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手指、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手指、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0 19:2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集体备课教案
( —— 学年度第 学期 )
学 校 :
版 本 :
学 科 :
年 级 :
教 师 :
课 程 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午 休
下午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学 生 座 位 表
讲 台
学 期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X年级( )班XX成绩登记表学号 摘要分数姓名平 时 成 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学期评分合计平均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学号 摘要分数姓名平 时 成 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学期评分合计平均分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X年级( )班XX成绩登记表学号 摘要分数姓名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学期评分合计平均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学号 摘要分数姓名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学期评分合计平均分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序号 姓名 缺课次数记载 合计
1、结构解读表
教材名称
教材结构
结构特点
课标对应要求
2、章节分析
单元
学情分析
教学建议
承上启下的知识体系
第一单元分析
单元主题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本单元内容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
2.单元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
5.单元重点难点
6.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7.单元教学建议
课题 22手指
主备教师 王 辅备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 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 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 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学习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飞越。他们有了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及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1.用自己擅长的方法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8个词语。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联想生活中与五根手指相似的人物。 对话。一师阿拉尔市九团中学 3.感受文中介绍手指时有幽默风趣的语言,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的哲理。
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了解五根手指的形态、特点和作用,联想生活中与五根手指相似的人物。学习难点:.感受课文语言表达的风趣,领略课文蕴含晗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法、学法: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2.阅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3.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6.教学准备 :1.预习完成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习评价设计注意优化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考虑学情,关注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参与学习的乐趣。既要对学生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等。还要关注小组在组织活动、分工配合、落实计划等方面的表现。
8.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 1. 我们来猜一个谜语。2.课件出示: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猜器官)“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手指)3.教师小结: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课文中的插图非常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中吧。学生活动1 1.指名学生猜谜底。(手指)2.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辅备人修改意见: 个人二次备课: 活动意图说明: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教师活动21.初读课文,找中心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指名学生读)相机出示课件。2.理清文章的结构。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3.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根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怎样划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 ;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谁能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说)预设: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学生活动21.初读课文,找中心句。2.理清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3.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5.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段落中心句、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环节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教师活动31.学法指导。刚刚同学们能轻松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因为大家找到了课文中的关键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2.品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1)指名学生读。(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姿态、性格、长处、短处)(3)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从“姿态”和“性格”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把五根手指当成人来写。)(4)用笔圈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5)教师小结:这一句话概括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1)探究大拇指的姿态。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寥寥几句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⑥教师小结:这个“他”字贯穿全文,突出了丰老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大家要注意品读、感悟类似的句子。(2)探究大拇指的性格。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性格的句子。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③大拇指有什么性格特点?(肯吃苦,但不贪功,默默奉献)④谁能读出大拇指肯吃苦的精神。(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3)探究大拇指的作用。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作用的句子。