音,可他却摆出一副清官的姿态,既要弄鬼欺人,又要装作公正。②徇私枉法。最终胡乱判客,放过薛幡。③忘恩负义。明知英莲是恩人的女儿,却不相救。④狡猾阴险,心狠手辣。怕门子揭其底细,充发了他。 (任意两点即可3分)
23.写作
【写作分析】试题主要由材料和写作提示构成。材料以追光为喻,展开了关于“人生和成长”的讨论,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也带有一定程度的思辨性。“光”有形,可以是温暖的烛光,也可以是明亮的灯光。“光”有意义,可以是温情的陪伴,也可以是奋进的鞭策;可以是来自外界的感召力,也可以是来自内心深处的驱动力。追“光”,可以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可以照亮他人的生活。写作提示明确了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思考人生和成长,也要结合个人体验,表达自我的观点。
【写作指导】材料围绕“人一生,会不断蒙受光的恩泽,也会不断追光”展开,提示考生思考光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和实现人生价值时所起到的引领作用。“烛光陪伴过温馨的生日祝福,灯光照亮过夜学苦读的身影”这部分是对“蒙受光的恩泽”的具体阐述,可以启发考生联想个人体验,体会自我是怎样得到外界或内心的“光”的滋养的。“追光的过程中,是作为萤虫,照亮自己,还是成为蜡烛,照亮他人?追光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启发考生在追光的过程中思考追光的意义,明确自己的价值选择,做出权衡,选择不一样的人生境界。“不懈追光的人,也终会成长为散发万丈光芒的人”,鼓舞考生提升自我,成为更有力量的光源。立意方面,可以就自己是怎样受到“光”的滋养的立意,也可以就“光”对青年的成长意义来立意,也可以着重分析去追寻何种类型的“光”。当然,也可以在上述三点的基础上综合立意。
【参考立意】感恩“光”的滋养,做“追光”少年;“追光”,让生命更加丰盈;做自己的“光”,也要力争做他人的“光”……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地区豪杰纷起抗金。耿京在山东聚集兵马,自称天平节度使,辖制山东、河北忠义军,辛弃疾任掌书记,并劝耿京南向归宋。有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喜欢谈兵事,辛弃疾偶尔与他交往。在辛弃疾投奔耿京后,义端也聚集一千多人,辛弃疾说服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一天傍晚,义端偷了耿京的大印逃走,耿京大怒,要斩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如果不能把他抓获,再杀我不迟。”辛弃疾揣测义端必把军中的虚实告诉金兵主帅,就急忙追赶并捕获了他,斩了他的首级回来报告,耿京更加看重他。耿京命辛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了辛弃疾,高兴地接受了耿京的奉表。此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其论切中时弊,毫不迎合。因和议刚定,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他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城任滁州知州。被召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辛弃疾,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认为辛弃疾胸怀大志,有远大谋略。皇帝召见他。不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因为湖南连接两广,与溪峒蛮獠相接,獠人的骚扰偶有发生,不仅是因为风俗顽悍,也是朝廷武备空虚所致。于是,辛弃疾上疏说:“希望照广东摧锋军、荆南神劲军、福建左翼军的样子,另外创建一支军队,以湖南飞虎为军名,只隶属枢密院,专门听从帅臣的控制和调度,或许能让夷獠知道有军威,望风惧怕降服。”皇上下诏命辛弃疾筹建飞虎军,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五百匹马,诏令广西安抚司每年顺便买三十匹。当时枢密院中有不乐意这样做的人,屡次阻挠辛弃疾,(但)辛弃疾反而做得更努力,(阻挠者)最终没能改变他。谏官弹劾他是在聚敛财物,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他在日落时停建。辛弃疾把金字牌藏起,责成监办官,限期一月修成飞虎营栅,违者军法处置。飞虎营栅如期落成,辛弃疾向朝廷陈述筹建经过,并画图进献,皇上于是消除了疑虑。飞虎军成,雄镇一方,是长江沿岸各军之冠。辛弃疾擅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绍定六年,赠为光禄大夫。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