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有机合成材料
一、多选题
1.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读数 B.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2.6g CuO粉末 ②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12 ③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 ①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起乳化作用 ②金刚石、石墨硬度不同和原子排列方式有关 ③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密度比空气大
C.“化学与健康”的关系 D.区别化学物质
①做菜时用铁强化酱油调味防治贫血 ②过量食用加碘食盐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③补充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 ①羊毛、棉纤维和腈纶通过灼烧方法区别 ②黄金和黄铜可以用稀盐酸或灼烧方法区别 ③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可以用无色酚酞区别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羊毛和棉线 鉴别 取样,灼烧,闻气味
B 氢气中混有二氧化碳 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C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 除杂 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通入浓硫酸
D 氯化钙、氯化钠混合溶液 分离 通入CO2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3.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下列说法不符合化学常识的是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灼烧,闻气味可鉴别羊毛与蚕丝
C.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对铝起保护作用 D.金属铁锈蚀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4.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更好地掌握知识。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材料知识 B.化学与农业
①钢筋混凝土和玻璃钢:复合材料 ②黄铜和不锈钢:金属材料 ③涤纶和塑料:有机合成材料 ①氮肥: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 ②钾肥:增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能力 ③磷肥:增强作物耐寒耐旱能力
C.化学符号与其表示意义 D.安全常识
①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② 结构示意图: ③一个钙离子: ①稀释浓硫酸:水倒入浓硫酸中 ②煤气泄露:严禁火种 ③菜窖取菜:须做灯火实验 ④减少酸雨:使用新型能源
A.A B.B C.C D.D
5.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氯化铵与硫酸铵 取样品,加熟石灰研磨 取样品溶于水,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B 食盐与纯碱 取样品,分别滴加稀盐酸 取样品,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C 硬水与蒸馏水 取样品,分别加入肥皂水 取样品,分别蒸干
D 羊毛与涤纶 取样品,分别观察样色 取样品,分别点燃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
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B.亚硝酸钠可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C.青少年喝高钙牛奶可预防佝偻病
D.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使水产品能长期保存
7.下列措施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A.使用无铅汽油 B.禁止焚烧树叶
C.使用可降解塑料 D.食用加碘食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又鼓了起来是因为分子遇热变大
C.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和羽毛
D.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9.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可能是CH4
B.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CO3,它对应的点是F
C.ABCEF对应物质都可通过一步反应得到D对应物质
D.B点对应物质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得到D点对应物质
10.下列各组因果关系中,对应错误的是
A.白色污染: 塑料 B.煤气中毒: CO2
C.温室效应: CO2 D.酸雨的形成:SO2、NO2
11.2019年我国成为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下列做法与此主题不相称的是
A.深埋电池,消除污染 B.回收塑料,再生减污
C.植树造林,净化环境 D.限放鞭炮,保护环境
12.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是一种有机物
B.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2:2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8:3:8
1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铜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后变成红色
B.将纯棉线在空气中点燃,闻到了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D.将尿素[CO(NH2)2]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氨味
14.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被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NH4Cl 与 Ca(H2PO4)2 观察外观
B 纯金属与其合金 相互刻划
C 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 加热
D Na2CO3溶液与 NaOH 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15.下列图标表示“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三、综合应用题
1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生活处处有化学。
Ⅰ.化学与生活:
(1)野炊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从营养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 (填序号)。A 黄瓜 B 面条 C 炒鸡蛋 D 糖醋鱼
(2) (填“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3)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4)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耐。你认为可涂用厨房中的 来止痒。
Ⅱ.化学与生产:工业上规模制氮主要有三类。
(5)深冷空气制氮。利用空气各成份的沸点不同,使液态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则分离出来某气体后,剩下的主要是 。
(6)变压吸附制氮。利用碳分子筛对氮气进行吸附,可见碳分子筛与 一样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用于水的净化。
(7)膜分离制氮。利用中空纤维膜分离空气制取氮气。中空纤维膜还常用于自来水、地下水除菌除浊净化,使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不能通过滤膜而被去除。
Ⅲ.化学与新技术:
12C、13C、14C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12C、13C、14C。请据图回答:
①12C、13C、14C三种原子中, 数目不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②12C与O2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可表示为12CO。写出13CO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在图2所示的小方框中,把13CO与O2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微观粒子补画齐全 。(画在答题卡上)
17.I.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①食盐水②铝粉③铁粉④烧碱⑤浓盐酸⑥纯碱⑦葡萄糖⑧金刚石
(1)对以上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混合物的只有①
B.属于单质的是②③⑧
C.属于碱的是④⑥
D.属于氧化物的是④⑥⑦
(2)从上述①~③中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a.用于某些食品包装内的脱氧剂的是
b.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制的“碱”是
c.金属表面防锈涂上的“银粉”是
d.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变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Ⅱ.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科学家研制出有导电能力的塑料.塑料属于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二氧化硅(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氧气和四氯化硅(SiCl4)在高温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8.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
(1)把750mL酒精加入250mL水中,充分混合后发现溶液体积略小于1000mL;打开酒精试剂瓶盖时能闻到酒精的气味,上述现象体现出分子的性质为 。若所配制酒精溶液的体积分数大于75%,则可能的错误操作是 (写1点)。
(2)将酒精溶液提纯为无水乙醇时,常加生石灰除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请设计实验证明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写出操作步骤、现象) 。
(4)如图是康康所做的与酒精有关的实验,该实验说明: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 不同。
(5)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康康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氯酸钾样品的质量为18.5g,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4.5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8.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需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酒精灯给盛有氯酸钾的试管加热时,其操作注意事项为 (答1点)。
②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 (精确到0.01g)。
参考答案:
1.BC
2.CD
3.BD
4.AB
5.BC
6.C
7.D
8.D
9.D
10.B
11.A
12.A
13.C
14.D
15.C
16. A 聚乙烯 与氧气充分接触 食醋 液氧 活性炭 中子 213CO+O2213CO2
17. B ③ ⑥ ② ⑦ 合成
18. 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量酒精时仰视读数。(或其他合理答案) CaO + H2O = Ca(OH)2 点燃酒精灯,将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白色物质产生 溶解性 C2H5OH + 3O2 2CO2 +3H2O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其他合理答案) 12.25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