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6《老山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6《老山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0 14:0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老山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本册课本的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上节课我们学习《黄河颂》,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为了民族解放,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以“伟大坚强”的黄河精神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战胜利。而在这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长征。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飞夺泸定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毛主席七律长征中有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越过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段故事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课,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感悟红军等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介绍作者
陆定一(1906年6月—1996年5月),男,1906年6月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的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1996年5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检查预习掌握生字词
蜷缩(quán) 呜咽(yè)
点缀(zhuì) 澎湃(péng pài)
咀嚼(jǔ jué) 篱笆(ba)
酣然入梦(hān) 苛捐杂税(juān)
多音字:
呜咽 落得很远
五、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方法点拨: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读完课文,请你先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明确)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3)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
下面,请同学把这六要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六、再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
课文记叙红军翻阅老山界的故事,是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
(自学明确)
时间顺序: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地点转移:
山沟——三角——半山腰——山顶——山下。
在此基础上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
第二部分:(2至32)叙述翻山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段)写作者翻山后的感受。
小结:本文是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这样写,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层一层说下去,十分顺畅,文章脉络十分清晰,这种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值得我们写记叙文时借鉴。
七、细读课文,找出红军翻越老山界的难
思考:
(1)“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2)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
(1)明确:表现在:走路难(悬崖峭壁,山路险峻);睡觉难(夜宿峭壁,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①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 走路难
② 夜宿峭壁,寒气逼人—— 睡觉难
③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 吃饭难
④ 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 处境难
(2)明确:
面对走路难,“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没有丝毫的胆怯;
面对睡觉难,“横着心躺下去”,毫无怨言;
面对吃饭难,“鼓着勇气前进”,忍饥爬山;
面对处境难,“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讥笑敌人飞机的无能。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八、小结主旨和写法
问题:作者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为了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写作特色: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九、布置作业
1、工整书写下列生字并为加线字注音:
惊惶( ) 呜咽( )
咀嚼( ) 矗立( )
蜷( ) 酣( )然入梦
点缀( ) 落( )得很远
盛( )饭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
(2)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
(3)罕见的美好景象。( )
(4)甜美、畅快地入睡。( )
3、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熟读课文12段至23段,找出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赏析文中精彩的语段,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知道了全文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也明确了文章的主旨。那么,我们今天再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突出中心思想的。
一、观景色描写之奇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附课文文段)
(1)第 13--19节
(2)第23 节
2、两处“之”字形火把的描写,具体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两次“之”字形火把的描写,描绘出了一个星夜行军图,火光与星光相接,暗示了山势陡峭。而此时战士还有说有笑,互相鼓励,更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坚强勇敢的豪迈气概。
3、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4、半夜里醒来,作者通过哪些感官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夜宿半山腰时很险要也很艰苦,但作者描写的夜景却很美,这样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景物描写,写夜色的美好,突出山势的险峻,特别是写静夜的声音,通过四个形象的比喻写出声响的起伏变换,形象地写出了人在困倦之时,耳边的声音似有非有,朦胧变化的情景。红军战士虽然处境艰苦,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这些景物描写,也正是表现了他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5、下山路上的景物描写,意在表现什么?
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6、方法小结:
写景的四个方法:
(1)抓住景色特征
(2)五官开放(视、听、嗅、味、触)
(3)注意观察顺序
(观察的位置分定点观察、动点观察、散点观察。其中定点观察又分成平视、仰视、俯视、环视四种。选好角度即观察点后还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由前及后,或从早到晚。)
(4)情景交融
写景作用:描写景物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写景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为表现人物心情和精神,丰富文章的主题思想。
7、生朗读、感悟、背诵。
二、悟红军精神之伟大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明确: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形成对比。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4)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
红军用嘲笑的口吻讽刺敌人,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战斗能力的乐观自信。
三、总结课文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这种意志如今仍然体现在中国人民身上,就像我们面对疫情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所有困难我们都会战胜!
四、作业推荐
1、阅读《老山界》选段,回答问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句中的“奇观”指什么?
表达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2)“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
包含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很艰难的意思
(3)这两段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曲折 ;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陡峭
(4)读第二段景物描写,填写下列内容。
观察点:_______
观察角度:先_____后___(“之”字拐的路上)(仰视、俯视)
2、小练笔:
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运用比喻句。
3、延伸拓展:
课后查阅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全面了解长征的过程及意义,进一步加深对红军精神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