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酸碱中和反应
一、多选题
1.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
A.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2.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向a点时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c点时的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3.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A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降低油的着火点
C 将熟石灰撒入土壤 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
D 洗碗时,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洗涤剂主要是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4.我国古代哲学认为物质是“阴阳”组成的对立统一体,阴阳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下列的化学知识点最能体现“阴阳”对立统一体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
B.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C.化学变化前后元素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D.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5.取NaOH固品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能正确反映其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二、选择题
6.脱氧剂常用于食品保鲜,如表是两种铁系脱氧剂的成分:
铁系脱氧剂 成分
① 铁粉、二氧化硅、氯化钠、活性炭水
② 铁粉、氯化钠、氯化钙、亚硫酸钠、活性炭
下列各成分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A.铁粉、水——单质 B.二氧化硅、亚硫酸钠——氧化物
C.活性炭、氯化钙——化合物 D.氯化钠、氯化钙——盐
7.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所以扫地时尘埃飞扬也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C.只有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D.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生活中常用浓硫酸做食品干燥剂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碱都含有氢、氧元素,所以含有氢、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9.奥运会体操比赛中,运动员在赛前常用“镁粉”搓手,其主要成分是MgCO3。“镁粉”属于
A.混合物 B.单质 C.氧化物 D.盐
10.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做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有效缓解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物质 食醋 果汁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3 3 7 9 10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果汁 D.食醋
11.利用pH传感器可以精确测出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是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盐酸滴入NaOH溶液中
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仅有NaCl
C.反应进行到B点放出的热量最多
D.B到C的过程中NaCl逐渐增加
12.常温下,向盛有100g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滴加过程中,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烧杯中溶液呈碱性
B.b点烧杯中溶液总质量为200g
C.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
D.原NaOH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
13.学习是不断总结的过程,下列小雨同学的总结中错误的是
A.水银(Hg)不是银,属于单质 B.干冰(CO2)不是冰,属于氧化物
C.纯碱(Na2CO3)不是碱,属于盐 D.烧碱(NaOH)不是碱,属于盐
1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
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三、综合应用题
16.碳酸氢钠(NaH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 8.1g 9.6g 11.1g 12.7g
②碳酸氢纳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或受热分解均生成Na2CO3、H2O和CO2。
【实验探究】探究1:NaHCO3溶液的酸碱性
用玻璃棒蘸取碳酸氢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约为10,由此得出结论:
(1)NaHCO3溶液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探究2: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室温下(20℃),边搅拌边向盛有0.5g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测得温度为18.5℃;恢复至室温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0℃),搅拌,测得温度为20.8℃。
(2)实验中配制的NaHCO3溶液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3)由上述实验可知:NaHCO3固体溶于水 (填“放热”或“吸热”)。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热的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 。
探究3:久置的NaHCO3样品中NaHCO3含量的测定
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NaHCO3样品(假设只有NaHCO3和Na2CO3)混合均匀后,称取19.0g混合物,加热至恒重,称其质量为15.9g。
(4)①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至0.01%)。
②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7.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其中一种物质逐滴加入另一种物质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情况。
(1)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图中 点时溶液中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若要将36.5g10%的盐酸全部反应完,需要NaOH多少克?(HCl+NaOH═NaCl+H2O)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A、B、C、D分别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水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
(2)物质D是 .
探究二:
【实验一】探究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一定温度下,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绘制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3)图中P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 种溶质.
【实验二】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取适量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产生气泡.
(4)产生的气体是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实验三】检验实验废液成分.
取收集在废液缸中的上述两个实验产生的废液样品,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废液中除含有氯化钠、硫酸钠,还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5)试剂甲是 溶液;
(6)证明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 ;
(7)现有实验操作还没有完全达到实验目的,必须补充的操作是 .
参考答案:
1.AD
2.AD
3.AC
4.BD
5.AC
6.D
7.C
8.C
9.A
10.A
11.C
12.C
13.D
14.D
15.C
16.(1)碱性
(2)不是
(3) 吸热 盐酸的稀释过程可能放热
(4) 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根据差量法固体减少的质量为19.0g-15.9g=3.1g
固体减少的质量即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则有
x=8.4g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44. 21%; 偏小
17.(1)氢氧化钠
(2)B
(3)解:设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4g
答:需要NaOH质量为4g。
18. O2 CO2 两 CO2 Ba(NO3)2 操作II中生成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仍呈红色 取滤液滴加硝酸钾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