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生活中常见的盐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0 11: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多选题
1.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可选用的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滴加酚酞试液
C.滴加碳酸钠溶液 D.滴加硫酸铜溶液
2.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 氢氧化钠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CuSO4溶液 H2SO4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BaSO4 KCl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A.A B.B C.C D.D
3.下图是煅烧某含钙化合物样品并检验相关成分的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样品中一定含碳酸钙 B.乙处烧杯中一定含有氧化钙
C.滤渣中一定只有碳酸钙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铜粉(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B NaCl(Na2CO3) 盐酸 加入过量的盐酸,将溶液蒸发结晶
C NaOH(Na2SO4) 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蒸发结晶
D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铜粉(铁粉) 先加入适量稀硫酸,再过滤,洗涤,烘干
B Na2SO4溶液(H2SO4) 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C CO(CO2)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 除去FeSO4溶液中混有的CuSO4 加入过量的锌粉,再过滤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
6.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相互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H2O O2 CaO Ca(OH)2
B H2SO4 MgO MgCl2 Mg(OH)2
C HCl CO2 CaCO3 H2O
D FeSO4 FeCl2 Cu CuO
A.A B.B C.C D.D
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混合物 B.水——单质 C.硫酸铜——酸 D.纯碱——碱
8.比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碳酸钠、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所有的碳酸盐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
9.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煮沸将硬水软化 B.汽油清洗油污
C.用钢丝球擦铝壶 D.路面撒盐除冰
10.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是
A.X:NaOH Y:NaCl Z:Na2CO3
B.X:CO2 Y:O2 Z:CO
C.X:CaCO3 Y:CaO Z:Ca(OH)2
D.X:Cu Y:CuO Z:CuSO4
11.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用稀硫酸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碳酸钠
B.用硫酸铜溶液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
C.用碳酸钙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1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法
A 除去N2中少量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
B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Na2CO3 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C 鉴别NH4NO3和NaCl固体 加水溶解,观察温度变化
D 鉴别炉具清洁剂和洁厕灵 用pH试纸测pH值
A.A B.B C.C D.D
13.物质具有多样性,下列关于物质分类与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盐酸中含有氢离子,能与硫酸钠反应
D.初中学习过的含有碳元素的氧化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4.化学兴趣小组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a点时,溶液中含有NaCl和CaCl2
B.②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C.④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c点时,恰好完全反应
D.①②③④四个图像均正确
1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Na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Na2SO4,一定没有Na2CO3
B.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有Na2SO4或K2SO4,一定没有NaCl
D.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NaCl
三、综合应用题
16.类价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构建类价二维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图1是某向学绘制的关于碳元素的类价二维图。
(1)写化学式: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可乐、雪碧等饮料中均含有e, 。
(2)图1中X处对应物质的类别是 。
(3)已知煤中含有单质碳物质c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若氧气供应不足,碳燃烧不充分就会生成物质c,写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物质c的化学方程式 ;此外,在高温条件下炽热的碳也可以使物质d转化为物质c,请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因此生活中在使用物质c或含碳的燃料时,应该保证空气流通。
(4)图2是用煤合成水煤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方框丁微粒的图示为 ,写出图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碳中和、碳达峰”在2021年两会首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且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图1中d物质在空气中剧增会导致 ;以下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填字母)
A.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B.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C.大力建火力发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
D.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17.Ⅰ.实验室现有一瓶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剩余废液,某小组同学想探究该废液中是否有残留的稀盐酸存在。
(1)甲同学向剩余废液中加入碳酸钠粉末,若观察 到的现象,则证明该废液中一定存在稀盐酸。
(2)乙同学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也成功验证了废液中是否有残留的稀盐酸。则他所选的试剂不可能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紫色石蕊试液 B.硝酸银溶液 C.氧化铜 D.镁条
(3)若要除去废液中的稀盐酸,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生石灰 B.石灰水 C.石灰石粉末 D.NaOH溶液
Ⅱ.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2CO3、NH4Cl、Ba(NO3)2、CuO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4)气体E的化学式为 。
(5)常温下,气体B的水溶液的pH 7(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6)蓝色沉淀F的化学式为 。
(7)写出实验过程①中生成沉淀D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8)滤液F中肯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为 。(写离子符号)。
(9)在混合物A中,共有 种物质。写出其中一种一定存在的理由 。
18.(一)钙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青少年缺“钙”易患的疾病是 。
(2)即热型快餐加热原理: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用方程式表示其反应 。
(二)过氧化钙(CaO2)的性质
(1)C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2)CaO2能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鱼类长途运输的增氧剂的主要成分为CaO2,它与水缓慢反应生成O2,还生成一种碱,其化学式为: 。
(三)过氧化钙晶体的制备
【资料】过氧化钙晶体(CaO2·yH2O),常温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酒精。
制备原理:CaCl2+H2O2+NH3+H2OCaO2·yH2O↓+NH4Cl,装置如下。
(1)装置A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C采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I.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yH2O产率;
II. 。
(3)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CaO2·yH2O。
①洗涤时采用95%的酒精溶液洗涤的优点是减少晶体损失,易于干燥。
②检验晶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为 。
(四)过氧化钙晶体组成的测定
称取21.6克晶体用热分析仪对其进行热分解实验,并绘制成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图(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会先失去结晶水)
(1)0—150℃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
(2)根据上图可知y= 。
(3)350℃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1.AC
2.BD
3.AD
4.BD
5.AC
6.C
7.A
8.D
9.C
10.A
11.C
12.A
13.C
14.B
15.D
16.(1) CH4 H2CO3
(2)盐
(3)
(4)
(5) 温室效应 B
17.(1)有气泡生成
(2)B
(3)C
(4)NH3
(5)小于
(6)Cu(OH)2
(7)
(8)、Cl-
(9) 4/四 在步骤①中,加入稀硫酸后有气体B(CO2)生成,可证明在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有Na2CO3存在。/在步骤①中,加入稀硫酸后有沉淀D(BaSO4)生成,可证明在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有Ba(NO3)2存在。/在步骤②中,加入NaOH溶液后有蓝色沉淀F(Cu(OH)2)生成,可证明在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有CuO存在。/在步骤②中,加入NaOH溶液后有气体E(NH3)生成,可证明在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有NH4Cl存在。
18. 佝偻病 -1 Ca (OH)2 防止过氧化氢分解 取最后一次洗涤所得的滤液,加入AgNO3溶液,无现象 未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