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课件出示:③说说大拇指有什么作用。(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④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排比句)⑤排比句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作者的情感。这段话中哪些词突出了大拇指“最肯吃苦”的性格?(相帮、死力、拼命、用劲)⑥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大拇指的作用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4.教师小结:我们从姿态、性格和作用三个方面了解了大拇指。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大拇指,语言十分幽默和风趣,读的时候能让你联想到实际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人。学生活动31.品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指名学生读)2.用笔圈出课件出示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性格的句子。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③谁能读出大拇指肯吃苦的精神。(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探究大拇指的作用。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作用的句子。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③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大拇指的作用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活动意图说明:指导学生运用找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品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环节四:借助表格,学生自学教师活动4学生活动41.了解文章的构段方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第2~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先写姿态,再写性格,最后写作用。)2.大拇指的长处与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仔细地读一读,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学生自学,老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4.集体反馈,深入研究。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各小组代表反馈表格中的内容,老师适当引导。(根据学生交流,老师随机点击,补充课件上表格的内容)5.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根据填好的表格,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指名学生说)6.教师小结: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不同的作用,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第2~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你发现了什么?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填写表格。3.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根据填好的表格,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指名学生说)活动意图说明: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本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进而受到启发。
板书设计 22. 手指 大拇指 姿态:形状不美 性格特点:吃苦耐劳、不好大喜功 姿态:不窈窕 食指 性格特点:勤奋卖力、勇于探险 不怕牺牲、机敏能干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一)课堂读一读,写一写5分钟Sāo yǎng huì wù yà shāng nǐng luó sī niǔ kòu( ) ( ) (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觉得( ),有如上的差异,却( )。手指的全体同( )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 ),成为一个拳头,那就( ),( ),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课后(20分钟)【能力夯实】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能力提升】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如“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 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找出类似的语句体会一下,再抄写下来。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结合新教师用书,以教材为主,教参为辅,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 制作课件。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介绍手指,感受风趣的语言 教师活动1 1.了解作者。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很风趣,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丰子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2.引导学生介绍手指。丰子恺先生写的课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幽默、风趣,那是智慧的闪现。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他笔下的手指。3.第一次介绍手指。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介绍。(同桌之间互相介绍)4.第二次介绍手指。四人小组内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边看自己填写的表格边介绍,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小组内互相介绍)5.第三次介绍手指。全班交流汇报。推荐小组代表上台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这样介绍好在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或改进。(集体反馈成果)6.感受风趣的语言。(1)猜一猜这段话描写的是哪根手指。(中指)(2)这段话除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中指比作关公,把无名指、食指分别比作关平、周仓。)(3)教师小结:关平和周仓是我们阅读过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人,将三指的关系描述得相当传神。运用这种风趣的语言,可以使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7.用风趣的语言介绍无名指和小指。(1)谁能用风趣的语言介绍一下无名指和小指?(指名学生介绍—学生评价)(2)请班上一名学舞蹈的女生演示兰花指的动作。8.第四次介绍手指。谁能用风趣的语言,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手指。(指名学生上台介绍)9.积累风趣的语言。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如,“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写下来。10.教师小结: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学生活动1 1.第一次介绍手指。(同桌之间互相介绍)2.第二次介绍手指。(小组内互相介绍)3.第三次介绍手指。全班交流汇报。推荐小组代表上台介绍。(集体反馈成果)4.感受风趣的语言。5.第四次介绍手指。(指名学生上台介绍) 6.谁能用风趣的语言介绍一下无名指和小指?(指名学生介绍—学生评价) 7.请班上一名学舞蹈的女生演示兰花指的动作。 8.学生积累风趣的语言 辅备人修改意见: 个人二次备课: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通过介绍手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训练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风趣的语言。环节二:练习仿写,学会运用教师活动2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仿写。