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教学设计 (表格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教学设计 (表格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10 11:0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学科 数学
目标确定依据 课标 分析 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数与运算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能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 利用整数的乘法运算,理解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感悟如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 课标分解: 1.学什么: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2.学到什么程度:能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 3.怎么学:利用整数的乘法运算,理解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感悟如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
教材分析 1. 本节学习的是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是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之前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和估算的一般方法。本单元的内容在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惑。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学习目标 (重难点在相应条目后标注) 1.在整数的乘法运算的具体情境中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求积大致在什么范围。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尝试竖式计算,寻求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小组合作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用计算器进行验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笔算结果。 2.小组讨论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字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评估任务 1.在整数的乘法运算具体情境中会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求145 x12的积大致在什么范围。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会自主寻求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会说出笔算方法。会用计算器进行验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笔算结果。 2.会说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学习策略 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环节设计)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评估要点 (评估要点就是评估任务的分解)
目标导入 复习导入: 我们已学过估算,请完成下面的估算题。 23×19≈ 42×28≈ 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呢 43×26= 12×34= 小结: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大家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来学习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选一题指明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学生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奠定基础。
活动一 第一学程: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 一.出示教材例题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 12 小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 145 千米。李叔叔乘火车经过了多少千米 学们,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二.该怎样列式呢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一)估算。 在整数的乘法运算的具体情境中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结合你的估算,求145 x12的积大致在什么范围。 主问题: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进行估算呢? 学法指导 自学:独立思考,用你喜欢的方法估算。 展学:(个体) 声音洪亮的把你的做法说明白。 (二)自主探究竖式计算算理 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尝试竖式计算寻求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小组合作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主问题: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呢?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 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尝试竖式计算,寻求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 第二步:互学讨论 (1)有序交流,自由表达。 ①组长主持: 3号先说,依次补充。 ②把你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同伴自由解答。 (2)归纳小结,汇总意见。 ①首先( )数位对齐。 ②先用两位数( )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尾同( )位对齐。 ③再用两位数( )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尾同( )位对齐。 ④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⑤组长做好展学分工 ,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交互 组长主持,声音洪亮,面向全体,小组成员展示汇报后邀请其它小组补充或质疑。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引导讨论:坚式中积145 的末尾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 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笔算对了吗?做完题后,你如何检查 提醒:对于一些比较大的数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一、预设:通过读题能正确理解题意,已知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 12 小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 145 千米,要求的是李叔叔乘火车经过了多少千米。 二、预设:求12个145 千米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45x12。 三、(一)估算预设: 1.把145 看作 150,145x12≈ 150 x 12≈1800 。 2.把12 看作 10,145 x 12 ≈ 145x10≈1450 。 3.把145看作 150,把12 看作10,145x12≈150x10≈1500。 4. 145 x12的积大致1500左右。 (二)自主探究竖式计算算理、互学讨论小组合作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展学交互(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用规范的语言汇报计算方法)。 (三)预设:这一步算的是145x10,积是1450,代表145个10,所以数“5”要与十位对齐。 (四)用计算器进行验算,验证笔算结果是否正确。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二 第二学程:比较异同 小组讨论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主问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主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第二步:互学讨论 (1)有序交流,自由表达。 ①组长主持: 3号先说,依次补充。 ②把你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同伴自由解答。 (2)归纳小结,汇总意见。 第三步:展学交互 组长主持,声音洪亮,面向全体,小组成员展示汇报后邀请其它小组补充或质疑。 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除了因数的(位数)不同外,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都是(一样)的。 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这一过程中,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笔算,最后用计算器验算,这样,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达标检测 学法指导: 第一步:独立完成 第二步:互学讨论 组长主持,组内对改纠错,把无法解决的问题反馈给老师。 第三步:展学交互 重点展示疑难问题,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巩固所学,相互评价,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板书 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计算:145×12=  45×12= 总结: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小结 通过学习和亲身体验你在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 :便于了解学生目标的落实情况.
布置作业 基础篇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99×42= 538×48=   138×16=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的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提高篇 星月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每个月要用掉多少双这种一次性筷子 (按31天计算)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