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哆来咪》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哆来咪》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3-10 11:5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哆来咪 学科 音乐
课型 欣赏课 章节名称 三上第一单元快乐的Do Re Mi 学时 1
目标确定依据 课标 分析 一、课标摘录 感知、体验、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和审美特质,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能对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进行简单评价;增强对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在探究、即兴表演和编创等艺术创造活动中展现个性和创意。 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开阔文化视野。 二、课标分析 (1)学什么 1.体验音乐的的情绪与情感变化。 2.增进对常见节拍音乐特点的感知与体验。 3.感知、体验、了解其他常见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感知音乐主题与基本段落。 (2)学到什么程度 1.能听辨音乐中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2.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能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对常见节拍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3.能听出音乐的主题,随音乐哼唱默唱。 (3)怎么学 通过视听结合、即兴编创等多感官参与音乐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与联想。
教材分析 《哆来咪》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C大调,四二拍,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旋律多同音重复和级进,歌词具有叙述性,反复演唱do re mi三个音,给人以边思考边歌唱的感受。结尾处的上行旋律、说话和间奏的下行旋律引出了欢快热烈的第二乐段。第二乐段旋律采用不断上行模进的方式,给音乐带来积极的动势,将歌曲推向高潮。歌词采用比拟的方式,将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符形象化,与生活紧密联系,既风趣又便于记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音乐课有着浓郁的兴趣,学生已经认读了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七个音符,音高概念也正在不断形成中,初步具备分析作品表现要素的能力,听辨音响能感受速度、情绪的变化。这对学生欣赏和演唱这首歌曲有了基本的条件。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哆来咪》的音乐情绪。(重点) 2.通过聆听能够哼唱《哆来咪》的主题旋律,加强学生对do re mi三个音的记忆。(难点)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根据音乐的情绪特点编创律动参与表演。
重难点 1.能够分辨乐曲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 2.能够感受乐曲的情绪哼唱主旋律,能够听出do re mi三个音符。
学习策略 欣赏、观察聆听、模仿体验、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环节设计)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评估要点 (评估要点就是评估任务的分解)
目标导入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愉快的音乐课堂。 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做柯尔文唱一唱音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还有几个调皮的音符藏在这首歌曲当中,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把这些音符找出来吧! 生做柯尔文手势随琴唱音阶 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导入新课,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既练习了柯尔文手势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感受音的高低。
活动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初步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你都听到了哪些熟悉的音符呢 (出示简谱音符卡片) 生:情绪欢快的 活泼的,速度中速稍快的。 生: do re mi fa sol la si(做柯尔文手势演唱) 通过音符卡片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的高低。
活动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聆听全曲、学习新知 1.师: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轻声地哼唱,边唱边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段?我们看到的歌谱是歌曲的第几段? 师:同学们聆听的很仔细,这首歌曲是两段体结构。 2.再次聆听歌曲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观察:这七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是的这种旋律的发展就叫“模进”,向上进行的叫“上行模进”,向下进行的就是“下行模进”。 学唱歌曲 1.师: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手打恒拍读歌词。歌曲一共演唱了几遍?演唱形式有没有变化?歌曲是怎样描述这七个音符的 让我们再来听一遍,看看谁的小耳朵听的更仔细。 师:第一遍是独唱,第二遍为齐唱。(师讲解独唱和齐唱) 注意: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2.师:请同学们分成七个音符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歌词创编合适的动作并表演。(教师巡视适当引导,提示学生表演歌曲时也要关注其它小组的动作) 3.完整演唱 师:出示完整歌谱,老师演唱第一段,听一听第一段的情绪是怎样的?跟第二段对比有变化吗?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演唱歌曲,老师演唱第一乐段,学生随琴边唱第二乐段边表演,演唱时注意歌曲的情绪,用欢快的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一段红色标记处学生接唱并做柯尔文手势) 4.练一练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弹琴,给括号里填上空缺的音符。 学生随琴完整视唱乐谱。 生:一共分为两段,书上的歌谱是第二乐段。 生:七个乐句的第一个音,都是按照音阶的顺序排列出来的。 学生随教师击拍读歌词 生:唱了两遍,第一遍是一个人唱的,第二遍是一起唱。 生:do 是小鹿多灵巧…… 生创编动作(教师巡视适当引导,提示学生表演歌曲时也要关注其它小组编创的动作) 生:有变化,第一段是舒缓的 抒情的 生律动参与表演唱。 生认真聆听并完成音符填空 通过感受音乐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对歌曲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把音乐知识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 (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感受和参与创编等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用音乐的形式展现个性和创意,增强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意识。 (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加强do re mi 三个音的记忆。
活动三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一、作品介绍 电影《音乐之声》是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曾获五项奥斯卡金像奖,在世界影坛被誉为最动人的音乐片之一。它是根据美国当代著名戏剧、电影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拍摄的。故事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修女玛丽亚来到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能歌善舞的玛丽亚十分爱护特拉普的七个儿女,擅长用她动人的歌声和各种有益的游戏熏陶、教育孩子们,使他们得到慈母般的温暖和良好的教育。最后,上校和玛丽亚建立了纯真的感情。在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之后,他们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冲破了纳粹德国军队的封锁,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影片中的对白、音乐和风景巧妙融合,既让影片充满了音乐般的节奏,又赋予音乐以具象化的美感。 二、视频播放,学生参与表演 师:同学们想不想欣赏电影《音乐之声》当中《哆来咪》的片段?(播放视频第一遍) 师: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全体老师,用我们的方式为老师们表演《哆来咪》,我来扮演玛利亚老师,同学按音符小组扮演孩子们(播放视频第二遍) 三、拓展 师:音乐是无国界的,影片当中除了《哆来咪》外,还有许多歌曲都广为传唱,如《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等歌曲。请同学们课下查阅相关视频,欣赏这些经典歌曲吧! 生视听结合感受音乐 师生表演唱 结合影片去欣赏音乐,使学生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和感受,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以及情感共鸣。(文化理解) 通过创设组织有意义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们在听、动、唱、创的愉悦中获得音乐情感体验,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达标检测 能够感受、分辨两个乐段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 用弹性、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小组探究合作编创律动参与表演。
板书 设计 哆来咪 1=C 情绪:抒情的 欢快地 速度:中速 稍快 两个乐段
小结 师生共同探讨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回顾歌曲情绪、速度、演唱形式。
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视频,欣赏、感受电影《音乐之声》当中的其它经典歌曲,如《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等。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能够分辨乐曲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难度:★) 2.能够感受乐曲的情绪哼唱主旋律,能够听出do re mi三个音符。(难度:★★)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创律动并展示。(难度:★★★)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哆来咪》的音乐情绪,能够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加强学生对do re mi三个音的记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根据音乐的情绪特点编创律动参与表演。 首先,以做柯尔文手势唱音阶的方式导入本课,并把柯尔文手势贯穿整节课,对学生感受音的高低,掌握do re mi fa sol la si奠定了基础。在学唱环节组织学生多次聆听、感受作品,引导学生从听觉上进入了音乐情境,让其在聆听过程中带着不同的问题对歌曲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把音乐知识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 这首歌曲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学上非常顺利,听了几遍以后学生基本都是会唱了。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创编等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用音乐的形式展现个性和创意,增强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意识。最后结合影片去欣赏音乐,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和感受,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以及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