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有趣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出示人的五官图)2.提出仿写要求。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特点,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3.指导仿写方法。(1)我们也学着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描写五官。仿写鼻子的同学可以这样开头:(2)请仿写鼻子的同学接着往下写。(3)仿写眼睛的同学可以这样开头:(4)请仿写眼睛的同学接着往下写。4.学生写课后小练笔。(1)学生边思考边仿写。(学生自由仿写)(2)学生边读边修改自己的小练笔。(3)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小练笔。5.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通过介绍手指,我们再一次领略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而且还学着进行了创作。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平凡的小事、普通的事物也会让我们有所启发。学生活动21.学生边思考边仿写。(学生自由仿写)2.学生边读边修改自己的小练笔。3.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小练笔。4.学生写课后小练笔。(1).学生边思考边仿写。(学生自由仿写)(2)学生边读边修改自己的小练笔。(3)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小练笔。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范例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此环节意在完成课后的小练笔。环节三:领悟道理,总结全文教师活动31.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1)大拇指肯吃苦、默默奉献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清洁工、老师、妈妈……)(2)食指机敏、敢于探险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警察叔叔、宇航员、飞行员、探险家……)(3)中指养尊处优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我自己、富豪……)(4)无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的特点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婴儿、小学生……)2.领悟文章的道理。(1)作者运用风趣的语言将五根手指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现在请你们按正确的姿势握住笔……按老师的要求做,抬起大拇指……有什么感觉?再抬起食指、中指……(2)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学生说)用丰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学生接读)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3)你从这句话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团结就是力量)3.教师小结:五根手指各有长处,各有短处,但他们团结起来,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如果我们团结起来,那就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这就是丰子恺先生通过普通的手指所阐明的人生哲理!让我们牢记它吧,再齐读一遍——(学生接读)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4.推荐阅读。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十分有趣的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下。《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和《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这两本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丰子恺漫画的幽默和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5.教师总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还要注意在学习上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进步。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探索知识的奥秘。学生活动31.领悟文章的道理。(1)作者运用风趣的语言将五根手指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现在请你们按正确的姿势握住笔……按老师的要求做,抬起大拇指……有什么感觉?再抬起食指、中指……(2)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学生说)用丰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学生接读)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3)你从这句话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团结就是力量)2.推荐阅读。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十分有趣的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下。《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和《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这两本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丰子恺漫画的幽默和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推荐阅读《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和《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感受丰子恺漫画的幽默,为本单元习作打好基础,并引导学生感受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
板书设计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20分钟):【能力夯实】“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団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能力拓展】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手指”是第八单元学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的第二课,结合课文内容、课标建议制作课件,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识,领略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感受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教学时指导学生练习写话,触类旁通,学会课文幽默的表达方法,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题 口语交际 ——我们都来讲笑话
主备教师 王 辅备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本次 《口译交际》的内容是讲几个让人开环的笑话,笑话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让人在哈哈大笑之余感受到精神的愉悦。
2.学习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口语交际不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有了一定的基础。与人交流时能尊重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时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即可。
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1.能讲述两三个收集到的笑话,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2.能用心倾听别人讲述,做一个好的听众,并能交流评价
