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作者简介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积极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孔子
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在对话中说理的体制,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作品简介
论语
文学常识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书》《礼》《易》《春秋》
子路、
曾皙、
侍 坐
(点)
(求)
(赤)
陪长者闲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尊敬对方或自谦
称名
冉有、
公西华
(由)
读文正音
论(lún)语 饥馑(jī jǐn) 曾皙(xī) 哂(shěn)
舞雩(yú) 铿(kēng)尔 小相(xiàng) 沂(yí)
毋(wú) 喟(kuì) 俟(s ) 比(bì)及
整体感知
课文围绕谈“志”展开:
【翻译】孔子说: “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翻译】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略,接着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并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ǐ)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翻译】
“冉求, 你怎么样啊 ”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 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 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曰:“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翻译】
“公西赤,你怎么样啊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曰:“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翻译】
“曾点, 你怎么样啊 ”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
孔子说:“有什么 关系呢 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翻译】
孔子说:“ 只不过自己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 笑仲由呢 ”
孔子说:“治 国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都不谦虚,因此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 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又是什么呢 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
总结
本文记述了孔子启发弟子们畅谈自己的理想,并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1段
“子路率尔”——“吾与点也”
四子述志。
“三子者出”——文末
写孔子评志。
写孔子问志。
侍坐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人物形象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循循善诱。
表格一
人物 述志 性格 描写方法 启示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小结-表格一
人物 述志 性格 描写方法 启示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治理“千乘之国”—从政
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从政
愿为小相,“宗庙之事,如会同”—从政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敦厚,谦虚。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忍让、虚心。
洒脱、自得。
神态、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孔子与弟子年龄对照表
姓名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孔子
年龄 51 39 31 18 60
讨论下列问题。
1.子路率尔而对,到底是谁认定的?“率尔而对” 真的不合礼仪吗?
2.子路回答之后,孔子笑了,是怎样的一种笑?当众笑学生合适吗?孔子的笑被谁看见了,看见的人做了什么?
3、当师生在讨论时,曾晳在那里弹琴,这种行为是否合理,他弹琴专心吗?
合作探究
讨论下列问题。
4.孔子听完曾晳的话,为何要喟然叹,为何当场表示赞同?
5.曾晳为何课后追问,为何在众弟子不在时偷偷问,他提问时心态如何?
6、从孔子对其他三子的点评看出什么?
合作探究
子路率尔而对。
1.按照礼仪,应该谁先回答?
率尔可能是谁对他的评价?
合作探究
子路年龄最大,入门最早
性格使然、从政经历
不惑之年、功业无成、时不我待
唐·柳宗元《论语辨》“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
率尔而对很可能是曾晳或曾参对子路的评价
孔子哂之
1.是怎样的一种笑?
当众讥笑学生合适吗?孔子的笑被谁看见了,看见的人做了什么?
合作探究
《说文》笑不坏颜曰哂
孔子常以“敲打”的方式教育子路要谨慎
1.弟子都看见了
2.后面发言一个比一个谨慎
《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曾晳为何最后一个回答?
南宋·朱熹:“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则点当次对。以方鼓瑟,故孔子先问求、赤而后及点也。”
曾皙在这个场合鼓瑟,是否违礼?
曾皙有没有专心弹琴?
合作探究
《礼记》:“侍坐弗使,不执琴瑟。
“异乎二三子之撰”
孔子为什么独独赞赏曾皙,说“吾与点也”?
1.“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见杨树达《论语疏证》
2. “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
3.“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饮水,曲脑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文学参考资料》
合作探究
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说法: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拓展探究
孔子的“志”是什么?
孔子喟然而叹
十三经中“喟然”二字一共只出现五处,都是人物的内心情绪产生剧烈波动的时候发出的动作。说明曾皙所说的话震撼了孔子的内心。
合作探究
子路之志
“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曾晳之志
“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和乐盛世
乱世
《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小结-表格一
人物 述志 侧重点 联系 启示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治理“千乘之国”—从政
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从政
愿为小相,“宗庙之事,如会同”—从政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军事
经济
教育
民生
大国崛起
小民幸福
清·张履祥:“四子侍坐,固各言其志,然于治道亦有次第。祸乱勘定,而后可施政教,初时师旅、馑,子路之使有勇知方,所以勘定祸乱也。乱之既定,则宜阜俗,冉有之足民,所以阜俗也。俗之既阜,则宜继以教化,子华之宗庙会同,所以化民成俗也。化行俗美,民生和乐,熙熙然游于唐虞三代之世矣,曾皙之春风沂水,有其象矣,夫子志夫三代之矣,能不喟然长叹?”
四子之志是一个连贯的治国方略
曾晳为何单独留下来提问
可能一:好学
可能二:验证
可能三:心机boy?
合作探究
《孟子·尽心下》孟子日:“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杨伯峻注:中道,即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一切都恰合于仁义道德。
曾晳是个怎样的人?
曾皙思想进取,立志高远,言大于行,但并不完全合乎道。他不像子路那么轻率,也不像冉有、公西华那么保守。他习惯先观察、聆听,谋定而后动。同时他敢想敢说,在子路因为不谦虚被孔子笑后,其他弟子一个比一个保守,但曾皙却不仅不继续后退,反而大步向前。
表格二
人物 孔子态度 孔子评志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小结-表格二
人物 孔子态度 孔子评志 子路 哂之
冉有 叹之
公西华 惜之
曾皙 与之
其言不让
求则非邦也
唯赤则非邦也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吾与点也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
没有正面加以评价,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
跟孔子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
《论语·公治长》孟武伯问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又问。
子回:“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三千童之色,百最之掌,可使为之率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回:“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孔安国注:斌,兵赋也。千室之邑,卿大夫之邑也。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人物形象
教学民主。
最后一段“评志”。
因材施教。
作业
(1)谦虚是美德,不谦虚是缺点吗?我们的时代应该鼓励谦虚吗?
(2)如果你也是待坐的一员,会怎样回答孔了的问题?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唯求则非邦也与:
希,通“稀”,稀疏
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与,通“欤”,语气词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果
至于
或者
或者
如
一词多义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纵横
道,是非标准(礼仪)
方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介词,因为
动词,认为
动词,用、做
介词,用
以
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唯求则非邦也与?
赞成
“欤”,相当于“吗”
与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比
在
和、跟
到、在
乎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你们
……的样子
……的样子
你
尔
1.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冠者五六人
5.浴乎沂,风乎舞雩
(1)名词活用为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弹奏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最后出。
戴帽子
吹风,乘凉
词类的活用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小的国家,大的国家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则何以哉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宾语前置
规律:
1.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特殊句式——倒装句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2、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2)状语后置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以吾一日长乎尔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