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能讲述两三个收集到的笑话,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学习难点:掌握说笑话的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教法、学法1.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笑话,并选择两三个自己觉得精彩的笑话,在家里先试着讲一讲,看看效果,再根据家人的建议改进。2.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环节是“布置任务—小组初选—班级大选—推选笑星”,在组织笑话大会前,指导学生讲笑话的方法。3.创设“班级笑话擂台赛”的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6.教学准备 :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笑话;教师根据设计的环节准备课件
7.学习评价设计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采取个人积分制和小组积分制。
8.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谈话导入,体会价值 教师活动1 1.谈话导入。(1)第一次到我们班上课,班上有位同学这样问我:“老师,你的脸为什么那么大呀?”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回答呢?(指名学生回答)(2)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我的脸是被我满脑子智慧撑大的。我觉得脸大挺好的,脸大别人才看得清呀!脸大,大家都喜欢和我合照,能起衬托作用,多好呀!而且脸大的人丢脸丢得慢,为什么呢?因为脸太大,一直没丢完!还有,脸大的人脾气好,为什么呢?因为脸大,翻脸翻得慢呀。还有,我长这么美,不放大点,浪费!”(3)我这个回答怎么样?(指名学生评价,相机点评)2.引出口语交际的题目。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来一句幽默的自嘲,会为自己带来轻松的心情,也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这不仅是风趣的表现,也是一种智慧。今天,我们就围绕讲笑话这个话题,来学习和探究如何让我们更风趣,更有智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我们都来讲笑话)3.笑话给我们带来快乐,让我们都来讲笑话吧!老师给你们设置了6个关卡,只要你顺利通过这6个关卡,一定会在讲笑话方面大有提升。学生活动1 1.指名学生评价老师对于脸大回答的艺术性。 2.引出口语交际的题目:我们都来讲笑话,学生齐读课题。 辅备人修改意见: 个人二次备课: 活动意图说明: 设置情境谈话导入,自嘲脸大,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笑话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引出题目,设置6个关卡,激发学生讲笑话的兴趣。环节二:了解笑话,聚焦特点教师活动21.第一关:关于笑话,我知道。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一些笑话。那么有谁知道什么是笑话?笑话有什么特点?讲笑话有什么意义吗?(先指名学生交流,再课件出示笑话的相关介绍)2.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对笑话有了更深的了解,恭喜你们闯过第一关。学生活动21.指名交流课前了解什么是笑话?笑话有什么特点?活动意图说明:导学生闯过第一关:关于笑话,我知道。使学生了解笑话的特点和讲笑话的意义,为讲笑话做好铺垫。环节三:自主构建,提炼方法教师活动31.能找会选,讲“好”笑话。(1)第二关:能找会选,我最棒。大家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很棒的笑话。说说看,你的笑话是从哪儿来的?你为什么选择这些笑话?(指名学生说)(板书:找——书籍、报纸、杂志、网络……选——积极向上)(2)教师小结:我们的笑话可以从书籍、报纸、杂志、网络上来,也可以是从别人那里听来或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来。选择笑话,就要选内容积极向上的笑话。大家轻松地闯过了第二关。2.提炼方法,讲好笑话。(1)第三关:提炼方法,冲冲冲。大家课前初步练习了给家人讲笑话。现在谁来给大家讲一讲你收集的笑话?(2)指名学生上台讲笑话。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倾听,要找出他做得好的方面,并能针对不足提出建议。(板书:认真倾听)(3)你觉得他的笑话讲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指名学生评价)(4)讲笑话要注意什么呢?3. 课件出示:(1)要熟记笑话的内容。(2)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情、语气和动作。(3)克服口头禅、重复等不良的口语习惯。(4)要沉住气,自己不要笑场。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板书:熟记、不笑场、无不良口语习惯、有表现力、突出笑点)3.教师小结:讲笑话要熟记笑话内容、有表现力、不笑场、无不良口语习惯、突出笑点。恭喜大家成功闯过第三关。学生活动3指名学生说你的笑话是从哪认来的?你为什么选择这些笑话?给大家讲一讲你收集到的笑话,指名上台讲笑话。3指名学生评价别人讲的笑话怎么样?4.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讲笑话要熟记笑话内容、有表现力、不笑场、无不良口语习惯、突出笑点。恭喜大家成功闯过第三关。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在书籍、报纸、杂志、网络上收集内容积极向上的笑话,指导学生讲笑话的方法,为讲好笑话打下坚实的基础。环节四:会前练讲,摩拳擦掌教师活动4学生活动41.组内练讲,初步学习。学了这么多讲笑话的方法,那么现在我们来挑战第四关:组内练讲,露锋芒。谁来读读练讲要求?(课件出示小组练讲要求)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鼓励学生参赛。只要你们组推选的选手讲得好,课后老师还有小礼物作为奖励哦!(学生组内练讲,教师巡视)3.教师小结:被推选出来的选手举手,恭喜你们在组内赛中脱颖而出。我们即将召开“班级笑星擂台赛”!组内练讲,初步学习。2指名读读练讲要求。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参加“组内笑话PK赛”,推选出组内最会讲笑话的人,为参加“班级笑星擂台赛”做准备。环节五:赛讲笑话,师生同乐教师活动5学生活动51.班级展示,促进提升。评星细则星级☆熟记笑话内容☆有表现力☆不要笑场☆无不良口语习惯☆突出笑点最高得五颗星,每个要一颗星(1)接下来第五关:班级擂台,放异彩。选手在哪里?(选手上台)评委在哪里?其他同学都是评委。待会儿请在座的各位评委,认真倾听,并按照课件上的评星细则,给选手们评出星级。(2)如果你喜欢谁讲的笑话,就请用你的笑声尽情地为他喝彩吧!2.小组代表展示。3.自评、他评、师评。(主要评价有没有“突出笑点”)4.评选班级“笑话大王”。(颁发“笑话大王”奖状)5.教师小结:我们班人才辈出,其实我觉得刚才上台的同学都有当“笑星”的潜质,你们都成功地通过了这一关。请刚才的“笑话大王”以及他的团队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奖品。请大家给刚才所有勇敢上台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6.创设情境,感悟价值。(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哪些情况下给别人讲笑话呢?(指名学生回答)(2)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讲笑话,现在就有一个讲笑话的机会。小明同学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心里非常难过。谁来给他讲个笑话,逗他开心?(指名学生讲笑话)6.交换笑话,体验价值。(1)看来讲笑话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的沟通交流。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挑战第六关“交换笑话,增情感”吧!(课件出示交换笑话要求)(2)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3)学生之间互相讲笑话。(老师巡视指导)(4)刚才大家在交换笑话时,都很好地做到了引人发笑。交换笑话,也促进了沟通,增进了友谊。恭喜大家通过第六关。7.归纳总结,课后延伸。刚才6个关卡全部通过的同学举手,请大家再次给他们以热烈的掌声!其他人也至少闯过了4关,你们都很棒!只要接下来继续努力,留心收集笑话,并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把笑话讲给身边的人听,努力让自己成为更风趣、更具智慧的人,你们将来一定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笑星”。1.小组代表展示。2.自评、他评、师评。(主要评价有没有“突出笑点”)评选班级“笑话大王”.交换笑话,体验价值。学生之间互相讲笑话。6.讲完后按照“评星细则”相互评出星级。活动意图说明:成果展示,组织召开“班级笑星擂台赛”,引导学生评选出班级“笑话大王”。创设情境,感悟价值,指导学生交换笑话,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找: 选: 讲: 听:书籍 积极向上 熟记 认真倾听报纸 不笑场杂志 无不良口语习惯网络 有表现力 …… 突出笑点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20分钟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今天回家后就请你将在课堂上听到的笑话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跟你一起开环一笑。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口语交际”是第八单元学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的实践性内容《我们都来讲笑话》,结合课文内容、课标建议制作课件,把从网络、书籍和报纸上看到的笑话,或听来的趣事以及自身经历的好笑的事情记下来。
12.教学反思与改进